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贵匆忙将红枣塞在怀里,然后躬身行礼道。
  “默写熟了?”徐秀才神色缓了一些,这倒是是个理由,在课堂上默写熟练之后,不想浪费一丝功夫,于是前来请教。
  “你可知道……”徐秀才刚想说骗人,但斟酌之后,觉得这话不合适,于是面色柔和,从一旁的书桌上提笔写字,询问道:“这是哪一个字?”
  即便真正能默写通篇,也不一定能掌握文章精髓。一些繁琐些的字放在一行话中,可以以模块化记忆迅速认出,可要是单独拿出来,一些习艺不精的人就要捉襟见肘了。
  白贵暗叹徐秀才运笔之后,写出来的字笔酣墨饱、严谨舒展、端庄雄伟。不过此刻他只是稍微岔了一会神,就立刻不假思索的说道:“这是‘鍾’(钟)字,语出‘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镐钟隶,漆书壁经。’其意为:这里不仅聚集了古今的典籍,也聚集了众多的英才,有杜度的草书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从魏安厘王冢中挖掘而出的漆写古书,从曲阜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
  “你可知道谁是杜度?谁是钟繇?魏安厘王?”徐秀才有些吃惊的看着白贵,难道真有生而知之的神童。
  “不知!”白贵“如实”回答。
  前世教育虽然没有教授千字文这等古代典籍,可一些历史的著名人物确实知道得清清楚楚,和传统儒家教育偏的厉害,儒家是先学经书,再学史册。
  “那你怎么回答的这么清楚?”徐秀才意外的松了一口气,询问道。
  “是书中有注释,额也只是循例背下。”
  白贵摇了摇头。
  藏拙确实可以,然而现在正是儒学没落走向衰亡的年代,谁知道什么时候科举就被废除。他的目的是取个功名,好翻身。
  科举之路是万人争过独木桥,百舸争流,一时落后,就步步落后。
  想要从这些蒙童中脱颖而出,就得让徐秀才重视他,有了徐秀才的重视,他才能开小灶,获得更多的资本。
  不然,在课堂上他就可让徐秀才检查默写。
  现在没有别人,只有他们二人,才可让徐秀才多多提问。
  “将书拿来我看看。”
  徐秀才皱了皱眉,他对千字文倒背如流,可对注释却不太清晰,也不能说不清晰,只是白贵解读有些太过骇然听闻,他需要看看是否为真。
  翻着书,在注释那里确实如是,虽不能说一字不差,但大意如此。
  接下来徐秀才像是不信邪一样,诵读一段,就让白贵解释一段。
  前篇的一些典故,白贵还能熟络的解说完成,但越到后面,就有些磕磕绊绊,一些典故大致只能对上八九成,但这也胜过了学堂的九成学童。
  “你将这上半阙全部默写一遍。”
  徐秀才合上了书,让白贵坐在他的桌凳上,然后将黑漆木板放在书桌上,说道。
  半阙千字文只有五六百字,很快默写完成。
  “我这就教你下半阙。”
  徐秀才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板着脸,冷声道:“记性尚可,不过也只是在白鹿村里算得上不错,周元和你年纪相当,已经背完四书,现在正在学习《谷梁传》,你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这只是一村的学童,就有比你资质相拟之人,更何况一乡之地,一县之地?”
  “为师的同年比你天资好的多了,可也只有寥寥几人夺得功名。”
  “你需谨记。”
  白贵点头称是。
  他这勤能补拙天赋足以让他超越一些资质普通的同龄人,与一些神童相比,差得远!
  例如他所知道,现在比他大两岁的天津人赵元任,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不仅会说三十三种方言,还精通七门外语。此公最厉害的一点在于,每到一个地方,就能迅速学会当地的方言。
  二战时,此公曾去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的时候,和工作人员使用当地巴黎土语,结果对方以为他是远游归来的巴黎人,便亲切的拉起了家常。
  还有1920年时,英吉利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众人推举此公作为翻译,不仅能精确翻译出罗素的笑话和俚语,而且每到一处,就用当地的方言进行翻译。
  相比较于赵元任这些真正的神童来说,他差得远!
  说起赵元任,他和胡博士都是留美学友,两人私交甚笃。同时在燕京报考第二批庚款官费留学,赵元任名列榜上第二,而胡博士是第五十五名。胡博士有个著名的段子,是“干不了,谢谢。”,而在几十年后有国府想要聘请此公,此公回复也是这五个大字。
  千字文剩下的下半阙很快便被徐秀才教授完毕。
  等白贵正要告辞离开之际。
  徐秀才拦住了他,说道:“今后每日午食,还有酉时三刻(17:45)之前,你都可来为师这里请教。”
  “多谢先生。”
  白贵顿时激动,连忙朝着徐秀才跪拜行礼。
  他的小心思总算没有白费。
  争取到了徐秀才开小灶的待遇,他曾注意过,也唯有治经的周元才有这待遇,就连白氏兄弟和鹿氏兄弟四人也是没有。
  因为徐秀才平日里的授课已经让他们有些吃不消了,并非藏私。


第12章 锅盔
  白贵下跪行礼,徐秀才没有阻拦,这礼他受得起,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的师生关系远超现代,是真正门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俗谚语:“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
  不过还未等白贵行礼的时候,徐秀才轻咳一声,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孔子画像,“《礼记》中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荣体,齐颜色,顺辞令。’你先收拾一下,然后祭拜至圣先师,再拜为师。不可乱序。”
  白贵恍然,儒家对于礼的重视是要求极为严格的,他内心同时欣喜,先祭拜孔子画像,这意味着徐秀才将他收入门墙,和先前交纳束脩,维持的师生关系不同,这可是真正的师生!
  他整了整衣服,眼睛余光扫到后面,看着身后的辫子颇为碍眼。
  所谓衣冠,已经沦丧。
  但现在不是他考虑这个的时候。
  整理衣冠,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外表邋遢、不洁,而是表示庄重,对至圣先师的尊重。
  孔夫子该不该敬?
  绝对是该的。
  如果没有孔夫子,那么如他一样的贱民哪能入得了学,读得了诗书?!
  英吉利和法兰西等一系列欧洲国家,现在可都还是双轨制教学。什么是双轨制教学,例如英吉利的双轨制,一轨是专门为贵族和资产阶级设立的,自上而下的,从大学到初中,进入的都是好学校(文法学校),而另外一轨则是为普通贱民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
  简单来说,用现代教育来比喻,就是贱民的孩子在上完初中后,只能去上中专、技校,而贵族和资本家的儿子则直接去私立高中读书,贱民是没有资格接受大学教育的!
  1933年,英国颁布《哈多报告》,双轨制趋于合流,平民子弟才可进入文法学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自孔夫子开始私教肇始,打破周朝官学只教贵族的局面后,贫民子弟也可以读书做官,也可以成为士,这就是至圣先师的伟大。
  白贵按照徐秀才的吩咐给孔子画像跪拜叩首九次,转而给徐秀才叩首三次。
  如此,师徒大礼才成。
  徐秀才抚摸着跪在地上少年光洁的额头,眸光柔和,从口袋里又摸出几颗大红枣,递给了白贵,“去吧,去吧。”
  白贵抱着黑漆木板,对着徐秀才深深一躬,从寝室离开。
  ……
  《论语集注》中记载:“朝为饔(yong),夕为飧(sun)。”
  古人和现代人一日三餐不同,普通平民一天只吃两顿饭,只有王公贵族一天才吃三顿饭,甚至吃五顿饭,有午饭、宵夜和晚饭。但到了清末的时候,渐渐开始吃三顿饭。
  学堂下了早堂之后,一般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回家吃午饭的,他们大多只有七八岁,年纪尚幼,没有能力自己做饭,而且白鹿村祠堂位于村中心,距离各家各户也并不遥远,回家吃午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白贵没有回去。
  他爹是鳏夫,虽然有时生灶做饭,但因食材所限和手艺因素,做出来的饭菜难以下嚼。所以大多时候都是鹿家灶上做饭,白友德和刘谋儿等长工和厨娘一同吃喝,东家自不会与仆人吃的一样。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鹿家厨娘一直对白贵横眉冷眼,颐指气使,说着讽刺的难听话,久而久之,白贵就对灶上有些敬而远之了。
  所以一般都是他自己生火做饭。
  入学之后,理所应当的,也将阵地转移到了学堂。
  “周兄。”白贵将自己读书的家当重新放回学堂的书桌上,然后迈着步子,走到祠堂门房,对着正在煮饭的周元客气的打了声招呼。
  周元是邻村的,只能在门房这煮饭吃。
  “可是背完了?”
  “先生有说什么,你也是太急切了,半阙千字文可是有五百个字,你默写不熟悉,可就让先生讨厌了。”
  周元扶着玳瑁眼镜,略微叹了口气。
  他摇了摇头,惶急的将锅里煮的干饼拿了出来。
  蒸的烫乎的锅盔配上一小碟酱菜,他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你趁热用吧,里面的水额已经烧开了。”周元撕咬了一大块饼子,含糊不清的说道:“让你和额用一个灶就行了,你做饭一次,我做饭一次,这样间隔做饭,一天能省下不少时间。”
  “你看这乾县锅盔多香。”
  周元又咬了一口。
  “周兄,不一样的,额带的饭菜都是窝窝头,杂粮馒头,跟你这不能比,跟你一个灶,这是占你便宜,旁人听到是要笑话的。”
  白贵边说,边从门房角落将自己前些日子剩下的窝窝头取出,放在了蒸笼上。
  乾县锅盔散发着白面的香味。
  他吞了口唾沫,对周元说道:“先生今给额教了剩下的后半阙,看来这一关额是过了。”
  “啥?”
  “你默出了千字文的上半阙?”周元大吃一惊,这几日白贵也趁着午饭的时间,向他请教过一些,他断定白贵这次太过仓促,是不可能将上半阙全部默下的。
  可结果,出于他的意料。
  他的神态热络了许多,先前他好心让白贵和他共同搭一个灶,是存着省时间的想法,但是心里未尝没有一些嫌弃。
  现在,白贵的表现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身份地位的差距,让两人无形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些。
  长工、佃户家的儿子有资格和他同坐一席吗?
  没有!
  他是怀着施舍的意味。
  但是一个学习刻苦、天资聪颖的同门有资格和他共坐一席吗,毫无怀疑,有!
  “吃菜!”
  他推了一下盛着酱菜的小坛子。
  酱菜是用白萝卜。胡萝卜等切成细丁状,混着辣椒酱拌成的。也是乾县做的酱菜,是最适合搭配乾县锅盔一起食用。
  白贵这次没有推拒,用筷子夹了一筷子。
  盐味浓郁,吃了回甘。
  只不过他也只是夹了几口,就停止了,然后大口吞咽自己的窝窝头。
  这酱菜夹多了,遭主人家嫌弃,可要是不夹,就是不给周元面子。有了徐秀才弟子这一身份,白贵才夹了几筷子。
  这……代表着接纳,他们可以做朋友了。
  龙不与蛇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