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心底也亮堂的跟个明镜似的。
  有了方巡抚的点头,第一等的廪生基本是稳了,只不过是不是院试案首还不一定。
  这看其他各府的考生,有没有能打动方巡抚的试卷。
  如果没有……,那就稳了!
  方巡抚满意的点了点头,赏赐书院,而没有赏赐他本人,这么感恩戴德,可见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学生。
  后面的四道史论题。
  白贵力求唯稳,不像之前那么张扬。
  一次张扬,是你才思敏捷、少年心性,多次,那不好意思,你不够沉稳,考官也会皱眉头的。
  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阶级。
  是的,踏入秀才这门槛,就已经和平民说拜拜了。
  因此他答卷的速度在提坐堂号考试的考生中算得上是中游,不快不慢。
  一日的时间,很快结束。
  院试是糊名制。
  不能主动提前交卷,和前两次县、府试不同,但是考官主动阅卷,方巡抚发话,大家也会给这个面子,不会有人暗通曲款,通到方巡抚这里。
  科举对于一些人是大事,但对于方巡抚就是小事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又考了几道策问题,院试也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逾两日。
  院试放榜,一时之间整个省城街巷一空。
  在省城的千余考生,还有他们的家人们,无一不涌向贡院街巷。因为秀才功名,实在太过难得,一旦成为秀才,可以说就已经跨越了阶级。
  都说穷秀才,但秀才和平民老百姓比起来,真不穷。
  而且,秀才也是地位的象征。
  院试和以往的考试不同,不发团案,而发长榜。榜名从高到低排列。
  十几名大嗓门的衙役唱榜。
  被簇拥在当中的陈学政不苟言笑,仪表堂堂,一副当官的模样。他看了看天时,点了点头,旁边的书吏揭开盖在榜单上的绸布。
  立刻就有衙役唱道:“此次道试第一名,滋水县考生白贵,为一等廪生!”
  刹那间,万人喧哗一片。
  不过没有人质疑,当白贵成为省城府首的那一刻起,已经有无数人看好他是本次的院试案首,他不中才是稀罕事。


第86章 富贵还乡
  “小三元……”
  白贵紧紧攥紧了拳头,咬着下唇,只感觉喧闹的大街上万籁俱静,只有刚才衙役的唱榜声,在心底一遍一遍回响。
  不过,这也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待到身旁的同窗喊他的时候,才回过了神。
  这一刻,他看到街道上、四周的酒楼的栏杆里侧,行人、食客、儒生等等无数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白兄,恭喜你荣膺鹗荐,不负终日苦读!”
  周元率先开口称赞。
  在一旁的吴怀先等人,也表示了祝词。
  他们都是陪同白贵一同看榜,白贵此先是府首,也是最被人看好夺院首的人选。
  荣膺鹗荐,是《后汉书》中孔融举荐祢衡时说过的话,“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
  故此,后人以“荣膺鹗荐”,为贺人登科之颂词。
  “多谢,多谢……”
  白贵深吸几口气,压制住了内心的激动,然后对同窗拱手行礼。
  “去吧,去吧,学政还在等着你。”
  几人说道,被点为道试第一名,按例是要前去面见学政,以谢此次点他的恩情。
  其他的廪生,也是同样如此。
  每次取中的廪生数量不多,名额有限,根据州、县而异,秦省一次院试取中的一等廪生,往往不过十人左右。
  至于州、县官学,看似廪生不少,但那是几十年的时间,不断累加的。
  廪生,相当于正式编制,每月发食廪。而后面还有二等的增生,就是编外了,虽然有福利,可又不如廪生,全名是“增广生员”。最次的就是三等的附生,位居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这一类的秀才最惨……
  人群被衙役喝喊,分开一条阔道。
  白骨当即定了定神,对着身后的众人拱了拱手,然后迈开大步,昂首挺胸,朝着贡院门前走去,等走到贡院左右两侧牌坊的时候,顿了顿步。
  牌坊的嵌板上画着一条条腾空的蛟龙,和振翼而起的凤凰。
  腾蛟!起凤!
  “学生白贵,谢学台今日朱衣点额。”
  他朗声行礼道。
  “唔……,不错,我秦省承汉唐遗风,你文武兼备,不仅能握三寸笔,也能提三尺剑,如今国家疲敝,正是需你这等少年英杰……”
  陈学政微微颔首,看向白贵目光尽是赞扬,简单的褒赞了几句。
  说着他就挥了挥手,旁边的书吏立刻端过来早就准备好的木案,上面呈着一条条绸带。
  这是绅带!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提到:“勃,三尺微命。”
  这三尺,就是士绅的绅带,可不是指的王勃只有三尺高。在《礼记·玉藻》中记载:“绅长制,士三尺。”
  官爵越高,绅带绑好的那部分垂下来的也就越长。
  绅带,是士大夫的专属。
  绑上这绅带,就意味着和以往的身份不同了。
  书吏替白贵将绅带绑好,束住腰身。
  “谢学台教诲。”
  白贵低下头说上这么一句,就乖乖的退到了一旁,等着衙役继续唱榜,这时可不能提前离开。
  “此次道试第二名……”
  ……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取中案首之后,白贵就和同窗几人作别,离开了师范学堂,准备回村一趟。他这一回去,估计等再回来,也得几年后了。
  走出省城之后,一路上策马而行。
  他有扎马步的功夫,这和骑马的本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路上稍有颠簸,但他的双腿夹在马鞍山,微丝不动。
  很快,不到两个时辰。
  白鹿村。
  炊烟袅袅。
  报喜的衙役抢先一步,已经来到村子里。刚走到原上,主路上就能看见一路上稀稀散散的红色鞭炮屑,到村口,听到了村民们喧嚷的谈笑声。
  村子建在原上,地势高。
  他抬步一望,在祠堂到街巷口,摆满了流水席,有着十几桌,桌上的菜肴也挺简单,炖菘菜猪肉、炖萝卜猪肉、炖豆腐,以及一碗凉拌豆芽菜,还有摆在中间的葫芦鸡、
  “贵娃子回来了?”
  “叫什么贵娃子,现在是相公老爷!”
  “三元相公,相公回来了?”
  乡民在长条凳子上都起了身,见到相公老爷,他们可不敢坐下。
  白贵下马,连忙推辞让乡亲们就坐,说不用这么见外。等和席间的几个村里辈分较高的长辈,稍有本事的人见过礼后,打了几声招呼后,他就径直去了祠堂的堂屋。
  堂屋另有宴席。
  在里面摆着三席,一席是村里长辈最高的老人,人老是宝,尊老是必须的,甭管身份贵贱,过了花甲就能入座。一席是亲眷,白贵有些不太熟悉,至于另外一席,则是村里地位高的人坐的席面。
  这三桌菜色丰富不少,水晶肘子、糖醋鱼,等等大件都有。
  “白相公回来了,赶紧去整拾一套筷子。”
  族长白嘉轩笑容满脸,让相邻的几人让开座位,他将面北朝南的主座让给白贵。这是规矩,秀才有功名,相当于官身,是不能屈居人下的。
  如果他是白贵的直系长辈,坐在主座上没什么,但要是托大,就有问题了。
  “今日白贵取得功名,也与族长仁义有关……,可不敢坐在主座。”
  白贵立马推让,坐在了次座,让族长白嘉轩仍然坐在主座。
  在一些小事和规矩可以让步,因为他有功名,哪怕再谦让,别人也不会觉得他软弱可欺。
  因为他让的是小规矩,功名是外面的大规矩。
  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轶事,说的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在京城的时候收到家人来信,和邻居争墙三尺地,让他利用官身压迫邻居,他直接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主动让了三尺宅基地。
  张英如何想不得而知,或许是豁达,也或许是不想为这些小事污了清名。但值得细思的是,邻居知道这件事后,立马也让了三尺……
  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其争者!
  “徐先生呢?”白贵看见了他爸白友德在招呼客人,也没上前打扰,父子俩关起门来有的话说,现在这次宴席上,缺了谁都行,可不能缺了徐秀才。
  “他啊,前些日子刚去徐家园,估计现在还不知道这消息,额已经派村里后生去通信了。”族长白嘉轩说道。


第87章 取字
  半日的宴席,酒酣肉饱。
  白鹿村的这场流水席,准备办上三天,不管是哪个村的,外乡的也行,道一声喜,就能入座美美的吃上一顿,顶饱了吃。
  这也得益于白鹿村最近这半年富裕了不少。
  葫芦鸡店在秦省四面开花,所以族里的余钱不少,这一场宴席也顶多用上几头猪,一些鸡鸭鱼肉则是自家也有,花不了多少钱,做饭的也是村里人,他们惯会做这种流水席。
  夕阳日下,席间仍是喧嚷声不断。
  “爸,额去徐家园一趟。”
  白贵牵了马,说道。
  徐家园距离白鹿村不算远,位于白鹿原的南原,骑马算上来回的距离,顶多两刻钟。也能趁着天黑赶回来。
  现在又是夏忙时节,和冬日不同。
  即使晚上,也是敞亮得很,月光洒下,白茫茫一片,还能看到趁着夜色收麦的人。
  白友德拍了拍绸衣上粘上的灰尘,“行么,你感谢先生是应该的,没有徐先生,就没有你今天,这礼额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他言语谈吐间,和往昔的长工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容、自信。
  白贵点头,他其实从省城赶回来,也是携带了一些的礼品,但不多,都是比较金贵的一些东西。这次拜谢恩师,必须得大包小包去。
  大包小包,这是做给外人看的。
  你送的东西再金贵,不多,赶明就会有人传谣言,说他不重师恩。休看院试已经尘埃落定了,但廪生若是德行有亏,也是会被除名的。
  白友德准备的礼品不少,刚刚宰杀的活鸡活鸭,过年贮备的腊肉,还有一些较为珍贵的墨锭等文人用品,可见准备的用心了。
  也是,他考中府首之后,秀才功名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早点准备也是情有可原。
  这些准备的礼品实在太多,他也拿不下。再说徐家园也有些路生,所以同村的一个叔伯随他一同骑马去。
  赶在太阳落山前,他和叔伯就到了徐家园。
  徐家园和白鹿村差不多,都是土黄色的院墙,零星几家人点了烛火。徐秀才的家,也好找,一排排的屋子望过去,哪家是青砖垒的就是。
  桐油刷的木门有些斑驳,兽首的铜环也缺了一块。
  砰砰的敲门声。
  “谁?”
  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听嗓音,有些年轻。开了门,才望见了真容。
  大约二十多岁的年龄,清秀,但因为操持家务,过早嫁人,所以长得像三四十岁,鬅头,蓝色的宽袖镶着刺绣的花,撒脚裤,也是小脚。
  白贵望了一眼,低下头,估摸着应该是徐秀才的内室了。徐秀才早年考中秀才,一直未娶,后来屡试不第,所以婚姻蹉跎,娶妻也娶的晚。
  看肤色,白皙,小脚女人,这是门当户对的乡里富户人家。
  也不算委屈,至少秀才功名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