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游之大恒帝国-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包拯的请求,林凡心中甚是恼怒,虽然包拯对于北宋国说的上是忠心耿耿。但对于林凡,却宛如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一般。
如果不是林凡如今急需大量的文臣集团,来协助自己管理恒国这个新兴势力。包拯能力、品性又极为出众,林凡真恨不得用个莫须有的罪名斩了他一了百了。只是林凡爱才之心已出,实在不忍杀害包拯这样的忠君爱民之士。
“什么!孔圣返回了!”
听见包拯的汇报,林凡顿时有些惊讶。孔子这样的人物,在玩家群体中,那自然是不容置疑的焦点人物。他的位置、情况一直都备受瞩目。根据林凡得到的情报。孔子现在应该带着弟子在高句丽王国传播儒学才对。
“是的。”
“孔圣怎么突然回来了?难道是高句丽那边出现了什么情况?”
包拯点了点头,对林凡说道:
“大王真是神机妙算,根据季孙氏那边传来的消息,是高句丽王国的国王高谈德,被高句丽的异人群体说服,兴八十万高句丽军准备入侵如今已经爆发了全面战争的东瀛王国。
因为战争问题,孔夫子的传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这才返回了墨尔城。听那边的意思,孔夫子并没有在墨尔郡久留的意思,所以这才在第一时间,就跑过来,向大王汇报了。”
“高句丽准备入侵东瀛!为什么夜枭卫那边没有传来消息!”
听见包拯的解释,林凡有些疑惑,随后他转身对身后的吴用、刘慧娘两人说道:“两位爱卿马上分头行动,一方面派人去通知织田公和吴起将军,高句丽即将入侵东瀛的事情。一方面马上联络夜枭卫那边,让乐指挥使立即派遣一批风魔众打入高句丽境内。本王要实时知道他们的动向!”
“微臣遵旨!”吴用、刘慧娘两人告辞离去。
“裴将军,你去通知尉迟将军,让他们好好准备一下。今日休整一晚,明日卯时,全军前往墨尔郡。”
“喏!”
眼见裴旻躬身退下,林凡这才对包拯说道:“包郡守,西辽郡这边的事情,可就都看你了。”
“这都是卑职应该做的,况且西辽郡虽多是辽人,但对恒国并没有多少的怨恨之心,行政上面并没有什么阻力。”
“有包郡守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
见包拯信誓旦旦的答应下来,林凡的忧虑也减了不少,当即客气的说道。
“大王……微臣想回宋国……”
眼见林凡准备离开,包拯犹豫再三后,还是直言说道。他也知道林凡肯定早就已经知道他的意思了。只是不愿放他离开,这才没有给予回答。
但他还是忍不住要问,虽然几个月的相处,让包拯觉得林凡才是真正的明主。比宋王更加赏识自己,自己呆在恒国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百姓造福。
但他出生在北宋国,也在北宋国呆了大半辈子,北宋国已经承载了他太多的过往,那是他永远都不愿抛下的故土。
“你心意已决么?”
“是的!”
“如果本王不准呢!”
包拯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眼见包拯无话可说,林凡深深叹了口气:“走之前,为本王找一个西辽郡郡守的合适人选吧。”
“多谢大王体恤……”
第248章学术交流会
建武二年四月十一日,林凡一行火急火燎的赶到了墨尔郡中,如愿见到了孔子以及其麾下的上千学子。
面对林凡的求见,孔子不仅没有拒绝,还特意带着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孔门十哲出面迎接。给足了林凡面子。
对于孔子的作为,林凡非常的受用。攀谈间,林凡多是推崇孔子的学问,以及儒家思想。因为有着五千多年的知识积累,让林凡在儒学的研究上面,有了很多的独特见解。莫说是随同的孔门十哲了。就是孔子本人的眼中,也是异彩连连,自以为碰见了知己。
交谈中,林凡与孔子等人的感情逐步拉近。林凡见状,试探性的向孔子提出,希望孔子能留在恒国的担任恒国丞相一职,协助他治理国家。
虽然儒家思想并不适合在乱世使用,但孔子的名声和声望,在文人心目中都高到了无人可及的地步,如果孔子能在恒国出任,那么恒国将不会存在文官紧缺的情况。
只可惜,事情不是林凡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对于林凡的招揽,孔子给予了感激,但他还是拒绝了林凡的提议。不过他愿意暂时留在恒国一段时间,在恒国各地宣传儒家思想,同时,鼓励麾下弟子在恒国出任。
虽然孔子没有在恒国出任,但这也算是对林凡莫大的支持了。借着这个氛围,林凡又对孔子提起了想要在恒国举办一场学术交流,邀请各大学术界的大佬过来论道。
对于林凡的建议,孔子同意了下来。孔子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腐儒,恒国愿意牵头,举行一场大型的学术交流,他自然是高兴的。
得到孔子的肯定,林凡非常高兴,为了这次学术交流的辐射范围,林凡在与孔子商议后,将时间定在了建武三年的五月一日,足足一年多的时间,也够让那些学术界大佬赶到恒国来了。如果这次学术交流能够成功,恒国的文化属性必然能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分别后,林凡当即颁布了两封圣旨。一封是让夜枭卫去越国,邀请墨家巨子墨翟参加这场被林凡命名为“百家争鸣”的学术交流活动。然后以孔子和墨子的名义向外界诸国散播这次的学术活动。
考虑到历史上很多学者的日子都比较清贫,林凡在让夜枭卫宣传活动的同时,附带表示愿意为他们提供路费补偿。只要来人才华出众,那么他赶到恒国参加交流期间,所有的路费与开销,全部由恒国进行支付。同时,还会给予交流会中表现优异的大师,一份超高的文学奖金!
另一封是给耶律楚材的,文天祥刺杀一事,宋慈已经调查清楚,此事乃文天祥一人所为,与耶律辩才无关。虽然林凡非常欣赏文天祥对国家的忠心,有些于心不忍。但为了杀鸡儆猴,以示天下。林凡还是在将其在祥兴郡进行,为时三天的游街后,打入天牢,等待秋时问斩。
至于耶律辩才,其虽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文天祥的帮凶,行刺林凡并非本意。但为了警告世人,林凡还是判处其一年的牢狱,且终身不在录用。如林凡所预料的一般,虽然查清耶律辩才并未参与此事,但耶律楚材还是接连向林凡发来了数封书信,决意让出丞相之位。
而这一次,林凡给耶律楚材的书信,便是准他放下丞相一职,改任内政部尚书。由原丞相长史李悝出任右丞相,行政部尚书姚崇兼领左丞相之职,从旁辅之。
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推崇与感激,圣旨中,林凡还册封原为五品杂号将军的叔梁纥为三品镇护将军,另赐关内侯。这是如今恒国武将集团最高军职和爵封了。如果给的比这还高,势必会引起恒国军官们的不满。
同时也必然会导致孔子与叔梁纥父子两人遭到武官集团的排挤,届时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在墨尔郡只呆了两天,林凡便带着大军,朝兴庆郡而去。因为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西夏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作为恒国的老对手,威胁了恒国西部近一年的势力。林凡想亲自送他最后一程。
第249章明国出击
一轮明月高高的悬挂在空中,将方寸城的城墙染成了一种炫目的银色,天空中璀璨的星星点点,如同宝石一般,微微闪烁着,点缀着漆黑的夜空。
方寸城是治平郡方寸县县城所在,也是忠顺军如今的驻扎之地。此时,负责守夜的士兵谨慎的望着远方,虽然长夜漫漫,但是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原本,在宋军的配合下,夏军是被他们打的毫无还手余地的。可就在昨天,明国安东将军卢相率五万大明铁骑,自齐薛郡对他们发动了奇袭。因为事发突然,忠顺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丢下近三千精锐之师的情况下,孟宗政领军转攻为守,入驻方寸城,等候林凡这边大军的支援。
而此时的卢相则已经与李继瑗和李继冲两兄弟汇合。统帅着八万联军,朝方寸城杀来。
联军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不过后面的士兵每人身上都扛着两个稻草人。在往后面是五六百辆大车,上面装的也都是稻草人。
其实明国刚刚占领周边几郡,也急需一个修养的时间,并不想参与宋、夏之战。就连张居正原本都觉得恒国也不会参与其中,因为治平郡的混乱,对于恒国而言,也是有利而无害。
可结果,他们也不明白恒王怎么就被驴踢了脑袋,在这个时候,插手治平郡的军事。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张居正等人的讨论,便派出卢镗给夏国运粮的情况。运粮并非正点,张居正真正的意图是让恒国明白他们明国的立场,如果他们继续参与治平郡之事。他们两国极有可能会爆发冲突。
结果,恒军非但没有退避,反而直接斩了他们明国的沙场宿将卢镗!卢镗不仅年长,为明国履立战功。为人处事又非常的正直、威严,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被将士们所倚重。
卢镗的死,几乎让小半个明国军队都震动了,将官们各个义愤填膺。考虑到将士们的心意,以及治平郡对明国而言,战略上的意义。张居正、戚继光等人不得不做出表态。
于是卢镗之子卢相被张居正从七品把总直接提升到了三品安东将军,负责明国援助西夏,与恒国交战的主帅。
虽然看上去,这个卢相有些儿凭父贵,倚仗父亲的人头,晋升军职的意思。但单凭这一点,自然不可能得到张居正和戚继光等人的认可。最主要的还是这卢相有真才实学!
历史上,卢相跟随父亲卢镗,在军中做了几十年的先锋。卢镗总是将“劳险之事”交付给他。事凡艰险,卢相奋勇争先,“闻命即行,蛟窟鲸波,无少疑惮”。在嘉兴王江泾大捷中,战功第一。卢镗统领鸟尾船在克仙居剿灭倭寇时,卢相一马当先攻下仙居城。卢镗打败徐海,大隅岛倭寇首领第辛五郎逃到烈港海中,卢相奉命追击,生擒第辛五郎,押送京师,以功升任处州卫指挥佥事。卢镗在九山洋擒获倭酋哈眉须、满咖赖、稽歌等,缴获他们的枪支,命卢相研究其技术。于是。卢相组织“神机营”。进行教练,掌握了使用技术。升浙江都指挥佥事。在石浦战役中,击沉敌舰,敌众焚溺者无算。授浙江都指挥。
这同样是一员有勇有谋的少年名将,其统帅能力或许不及他的父亲,但论冲锋陷阵,他的勇武远在他的父亲之上!
戚继光正是考虑到恒国将领多是骁勇之辈,这才派出了卢相,为了以防万一,其更是让刘綎做了卢相的副将。
这刘綎是明国左军府都督刘显之子,乃是明国军中赫赫有名的绝世猛将。在明国这两年的开疆扩土时期,多有冲锋陷阵,斩杀敌将加起来都能过百了!
历史上,刘綎在万历年间,考中武状元,随父讨伐九丝蛮。凭借军功,出任南京小教场坐营,迎娶兵部尚书张鏊之女。万历十年,抗击缅甸有功,升任云南副总兵,因事去职。万历十三年,平定罗雄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