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第7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邱耀祖笑了笑:
  “酱油工艺的改进,除了少数古法酱油之外,根本买不到母油,而且就算买到,也没低于一千块钱一瓶的……你觉得那些店,舍得用吗?还有就是,那些店面把母油船鸭硬生生做成了八宝鸭子,跟原本的母油船鸭相差太多。”
  林旭听得有些诧异,没想到这道菜的做法还挺讲究,更没想到的是,酱油中的母油居然贵到这种地步。
  贺家顺见他有些疑惑,便主动说道:
  “古法熬制的酱油,精华都在上面一层漂着,把上面一层撇着装起来,就是大户人家才能吃到的母油了。而缸里剩下的酱油,品质低劣,卖不上价格,穷苦人家吃的就是这种劣等酱油……”
  怪不得邱耀祖说不低于一千块钱一瓶呢,想想一缸酱油的精华聚拢起来卖掉,价格确实低不了。
  别说过去了,就是现在,母油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
  林旭看着邱耀祖问道:
  “邱伯,母油船鸭的做法难吗?”
  “倒是不难,只要有母油,有鸭子,放在砂锅里小火炖着就行……对了,这道菜特别吃油,鸭肚子里的鸭油不能去掉,炖的时候至少要配一只猪蹄,炖好快出锅时,还要熬一碗葱油,连葱带油一块儿倒进砂锅里。”
  我去!
  这鸭子不完全被油脂浸泡着了吗?
  林旭想象一下这种口感和味道,忍不住问道:
  “不腻吗?”
  贺家顺看来对这道菜也不陌生,笑着说道:
  “不腻,因为母油鲜味太足,所以要用鸭油、猪油和葱油来增加香味,这才能达到鲜香味的平衡。”
  我去,这母油得多好吃,才能用三种油来增香啊。
  林旭有点馋这道菜了,这会儿他也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邱耀祖会说这道菜事实上已经失传。
  这样炖出来的鸭子,你就说卖多少钱吧。
  低于两千估计都不够本,要按照餐饮的正常利润来说,价格应该在四千以上……这世上,有几个人愿意花几千块钱吃一只炖鸭子呢?
  直接来一顿生猛海鲜,或者一顿和牛大餐不香吗?
  邱耀祖说道:
  “母油越来越珍贵,店家不舍得用,再加上想卖高价,所以就琢磨出了整鸭脱骨填满馅料的八宝做法,用别的食材来弥补母油的缺失,但最终却不伦不类,让懂行的人贻笑大方。”
  想想也是,人家想吃填满馅料的鸭子,直接去吃八宝葫芦鸭就行了,就算想吃炖鸭子,火踵神仙鸭的名头更盛。
  干嘛非吃一道比葫芦画瓢的菜品呢,价格还不便宜。
  邱耀祖把鸭子收拾好,用食盐把鸭皮认真搓洗一遍,尽可能把毛孔中的脏东西清理出来,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做完这些,他从橱柜里拿出几根干了的香茅草,对林旭说道:
  “鸭子炖煮时间长,为了防止脱骨变形,导致卖相不佳,会用草绳把鸭子捆起来,捆成王字结,这样炖好鸭子也是完整的……顾客吃的时候也能看出是一只完整的鸭子,不会出现坑人的情况。”
  过去的手艺人讲究,说是一只鸭子就是一只鸭子,明明白白让顾客看到。
  哪像现在啊,一份农家炒鸡里能吃出三个鸡头六个鸡屁股。
  邱耀祖说完便用干草开始捆扎鸭子,顺便教林旭王字结的捆扎方法。
  所谓的王字结,就是用干草把鸭胸、鸭身、鸭腿分别横着捆扎起来,中间竖着相连,这样,鸭子的两根翅膀和鸭子就被紧紧的和鸭身体捆扎在一起,不管怎么熬煮都不会散开。
  将鸭子捆扎妥当,邱耀祖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生猪蹄。
  林旭见到,赶紧接过来,清洗干净,剁成大块。
  接着邱耀祖又从另一组橱柜里拿出一个泥封的陶罐,打开后,里面有浓郁的豉鲜味飘出来。
  贺家顺一闻,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目光:
  “这是特级母油?”
  邱耀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市面上最好的酱油是头抽,而这一小罐,是头抽中的头抽,一缸酱油里加小半罐,就能提升整缸酱油的品质。”
  林旭问了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罐酱油,一般人买不到吧?”
  邱耀祖点点头:
  “确实不好买到,这是我自己出钱请人用古法做的,每年的量不多,各家一分基本上就没了。”
  想想这个制作的成本,首先要选用有机大豆,要先手工挑选一遍,只用颗粒饱满完整的豆粒,再用古法酱油的酿制方式进行制作。
  既麻烦,效率也低。
  正常的情况下,取酱油之前需要在缸子里搅动几下,把母油搅开,这样整缸酱油的品质都能提高不少,搅拌后再取头抽二抽。
  母油被撇去后,剩下的酱油品质低,只能用来做酱菜。
  这样的成本,确实高,也确实没法大面积推广。
  邱耀祖架上炒锅,里面加入清水和葱姜香叶等配料,又放入一大勺黄酒,大火烧开,给鸭子焯水。
  “做母油船鸭,得把鸭子和猪蹄先煮断生,不然就毁了一锅母油,太可惜了。”
  焯好水的鸭子放进砂锅中,猪蹄点缀在鸭子周围,加入一把冰糖,葱姜香料,半罐子母油,再放入黄酒和一小盆高汤。
  大火烧开,让酒精挥发出来。
  接着在锅里扣一个盘子,这样能将整个鸭子都压在汤里面,同时也能防止汤汁沸腾把鸭肉煮散。
  齐振涛说道:
  “要说讲究还得是淮扬菜,不管什么肉,涉及到炖煮,都会在里面扣个盘子,或者盖几片白菜叶,这既方便入味,同时也能让卖相完整。”
  邱耀祖笑了笑:
  “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规矩,现在的厨师就是捡个现成。”
  他盖上锅盖,调成小火开始煮制。
  这道菜的做法还真不算难,因为所有味道都来自于母油,调料方面只放点冰糖和一些黄酒就行,比较简单。
  “这么炖三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做好。”
  邱耀祖洗洗手,看了看蒸锅,里面的千层油糕已经差不多好了。
  贺家顺说道:
  “过去听说过母油船鸭,还真没有见过做法,现在听师兄这么一说,我才明白过来,怪不得过去都说吃完船鸭要煮点面条,这汤别说面条了,随便放几片树叶都难吃不到哪去。”
  确实不会难吃,光这配料和油脂,再加上出锅还要淋上一碗炸好的葱油,这样的鸭肉,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林旭看了眼砂锅,见邱耀祖打算把蒸锅的火关掉,便好奇的问道:
  “这千层油糕可以了邱伯?”
  “差不多了,千层油糕不能趁热吃,得稍稍晾一下,那样才是口感最好的时候。”
  刚出锅的千层油糕因为油脂多,温度高,容易烫嘴,再加上有糖的缘故,有点黏,不适合吃。
  稍稍晾一下,让油糕的温度降下来。
  这样猪油不再烫嘴,糖汁也会重新渗入到面里面,吃起来才会松软绵滑,香甜清雅。
  邱耀祖关掉灶上的火,虚蒸两分钟。
  趁着这个时间,他对林旭说道:
  “千层油糕的难点就是清雅二字,清,代表着不腻口,不糊嘴,糖和油的比例恰到好处。雅,代表着口感好,面皮松软但不失其味,入口后,能品味出面皮层次分明的细腻感,这就是属于舌尖的雅致。”
  林旭心里无奈的叹了一声。
  每次涉及到高端淮扬菜的时候,总有种本科白上了的感觉。
  也难怪现代人不喜欢淮扬菜,我花大把钱吃饭,结果被桌上的菜奚落为没文化,这搁谁都会不爽。
  八代菜系中,鲁菜和淮扬菜都是出了名的讲究。
  但鲁菜的讲究,体现的是传统思想的长幼有序,地位尊卑,猛然吃到的人,会有意无意生出自卑感。
  这是地位差距造成的。
  而淮扬菜,则处处体现出文化人的雅致,让人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发出“文盲竟是我自己”的感慨。
  自古以来,国人都讨厌被人鄙视没文化。
  淮扬菜从餐前的茶点,到餐后的点心,处处都在传达这么一种思想,除了文士阶层,别人很难盖特到其中的点。
  甚至越盖特到就越反感。
  所以在现代社会,这两个菜系先后没落了。
  一个遁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北方家常菜的基石,另一个则利用江苏散装的特性,化身为了镇江菜、金陵菜、苏帮菜、锡帮菜、本帮菜等地方菜系。
  两分钟后,邱耀祖掀开锅盖。
  一股好闻的香味从里面飘散而出。
  齐振涛帮他将蒸笼取下来放在一边,林旭看到整个面片明显膨胀了一些,而上面撒的青丝碎和红丝碎,此时也黏在了表面。
  别说,这一条红一条青的色泽看着还挺不错的。
  趁热将面片从蒸笼里取出来,放在案板上,林旭这才看到,整个面片就像是用油浸润的面饼一样,感觉捏一下就有油脂渗出。
  但偏偏没有渗出来。
  这就是厨师手艺高超的缘故。
  邱耀祖拿着一把薄薄的切片刀,将四条边切下来,做成直边。
  接着按照青红丝的分布,将面片一条条的切开。
  一条红,一条青,全都切好再改刀成菱形块,最后两种颜色交错的摆在盘子里,这道千层油糕才算是彻底做好。
  林旭当即用出了烹饪学习卡,将这道美食的做法学到了手。
  读取完经验后,他捏着切掉的边尝了尝,刚入口,就感觉到了面皮那层次分明的绵密感。
  接着,才是甜味和香味,以及面粉的香味。
  味道很舒服,既不油腻,也不发黏,吃到嘴里,能明显感觉到松软的面皮有点像是在口腔里化开了一般。
  “我去,这油糕也太好吃了吧?”
  林旭表情很是惊讶,虽然从开始做就脑补着千层油糕的味道和口感,但吃到嘴里后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还是不太够啊。
  这口感真是太绝了,要不是那股子若有似无的面香,很难相信这玩意儿的主料只是最普通的面粉。
  贺家顺捏起一块儿尝了尝,笑着对林旭说道:
  “多吃点吧,这样的油糕,市面上花钱都买不到,哪怕去扬州本地也不行。”
  齐振涛附和道:
  “没办法,厨师都学懒了,过去都要求一斤面打九两水,现在能打七两就不错了,很多地方干脆做成了半发面的蒸饼,猪油也换成色拉油。”
  千层油糕这道点心,水越足就越好吃。
  但现在厨师都是打工人,谁会这么费尽心机的用那么多水和面啊,基本上都是六七两水的软面团就行。
  好操作,好制作。
  至于蒸出来的千层油糕口感如何,只要卖便宜点,没人会在意的。
  邱耀祖看着林旭问道:
  “小旭,你店里回头要上千层油糕吗?”
  林旭点了点头:
  “上,越是整个行业都偷懒耍滑的菜,我们就越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做,反正不愁顾客,店里的员工也愿意学。”
  林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居高不下的热度和后厨的学习氛围。
  顾客愿意捧,员工愿意学,没理由不上这道点心。
  “好孩子啊,谢谢你!”
  邱耀祖很是感慨,淮扬菜的片区没人愿意按照正统做法制作的点心,林旭却愿意在自己店里上新推广。
  不得不说,这很让人感怀。
  林旭说道:
  “我这也是挣钱嘛,正好也给顾客们都提个醒,不是所有的千层油糕,都能当得起扬州双绝的名号。”
  等林记把千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