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南的雨朔方的风-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利。太祖努尔哈赤率兵灭叶赫的时候,叶赫的首领金台吉说:就算叶赫那拉氏剩下一个女人,也要向爱新觉罗讨还血债!然后挥剑自刎。后来清文宗,就是咸帝皇帝,娶了叶赫那拉氏慈禧,而清朝的灭亡和慈禧的执政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似乎印证了叶赫那拉氏的诅咒。”
王学礼听得头脑发胀,又不得不适时点头,表现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那桂芸继续说:“我研究的重点是晚清的皇帝和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但是,中国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皇帝在历史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是围绕着皇帝产生的。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晚清历史,是因为它离我们最近,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很深的影响。就说我们叶赫那拉氏那位慈禧吧,她虽然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其实相当长时间处于执政地位,普遍的观点是对康乾盛世大加赞许,而把清朝灭亡归因到慈禧的骄奢淫逸。实际上,乾隆后期,清王朝就开始渐渐露出衰败之相了”……
那桂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王学礼自惭形秽无法插言。听祁丽娜讲他们村子里的故事,他还可以调侃自己“孤陋寡闻”,“三十多年记者白当了”,而听那桂芸讲大清朝二百六十多年兴衰史,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小学生,连提问题都会显得幼稚可笑。
那桂芸终于从自己营造的历史情境中走出来,拾起筷子夹起一根芥蓝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王学礼也赶紧趁机夹起一块闪着油亮的烧鹅肉吃下。可是听了那教授的一堂免费授课之后,他觉得面前的美味佳肴竟吃不出一点味道来。
晚餐结束时,那桂芸的两道素菜三只蛋挞吃得精光,王学礼的两荤一素一笼包子则剩下一半儿。
那桂芸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光盘行动。”忙喊服务员要来四个打包盒,将剩饭菜一一装好放入印有这家茶餐厅广告的纸口袋,交到王学礼手中。
这个时候的那桂芸,似乎从仙境中下到凡间,又开始食人间烟火了。
走出茶餐厅的大门,天色还没有黑透,那桂芸望王学礼,意思是征询他下一步往哪里去。王学礼忽然改变了原来的主意,说:“要不小那,我请你看场电影吧!”
那桂芸说:“现在电影市场上的电影没什么好看的,我20年前看的那部美国大片儿,故事情节极其曲折,看得惊心动魄的,现在拍到之六了吧,我昨天看了,2D改3D了,特效倒是比过去好许多,情节真的是乏善可陈。”
王学礼说:“那咱去公园里走走好不好?”
那桂芸立即表示赞同,说正好可以消化消化食儿。
二人走进青年公园,夏日夜晚的公园人山人海,声浪震天。这边是暴走队横扫千军,那边是广场舞气势恢宏,小广场的交谊舞更是跳得如火如荼。两个人像这个公园里多余的人,没地方坐,连站着都显得拥挤。
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公园东门,来到了王学礼家的翠湖豪庭小区,王学礼正在犹豫要不要执行自己的第三步计划,那桂芸先开口了:“学礼兄,我还得回家准备准备明天去电视台的讲座提纲,就不陪你了。”
王学礼说:“我送你回去吧。”
那桂芸说:“不用,我叫个滴滴打车就行了。”说罢,就掏出手机一通点击,不一会儿,一辆灰色印有“滴滴快车”字样的轿车就停在了二人身边。那桂芸开门上车,按下车窗与王学礼挥挥手,说了声“再见”,轿车绝尘而去。
留下王学礼一个人提着个打包袋站立在路边的路灯杆下,呆呆地站了许久。想起手里提着的平时的最爱今晚只吃了两块的深井烧鹅,头脑中忽然闪过一句话:到嘴的鸭子飞走了。
………………………………
第二十六章 越洋电话
王学礼悻悻地回到翠湖豪庭小区,走进自家的九号楼二单元,乘电梯上到17楼,摸出钥匙还没等开大门,就听到屋里的座机电话一声接一声响得急。
王学礼家的座机号码已经保留了二十几年,平时很少有电话来,因为与宽带绑定,每月只交5元钱话费,所以一直保留着。每次这个电话响起,找他的一定是许多年不联系的老友故旧。
他匆忙打开房门奔向放在客厅的座机,接听,居然是内弟庄月杨从加拿大打来的越洋电话。内弟说,下个月正好赶上中秋节,他一家四口准备回趟国,住上两周左右时间,陪陪两位老人,问姐夫侄子有什么需要带的。
王学礼连忙说什么都不需要,现在我大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但是物质已经极大丰富了。侄子现在首都北京发展,各种吃穿用品更是丰富多样。
内弟又问了一番王学礼现在的生活状况,有没有找新姐姐。王学礼说还是单身狗一条,像你姐姐庄月梅那样知冷知热勤劳朴实的好女人现在可不容易遇到了。王学礼说这番话并不全是虚情假意,这一两年的经历让他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怀念起亡妻庄月梅的好。而且,与过去喝得酩酊大醉倒头便睡不同,他最近时常失眠。那些睡不着觉的独守空房的漫漫长夜,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望着漆黑的天棚,如烟往事便一一浮现出来。
锅炉厂老厂长庄严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庄月杨与王学礼同龄,青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分到了中直企业青山冶金建设集团设计研究院工作了七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往往每个人都自命不凡互不服气,结果倒是被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统治了。这七年,庄月杨一直感到怀才不遇,在设计院他只是个工作的机器,住房排不上号,职务提升无望,甚至连职称晋级都受到排挤。正好得到一个机会,就办了全家去加拿大的技术移民。庄严当时还在厂长任上,对儿子的举动表示坚决反对,结果当然是反对无效。庄月杨夫妇带过去的是一个儿子,到那边又生了个女儿。初到异国他乡,工作家庭负担都不轻,庄月杨三五年也回不了一次青山。
邱月梅活着的时候,每周都要回娘家看一看,帮着老爸老妈收拾收拾家,洗洗大物件。老两口身体好,小来小去的事情从不麻烦女儿女婿。庄月梅突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庄家老两口打击巨大,特别是老爷子庄严,好像一夜之间衰老了许多。庄月杨得知姐姐去世的消息,因为手头上正在做一项重大的工程设计,无法脱身,只给姐夫打了个越洋电话,也是打的座机,对逝者表示深深哀悼,对生者表示亲切慰问,并反复嘱托王学礼,两位老人就拜托姐夫侄子帮助照应,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一切容当后报。
王学礼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兄弟,放心在那边工作吧,这边的事情不用你挂心。你姐姐虽然不在了,两位老人还是我的老人,我保证比月梅在的时候更加用心用力照顾好他们。”
王学礼是这样说的,也确实这样做了,每周都抽出时间去一趟岳父母家。老两口都有退休金,经济上没有问题,王学礼在家政公司帮他们雇了一个勤快干净的钟点工,每周去两次家里帮助买菜收拾家,买米买面等重活则由王学礼承担。
老两口逢人就夸,姑娘找了个好姑爷,可惜命短,无福享受。
王学礼记得,小舅子一家从加拿大回青山,好像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所以这次举家回来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明天终于有事情做了,得去趟老丈人家,请钟点工把家里再彻底收拾收拾,生活用品需要添加的也得抓紧去置办。忽然又想,如果老婆庄月梅活着,这些事情哪里用得着他去操心,不免又是一阵感伤。
………………………………
第二十七章 岳母病倒
早晨六点钟,王学礼被昨晚设定的手机闹铃叫醒了,想起今天的任务,赶紧爬起床。去卫生间洗了把脸,到小区外边的早点铺子就一碗豆浆吃下两根油条,就踏上开往岳父家南山小区的公交车。
敲开二楼岳父家的房门,屁股还没等坐下,岳父就神色紧张地说:“学礼,正好你来了,你妈昨晚病了,拉肚子,还便血。我一看都半夜了,就没有给你打电话。”
王学礼说:“我不是说过吗,你和妈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不管什么时间都要立即给我打电话。”
岳父说:“我想我们俩身体还行,你工作又忙,能不麻烦你尽量就不麻烦你。”
王学礼不再说话,进到卧室,见岳母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转身问岳父:“你们两个吃过早饭没有?”
岳父说:“我热了一个包子吃了,你妈说没有胃口,不吃了。”
王学礼抬眼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八点还不到,说:“你给妈收拾收拾,把相关手续带着,咱赶紧去医院吧。”
趁岳父忙活的工夫,王学礼拨通了二哥李宝生的手机,问星期六急诊科有没有好大夫值班。李宝生说巧了,今天正好他值班,王学礼到医院后,可以打他的电话,他帮着找个好医生给老人彻底诊治一下。
收了电话,王学礼帮助岳父扶起岳母,穿上鞋子,掺扶着老人下到楼下。正好一辆出租车停在身边,三人上车,直奔青山市中心医院而去。
安顿两位老人在急诊科走廊的座椅上坐下来,王学礼重拨了李宝生的电话,不一会儿,李宝生穿一身白大褂大步流星来到三人面前。
带着老人做完各项检查之后,李宝生把王学礼拉到走廊尽头说:“老五,我告诉你实情吧,老太太情况不太好,初步诊断是肝癌晚期。”
王学礼大惊失色:“什么?肝癌,还是晚期?不可能啊,老太太平时身体挺硬朗的,买菜做饭啥都不耽误,也没听说有哪儿不舒服啊!”
李宝生说:“这种病就是这样,早期没有明显的感觉,尤其是老人,原本身体就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的,更容易忽视病情,往往一出现症状就是晚期了。这样吧,今天既然来了就留住院吧,做术前的各项准备,早做手术,切除肿瘤,还可能延长存活期。”
王学礼明白,对于岳母肯定是不能告诉真实病情了,他犹豫该不该跟岳父交待实情,最后的决定是告诉。出乎意料的是,岳父庄严听了老伴儿的病情后,却表现得十分镇定,说:“人老了,得病是正常的,发现得了这种病,就听大夫的,抓紧手术治疗呗!”
手术安排在下一周的星期三。按照庄月杨昨晚打电话说的,他还得一个月才能回国。王学礼又犹豫该不该电话告知一下小舅子老人的情况,最后决定不告诉了。庄月杨长年不在国内,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反而牵扯他的精力,添乱。
李宝生帮忙请来了省城里的知名专家为老人做的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还要有一周的观察期。王学礼一个人当然忙不过来,二嫂朱广秀帮着请了一位护工,说她照顾病人特有耐心,是医院的金牌护工。
这个阶段,王学礼跟报社请了事假。听说是照顾亡妻母亲做癌症手术,报社领导自然是一路绿灯,并表示有什么困难报社这边也会提供大力支持。
因几年前夜归从自家楼上缓步台摔下来,摔成截瘫的女同事,文艺副刊编辑靳明丽听说此事,认真地说:“老王,你这故事够感人的,都够道德楷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