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凡之路2010-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里,亚洲人又常常比美国人看上去要年轻一点,你介不介意找个造型师把你扮成熟一点?”
林一的心理年龄当然不是20岁,不过现在披着的这幅皮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刘简妮这番话说得倒是挺直白的,不过林一没想到聊融资的事情,居然能够一下子拐到给自己找个造型师上去。
这……大概也算是专业?
刘简妮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林一,有时候创业者也是需要人设的,就跟明星一样。”
这话让林一想起来上半年爆火的顾采薇同学,心想是不是应该找她问问经验取取经。
“没问题,你来安排。”
林一从善如流地接受了这个意见,他还是信任刘简妮这么多年的眼光和积累的,不然也不会请她过来的。
不管怎么说,只要能够拿到融资,别说是扮成熟,就算要他表演个后空翻也不是不可以。
林一把融资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刘简妮,然后她很快拿出了详细的流程方案、路演行程、拟见的投资人清单等一大堆详细的资料,效率很高。
但是林一没想到,他们还没出发去美国,之前一直念叨的对象就亲自杀到跟前儿了,就像一艘硕大的黑船一下子撞上了万里出行这个偏僻的码头。
因为刘简妮告诉他:“Uber的卡兰尼克说要见你。”
第439章 名人的谎言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1977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以打车软件Uber的创始人、CEO的身份为人所熟知。
有些公众号文章号称他六岁能写代码,这八成是假的,因为没有可信的消息表明卡拉尼克自己这么吹嘘过。
他倒是说过自己小时候因为数学水平很高,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水平,所以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
也没挨打,大概就是被孤立、被嘲笑是书呆子那种,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校园文化。
可能是因为这一点,他性格中藏有某种孤僻、不合群以及偏执的一面。
卡兰尼克之所以数学成绩好,要归功于他父亲的教导,而且他们家使用的都是当时最高配置的电脑。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出身于什么大户人家。
卡兰尼克的父亲是个土木工程师,母亲则是报纸广告销售,是个住在洛杉矶郊区的中产家庭。
关于他的家境还有一个佐证,卡兰尼克大学读的是大名鼎鼎的UCLA,也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这所大学在国内名气不小,因为招收了大量的留学生,在美国公立大学里面确实算是非常优秀的。
划重点,公立大学。
在美国,真正的顶尖名校全都是私立的。
正经的老星条旗——上流社会的老爷们通常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种学校。
因为他们念大学不是为了拿文凭找工作,更重要的是结交人脉以及将来潜在的校友资源。
在老爷们眼里,跟一帮书呆子以及“外地来我们这儿要饭的”,毕业以后都不知道能不能留在美国的留学生混在一起,属于浪费人生。
卡兰尼克在UCLA的时候还是很努力的,准备攻读两个学位,分别是计算机和商科,可惜一个都没拿到。
因为他辍学了。
UCLA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卡兰尼克那时候经常混迹在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协会,找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哥们儿。
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搞出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名叫Scour。
在所有关于卡兰尼克的故事里,都把这个项目视作他的第一次创业,实际上他在这个团队里虽然不是边缘角色,但也称不上是首要人物。
因为这个项目起步的时候卡兰尼克本人还在英特尔实习,他加入的时候已经是团队里的第七位成员。
人们把Scour这个项目安在卡兰尼克头上,当然是因为多年以后他成了这个创业团队里面最成功的那一个。
虽然卡兰尼克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也会编程,但他在团队里的角色并不是一个攻城狮,而是负责融资。
这为他以后的生涯奠定了基础。
卡兰尼克在融资上面挺有天赋的,Scour最有希望的时候曾经拿到过400万美元的融资,但最后还是破产了。
它失败的原因通常被潦草地概括为:侵犯版权被一群好莱坞大公司联手起诉,索赔金额是离谱的2500亿美元,最终虽然和解却难逃破产的结局。
这话的言下之意是一帮心怀理想的年轻人被好莱坞巨鳄给欺负了。
然而实际情况是,Scour一开始是做音乐的,却被同类型的另外一家网站后来居上抄了后路,这才转型做视频,踩了好莱坞的雷,炸了。
可能是违背了“成功者永远正确”的这条真理,媒体常常对事实进行选择性的自主加工,好像生怕会有损成功人士的“英明神武”。
创业失败,连UCLA的学位都没拿到,卡兰尼克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之后这位辍学生开始了第二个创业项目,然而却蹉跎多年,最落魄的时候公司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不过卡兰尼克在找钱上面的天赋没有浪费,他在2007年把这个项目以187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自己落袋大概300万美元,算是一扫多年的颓势。
然后他就时来运转了。
到了2009年,这个时候他已经摆脱了之前生活上的困顿,一边在收购自己的大公司那里干一份闲差领薪水,一边在光明正大地搞副业。
他当时是推特上小有名气的天使投资人,具体来说就是看眼缘给一些项目掏个几万美元的小钱。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给那些没有成功的底层创业者“指点迷津”,有点山寨版教父的味道。
Uber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
2008年,卡兰尼克跟朋友在巴黎参加一个行业会议的时候遭遇了打车难,于是萌生了做叫车软件的想法,就这样Uber诞生了。
可惜是假的。
真实情况是,Uber这个商业模式是由卡兰尼克的那位朋友想出来的,并在会议之前的好几个月就注册了Uber最早的域名。
这位朋友把点子分享了出来,然后邀请了包括卡兰尼克在内的创业圈朋友,众人集思广益搞出了一个公司。
但此时公司的股东都是兼职参与的,算是大家众筹攒的一个局。
直到Uber拿到了第一笔融资,卡兰尼克觉得这个项目前景不错,才决定丢下其他工作全职加盟,出任了Uber的CEO。
为此他那位朋友——Uber真正的父亲适时地让出了部分股权使他得以成为最大股东。
从那以后,卡兰尼克就以Uber的灵魂人物身份出现,但是Uber的计划居然不是他想出来的,那怎么能行!
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那个故事,可以说是非常套路了,几乎是硅谷每一家成功了的公司的标配。
不管听起来多么老套,至少这个故事的存在使得卡兰尼克得以顺理成章地出现在Uber传奇的最开始。
在那之后,他的人生就好像火箭一样不知道绑了多少个助推器,随着Uber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身家也在飞速蹿升。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股势头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
林一知道,现在应该是卡拉尼克人生中的“甜蜜期”,而且还没有达到自己最辉煌的顶点。
卡兰尼克火了之后呢,一向后知后觉的媒体习惯性开始在他身上发掘某种“成功的必然性”。
他们想出来的Title是“史上最倒霉的创业者”,对于早年的失败隐晦地解释只是因为运气不好。
刘简妮前不久提醒林一,创业者也需要自己的人设,这位卡兰尼克的人设是这样的:
叛逆、张扬、狂放不羁,但是又坚忍不拔;享受、挥霍、空虚,然后又是个忧郁的大龄文艺青年。
总结:精神分裂。
以上那些狗屁不通的部分,也许只是傻逼媒体的自我发挥,并不是卡兰尼克本人散播的谣言。
但他未必不乐见于自己的名声在以讹传讹中越来越响,以至被不明就里的家伙逐渐神话。
所谓名人,就是全身上下包裹着层层叠叠的伪装,里面不是各种添油加醋的臆想,就是精心编织的谎言。
别把他们的故事太当回事儿。
不过林一知道,刘简妮想要的就是给他也套上这样一个身份。
第440章 混蛋卡兰尼克
不管这家伙是个什么人吧,面还是要见的。
对于卡兰尼克这次的不请自来,林一给予了最大程度的重视,他本人以及刘简妮和师姐三个人出面接待了这位硅谷风头正劲的创业明星。
卡兰尼克的个子不高,林一握手的时候发现他比自己矮一截,跟高大威猛并不沾边儿。
而且早年蹉跎的这货今年已经37岁了,跟20岁的林一站在一起完全就是两代人的视觉效果。
他看到李莫言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个小动作让林一三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不怎么样,好在那家伙也没有做出什么失礼的事情。
卡兰尼克显然还记得自己是来干嘛的,两拨人简单认识了一番之后,他大喇喇地开口道:
“林,你和你的合伙人,这两位美丽的女士李和刘,看起来都比我想象得要更加年轻,这真让我惊讶。”
“我的团队告诉我,你们所创立的打车软件公司刚刚经历一轮极其快速的增长,现在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名,我应该要恭喜你们。”
“我非常欣慰地发现,由Uber所开创的商业模式能够在这个国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扬。”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非常欣赏你们在这个年纪就能够做出如此卓越的表现。”
“但是我想说,你们应该留意到Uber在几个月前发布的消息了。”
“我们将带着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多年的运营经验和战无不胜的团队亲自降临,你和你的竞争对手们在这座孤岛上玩儿过家家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今天来这里,是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加入Uber全球这支正在发射升空的火箭战队。”
“相信我孩子们,现在选择Uber就跟你们当初选择了模仿Uber的创业道路一样,会是你们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他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以“我”开头的。
他夸奖了这边的年轻之后,就非常轻率地称呼为“孩子们”。
他刚才显然是抛出了一个收购的提议,但相比于当初要收购随便外卖网的王惠文,这位的态度已经不是“高高在上”足以形容的了。
尽管担任翻译的刘简妮出于礼貌,自动把卡拉尼克的话做了一定的修饰,但林一还是感受到了对方的傲慢。
别说他本来就能听懂,就算一个英语单词都没学过,光是从对方的口气和肢体语言里,都能够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他有多么不可一世了。
好一个卡兰尼克,要不是面对面坐着,光是听声音的话还以为这货的眼睛要长在额头上呢。
这边三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
刘简妮除了履行了翻译的职责之外,表情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怒,保持了专业的克制,而师姐则越听越是皱眉。
林一倒是没有太生气,从这个家伙在这个时间点约见面,他就知道对方要放什么屁了。
“卡兰尼克先生,我必须要强调一点,万里出行从未打算成为别的公司的一部分,或者是附庸,无论是对于Uber或者其他任何对象。”
卡兰尼克两手一摊:“林,不要说得这么绝对,据我所知你的公司非常依赖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