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告诉刘先生,我来自秦省,出自白鹿书院。”
  白贵笑了笑,一脸从容。
  刘学裕就是为了躲避清兵追捕的于诱人化名,而于诱人也是关学余脉。现今关学道统有两脉,分别是刘古愚一脉,贺瑞麟一脉。刘学裕是出自刘古愚的一脉,而他是出自贺瑞麟一脉,关系匪浅。
  “原来是先生的家里人。”
  老妈子有些惊讶的看着白贵,他可是知道刘先生是秦省人,一口的秦省口音哪怕经年,也是偶尔能听出几句的,再说在法租界也没隐瞒祖籍。
  请了进去,坐在客厅沙发等候。
  不多时,光着大脑袋,一脸大胡子的刘学裕就走了下来。
  “你是梦周兄的学生啊,想不到,想不到,一晃多年,还能看到家乡人过来……”刘学裕有些激动,他在沪市见的秦省人不少,可看到自家后辈可着实不多。


第93章 葱油拌面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十几年后,一些秦省学生想要南下报考黄埔,但无奈已经过了报考时间,只能前去找老乡刘学裕,刘学裕闻言,立刻一封信件,让黄埔重新招考测试……
  可见乡情的珍贵。
  更别说白贵和他都是关学余脉,又同是师范学堂毕业,铁定的长辈、学长!
  白贵也打量了几眼刘学裕的长相,和《半哭半笑楼诗草》扉页那个光着上身,拿着大砍刀的模样一模一样,只不过老了一些。
  接下来,刘学裕和白贵聊着家乡,从问朱先生近况,师范学堂诸多先生的近况,还有一些秦省的饮食等等,天南海北,无所不聊。
  在聊的时候,白贵也点明了他的功名。
  见此,刘学裕对白贵更加重视,他当年就是岁试廪生第一名,现在白贵能从院试中夺得第一名,可见也是丝毫不差于他。
  “先生,我再过上几天就要留日,但留日之后,不知如何是处,还请先生多多照顾。”
  白贵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诚恳说道。
  人离乡贱,去了东瀛更是如此。到了东瀛,一点亲眷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想要在螺狮壳里做道场,难上加难。
  但有了刘学裕帮助就不一样了。
  刘学裕前几年还被清廷追捕,逃到东瀛,可以说,东瀛那地界熟的厉害。
  有关系,不用,非要从头打拼,那是有病!
  “我在东瀛前半年创办《民立报》,现在起步困难,尚缺一名主编,若有美和你这个大才过去,也算是襄助一二了……”
  刘学裕捻须笑了笑,答应了这件事,没有丝毫拒绝,他是白贵的亲近长辈,提携帮助同乡后辈是应该的,再说能考中小三元的人,文才是一定不错的。
  更别说策论秀才,那对时政的了解,也是非一般人能比的。
  “多谢先生提携。”
  白贵拱手道谢。
  这年头,想要结交各界出名,最简单的方法,不是从商,而是办报!而《民立报》有刘学裕相助,后面的大佬也是云集,可以说,他的起步阶段,就远远超同龄人了。
  “此是小事,美和不必介怀。”
  刘学裕不以为意,摆了摆手。
  “对了,先生,这是张将军托我给您带的信件。”
  等谈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到了时间,白贵这才将张将军托他带来的信件递给刘学裕,至于信件的内容他也能猜测到几分,不过他可不打算涉猎太多进去。
  所以故意拖延时间,也有这几分的意思在里面。
  “是翔初兄的信件?”
  闻言,刘学裕眉宇微微一凝,没有立即打开,虽然白贵是他的后辈,可一些事情还是要避开为好,不仅是为事情的隐秘,也是为白贵好。
  “信已经交到先生手中,那我也就告辞了。”
  白贵起身,拱手说道。
  “等一下!”
  刘学裕叫住了白贵,让白贵跟他到书房去,“你去东瀛,人生地不熟的,我给你备上几分书信,到时候如果有困难,你就拿着书信去找他们,相信他们是会帮你办的。”
  有了张将军这封信,刘学裕更视白贵为亲近子侄。
  他摊开红格信纸,提笔就写。
  白贵也趁机打量了几眼刘府的书房,发现张贴的刘学裕书法作品真的不少,不乏后世的一些名作,他起了几分心思,待会离开时一定要多讨要几份。
  转卖古董需要收购,有潜在风险,古董行背后的人,不是洋人,就是官宦,没一个简单的……
  真正便捷值钱的还是这种大书法家的作品!
  不久后,书信写完。
  如刘学裕这种书法家,写的信件是不容易造伪的,懂得书法的人,亲近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信件是真还是假。
  “多谢先生,不知先生能否赠予我一些墨宝,与先生相比,美和这才发现,自己的书法如此拙劣……”
  白贵有些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
  “你的书法不好?”
  刘学裕古怪的看了一眼白贵,在师范学堂,临近碑林,可以说历代大家的书法作品几乎都在那里,在秦省能考中三元的人,书法不好,怎么可能。
  “你写一下,我看看,给你指点一二。”
  他想了想,准备指点一下书法。
  白贵走到桌案前,提起毛笔,他写的不是楷书,能得到刘学裕指点,那肯定是写草书,刘学裕可是近代草圣。
  写的是珍藏在省城文庙的《草书千字文》,这是怀素和尚写的。
  怀素是草书大家。
  在《宣和书楷》中说:“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死板!没有神韵!”
  刘学裕一眼就看出了白贵所写草书的缺点,就是太注重模拟怀素和尚的草书,没有自己的神韵。
  这一指点,就是一个多时辰。
  等离开后,白贵怀里抱着几幅字卷,都是刘学裕赠送的,让他看着自己的书法,好好练练。
  车夫还在门口等候,有门子给递了瓢水,以解口渴。
  “白相公。”
  见到白贵出来,车夫立刻点头哈腰,邀白贵进了车座。
  白贵也没有纠正车夫应该不卑不亢什么的,他这里还好,一旦遇到一些心底浅薄的,不卑不亢那就是得罪人,顶多多给几个拉车的铜子。卑微规矩,才是常态。
  “你等候的时间长了,正好我也饿了,我请你去吃葱油拌面。”
  他在车上说道。
  刘府本来是要留他吃饭的,但白贵推辞了。
  拉车的人力车夫听到后,拉车的速度快了几分,这些日子,家里一直没什么银钱,吃的大闸蟹都吃腻了,能吃碗葱油拌面那多好啊。
  一刻钟后,在临近会馆的饭店点了两份葱油拌面,都加了酱烧狮子头。
  狮子头有婴儿拳头大,贼香。
  一连吃了三碗葱油拌面,白贵这才止住了饿,他是秦省人,肚大,而南方的人,吃面的碗小,看得满满当当的,真没有多少。
  “在包四碗饭,算在我头上。”
  他喊道。
  “好勒!再加四晚饭,打包!”
  这四碗饭,是给人力车夫家里带的,在刚才和人力车夫的聊天中,知道了他有个婆娘,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孩,两个男孩。


第94章 东瀛
  回到会馆的寝室。
  白贵看着刘学裕给他赠送的墨宝,挑了几件贵重的,留了下来,其他的都送到了昆仑镜中,立刻选择兑换,不多时,就多了几千万的资金。
  价格有些低了,不过他想了想,也是明白了。
  一些字迹被后世能证实的,自然价高,但一些存疑的,价格就不会有那么贵。相应降低一些。毕竟字画这种东西,价值大多是名人附加的。
  至于如此会不会惹刘学裕不快,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赠给他的墨宝,也是让他练习书法,和朱先生赠送的意义不同,再说他卖的也是那些不珍贵的墨宝,价值意义不大。
  隔了几日。
  传了留日特约五校考试的消息。
  “美和兄,如果考核不成功,也无须担心,大不了自费留日,到时候只要在学校表现优秀,也能转为官派生……”
  吴怀先安慰道,暗地里表明了,如果没考过,去留日后,就由吴府负责他的学费,吴府还不差这一点钱。
  他提到了,自费生是可以转变为官派生的。
  只不过自费转官派,仅仅适用于正经途径留日的学生,这需要清廷的官员带领留日生到驻日监督处接洽的。要是自己前去留日,东瀛学校是不允进学的。还有一点是,不管是学文科,还是理科,都可以自费,但是军校生只能是官派,如果自费,抓到后论罪处置。
  另外,清廷到北洋,大致类似于隋朝和唐朝的关系,有着一定的继承。所以哪怕清廷覆灭了,这官派生的名额到北洋期间,也是极为吃香。
  “怀先兄不必担心,我素来博闻强记,日文已经惯熟,西艺也是涉猎,区区考核还不至于难倒我……”
  白贵不以为意道。
  吴怀先和刘明达听后,也是点头。如果连白贵这个三元秀才都无法通过考核,那么这考核得难成什么样子。他们这一番话也是为了让白贵安心,对白贵的实力还是相信的。
  考试在沪市衙门中完成,总共三场。分别测试了中学基础、西艺、日文。考题的难度颇大,不过这是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对于白贵这种精挑细选的选手,考核游刃有余。
  前年驻日大臣杨枢和东瀛文部省约定的特约五校计划,是每年考核选拔出一百六十五人留日。这一百六十五人中的六十五人分配给第一高等学校,二十五人分配给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四十人分配给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分配二十五人给山口高等商业学校,十人给千叶医学专门学校。
  这五所高等学校,都是大学预科,其中以第一高等学校(简称一高)最好。
  按照东瀛的学制,是唯有第一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是能直接进入东瀛最高学府东大的。
  让白贵稍稍吃惊的是,在他早有准备的情况下,只考了第七名,一些文科的题目比较主观。不过这和科举不同,考前考后也无碍,只要前六十五名,都能进入一高。
  ……
  约等了半个月,其他省份的留日生陆续前来。
  他们这些留日生,大约有近五百左右人数,被驻日监督处的驻日公使领着,从沪市乘上了轮船,远赴东洋。
  沪市和东瀛距离最近的长岐县,仅有八百公里。
  嘟嘟嘟……
  传来蒸汽轮船的汽笛声,白贵和一众留日的留学生看着离他们越来越远的黄埔江岸,面色复杂,等稍远了一会,再也看不到对岸,只剩下海阔碧蓝,他们也回到了船舱。
  这是一艘清国商船,所以他们的待遇还是可以。
  每日的吃食,官派生虽说无须付费,但是吃的也只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菜蔬。
  白贵还是多给了几枚银元,确保这几日的吃食不错。
  过了大概四日左右,就到了长岐县。
  蒸汽商船开进了轮渡,等过了约莫一两个时辰,他们才下了轮船。在长岐的渡口处,有专门负责招待他们这些留日生的驿站。
  驻日公使很开怀,让他们这些留日生可以长岐附近逛上半日,等到日落后,回来就可。
  “这是空海和尚离开时刻下的生无涯三个字。”
  他们刚离开现代化的渡口,就到了一处东瀛的古迹,白石雕刻着一个和尚,而和尚则蹲在地面,用刻刀对一块青石刻下了三个字,刻字里沉浸着已干的红色油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