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蝶恋花……感谢师娘打赏的嘉年华,替我师弟谢谢您了,明儿我师弟拍婚纱照,到时候我给您发一些抢先版,让您老人家过过目把把关。”
  正在西安酒店休整的高大爷笑骂一声:
  “这狗东西,真是见钱眼开。”
  罗珊对谢保民的那声师娘很满意,随手又打赏了十几个嘉年华。
  直播间里顿时变得疯狂起来。
  “石锤了,高小帅就是高大爷!”
  “高大爷,您觉得林老板做的狮子头咋样?给点评点评呗。”
  “人家挑衅您徒弟呢,说林老板只会做家常菜,还对谢总厨非常不忿,您就这么看着不发声吗?”
  “高大爷,林老板被欺负了哇,您快现身给他撑腰呀!”
  “……”
  刚刚弹幕上还满是对林旭厨艺的赞叹呢,但谢保民那声师母,让整个直播间乱成了一锅粥,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网友,纷纷让高大爷现身。
  徒弟被人挤兑了,当师父的出面很正常吧?
  看着这些弹幕,高大爷忍不住乐了:
  “这群小朋友,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啊。得,为了徒弟,今天我就把这张老脸豁出去了!”
  说完,他切换到了高小帅的账号上……


第四百六十一章 状如石狮,轻摇甩水,这样的狮子头你能吃几个?
  没多久,直播间就飘过了嘉年华的特效,而这次打赏的人,居然是许久没有发过消息的高小帅。
  随着嘉年华一起飘过的,还有一条加粗加大的弹幕:
  “徒弟,好好教教那些不会做淮扬菜的淮扬厨子,免得他们把文人菜仅剩的那点儿好感全败光。”
  过去淮扬地区文人多,当地的盐商们为了追求享受,同时也为了往文人圈子里挤,增加自己的社会阶层,就拼命在菜品上玩花样。
  用普通食材做出不普通的味道,让菜品的卖相和味道达到绝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淡但不寡淡、雅致又不失美味的文士菜系——淮扬菜。
  清朝时候,乾隆下江南,对淮扬菜赞不绝口,回京后还念念不忘,便招了一批淮扬菜厨师进入御膳房。
  从此以后,淮扬菜就登堂入室,从文人菜变成了宫廷菜。
  建国之初,淮扬菜风头不减,不仅有“开国第一宴”的荣光,甚至每年的国宴,也都是在淮扬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钓鱼台的厨师们逐渐摒弃淮扬菜,而是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独特的国宴风格。
  根据地点的不同,国宴还分为台菜和堂菜。
  所谓的台菜就是钓鱼台风格的菜品,而堂菜中的堂,则指的是大会堂。
  燕京地区的淮扬菜丢了国宴光环,而淮扬菜发源的淮安、扬州等地区,也因为地方经济的缘故,冒出了苏帮菜、金陵菜、本帮菜等新的地方菜系。
  广义的淮扬菜,指的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美食统称。
  但江苏因为散装的特性,导致其它城市纷纷推出本地菜系,原本的淮扬菜,名气自然下降很多。
  没了国宴的加持,地方菜系又各种排挤,加上年轻人不太喜欢清新雅致的淮扬菜,更喜欢麻辣重口的火锅、烤肉以及各种下饭的川湘菜,这更加速了淮扬菜的没落。
  高大爷说的仅剩的好感,其实就是淮扬菜往昔辉煌。
  现在不少淮扬菜的老馆子,要么转型为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高端餐饮场所,要么手艺下降,纯粹靠往昔的名气吸引游客。
  去吃的游客,大多也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总之,淮扬菜的美味,逐渐变得只存在于书本、影视等资料片中,现实中,很难遇到好吃的淮扬菜馆。
  这种割裂感,也是淮扬菜褒贬不一的主要原因。
  高大爷的话,让邱振华心里很是感慨,淮扬菜,孕育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菜系,本身却日渐萎靡。
  这种时候,淮扬菜的厨师还不努力,还拿肉丸子敷衍顾客。
  着实让人挺生气的,加上这是京城老店,看来是时候让大伯去敲打敲打了,否则淮扬菜的名声,真的会被败光。
  他忧心忡忡的时候,网友们却乐开了花:
  “哈哈,终于承认自己身份了。”
  “谁能想到,过去那个扫地僧一样的老人,私底下居然玩那么花呢。”
  “赶紧跑高小帅直播间刷了几朵小红花,证明咱是高大爷的铁粉。”
  “请问高大爷什么时候复播,我们还等着您出镜呐!”
  “这么多天,马甲终于掉了,真想问问高大爷,掉马是什么感受。”
  “……”
  工作台前,林旭没关注这些,而是继续摔打着盆里的肉丁。
  终于,当肉丁变得跟胶水一样粘手时,林旭将手上的肉丁抹到盆里,同时拿来一个干净的托盘,盘上刷一些猪油,做好放狮子头的准备。
  猪油是淮扬菜的香味密码,作用类似于鲁菜的芝麻香油、川菜的红油、粤菜的豉油。
  刷油过后,林旭又调了一些湿淀粉,准备捆狮子头。
  这里的捆,不是拿绳子系,而是烹饪中一种让散乱的颗粒状食材合抱在一起的手法。
  具体的做法是,双手沾满湿淀粉,挖出比拳头略大的一团肉丁,放在手中团成一个圆球状,然后在双手间来回抛投。
  在双手抛投时,肉丁之间的缝隙会被挤压,这会让狮子头从原本松散的样子抱成团,仿佛是无形中被捆在一起一样,所以有了“捆”这个说法。
  不仅狮子头适合捆,哪怕做普通的肉丸子、蔬菜丸子时,把丸子这么抛几下再炸,口感也会更上一层楼。
  因为在在抛投时,内部的肉丁会从杂乱无序逐渐变成有序排列,口感上,自然而然就变得好了。
  至于用湿淀粉的原因,则是为了防止肉丁粘手,同时也为了让狮子头成型。
  淀粉附着在狮子头表面,能有效防止狮子头在煮制时散开,同时也不影响狮子头本身那软嫩的口感。
  要是在摔打之前就放淀粉,做出来的狮子头,口感上会差点意思。
  林旭等手中的狮子头变圆,同时不再有松散感,放在托盘上,继续抛下一个。
  将这些狮子头一个个做好,林旭端着托盘,放进了旁边的冰箱冷藏室中。
  “揉好的馒头需要饧发一下再蒸,狮子头也一样,要让里面的劲儿卸掉,这样口感才更好。”
  谢保民解释了一句,随即看了眼魏乾之前准备好的清鸡汤,点头说道:
  “不错,这鸡汤熬得没偷懒。”
  这些鸡汤以老母鸡为主,金华火腿为辅,微火熬煮六小时以上,才有了这样的效果。
  看似清冽,却有着浓郁的鲜香味,这是肉类食材经过长时间微火熬煮才会有的味道,是任何鸡粉、鸡精、味精都调不出的。
  趁着狮子头泄劲儿的功夫,林旭把白菜的根部切一下,慢慢剥开。
  将最外面的两三层去掉,只要里面叶黄梗嫩的白菜帮。
  等会儿炖狮子头时,要用这些白菜叶压在狮子头上,这样才能保证狮子头完全浸在鸡汤中,而不会出现煮一半蒸一半的情况。
  另外,在熬煮时,白菜叶特有的吸附性,能将炖煮出来的油脂吸附掉,让鸡汤始终保持清爽。
  同时白菜叶特有的鲜甜,也会被狮子头吸收,让狮子头入口有种蔬菜的清鲜。
  做完这些,林旭擦擦汗,喝口水,小小的休息了一会儿。
  哪怕有技能在手,一次做这么多狮子头,还是让人有些扛不住。
  他跟网友们互动一下,回答了一下大家提的问题。
  半小时后,在灶上架上汤锅,锅里加大半锅水,开大火烧着,接着在旁边灶上放一口大号砂锅,把鸡汤倒进去,同样开大火烧。
  接下来该下锅了,但下锅也是有讲究的。
  不能直接往鸡汤里下,而是先下到开水锅里,让狮子头定型,同时把狮子头的浮沫煮出来,这样的狮子头,才能放进清鸡汤里。
  要是直接把生肉放进去,会毁掉那锅汤的。
  做这道菜跟做卤味一样,不能让汤接触生肉,否则就影响品质。
  很快,锅烧开。
  林旭将松弛得差不多的狮子头从冰箱里端出来。
  拿起一颗,双手团一下,让松弛的外表再次变得紧致,然后轻轻放进锅里。
  戴建利说道:
  “林兄弟这真是学到了精髓,我第一次学做狮子头时,duang的一下丢进锅里,然后就连着喝了三顿肉末汤。”
  直播间顿时满是“感谢提醒”的弹幕。
  虽然大家有可能永远不会做这道菜,但不会归不会,还是要懂得其中原理的。
  万一以后遇到吃狮子头的场合,这不就可以拿出来嘚瑟了嘛。
  这会儿的肉是生肉,锅里的水是沸水,所以要轻柔的、慢慢的把狮子头放进锅里。
  将狮子头一个个放进去,用勺子轻轻撇去浮沫。
  再用勺背小心推着狮子头翻面。
  等没有浮沫产生时,用一个漏勺,将狮子头盛出来,放进旁边同样烧开的鸡汤中。
  全都摆进去,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将灶上的火调成菊花芯状态,也就是那种似开非开的样子。
  火调好,把准备好的白菜叶一片片盖到狮子头上,尽量不留缝隙。
  盖上砂锅的盖子,开始炖煮。
  谢保民看了看时间:
  “这会儿是六点半,晚上八点半能出锅。”
  负责直播的那位现场导演问道:
  “等会儿可以掀开锅盖拍一下特写吗?”
  “不行,想都别想,狮子头好吃,是因为在炖煮时,里面的蛋白质会缓缓分解,这也是狮子头好吃的秘密。这个过程需要在温度、压力同时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一旦掀开锅盖,这种稳定性被破坏,就没法继续了。”
  谢保民当场否决了提议,同时对着摄像头说道:
  “所谓千烧不如一焖,大家在做这类菜品时,也要尽量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时间不到不要掀锅盖,否则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
  接下来两个小时呢,该直播点什么内容呢?
  网友们在直播间纷纷起哄:
  “林老板唱首歌吧。”
  “跳舞也行,我们不嫌弃。”
  “……”
  林旭想了想说道:
  “去楼下服务台那儿架上三脚架,让大家听墩墩讲故事吧。”
  这是最省时省力的直播方式,也能让大家快速度过两个小时。
  很快,楼下的服务台前,墩墩趴在小屋顶上,看着面前的直播摄像头,咿咿呀呀的再次叫了起来,完全不像一只猫。
  不过直播间的粉丝却很高兴:
  “不装了,我是墩墩的铁粉我摊牌了!”
  “有谁跟我一样,关注林老板纯粹为了看墩墩。”
  “握爪,我也是,每天就等着看墩墩的动态呢。”
  “感觉我墩墩又胖了。”
  “什么叫胖?那叫可爱你个假粉!”
  舒云看到这些弹幕,忍不住出来维护了干儿子一波:
  “其实墩墩没有胖,只不过天冷之后,它又长了一层绒毛,浑身显得很蓬松的样子,其实体重还那样。”
  一般情况下,只有吃碳水的猫才容易变胖。
  墩墩这类吃纯肉的猫猫,体重会很恒定。
  楼上,林旭端着一杯山药汁喝下去,看到沈佳悦坐在角落中正在玩手机,便好奇的问道:
  “在忙活啥呢?”
  “回复网友们的评论呢,今天我拍的那条视频爆了,好多人都说教程不错,一堆粉丝找我交作业。”
  铁锤砸板栗,不仅容易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