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第9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把钓包放下,相熟的钓鱼佬就主动打了招呼,想知道当时在密云水库钓鳄雀鳝的具体细节。
  鳄雀鳝可是公认最难钓的鱼类,狡猾、机警,而且力气巨大,哪怕偶然钓到,也大概率会脱钩。
  老孙头笑着说道:
  “那是赶巧了,估计正好附近有鳄雀鳝,所以被吸引了过来。”
  他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倒不是担心大家偷师学会手艺,而是当时钓鱼的整个过程实在夸张,说出来只会让人觉得吹牛。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那么详细,打个哈哈搪塞过去就行了。
  “大爷,您开始养猫了?咋还带着猫钓鱼啊?”
  此时带着定位领结的墩墩正昂着脑袋,认真看着周围的环境,附近的钓鱼人一看,有些好奇。
  过去老孙头钓鱼向来独来独往,今天咋突然带了只英短蓝猫呢?
  “这是林旭家的墩墩,下午没事,陪我过来散心的,顺便看看能不能给它钓一条大鱼当晚餐。”
  说完,他从钓包里拿出一个折叠马扎,撑开后刚要坐上去整理钓具,墩墩却一个箭步跳上去,往马扎上一蹲,像个大佬一样。
  旁边的钓鱼佬一听是墩墩,立马放下钓鱼竿过来合影。
  哪怕不看直播的人呢,也听说过墩墩的大名,它的生活比很多人类都多姿多彩,是无数网友的羡慕对象。
  现在突然遇到,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举着手机蹲在墩墩旁边来一张合影,随即发到朋友圈里。
  有了合影,今天就算钓不到鱼也不算空军了。
  毕竟墩墩的合影可是比较难得的,虽然可以去店里消费有机会合影,但几率不是很大,因为这位猫大爷动不动就钻到自己小屋里睡大觉,谁都不会搭理。
  老孙头坐在旁边的草地上整理好钓具,接着挂铅坠试一下鱼塘的深浅,便开始打窝、调饵、调漂。
  所有事情都做完,周围合影的钓鱼佬们也各自离开,重新开始钓鱼。
  老孙头冲墩墩说道:
  “今天能不能吃到大鱼就看你的了。”
  墩墩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往马扎上一趴,开始摆烂。
  店里,沈佳悦面对镜头坐好,夹起一块咕咾肉送进嘴里,认真品味一番后说道:
  “哇,真的好好吃,又酸又甜,又鲜又嫩,简直就是无上美味。”
  很多老外对中餐的印象,基本上都来自于这款咕咾肉,酸甜的味道,让喜欢吃甜食的西方人有种找到灵魂归宿的感觉。
  沈佳悦边吃边问道:
  “郭伯,这道菜为什么叫咕咾肉啊?”
  郭继昌说道:
  “老外喜欢吃糖醋排骨,但不喜欢吐骨头,所以厨师们就用猪里脊,按照糖醋排骨的做法来做,老外吃了很喜欢,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厨师觉得糖醋排骨历史悠久,这道菜脱胎于糖醋排骨,就取名叫古老肉,老外发音不标准,久而久之就成了咕咾肉……”
  国外的音调和国内不一样,他们并不能发出准确的汉字读音,所以才有了名字上的变动。
  但无论如何,咕咾肉在西方人眼中,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中餐菜品。
  沈佳悦一边试吃,一边盘算着做自己的水晶咕咾肉。
  她冲林旭和郭继昌问道:
  “除了用菠萝之外,咕咾肉还能用什么菜品制作啊?”
  林旭知道她在打什么鬼主意,于是认真说道:
  “酸甜味儿的水果都可以,比如草莓、樱桃、橘子、山楂、脆苹果……没啥限制,想用什么用什么。”
  哇塞,听起来好简单的样子。
  既然如此,那我更要把水晶咕咾肉做出来了。
  试吃结束,林旭端来茶水让郭继昌喝。
  这会儿午高峰已经过去,郭星海正在隔壁厨房给大家讲着一些菜品的做法。
  他擅长粤菜,而店里上的粤菜比较多,讲解一下,有助于提升员工们的技术水平。
  所有人都知道林记可能要开分店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招这么多人,厨师、服务员以及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双配置。
  对员工们来说,这是个机会,一旦抓住就有可能在店里站稳脚跟。
  所以大家现在都拼命学习,争取以后能调到新店独当一面。
  林旭和郭继昌喝茶的时候,沈佳悦将几个相机里的储存卡都抠出来,依次将素材拷贝到电脑上,然后重新放回去,调整一下相机,做好了拍摄江南百花鸡的准备。
  放下茶杯,郭继昌迫不及待的说道:
  “咱现在开始吧,趁着有时间,把百花鸡的两种做法全都做一遍。”
  两种做法?
  沈佳悦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这可真挺意外的。
  她立即给陈燕发了条消息:
  “燕宝,等会儿记得回来吃百花鸡,郭伯说有两种做法,好期待,我一次都没尝过。”
  刚发过去,陈燕就发来一张照片,是墩墩蹲坐在马扎上看老孙头钓鱼的场景。
  “我和任杰来看孙大爷钓鱼了,正好遇到墩墩在这耀武扬威,坐着孙大爷的马扎,让孙大爷坐地上。”
  沈佳悦没想到这小家伙离开家长居然还如此嚣张。
  幸好孙大娘没跟过去,否则又该吃醋了。
  因为孙大爷的马扎别人都不能碰,哪怕孙大娘平时在家缝衣服时用一下,也能惹得老孙头十分不满。
  现在墩墩居然大摇大摆的蹲坐在上面,不得不说,这位钓鱼佬对墩墩可真好。
  鱼塘边,陈燕看着蹲坐着的墩墩问道:
  “小宝贝,大姨怀孕了,能坐会儿吗?”
  墩墩扭脸瞟了她一眼,原本不想回应的,但想想大姨也给自己买过不少玩具,便从马扎上跳下来,在旁边的草地上溜达着。
  现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野花次第开放,正是小猫咪喜欢的季节。
  正溜达着,有小蝴蝶飞过,墩墩立马追逐起来。
  陈燕没坐马扎,而是递给了旁边的在草地上坐着的老孙头:
  “孙大爷,地上凉,您还是坐马扎吧,不耽误钓鱼。”
  这咋不耽误呢,墩墩都跑了……老孙头刚准备把墩墩喊回来,就看到自己的鱼漂动了一下,随即快速下沉。
  他抓着鱼竿,迅速向上一抬,鱼线瞬间绷紧,竿梢也立马弯曲九十度。
  显然,上大货了。
  旁边正看着的任杰刚要过来帮忙,老孙头便说道:
  “不用管我,看着墩墩,别让它跑丢了。”
  说完,他便用鱼竿杵着地面,挣扎着坐起来,开始跟水中的大货搏斗。
  附近的钓鱼佬们看到这一幕,拍照的拍照,录像的录像,迎春街几位相熟的街坊,过来帮老孙头开了抄网,只要鱼浮出水面就从水中抄出来。
  “看起来鱼不小啊。”
  “确实,鱼竿都拉弯了。”
  “之前老板说几年没清塘,大家还说鱼塘老板扯谎,现在看来,还真有大货。”
  “现在渔获最高纪录是一条六斤七两的白鲢,是朝阳钓鱼协会钓上来的,不知道海淀迎春街钓鱼协会能不能赶上。”
  “看这力道,应该是一条大鱼。”
  “……”
  没多久,墩墩追小蝴蝶回来,老孙头也将那条鱼拽出了水面,是一条十来斤重的黑鱼。
  鱼塘老板一见到这条鱼,顿时捶胸顿足的说道:
  “怪不得这几年总觉得鱼少呢,原来是有黑鱼了,谢谢孙大爷帮我除了祸害。”
  孙大爷这会儿汗都下来了:
  “等我拽上来再说吧。”
  他今天用的线组比较细,当时想着钓一条四五斤的草鱼或者鲤鱼就行了,谁知道居然上了一条十来斤的大黑鱼。
  既然墩墩已经回来,一直跟着它的任杰也挽起袖子,开始下手。
  很快,那条黑鱼就被拽到了岸上。
  大家围着鱼,墩墩也挤过去,围着地上的黑鱼打转。
  “还以为只有人喜欢凑热闹呢,没想到猫也这么八卦。”
  陈燕拍了张照片,便将墩墩抱在怀中,免得小家伙被人踩到。
  老孙头上了大鱼,心情立马变得不一样了,他更换了线组,笑着说道:
  “继续继续,离天黑还远,大家都加油啊。”
  之前没中鱼的时候,老孙头一直盯着水面,连钓鱼前的分析环节都省下了,就怕钓不上来惨遭打脸。
  现在有了渔获,是时候分析一波这个坑塘的鱼情了。
  他掏出香烟,刚准备点上,突然想起陈燕怀孕了,便将香烟塞回去,换成了口香糖,跟周围的钓友开始分析。
  店里,百花鸡的拍摄已经开始。
  郭继昌对着镜头说道:
  “百花鸡传统上只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把虾仁和猪肥膘做成的百花馅,酿到鸡皮上,放在锅里蒸十来分钟,出锅后切块装盘,然后淋上鸡油和高汤调成的浇汁淋上去……但现在,还有一种脆皮做法,等会儿我和小旭都做一遍,把做法完整的展现出来。”
  一听两种做法,林旭就让后厨那边又送来了一只鸡。
  不过刚开始做的时候,不能从鸡下手,而是要先把虾仁猪油馅准备好。
  鲜虾仁先剥去里面的虾线,接着一个个用菜刀拍扁,拍成泥状。
  “鲜虾泥做馅料,一定要拍,把虾的胶质拍出来,这样酿在鸡皮上,才不会脱落……除了这道菜,大家如果在家动手做虾滑,也应该拍,而不是剁,虾泥越黏,熟了之后就越顺滑。”
  这类菜品其实挺多的,之前林旭做的锅贴鳝背,也是用的虾泥当粘合剂。
  虾泥鲜味浓郁,但香味和丰腴感差点意思,所以做虾泥要放点猪油进去,增加香味和口感。
  虾泥拍扁,再堆起来,用刀背砸一遍,把胶质彻底激发出来。
  虾泥盛到盆里,再把猪肥膘拿过来,切成黄豆大小的颗粒。
  猪肥膘不能太多,否则口感太油腻,吃起来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猪肥膘放进虾泥中,把准备好的火腿拿过来。
  这块火腿是最精华的上方部位,刚刚蒸过,鲜香味浓郁。
  林旭按照郭继昌的吩咐,将火腿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最后整理一下,切成芝麻大小的小颗粒。
  火腿是掺进虾泥中提味用的,切得越细碎越好。
  郭继昌看着林旭切出来的火腿末,忍不住赞叹一声:
  “厉害啊小旭,这手艺,哪怕我年轻时候也不一定能做到,怪不得当时星海会输给你呢,他的基本功远没你扎实。”
  林旭客气道:
  “星海比我全面,我比较偏科……郭伯,江南百花鸡的江南,是长三角的长江以南,还是珠江以南?”
  这个问题,还真把郭继昌给问住了:
  “虽然好多广东的名家都表示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珠江以南,但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是长江那边的菜品,最直观的证据就是,这道菜是火腿调味,蟹黄增加口感,蟹粉增加香味……这是浙菜和淮扬菜的烹饪理念。”
  把火腿当成盐来调味,是长三角地区的典型做法。
  郭继昌说道:
  “我觉得是清末年间,大批长三角地区的人来羊城这边讨生活,带来了丰富的烹饪理念,同时也奠定了粤菜的烹饪基础。”
  这种观点不是郭继昌想当然的结论,而是有大量证据的。
  比如有一大批粤菜都讲究用金华火腿、讲究用大红浙醋、讲究用糖醋调味,这些都是长三角地区的影子。
  除了习惯之外,还有直接照搬的菜品。
  比如粤菜中的豉油鸡,做法就跟淮扬菜中的酱油鸡一模一样,另外闻名中外的扬州炒饭,也是在羊城成名并走向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