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挑战刀工的时候到了!”
  不管切丝切片用的基础刀工,还是各种花刀的花刀刀法,林旭都已经达到了卓越级,其中花刀刀法在上次比赛时更是越级达到了完美级。
  这样的刀工让林旭很是自信。
  他拿着菜刀先把鱼肉修整成一块标准的长方体。
  虽然有点浪费食材,但能够把鱼肉切成长短一致的细丝,做出来的汤羹会更漂亮。
  没多久,两块鱼肉就被他做成了十五厘米长,十厘米宽,一厘米厚的扁平长方体。
  做好后拿起菜刀,开始切丝。
  先把鱼肉全部切成十厘米长的鱼片。
  鱼片非常薄,近乎透明,切好后调整一下角度,随即再切成细丝。
  这跟切粉蒸银丝很相似,不过那是萝卜丝,这是鱼丝。
  切好后盛到盆里,开始制作。
  锅里加入高汤,再把刚刚剔掉的鱼头鱼骨鱼刺鱼皮等食材全都放进锅里,大火熬煮,把鱼鲊的咸鲜味熬到汤中。
  熬煮二十分钟,打去料渣。
  此时锅里的高汤已经满是鱼鲊的咸鲜味,甚至还有一点点发酵的酸香。
  这会儿的汤已经不需要再额外调味,光鱼皮等食材的咸味就足够了。
  把锅里的汤倒出来一半,剩下一半重新烧开,倒入切好的鱼丝,在锅里稍稍烫一下后,用密漏重新打出来。
  锅里这些烫过鱼丝的汤按系统给的经验来说,是直接倒掉的。
  这也是古代只有大户人家才这么做汤,而小门小户都直接烤一下吃的原因。
  做汤的话真是浪费。
  哪怕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呢,烫一下鱼丝就将汤倒掉也有点浪费。
  所以林旭打算等会儿下点其它食材,做成咸鱼豆腐汤或者咸鱼青菜汤,用其它食材中和一下汤里的咸味,这不比倒掉强?
  把锅里的汤倒到一个空盆中,再将之前倒出来那一半鱼鲊高汤重新倒入锅里,加入烫好的鱼丝,小火熬开。
  接着勾入水淀粉,让汤汁变得粘稠。
  最后调入一点点白胡椒粉,这道所谓的银丝鲊汤就算是做好了。
  汤汁浓白,里面一根根细如毛发的白色鱼丝清晰可见。
  这样的色泽和卖相,让人不自觉就想到了一道经典淮扬菜……
  “嘿,这汤越看越像文思豆腐啊,老板,你说文思豆腐是不是这道银丝鲊汤演变过来的?”
  庄一舟有些好奇,觉得这道汤品从做法上和卖相上都跟文思豆腐都很接近。
  这个问题还真把林旭给问住了。
  在明朝时期,文思豆腐已登大雅之堂,成了江浙地区文人雅士的心头好。
  而当时的银丝鲊汤,却上不了席面,也就充当个大户人家的早餐或点心,算不得什么高端美食。
  两道美食是不是同一源头林旭不知道,但做法上肯定相互借鉴过。
  放入胡椒粉后,关火出锅。
  林旭把做好的银丝鲊汤倒入一个白瓷盆中,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从中间向四周放射的状态,看起来跟菊花很相似。
  端着这道汤来到楼上,小包房门口的服务员敲敲门,随即把门推开,林旭直接走了进去:
  “各位,银丝鲊汤来了。”
  一听这话,许教授和一个比他年轻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赶紧站了起来,想看看无数文人墨客称赞过的汤羹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看到盆中的雏菊造型时,那位中年人忍不住赞叹一声:
  “怪不得陆游写鲊有关的诗都把鲊比作花呢,这卖相确实漂亮,当浮一大白啊!”
  许教授就起身对林旭说道:
  “小林,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北大中文现任的首席教授任崇墨,旁边是他爱人,中文研究所的田清澜教授,这位是……”
  今天到场的文人雅士,男女都有,全是在中文或者文学领域的权威人物。
  林旭太忙顾不上这些,就交给了大姨子负责招待。
  陈燕是中文硕士,她上大学时的中文教授,就是其中几位教授的学生,所以跟这些老教授们越聊越投机。
  许教授每介绍一个人,林旭就端着盛着黄酒的酒杯敬一个。
  好在今天喝的是烫过的花雕,虽然酒香四溢,但度数却不高。
  林旭敬了一圈后,陈燕起身开始给大家盛汤。
  “这可是古文中经常出现的鲊汤啊,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喝到。”
  “感谢林老板,汤还没喝,就闻到了鲜香味。”
  “不愧是无数文人墨客吹捧过的汤羹,卖相就是雅致。”
  “谁能想到这里面头发丝儿一样的细丝,居然是鱼肉切成的呢?”
  “林老板,好手艺啊!”
  “……”
  林旭笑着说道:
  “您几位要是喜欢喝,还请常来啊。”
  别看这些教授们衣着朴素,但每个人都是圈内的权威人物,可能无意中一句话,就能给林记带来不少生意。
  陈燕一碗碗给大家盛,轮到田清澜时,她笑嘻嘻的说道:
  “田教授,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见您就觉得特亲切。”
  田清澜满脸笑意:
  “我见你也是这样,昨天你开车让我先走时,我还说这谁家的姑娘啊,长得好看心又善良,太招人喜欢了。”
  一席话说得陈总喜笑颜开。
  林旭没多打搅大家,又说了几句客气话便告辞离开。
  来到厨房,他刚要把之前盛出来的鱼鲊汤加点高汤熬一下煮面吃,却发现魏乾他们围着那盆汤,正你勺我一勺的在品尝呢。
  “林旭你来得正好,这汤咋做的啊?也太鲜了吧?”
  “就是,又鲜又香,简直无法形容。”
  “从没想到用糯米饭和稻草把鱼包裹起来,还能获得这种美味呢。”
  “不行我得再来一口,跟我舅舅学了那么多水产类菜品,原本以为已经没有鱼汤能打动我了,没想到这道汤愣是馋得我直流口水。”
  “……”
  林旭满脸诧异的看着几位主厨。
  道理我都懂,但你们不觉得很咸吗?
  本该扔掉的废汤都这么受欢迎,那刚刚端楼上那份,得鲜美到什么地步啊?


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愧是被古人写诗赞叹的美味啊!鱼鲊的批量做法!
  楼上包房里。
  等陈燕把所有人的银丝鲊汤全都盛好后,大家这才端起碗,用小勺子舀起一小勺送进嘴里。
  然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味道,这口感,不愧是银丝鲊汤啊!”
  “一口下去,仿佛回到了古代那些文人雅士的宴席上。”
  “也难怪唐宋那些大家不断的写诗赞美呢。”
  “这鲜美的滋味,确实值得写诗写文章赞叹。”
  “尝了这口汤,总算明白孙月娥为什么会抱怨了,这里面头发丝儿一样的鱼丝得一刀一刀切出来,得多费劲啊。”
  “这家店的老板真是好手艺!”
  “……”
  赞叹声不绝于耳,大家又品尝两口,话题从银丝鲊汤转到了鲊上。
  任崇墨说道:
  “唐朝时候,鲊是王公贵族享用的美食,当时的文人只有参加那些高门大户的宴席才能品尝到,诗句中多见奉承;宋朝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专享,多用鲊来形容心情,到了元明年代,成了落魄书生的专享,可见美食一直是自上而下发展的。”
  耿立山一针见血的点评道:
  “王公贵族都是暂时的,文人雅士也逃不过时局动荡,只有流落到民间,美食才能得以流传。”
  许教授问道:
  “立山先生是美食大家,这道鲊汤确实是失传餐品吗?”
  耿立山尝了口汤,点头说道:
  “银丝鲊汤确实已经失传,这道汤需要用高汤烹制,光这一点就限制了在民间的发展。不过鲊现在还是有的。”
  见大家有些疑惑,耿立山给大家介绍了一下现今还保留鲊类食材的地方。
  基本上两湖两广以及云贵川地区,都有用鲊保存食材的传统。
  不过鲊的做法已经根据当地特征做了很大改变,跟书中记载的完全不同。
  美食嘛,一直都在向前发展的。
  八十年代那会儿,谁能想到川菜会在短短几十年内,从百菜百味发展成麻辣味一家独大的局面呢?
  楼下厨房里,原本打算把汤废物利用一下的林旭,看着空空如也的汤盆笑着说道:
  “这是涮鱼丝的汤,你们不觉得咸吗?”
  魏乾说道:
  “咸是咸了点,但好喝啊!”
  “回头再做几条鱼呗,这吃着挺过瘾的。”
  “就是,这道汤可以当成咱店里的高端菜品出售了,有典故味道也好,顾客们肯定抢着想尝尝味道。”
  林旭说道:
  “现在不是做鱼鲊的好时节,需要到农历四五月份用荷叶做,那个味道才更香呢。”
  说完,他冲车仔吩咐道:
  “回头再买些鲤鱼草鱼和鲅鱼吧,用这几种鱼再做点鱼鲊。”
  “好嘞老板。”
  吩咐完这事儿,林旭离开厨房,去了烤鸭炉那边。
  打开烤炉的门,一股好闻的鲜香味立马飘了出来。
  “哇,里面烤了什么呀,味道好好闻。”
  林旭扭脸,看到沈宝宝在身后,便说道:
  “我切了一些腌鱼,用微火烘烤了半个小时,现在看看咋样了,你想尝尝吗?”
  “当然想啦,我刚刚都没吃午饭,就想尝尝你的手艺呢,看我多支持你的工作,伱是不是要嘉奖一下?”
  林旭笑着将烤架上吊着的烤网端了出来。
  上面原本铺着的白色鱼片,此时全都被烤成了金黄色,散发着迷人的香味,这味道有鱼肉的鲜味,也有发酵后特有的咸香味。
  总之,很好闻,也很馋人。
  他捏起一片吹了吹,撕下一条送进了嘴里。
  经过炭火烤制后,鱼肉的口感更加劲道了,但又不像鱼干那样毫无水分,而是劲道中带着些许鲜嫩。
  鲜嫩中又带着腌鱼特有的咸鲜。
  这种味道再加上果木炭烤制后带来的特殊芬芳,使得鱼肉的口感和味道都达到了一种很曼妙的境界。
  好吃!
  他又撕下一块,刚要再尝尝味道,却被沈宝宝给抢了去。
  “小心点,烫。”
  “哇,好吃好吃,这鱼烤一下居然这么美味啊,又香又鲜又劲道,感觉比小鱼干还美味呢。”
  这就是发酵的好处。
  能够让食材获得更加纯粹的鲜味。
  沈宝宝吃完一条后将林旭手中这块拿了过去:
  “吃得我好想嚯啤酒……连我都想喝酒,别人肯定会更想了,旭宝,要不咱在店里上新吧,这么烤一盘,就叫古法烤鱼,你觉得咋样?”
  林旭原本想说别捣乱了。
  但转念一想,店里确实缺少一种烤制类的下酒菜。
  这种鱼鲊的制作不算太麻烦,完全可以批量生产。
  比如把鱼用糯米饭包裹起来,再弄个大号的竹篓,一层鱼一层稻草的放进去,再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几天后鱼鲊就正式做好。
  完全能供应店里的使用。
  想到这里,林旭搂着沈宝宝亲了一口:
  “谢谢你的提醒,下午我就开始做鱼鲊,等做好了咱就在店里开卖,这种鱼是餐饮中的一个空白,咱没理由不挣这钱。”
  说完,他便提着烤盘去了厨房,准备装一盘送到楼上,顺便让大家都尝尝。
  正在吃鱼的沈宝宝:?????
  “你给我站住!亲完我就跑,你跑得了吗?”
  这丫头凑过来,愣是搂着脖子亲了两下,这才放过了哭笑不得的林旭。
  烤好的鱼收缩,加上鱼身体的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