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晨,和县试、府试一样,都是赶早出去。
  只不过贡院和县试、府试那简陋的考棚不一样,贡院的号舍、席棚精良了不止一筹,在龙门前,仍能看到两道高大的围墙,墙头放着干枯的枣刺、荆棘,以防有人翻墙舞弊,所以贡院又被称为“棘闱”。
  在龙门的东西两侧建着两座牌坊,分别是“腾蛟”、“起凤”。
  考生依次搜检而入。
  入目处,就可以看到一排排栉比相邻的号舍,在堂下院中,又有一大池水,这是引入的城西通济渠的渠水,与泮池差不多,也有“为士浴德”的意思。
  至于白贵,作为府首,则仍是提坐堂号,座位位于公堂之上。
  经过廪生作保、唱名之后,他入座。
  “这就是此次府城的府首?精光内敛,筋骨强健,神足气满,一看就是一个练家子。”坐在公堂上的方巡抚见状微微一笑,看向一侧的尹知府。
  至于陈学政,虽然官职不如方巡抚,但科考一事,是他的主场,所以位于正座。


第84章 加赋与不加赋
  尹知府也是有些吃惊,这几个月不见,他对白贵的印象也有些模糊了,不过他仍是记得当时白贵虽不算是文弱少年,但也没此刻这么强健。
  练武没练武,有见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
  比如读书人普遍的塌肩弯背,习武之人是不太可能有的!
  “此人通读西史,策问极有条理,敦崇礼教士,还是纽约报的记者尼克尔斯先生等人也对他极为称赞……”
  尹知府眼神闪了闪,这话没敢直接回答,而是变着样子的说,说白贵是有真才实学的,他说的不管用,但这几个洋人都称赞了,他的目光是不会差的。
  “哦?”方巡抚点了点头,“看来此人是文武兼备,好后生!”
  一般的书生是不会得到他称赞的。
  但是文武双全的书生,不管是谁,都会值得别人另眼相看。
  武,是加分项!
  陈学政陪着笑,尽管他相当于“钦差”,位卑权重,可在方巡抚面前还不够看,“抚台,要不召他上来问问话?”
  “不用。”方巡抚摇头,“现在正是诸生科考之时,贸然问话,未免不美。”
  虽然白贵值得他另眼相看,但也仅此罢了,犯不着上前问话。
  至于其他的考生,比如同州府、凤翔府、榆林府、汉中府的府首也只是看了几眼,就没再看。比起省城的府首,这几府的含金量难免有所下降……
  不久考生入贡院完毕,贡院处的衙役也开始上锁。
  这时衙役也顺势退下,由补缀兵字的士卒开始巡逻,这些都是从陇省调来的,以防止本地衙役和本地考生之间进行舞弊。
  白贵也趁机看了几眼,发现这些进入贡院的童生中年龄颇大的老童生为数不少,至少占了三四成,比县试和府试的老儒生多上不少。
  也算是院试的特色了。
  书吏举着牌灯。
  院试考试的第一场正试,也是和以往不一样,是政史论五篇。
  第一篇政论题:“不加赋而国用足,其害乃甚于加赋论。”
  科举考试历来重首场。
  这一道史政论题,让在场的一些考生瞬间有些哗然了。这道题说的是清朝康熙定下的祖宗之法“永不加赋。”
  意思是什么呢?
  这永不加赋的国策是比加赋的国策危害社稷更厉害?!
  这是一些不学无术的考生。
  白贵摇了摇头,这句话不仅可以联系到康熙定下的“永不加赋”国策,还可以联系到王安石变法的:“善理财者,不加赋国用足”这句话。
  史论题怎么可能攻击当政者,揭人老底。
  所以这道史论题,最好是以王安石变法这里来阐述。谁要是敢论述清圣祖康熙的政策不对,那可不仅仅是罢卷的下场,还是掉脑袋的行当……
  但如司马光那样答复这道史论题也是不对的。
  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财物百货,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捞则秋旱。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设法以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史迁书之,以见其不明耳。”
  这……就是这道史论题的出处了。
  不善于强闻博记的读书人要是不知道这道题的来源和出处,乱写一通,牵扯到康熙的永不加赋国策上,那真的死的惨。
  然而这道题该怎么写?
  肯定是不能写司马光的看法!
  “经济特科!”
  白贵长长舒了一口气,想要成为一个秀才真的不容易,尤其是清末的时候。
  陈仲甫和蒋梦麟曾经有过对话。一次,蒋对陈说:“你是一个秀才,我也是一个秀才。秀才有两种,一种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八股废掉后,改考策论,称为策论秀才,策论秀才虽然有几分洋气,但没有八股秀才值钱。”
  陈大笑道:“那你这个秀才不值钱,我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
  话是如此说,可策问秀才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真的不少,比以前的八股秀才要知道的东西还要多一些。
  因此这道政史论题,想要答的好,答的出彩,非得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
  王安石是史书公论的“奸党”,决不能为王安石翻篇。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诸物均输,此小农国家之国本也,不可动摇,故王荆公青苗法为祸赵宋。而今天下时渐,外有英吉利人等泰西之国开拓南洋、美洲等塞蛮,所得之利多于小农国家不知凡几,国民日益健壮,远迈我国民众……,此为资本国家所益也。”
  “法因时变,今欲超泰西之国,守旧法不加赋以为祸,故改经济之法是应天时也。”
  白贵下笔就写。
  加赋与不加赋谁为祸,这不好答。说加赋就是应了司马光这说法,也有攻讦康熙的嫌疑。说不加赋就成了王安石这奸党了……
  所以他直接以经济学角度回答,避开史论。说这是小农国家和资本国家的不同,小农国家重农抑商,所以汉武帝创造均输法,就是为了避免商人获利,危害国家。这是正确的。
  后来王安石变法搞这一套,为祸赵宋,这是不对的。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可又说现在时代变了,外边的泰西国开拓南洋、美洲等地,就是为了获利,这就反驳了司马光的天下财物是固定的这句话,不可以从本国搞钱,但可以从外国搞钱啊!
  最后这论点来上一句总结,该经济之法是为了应天时!
  天地君亲师!
  天时可比祖宗之法更为重要!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个字“稳”,他没有直接说该变不变经济之法,而是说,要赶超泰西之国,就要因时作出改变……
  写文章,留有三分余地!
  善于科举的书生往往寂寂无名,他们不一定是比不上那些大才子,而是文章极为圆滑,一点纰漏都不出。
  洋洋洒洒千余言。
  白贵将他这段时间看的一些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西洋史料,举证论述。
  收工,呼气,停笔。
  他的字学自颜体,这段时间又练过武,写的颜体力透纸背,凝练雄厚,纵横跌宕。与往昔不同,此时的书法不能说是一流,可在在场的童生之中,也算佼佼者。


第85章 秀才!
  白贵早有腹稿,他一直勤练书法,所以写下去畅快淋漓,试卷上也没有半点墨渍,不用再进行修改誊写。
  第一道政史论题就这么结束了。
  至于接下来的几道史论题,还需要再沉吟片刻,歇息一小会。
  答的快,是天才。
  一篇接着一篇答,这就是妖孽了。
  真要李白斗酒诗百篇,固然能成名,但于今后的发展不利。要是真有李白这本事还行,可……他只是做准备做的好罢了。
  他停笔不写,而场中的考生仍然笔耕不辍。
  形成了鲜明对比,鹤立鸡群。
  公堂上的几个官员,也不禁动容,神色讶然。
  “想不到省城文教如此兴盛,其他府远不及啊……”
  几个官员趁机恭维尹知府。
  府首出彩,也意味着尹知府任下的文教兴盛,这可是治功啊。
  “他已经写好了?”方巡抚盯着白贵看了几眼,想不到这省城府首还是一个才思敏捷之辈,他当即唤来书吏,让他将白贵答好的试卷拿过来。
  几位官员也想看,但只能由方巡抚先看。
  “不错,不错!”
  “此人对西史研究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小农和资本……,论述的好啊。”
  方巡抚看一行字,就点一下头,如果光有文字,这文章也能是中上,可罗列出一些西史材料,以史料加以论证,这就是文章上佳了。
  陈学政见此,让书吏将白贵叫来,上堂问话。
  他其实是对白贵有所了解的,自家女儿最近和吴府走的很近,这也是他乐见其成的。顺带着,也了解了吴怀先身边的朋友,作为府首的白贵是最能入他眼的。
  结交,不能仅仅看身份地位,也要看前途。
  有这层关系在,他愿意给白贵一次机会。
  否则,方巡抚没发话,叫白贵上来有些多余。但他是主持此次科考的学政,唤白贵上来问话情有可原,到时顺带让方巡抚问上几句,也就入了眼!
  方巡抚放下试卷,转交给其他官员。
  待看到堂下的站立施礼的白贵时,也不以为意,作为准秀才的读书人已经有资格上堂见官不拜了,按照法度,此时有些违例,但谁也不会这么不识趣。
  “你写的经济史论不错,就读何处?”
  方巡抚询问道。
  学问是有出处的。参加科举的考生如果试卷不错,被考官提问,大多数也会问到师从何人,这不仅是询问,也会给教授知识的先生扬名。
  要知道场中可都是一省之精华,一旦扬名,不仅可以推崇文教,也能传出去他考官厚遇贤士的名声。
  白贵闻言,心中立刻就有了心思,回道:“启禀抚台,晚辈蒙师为滋水县徐家园徐先生,业师为白鹿书院朱先生,后就读于师范学堂时务斋……”
  这是阐述他的师承谱系。
  他可是知道方巡抚和朱先生的关系不错,曾经为白鹿书院提了匾额。
  至于师范学堂现在采用西洋教法,并没有明显的师承,所以就可以避而不谈。
  业师,授业恩师。
  “是朱先生……”
  方巡抚面露欣赏之色,徐秀才他不怎么知道,可朱先生是秦省大儒,四处讲学,和他关系不错,现在知道朱先生是白贵的业师,也就更加看重了。
  这就是名师的作用!
  他沉吟一会,作为巡抚一般不会过问省内的文教,但不意味着巡抚没有这个权力了,可以说,巡抚相当于一省的土皇帝,基本上什么都可以决断。
  “赐徐秀才同廪生待遇,滋水县出公文褒赞,另拨学田三十亩,以滋文事,各种赏赐不等。赐白鹿书院学田两百亩,赏赐不等,赐师范学堂……”
  方巡抚依次表彰这些学堂的功劳,给予奖赏。
  “谢抚台厚遇!学生……”
  白贵立刻低下头,表现得语气哽咽,说不出话来。
  虽然看似方巡抚没有赏赐他任何东西,但是赏赐徐秀才、白鹿书院、师范学堂已经够了,给他的赏赐还会有,只不过不会是这么赤裸裸的金钱赏赐……
  他心底也亮堂的跟个明镜似的。
  有了方巡抚的点头,第一等的廪生基本是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