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第7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邓立松眼前一亮:
  “就是啊,这个名字不错,爱新觉罗·乔治,传统风+西洋风,确实挺洋气。”
  林旭提醒道:
  “叫这个名字容易挨骂,说不定就有网友觉得冒犯了皇族……”
  蔡森啐了一口:
  “狗屁的皇族,大清都灭多少年了?有些人咋还跪着没起来呢?这是赶上新中国了,要搁过去的朝代更迭,什么皇亲国戚全咔嚓了,谁还敢提这一茬啊。”
  他愤青一样骂着的时候,邓立松突然说道:
  “你没必要这么骂自己……”
  什么情况?
  蔡森不是在骂大清皇族吗?咋成骂自己了?
  林旭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三木你是大清皇族?”
  “我正黄旗的!”
  愤青起来连自己都骂,牛逼!
  蔡森说完,一副老父亲的表情看着猫城堡上举着尾巴玩耍的小三花,眼神中满是温柔。
  他说道:
  “据说名字代表着父母的期待,那我这只小三花就叫壮壮吧,爱新觉罗·壮壮,只要长得壮实点就行。”
  这名字是不错,但林旭不得不提醒他一句:
  “绝大多数的三花都是母猫,你确定给母猫取名叫壮壮?”
  蔡森一听,当即就又改了个名字:
  “那就叫叶赫那拉·佩琪吧,跟乔治凑成一对儿姐弟。”
  就这样,两只猫的名字确定了下来。
  奶牛猫叫爱新觉罗·乔治,三花猫叫叶赫那拉·佩琪,大清皇族的两大姓氏算是被占全了,也算是没有辱没皇家名头。
  三只猫一直在玩耍,玩累的时候,墩墩还给两个小家伙舔了舔毛,一副关爱小跟班的架势。
  吃过保姆阿姨做的午饭,林旭原本要带墩墩和沈佳悦一块儿回去的。
  但看墩墩带孩子玩得挺开心,就让它和沈佳悦留下了。
  小猫刚离开母亲,既然跟墩墩这么亲,就多待一会儿,省得墩墩离开了之后,两只小家伙害怕。
  开车回到迎春街。
  林旭把雕刻好的玉器摆件搬到了店里。
  这玉器雕刻得很精美,下面还带着一个底座,把墩墩的姿态完美展现了出来,舒云一看就喜欢得不行:
  “老板,这摆件准备放哪啊?”
  “我准备过些天让我爸妈带回去,先摆到景区的小庙里,蹭着山神吸收一点香火,也算是开光了……等开分店的时候再运回来,放在分店里当镇店之宝。”
  总店的话,自然是墩墩本体坐镇了,而分店就用这些摆件增加墩墩元素,不至于让顾客失望而归。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咱啥时候开分店啊?”
  “年底再说吧,现在还不行,顾不上。”
  开分店不是资金够就行的,最主要得有足够的人手,各岗位的员工,都不输总店这边。
  否则分店就算开起来,也只会给林记的品牌抹黑。
  而林旭所有的商业核心就是林记,这是基石,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下午我去公司那边拍视频,手机会静音,有事儿你给晓琪姐或者燕姐打电话就行。”
  “好的老板。”
  玉器摆件在一个满是泡沫的箱子里放着,而箱子则被舒云放进了服务台下面的柜子里,确保不会被人碰触。
  来到楼上,林旭去面点部装了一些牛闯做的黄馍馍,便开车去了公司。
  这些黄馍馍用的馅料,有上次林旭在家试的,也有牛闯他们自己琢磨的,一共二十多种,今天就是让公司那边的人都尝尝,选择几种味道不错的黄馍馍在店里上新。
  到了公司楼下,正好碰到了骑着摩托车过来的齐思明。
  “黄馍馍摆弄出来了,二十多种馅料,等会儿你尝尝。”
  “行的。”
  乘坐电梯上去,林旭见到已经到了的邱振华在跟耿立山喝茶闲聊。
  曾晓琪在一旁的电脑前,快速的敲击着键盘,还在写《国宴》纪录片的稿子,这个工作量比较大,她得抓紧一切时间赶进度。
  林旭从袋子里将餐盒拿出来,里面是蒸好的黄馍馍。
  不过跟上次陈燕和沈佳悦做的乡土风黄馍馍不同,这次牛闯他们完全是按照点心的套路做的。
  黄馍馍不到拳头大,馒头形,表面完整光亮,黄澄澄的看着就让人想咬一口。
  “妹夫,这是新做的点心吗?”
  陈燕走过看,看着这些黄馍馍,忍不住拿起了一个。
  林旭说道:
  “新做的黄馍馍,你们都尝尝顺便帮我选出几种最好吃的口味,回头店里准备上新了。”
  陈燕诧异的看着手中的点心。
  想起上次和表妹包的黄馍馍,蒸好后歪七扭八四分五裂,跟开花馒头一样。
  而这黄馍馍却精致得像是开了美颜,差距也太大了吧?
  她拿着咬了一口,脸上的震惊变成了惊喜:
  “玫瑰馅儿的?这感觉很不错啊。”
  一听是玫瑰馅,曾晓琪停了下来:
  “好吃吗燕宝宝?”
  “超好吃,里面还有肥肉丁和一点点火腿丁,甜中带着一丝丝火腿的咸鲜,一下子让黄馍馍有了云腿月饼的感觉。”
  曾晓琪起身过来,拿起另一个玫瑰馅黄馍馍尝了尝一口,顿时被这味道给吸引住。
  玫瑰馅的黄馍馍就两个,小唯和小穗下手慢了,只能拿了别的。
  耿立山放下茶杯笑呵呵的说道:
  “刚沏上热茶,就有点心吃,真是一桩美事。”
  他拿起一个红豆沙馅儿的黄馍馍尝了尝,觉得味道和口感都不错,尤其是炒过的红豆沙,不仅带着沙沙的口感,同时甜丝丝的,吃起来很过瘾。
  很快,摄像师、灯光师、以及公司其他人,都过来品尝黄馍馍。
  “我这个枣泥豆沙的好好吃!”
  “黑芝麻的也很棒,好香,还流油呢。”
  “哈,我吃的是奶黄流心的黄馍馍,感觉跟吃月饼一样。”
  “我这个是芝麻花生的,吃起来颗粒感很足,嚼起来特别香。”
  “我这个是芝士南瓜的,哈哈,看拉丝好长啊!”
  “……”
  各种馅料的黄馍馍,让每个人吃得都很开心。
  林旭也跟着拿起一个尝了尝,然后看着齐思明问道:
  “下午都拍什么?”
  “先拍你的红烩牛肉,再拍一下芥末白肉和盐煎羊肉,要有时间就再拍一道点心,没时间就算了。”
  拍摄不是每天都有的,基本上都是凑个大家都有时间的下午,过来集中拍一下。
  毕竟不能因为拍视频就丢了本职工作,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林旭对这安排挺满意的,他说道:
  “行,那就这么着吧……食材都准备好了吗?”
  “都弄好了,老黄午饭那会儿就全送来了,保证不会误事儿。”
  “那吃完就拍!”
  整整一下午,林旭都泡在公司,把红烩牛肉、芥末白肉、盐煎羊肉全都拍了个遍。
  拍的时候特意交错着来的,比如做红烩牛肉时,刚把牛肉炖上就开始拍芥末白肉,拍完继续做红烩牛肉。
  等放进砂锅里烩的时候,就开始拍盐煎羊肉的片头。
  这么重叠着进行,能节省很多时间。
  就是后期和摄影师有些麻烦,中间需要换储存卡,文件保存也得提前看好,免得把几道菜的视频素材混在一起。
  三道菜拍摄完毕,看不到五点。
  林旭说道:
  “那就再拍一道点心吧,人家吃饭有餐后甜点,咱拍美食的,也得有这一项。”
  一说到点心,大家就来劲了。
  有让做黄馍馍的,有让做雪绵豆沙的,还有其它一些没在《人间风味》中拍摄过的点心,大家都想尝尝。
  林旭没有答应下来,因为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做出来的美食。
  他看着耿立山问道:
  “立山先生有什么想吃的吗?”
  耿立山想了想说道:
  “我觉得做姜汁排叉吧,这可是我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款点心,过去想吃都吃不着,花钱都买不到,只能等隆福寺小吃节才能买到姜汁排叉,而且还得早去,否则根本抢不到。”
  姜汁排叉?
  这不就是前两天获得的姜丝排叉吗?
  排叉是京城这边比较常见的面点小吃。
  把面和得硬硬的,刚能揉成面团那种,经过三揉三饧,再擀成薄片,切成宽条,中间改三刀,再让一头从中间的刀口中穿过去。
  下油锅炸制,炸透了捞出来,就是排叉。
  排叉是咸的,口感很酥,跟中原地区的蕉叶、天津地区的薄脆很相似,吃的就是那股子酥劲儿。
  而姜汁排叉,或者叫姜丝排叉,则是一种姜糖味儿的小点心。
  跟普通的排叉相比,姜汁排叉个头小,很精致,炸透了就捞出来,不能上色,捞出来略一控油就得放进用姜汁熬好的糖浆中过一下。
  过完捞出来盛在筐里,让多余的糖浆滴落下来,然后就可以吃了。
  整个过程比较繁琐,而且必须现做现吃,所以哪怕是现在,姜汁排叉在京城也属于高档点心。
  邱振华冲耿立山竖起大拇指:
  “还是您会点,这可是一道考验白案功夫的点心。”
  姜汁排叉考验的不是厨师和面擀面的功夫,也不是改刀做造型的手艺,而是挂糖的时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挂早了,排叉刚炸出来,上面都是油,根本挂不上糖浆。
  挂晚了,糖浆会在排叉上糊厚厚的一层。
  而且挂糖差不多的时候就得上桌让客人品尝,要是时间长了,排叉里面的油翻出来,糖浆又会脱落下来。
  姜汁排叉这种小吃,不管糖多了还是脱糖,都属于严重的翻车事故。
  所以一般饭店不做这个,高端的点心铺得赶巧了买,没赶巧的话,要么没有,要么已经卖光。
  耿立山说道:
  “过去都说姜汁排叉是点心里的格格,娇贵得很,不管做的人还是吃的人,都得小心翼翼的,不能大意。”
  林旭应承道:
  “既然立山先生点了这道点心,那咱就做吧,好在这种点心比较快,不耽误下班吃晚饭。”
  说完,大家便进入了拍摄状态。
  简单的开场白过后,林旭拿来一块生姜,去皮后切成大块,和半小碗凉白开一块儿倒进搅拌机中。
  完全粉碎后,将汁水过滤出来。
  用姜汁和面,能让炸出来的排叉哪怕不挂糖,吃起来也会有一股淡淡的生姜味儿。
  林旭往过滤好的姜汁中放入一点点小苏打和一点点食盐,搅拌一下。
  小苏打能让排叉的口感更酥,而食盐则是能增加面的筋性。
  接着往面盆里加入一大碗面粉,开始和面。
  排叉的面越硬越好,所以和的时候,就得尽可能的少放水,一斤面大概二三两就足够了。
  水少,所以想要和成一个面团,就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比如倒水的时候,要慢一点,同时用筷子或者手不断在面盆中揉搓,尽可能把干粉都搓成面絮。
  搓好用力揉搓,尽可能的揉成一个面团。
  揉好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在一边静置。
  林旭拍拍手上的面粉,看着镜头说道:
  “接下来就该熬姜糖汁了,行话也叫蜜汁,这个蜜汁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就是不能上色。”
  别的甜品,一般都会把糖浆做成金色、黄色、红色等等。
  但姜汁排叉不行,姜汁排叉的糖浆必须是透明的,这样挂在炸得白色的排叉上,才会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姜汁排叉是燕京点心中的格格,原因就是这种洁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