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江南的雨朔方的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姑娘,每人拉一个男士的手滑入舞池。钟山的舞伴穿着肉粉色低胸小衫,前胸与他贴得很近,刺鼻的香水气味令他感到窒息,舞步自然无法舒展开来。他泡完澡,本来酒已经醒了,这会儿,又被搞得头晕目眩。舞厅里灯光极其昏暗,已不知那三位身在何处。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刘主任带领钟山去各单位认门,到每一家的经历都大同小异,先设宴欢迎大主任和新记者,然后是或洗澡,或跳舞,或洗澡加跳舞,其间,钟山还学会了打麻将。他脑子聪明,学几次就会了,而且竟然是赢多输少。

    新闻稿倒是也写了几篇豆腐块,都是借鉴的现成材料,文理通顺,文字流畅,却都是人云亦云,没有一点钟山自己的思想。
………………………………

第二十七章 头版头条

    第二周,钟山决定改变这种人浮于事的工作局面,自己下去采访一篇社会新闻。

    在电视台当记者时,钟山就注意到,青山市解放桥下面的桥洞里,有一个自然形成的旧物市场,其中很多商贩经营劳动保护用品,那里不但卖劳作服、皮手套、大头鞋、安全帽等劳动保护用品,还卖电焊条、焊枪、刀具、管钳甚至电动机等企业生产用具。他曾经问一个商贩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弄来的,对方生气地说:“你这小兄弟真好管闲事,买就买不买拉倒,问这么多干啥?”

    一次与梁家柱在一起吃饭,钟山又提起这件事,梁家柱说:“那还用问吗,都不是好道儿来的,有的是从企业内鬼手里买的,有的卖家本身就是贼。我过去在五金厂上班时,手头紧的时候,也干过这勾当,现在想来够缺德的,等于孩子偷自己家的东西低价卖给外人,换点零花钱买糖吃。这些东西从企业里偷出来,或者低价收过来,转手又高价卖给企业,是典型的损公肥私。”

    钟山问:“反正你现在也不在企业干了,这个利益链条可以详细跟我讲一讲,作为我新闻报道的素材吗?”

    梁家柱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是应该曝光一下这些损贼和黑心商贩了!你说职工把厂子偷光掏空,自己不也完蛋了吗?商贩发这样的不义之财,亏心不亏心?!”

    星期一早晨,钟山没有去报社,而是骑自行车直接到了解放桥桥洞旧物市场。趁摊主不注意,掏出相机,拍下了市场内各种大件的生产用具。又悄悄在小本子上记下了所看到的物品的名称,数量。有许多都与梁家柱讲的相吻合。

    他来到市场头一个年纪稍大的摊主面前,问:“我手上有一批电动机你要不要?”

    摊主问:“都是什么型号的?”

    钟山依据梁家柱告诉他的随便编了几个型号。

    摊主说:“要是要,不过只按商店里卖价的30%收购。”

    钟山又来到市场尾另一个摊位前,问这几种型号的电动机有卖的吗?对方回答,只要你想买,可以预先订货,什么时候货到通知你,价格比商店里会便宜20%。

    钟山算了一笔账,如果是一台原价100元的电动机,小贩30元从企业内鬼手里收购,又以80元的价格卖给企业。这里,内鬼赚了30元,小贩赚了50元,这80元的损失全部由企业买单。

    离开市场时,太阳已经升起老高,钟山回望这个绵延数十米的旧物市场,好像是阳光下的一个阴暗丑陋的黑洞。于是,他头脑中闪过了这样一个标题——《阳光下的黑洞》。

    回到报社,钟山到食堂匆匆忙忙吃了一口饭,就伏案写起来。刘主任跟跑商业局的记者薛蔓妮下去了,部里只剩他一个人,所以工作特别专注,又因为骑自行车回来的路上已经打好了腹稿,所以稿写得非常顺利。从自己眼睛看到的市场现状,写到与两名摊主的对话,写到曾经在一家五金企业里工作过的梁先生道出的个中玄机,写到自己算的一笔账,写到这样一个黑色利益链条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以及最终对企业员工包括那些吃里扒外者的损害,写得有理有据、条分缕析,完稿后自己回过头来读一遍都义愤填膺。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总编室梅主任推门进来了,问:“小钟,就你一个在呀?老刘呢?”

    钟山说刘主任跟记者下去采访了。

    老梅又问:“小钟,你手上有什么重要稿子吗?孟总在总编室督战呢,明天缺个头版头题,市领导强调报纸新闻批评报道和正面宣传要三七开,那个七好完成,这个三就困难了,往日还能矬子里拔高个儿对付上一个,今天却一个也挑不出来啦,孟总正在那里生气呢。”

    钟山说:“我这里有一篇反映旧物市场乱象的稿件,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老梅接过钟山递过来的抄写得清清爽爽的稿子,翻看了一遍,一拍大腿:“就它了!”

    第二天,深度报道《阳光下的黑洞》在《青山日报》头版头题位置发表,老梅还亲自配了一篇短评《斩断罪恶的黑手》,呼吁各方面加大对企业内盗和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斩断这条黑色的利益链条。总编辑孟凡野在稿件旁边的空白处用毛笔蘸红墨水批示:“此为本报近来难得的一篇有深度的报道,可见记者的采访深度和文字功力,希望记者们向新人钟山同志学习,勤于思考深入采访,采写出更多好新闻。”

    下午,老梅在外面喝了点小酒,一边剔牙一边推开财贸部的门,见钟山和刘权威都在,便自豪地说:“怎么样小钟,今天的头题处理得还可以吧!”

    刘主任赶紧陪着笑脸儿说:“哪里是可以,而是太可以了!一放到头题,分量立马就显得重了,而且你的那篇短评配得更是画龙点睛。”又对一旁的钟山说:“小钟,你得请梅主任活动活动。你这就联系财政局的李向前,今晚请梅主任去他那里跳舞。”

    老梅离开后,刘主任悄悄对钟山说:“你们新人,跟总编室主任甚至编辑都要搞好关系,否则你的稿子可能会被压在编辑文件框里,永无出头之日。孟总哪有那么多精力每篇稿子都细看呢。老梅没有别的爱好,就爱喝点小酒儿跳个小舞,家里老伴儿管得严,不给他口袋里多揣零花钱,所以你们要记着,隔三差五的就请他活动活动。”

    钟山奉命联系财政局办公室李向前,安排老梅和刘主任“活动活动”。当晚,又是一顿大酒一场乱舞。钟山到家时已经半夜,美惠和孩子早已经熟睡。
………………………………

第二十八章 遭遇小鞋

    又是一个星期六,开完部门例会,财贸部主任刘权威让钟山把自己在稿签上签了大名的部里记者采写的稿子送到总编室。钟山知道,这些稿子刘主任从来也不会一字一句去看,最多看一眼标题。

    因为第二天无报,所以总编室编辑都没有上班,老梅闲来无事,想来报社混顿免费的午饭后下午回家。见钟山来送部门稿件,便笑咪咪地说:“小钟啊,周末啦,活动活动?”

    钟山理解老梅所说的“活动活动”指的是晚上喝酒跳舞,为难地说:“不好意思梅主任,今天我真的不行了,老丈人过生日,都订好了饭店,晚上请双方老人聚一聚,我成天忙工作,老婆孩子全靠他们帮着照顾,正好借这个机会表示表示。”

    老梅是个南方人,性格随和,听钟山一番陈述,忙说:“小钟你做得对!年轻人嘛,确实应该懂得对双方老人都尽孝道。我也经常教育我的两个女儿要孝敬公婆,相夫教子,这些传统美德到什么时候都不该丢。”

    钟山退出总编室,回到部里时,刘主任和其他五名记者都散去了。部里没人,清静,正是集中精力写稿子的好时机,钟山忙掏出采访本,整理这一周的采访记录,共有两篇稿子要写。

    一篇是关于国营理发行业生存困境的调查。钟山了解到青山市理发行业的现状是:全市有三十多家国营理发店,而个体理发店或理发摊点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营理发店退休人员与在岗人员的比例是1:1。5,历史包袱沉重,而理发价格却被物价部门定得很死,比个体户低30—50%,店面租金又逐年上涨,生存面临困难。因为国营理发店价格低,所以群众趋之若鹜,造成排队现象,理一次发要等一两个小时。钟山给这篇记者调查拟的标题是《群众理发难理发业生存难》,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呼吁物价部门放开价格,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推进服务行业改革。

    另一篇是编辑出版管理委员会的周例会下派到各部门的采访任务,采写今年评选出的市十大杰出青年的人物通讯,分到财贸部的采写对象是市立医院眼科医生邱明明。因为十大杰出青年采访既费时又费力还没啥好处,所以谁也不爱接这个活,刘主任就说:“钟山,你是咱部的大笔杆子,这个人物通讯就由你去完成吧!”人物通讯,一般篇幅都在千字以上,与几百字的“本报讯”相比,更加考验写作者的文字功力,而文字功底扎实,文笔清新俊朗,正是钟山的长项。这一优势做电视新闻很难得到展示,工作快一年了,他还没有机会采写人物通讯,所以愉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与邱明明约了几次,她都说忙,没时间。昨天,钟山听说邱明明出门诊,便直接到眼科门诊一探究竟。一大早来到门诊,邱明明医生的诊室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队,钟山挤进去,把采访证给邱明明看一眼,就坐在旁边的空椅子上看邱医生给病人诊病,从早晨8点钟忙到中午11点半钟,男女老少幼、工农兵学商患者都有。对待每一个患者,她都态度和蔼,耐心诊治,认真解释。中午,到了吃饭时间,换班医生来了,邱医生才抱歉地说:“太对不起了钟记者,我是真的腾不出时间接待您。”钟山说:“您不用接待我了,这一上午的见闻已经足够我写一篇感人至深的长篇通讯了。题目都想好了,叫《永不停摆的时钟》。”

    因为两篇稿子都经过深入采访,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所以写起来非常畅快,还没到下班时间,一篇1800字的记者调查和一篇2500字的人物通讯已经全部完成了。通读一遍,钟山自认为很满意,觉得这两篇报道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

    可是,稿子过到总编室后,却迟迟没有见报,到了星期四下午,刘主任开完编辑出版管理委员会的周例会,回财贸部说总编室那边反应缺稿子,特别是缺一版头题,让部里同志抓紧供货。钟山说我周一过了两篇,一篇是关于理发行业的记者调查,另一篇是十杰青年的人物通讯。刘主任拍了拍脑袋,说:“好像我签过这两篇稿子。”说罢,就上到四楼来到总编室。老梅没在屋,屋里只有石编辑和邵编辑两个人在。

    刘主任问:“我们部钟山有两篇稿子压了快一个星期了,怎么老梅还说缺稿子?”

    石编辑说:“我不是说你老刘,你部新来的那个大学生小钟也太牛了,在楼梯看到我连个招呼都不打。上次孟总批示表扬的那篇头题还是我给他编的呢,怎么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刘主任说:“他刚来,有可能跟你还不熟。”

    石编辑说:“那就不行呗,孟总他怎么就熟?再者说,上周请老梅去喝酒表达谢意,不是也没叫上我跟老邵吗?”

    刘主任说:“下次我提醒他一下,一定叫上你们二位。”

    刘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