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不咋熟悉,也只是认识的程度,所以也不自讨没趣,一时静默。
  课堂上。
  徐秀才开始讲《三字经》,念上一段,大部分蒙童开始摇头晃脑的背诵。
  徐秀才的话有些官话和秦省本地话混杂,不过大家都明白其说的意思。
  白贵入乡随俗,也跟着一起摇头晃脑。
  这个动作,唯一的感受就是头晕,也不知道这些蒙童是怎么忍受的。他估计,应该是节奏记忆,徐秀才没有学过现代的教育知识,但老一辈传承下来,必定有他的道理。
  这么想着教育节奏,他的思绪就飞到国外去了,这时候胡适的老师杜威好像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社会”的口号,反对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
  对了,宣统二年,也就是两年后,胡博士就要赴美留学了……
  一想到胡博士,他的思绪就更飘到不知何处。
  很快,念完三字经的蒙童被徐秀才要求默诵,并记忆每一个字的写法。《千字文》是白鹿村学堂率先教的启蒙书,学过一千个字之后,三字经里面的字,即使有一些不太认识,也不要紧,可以照着背诵慢慢记忆,如此形成规模效应,识字也就愈来愈快。
  白氏兄弟和鹿氏兄弟是学的比较快的,已经过了识字阶段,到了背诵经书并明其意的阶段。
  或许跟两家都是大户,要求严格,父母也皆会识字有关,所以进度领先学堂一众蒙童,独占鳌头。
  徐秀才过来开始给白氏兄弟和鹿氏兄弟讲解了一会《论语》,然后转而走到了白贵身旁。他对白贵这位后进学者还是比较关心的。
  也是昨夜白贵对他的尊重,让他更费一点心思。
  “来,我教你千字文。”
  徐秀才走到白贵身旁,伏下身体,半挨着他,一个字一个字指着泛黄的书页,然后说道:“我读一段,你背一段。”
  他诵读片刻之后,就让白贵诵读。
  让徐秀才惊奇的是,白贵尽管只是刚刚学千字文,诵读了两三遍之时还有些磕磕绊绊,可等到第四遍、第五遍的时候,就朗朗上口,几乎不用书,就达到背诵的效果。
  “此子必定不凡!”
  如果说先前徐秀才是因为白贵尊师所以给白贵授课极为认真,但今日看到白贵的天赋之后,他才真正起了培养的心思。
  至于过目成诵这些小天赋,徐秀才也早就见得多了。
  那些年少成名,取得功名的读书人,不乏记忆力超人的存在。


第8章 讲解
  “布射僚丸,嵇琴阮萧。”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第六遍的时候,白贵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口气背到了这里。
  这里正是徐秀才刚给给他诵读的部分,他背的时候字正腔圆,铿锵有力。
  至于后面的部分,徐秀才还未曾讲解,他也并未擅自涉猎。
  徐秀才坐在长条凳的另一边,手里拿着藤条做的戒尺,眯着眼睛,细细品味,竟然一字也不差,更让他意外的是,白贵有些颇为标准的官话。
  口音这方面,他倒是并未多想。
  他一直用的官话教学,刚才给白贵诵读的时候,也是用的官话。
  徐秀才将戒尺在左手上重重一搁,抬了抬有些酸的手臂肘,轻飘飘的起身走了,距离白贵五六步远的时候,折回身,严肃道:“记性尚可,今日为师给你讲解了千字文的前半段,你要知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也就是不能好高望远,一步步脚踏实地,后半阙先不要看,先将这上半部分的字,一个个认识清了,记住了,再看下半部分。”
  记性再好,如果不能脚踏实地,也就废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只是希望不要成为王荆公笔下的伤仲永,这样……就是他这个做先生的失职了。
  徐秀才冷着脸,轻咳一声,“五日过后,为师要考你默写。”
  他离开时,一步一顿,眉眼都带着笑意。待看到沿途的蒙童有些懈怠的时候,又绷着冷脸,低声呵斥、
  只不过背对着白贵,白贵也并未看清楚丝毫。
  在旁注意观察白贵举动的鹿氏兄弟,还有鹿兆谦,一个个瞪大了眼睛,有些吃惊的望着他。
  “没道理,不可能的啊!”
  “这千字文额也是背了九天,这才全部背下来的……”
  鹿兆鹏喃喃自语。
  虽然千字文只有千字,可初学者也是极为吃力,想要从头背下来,没有几天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可白贵呢?
  用了多少时间,不到一刻钟。
  “呵!你们还真信他是个神童啊。”鹿兆谦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嗤笑了一声,指了指窗外道:“这千字文是咱们学堂用以发蒙的第一本书,平日里学堂都在诵读,白贵前些天一直在学堂外面徘徊,听到这些,然后记诵下来,所以才有了这次。”
  窗外,二十余步的距离,是祠堂所在的街巷,偶尔有鸟雀落下。
  在门口,有孩童扫出一块空地,用树枝架起一个竹编簸箕,撒下一些零散的苞谷粒。
  鹿兆谦的解释合理了。
  不少人确实看到白贵前些日子一直在祠堂门口徘徊,不多,却也偶尔能看见几次。
  正对着窗户的鹿兆谦看到,很正常。
  “黑娃,你说的不错。”鹿兆鹏点了点头,可还未待鹿兆谦高兴起来的时候,他又话头一转,“但即使这样,也是贵哥厉害,在学堂外面能听见你我诵读,记下来,这才是了不起。”
  鹿兆谦脸色一僵,他看着书桌上摆放翻开的千字文,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
  他现在也能完整的背下来千字文,可却足足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剩下来的时候,学习这千字文的一千个字,直到现在,还未通透,所以徐秀才没有让他学习四书,虽教授了其他的蒙学教材,例如《弟子规》和《三字经》,但直到现在,还没能放下千字文,还处在蒙学阶段。
  “贵哥,你别往心里去,黑娃也是好心……”
  鹿兆鹏正要劝慰白贵,可怎么想都觉得鹿兆谦这话有些嫉妒的意味,说实话,他也有些嫉妒白贵的好记性,认真读书的人没有哪个不嫉妒记性好的人。
  但嫉妒是一回事,表现于外就是另外一回事。
  尽管因为自从他去私塾读书之后,和白贵的交情淡了,但总的来说,也算自家人,没有胳膊往外拐的道理。
  “是,大少爷。”
  白贵点了点头,没有多说。
  这件事他虽然不放在心里,不过也没有说什么谅解的话。
  他从书包里拿出事先准备的黑漆木板,还有一葫芦水。
  水倒进了砚台里。
  毛笔蘸水。
  “天地玄黄……”白贵正要运笔写字,可是徒然想起自己并“不会”使用毛笔,也不能说不会,前世练习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是小学老师布置的课外兴趣,只不过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放弃了。
  前世书法无大用,写的也是硬笔字。
  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了。
  但写毛笔字可是不同,如果自学毛笔字,自己不清楚握笔手法,运劲手法,写出来的字旁人或许一观,觉得尚可。但落在大家眼中,就是错漏百出,徒惹笑话。
  白贵顿了顿,将毛笔放在砚台上。
  然后拉开长条凳,慢步轻声的走到正在检查周元学习进度的徐秀才身旁,他不发一言,等徐秀才耐心给周元讲解论语。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这句话是圣人对南容的评价,如果国家有道时,他就可以有官做。如果国家无道时,他可以以自己的仁德免去刑罚。”
  徐秀才眼角余光注意到了在其身侧的白贵,他故作不知,继续给周元讲解经义,“朱子在《四书集注》里面有过对南容的解释:‘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名绦,又名适,字子荣,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
  “何谓‘邦有德’,朱子说:‘不废,言必见用也’。”
  “为何孔子这么评价南容,朱子说:‘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
  “南容在《论语》的第十一篇第 六 章,也有讲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毛诗·大雅·抑篇》中提到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为如果白圭如果有瑕疵,可以把它磨掉,但要是言语有污点,说错话了,就再也不可为之了。”
  徐秀才缓缓解释道,他引经据典,将这段话解释得条理清晰。
  白圭听的也是暗自叹服,他可是看清楚了,徐秀才虽然稍稍有些停顿,可是不过片息,就继续侃侃而言了,丝毫也不见怯场,忘书。
  这仅仅只是一个秀才!


第9章 书法
  现代人提起秀才,总是一脸的轻蔑,认为他们是食古不化的老夫子,思想僵硬的老顽固,只会机械背些四书五经。
  标签就是“穷酸”!
  因为秀才是站在功名的最低端!
  一辈子中不了举!
  显得可悲!
  举人就可到吏部报缺补官,进士直接授官,这举人和进士能骂,但总感觉心里的底气不怎么足……
  可实际上呢,满勤自入关以来,总共二百六十年,童生的总数大概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秀才只有四十六万人!
  可以说,成为秀才,已经打败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了。
  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也是清朝秀才,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一岁的时候才成为岁贡生!
  岁贡生是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国子监读书。
  写《警世通言》的冯梦龙,青年高中秀才,后屡试不第,也成了贡生入国子监读书……
  在《知否》里的孙秀才,淑兰的前夫,家中一穷二白,等中了秀才之后,盛大伯家中赶着将女儿嫁去,田产、铺面、房子、奴仆等等,嫁妆丰厚。
  徐秀才虽然只是一个秀才,但知识渊博,非一般的大学教授可比。
  “弟子谨受教!”
  周元有若侍童一样,双手捧着打开的书卷,俯身倾耳,极为恭敬,等徐秀才解完疑惑之后,深深一揖,然后重新入座,继续温书。
  “你有什么问题?”
  徐秀才这才回首,看向一旁等待的白贵。
  他眼角略带满意之色。
  以往他在教习别的孩童之时,一些入学不久、礼仪未深的蒙童往往会打断他,抢先询问,让他很是不悦。
  现在刚入学来了一个知礼的孩子,他也心中舒服。
  “回先生话,额不会用笔,害怕不能按期完成先生给额布置的任务,还请先生教我。”
  白贵略躬一礼。
  他如果说请先生教我用笔,虽然可以,可就落了下乘,现在陶行知虽然还没有推行小先生制,但在学堂里由较大一些、早受蒙学的学子教授后来者,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小先生制:是1932年陶行知在山海工学团推行的方法。顾名思义,是在儿童教育中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也是为了应对教育时缺乏老师的窘境,陶行知也将小先生制看作是普及教育“攻破先生关”的有效手段。陶行知,也是杜威的弟子。)
  毕竟先生也会感到厌烦。
  同样的,由较大蒙童教授,也可巩固知识。
  但……
  这是于教育普及性和教师方便而言,对于受教的孩童,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一点错漏,后续可就要花费成倍的功夫才能弥补。
  闻言,徐秀才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