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南的雨朔方的风-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编辑说:“那就不行呗,孟总他怎么就熟?再者说,上周请老梅去喝酒表达谢意,不是也没叫上我跟老邵吗?”
刘主任说:“下次我提醒他一下,一定叫上你们二位。”
刘主任离开后,邵编辑从铁丝编的文件框里翻出钟山的那篇人物通讯,一看写了十几页稿纸,生气地说:“这小子还挺能写,我从中间给它抽出两页,看编完后顺不顺。”于是就随意从中抽出两页稿纸,又用毛笔蘸红墨水在稿件上大段大段往下删。
第二天见报的人物通讯发在第二版,已经成了一篇不起眼的千字文,钟山精心采写的大段现场描写被一字不剩地删除掉。
那篇《群众理发难理发业生存难》,是又一个星期后老梅实在愁得没有稿子,在石编辑的卷框里翻到的,加了以推进服务行业改革为主导思想的编者按,发在了头版头题的位置。自然又赢得一片好评之声。
………………………………
第二十九章 结束产假
过了“五一”,林美惠要去艺术团里上班了。一则产假已经休满,二则艺术团马上要面临解散。
冶建职工艺术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冶金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冶建集团这两年经济效益不比从前,在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有职工代表提出艺术团有没有必要保留的问题。考虑到人员安置问题,集团党委还没有做出解散艺术团的决定,但提出要限制其发展,逐渐消化现有人员。前不久,老团长退了,副团长车骏向聂总提出,全团翻牌为三产公司,经销各种工业和民用商品,冶建集团各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就是一个稳固的大市场,此举也正迎合了全民经商办企业的大势,不但可以消化艺术团现有的员工,还可以安置集团职工子女。聂总觉得车骏的这一想法非常可行,就在集团党委会上提出了这个议题,结果获得大家一致赞同。所以,艺术团现在已经处于休克状态,不再承担演出任务,而是谋划组建冶建集团第三产业公司有关事宜。
林美惠休产假的时候就听到团里的同志来家里说起过这件事,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样迅速。她担心再不上班,恐怕连岗位都会不保。
晚上,钟山下班回家,林美惠已经做好了晚饭。美惠的晚饭,不过是电饭锅煮饭,西红柿炒鸡蛋等简单菜品,因为虾爬子正是上市季节,白天推子星去菜市场逛时顺便买回二斤,所以今晚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蒸虾爬子。钟山进屋就闻到了海鲜味,笑道:“林大厨今天烹制海鲜大餐了嘛!”边说边去卫生间洗手,抱起因妈妈忙着打点晚饭而得不到关爱正气得哇哇啼哭的子星。
钟山高高举起子星,子星眼泪还没干,就咯咯咯地笑起来。钟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只跳蛙,上满发条,放在地板革上一蹦一跳的,子星挣脱了爸爸的怀抱,跟着跳蛙后面爬。美惠说地下不凉么,当爹的就是心粗。
饭桌上,钟山抱着子星,只能用一只手吃饭,自然腾不出手吃虾。
林美惠一边给丈夫剥虾,一边说:“钟山,咱艺术团要翻牌,变成三产公司。我不想经商做买卖,也不是那块料,还是最喜欢唱歌,你知道的,当演员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刚刚实现一半儿,这就要半途而废了。你回家跟你爸爸说说呗,动用一下他的老关系,看能不能把我调到市里的歌舞团去。”
钟山说:“老爷子都退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人家还能不能给他这个面儿。这样吧,明天就是星期天,咱俩回去一趟呗,上周因为我这边工作忙都没有回去,爷爷奶奶也该想孙子了。”
第二天早晨,钟山两口子没有吃早饭,只给子星做了半小碗细面条喂了。
钟山说:“我妈一定包好了馄饨等我们呢!我们不去,只能放进冰箱里先冻起来。”
三口人进门,母亲果然已经包好了一帘馄饨,正犹豫该不该放冰箱里。林美惠乐了:“你儿子隔二里地都能闻到香味儿,早晨说啥也不肯在家里吃饭,非嚷着要来吃妈包的鲜肉馄饨。”
母亲笑了:“想吃还不容易,只要你们搬回家来住,包你天天早上有馄饨吃。”
父亲这时也从外面晨练回来了,见到小孙子,乐呵呵地抱过来,“几天不见,大孙子又长胖不少啊”,边说边又是搂又是亲的。自从有了孙子,钟树林烟比过去少抽多了,每当有抽烟的意念,就选择到楼下看下相棋,或者去公园散散步。这次不是因为老伴儿强烈反对,而是他的自觉行动,他不想让自己浑身的烟味儿熏着小孙子。
林美惠在公公面前坐下来,说:“爸,我们艺术团要转成三产公司了,我还是想当歌唱演员,您跟市里的歌舞团说说呗,把我调过去行不行?”
钟树林把跃跃欲试扑向妈妈的孙子交给儿媳,说:“巧了,我刚才在公园遛弯正好碰上了副团长马晓刚,他说市歌舞团现在几乎接不到什么演出任务,也面临跟其他院团合并或解散的问题。你调到那里,跟现在的处境不是一样么?”
听公公一番话,林美惠表现得大失所望。半晌,说:“都怪我自己,早早生个孩子,什么好事都耽误了。去年煤炭文工团来我们团挑人,团里的李木子就被选中了,她歌唱得还没我好呢。可是人家是个姑娘啊,我却挺着个大肚子,有什么法子。”
正在帮助妈妈煮馄饨的钟山插话说:“你可别拉不出屎赖地球没引力,不生孩子你就成郭兰英、李谷一啦?有能耐你考中央音乐学院去。”
林美惠气得白了丈夫一眼,因有公婆在,也不好发作。
吃过早饭,林美惠请公婆帮着看两个小时孩子,说马上要上班了,让钟山陪她去百货商店买两件新衣服。
一出门,林美惠就说:“钟山你别老气我好不好,你儿子还正吃他娘的奶水呢,给儿子气断粮了看你怎么办!”
钟山笑着说:“逗你呢!我不信你这个当娘的那么狠心,会断了我儿子的军粮。我只是想告诉你,要随遇而安,别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一切听从组织安排,让咱干啥咱就干点儿啥。演员也是吃青春饭的,就你那个企业的破艺术团,还能唱一辈子啊!”
林美惠心里不服气,嘴上却说不过丈夫,只能选择沉默表示不满。
来到百货商店,林美惠特意到职业装柜台,挑了一套米色短衣长裤西服,一件白色乔其纱衬衫。说:“转三产公司后,我就是公司职员了,这套衣服正合适。”钟山不得不佩服美惠的选装品位,只可惜这套职业装穿在一个尚在哺乳期的母亲身上,怎么看都不搭,更何况她的头发还是胡乱地一扎,毫无职业女性的气质。
回来的路上,林美惠挎起钟山的胳膊,说:“要不你跟咱爸说说,让他跟邹台长打个招呼,请邹台长跟聂总说说,把我调冶建集团机关得了。不当演员,当个机关干部也行啊!”
钟山气得甩掉林美惠的胳膊,把帮她提着的装新衣服的塑料口袋也塞给她:“你可真会想!”
………………………………
第三十章 蔓妮求助
转眼三年过去了,钟山已经成为青山日报财贸部乃至全报社当之无愧的业务骨干,进报社第二年就入选报社三名最佳新人之一,第三年被评为十名最佳职工之一,一些重大题材,孟总有时会亲自点将,由财贸部记者钟山担纲。孟总当时承诺的住房也于第二年年底兑现了,是南山小区的一处五楼42平一室一厅单元房,经过简单装修,一家三口就搬了进去。来报社一年多就分到了房子,这是青山日报社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同事们中当然会有羡慕嫉妒的,但大多数人对孟总的识才爱才之举表示赞赏。钟山也在青年记者中树立了一个标杆,让他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钟山调到报社的第二年,孟总在编辑部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有管理模式,引入甲乙丙丁稿考核机制,要求记者每月必须完成三篇甲稿。这一改,那些平时靠写小豆腐块混日子的记者日子难熬了,财贸部跑商业局的记者薛蔓妮就是其中一个。
薛蔓妮的父亲是报社老总编辑的司机,她17岁就来报社上班了,先是在印刷厂拣字车间当一名拣字工,后来读了个一年期社会办学的新闻培训班,拿到了一张大专文凭,父亲就求老总编,把女儿安排到编辑部当一名记者,由群工部接电话的热线记者,又转到财贸部跑片记者。老五王学礼就曾不服气地对钟山说:“你到财贸部我服气,本事在那摆着呢,她薛蔓妮凭什么,不就是靠老子那点儿关系?现在听说跟你们主任也不清不楚。”
薛蔓妮只长钟山一岁,工龄却长他8年,俨然已经是报社的老人儿了。钟山刚来报社那一年,薛蔓妮确实每次采访都拉着主任刘权威,与钟山则只是见面点头的关系。第二年,她开始对钟山表现出特殊的热情,有时放他办公桌上一只洗好的桃子,有时把采访单位送的一条领带、一件衬衫转赠给钟山,理由是这领带或衬衫图案或型号与自己老公不搭。这时,钟山也开始注意这个薛蔓妮,个子不算高,大约不足一米六,人长得瘦瘦的,脸色发黄,常常要擦粉底打腮红才能改善脸色。最引起钟山注意的是她那一双似笑非笑的丹凤眼,薛蔓妮平时话不多,可是这双眼睛好像会说话一样。
钟山大概了解一些薛蔓妮家里的情况,她丈夫是冶建三公司一名工程队长,长年在外地施工,孩子由自己的父母帮助照看,所以,她的家庭负担不重,才有条件每天上班头脸和身上都打扮得十分精细,看起来是个非常讲究生活品质的人。
钟山后来明白了,薛蔓妮跟他套近乎,无非是想让他帮助完成甲稿的任务。刘主任带她出去,只能是吃吃喝喝拿点纪念品,对她写新闻稿不能提供丝毫帮助,因为刘主任本身也是业务能力平平,靠论资排辈坐到了主任的位置。
这天,薛蔓妮采写了一篇商业局在全系统内公开选聘一百商店经理,一位基层采购员凭借多年在商场上积累的经验参加应聘,在招聘会上侃侃而谈,最终赢得评委赞许,被选聘为一百经理的新闻。她写好稿子拿给钟山看,是一篇800字不到的消息,说这个月还差一篇甲稿,就指着它出菜了。钟山翻看了这篇四页稿纸的稿件,通篇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他感到奇怪,平日里古灵精怪说话有头有尾的薛蔓妮,怎么写起新闻稿来就像个白痴,文理不通,语法不通,错字连篇,想改,却无从下手。于是,让她复述一遍事情的经过,在面前铺上稿纸,半个多小时后,一篇眉标为“市商业局打破老规矩在全系统内公开选聘一百商店经理”,主标为“采购员脱颖而出全凭两个字:能力”的消息就完工了。钟山把写好的稿子从本子上撕下来交给薛蔓妮,薛蔓妮赶紧接过去,一边连说“谢谢”一边铺开自己的稿纸一字一句地认真抄写起来。
第二天早晨,这条消息就上了《青山日报》头版头题,老梅还配发了一篇题为《打破老规矩搬走铁交椅》的短评。下午甲稿评选结果公布出来,薛蔓妮的这条消息毫无悬念地被评为甲稿。大家围在评报栏前观看时,石编辑悄悄对钟山说:“薛蔓妮不知怎么突然头脑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