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光无限好,
我们来赶考。
田间红薯秧,
收获知多少。
李根没有想到,程处亮竟然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
“处亮,考的如何?”
“院长,太简单了,俺一气呵成!”
当李根从处亮口中,听到他所做诗赋时,微笑着点点头。
虽然不过是略显幼稚的儿歌版本,不过,对于程处亮来说,也非常难得了。
第三场试策考试前,最让李根担心的就是这些学生,能否顺利通过诗赋考试。
红榜公示的时候,李根比他们还要紧张,当看到学院五十名考生,无一落榜的时候。
李根终于长舒一口气。
过了第二关,第三场试策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试策考试,万变不离其宗,历届科举试策考试的考题,这些学生已经多次解答过了。
对此,李根比这帮学生,还有信心。
看着学生们,一个个信心十足的走出考场。
李根脸上充满了灿烂的微笑。
果不其然,第二日红榜张贴出来。
状元学院五十名学生,尽数上榜。
看着这帮少年,聚集在一起呐喊欢呼。
李根第一次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孔颖达也是非常高兴,待李根带领五十名学生离开国子监后。
孔颖达直奔皇宫而去。
“陛下,孔主簿求见!”
御书房里,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
江南道红薯苗长势喜人,让李世民非常高兴。
听闻孔颖达求见,立即想到,今日是科举考试初考结束的日子。
“让孔主簿进来。”
李世民微笑着开口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状元学院,初战告捷。”
“五十名少年郎,尽数红榜题名。”
“哦!”
李世民欣喜的站起身来。
“仲达,确定没有徇私舞弊?”
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臣虽然也参加阅卷,但是没有批阅一份状元学院的考卷。”
“徇私舞弊的事情,万万是不可能的。”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来人,去国子监,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试卷,给朕呈上来!”
李世民一声令下,内侍总管李德禄,立即领命而去。
国子监距离皇城仅一街之隔。
很快,李德禄便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考卷,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嘿!
李世民一看二人的考卷,表情便精彩了起来。
程处亮诗赋考试以春为题眼。
田间红薯秧,收获之多少!
妙啊,实在是妙啊!
李世民想不到老程家,竟然也他娘的出了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再看尉迟宝琪,以江为题眼。
长江之水天上来,不到东海不复回!
有意思,真他娘的有意思。
尉迟家族,也出了一位才子。
李世民高兴的将考卷放在了御桉上。
这俩小子都能做出此等诗赋,李世民相信绝对没有徇私舞弊的可能。
“仲达,你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啊!”
“陛下言重了,都是殿下的功劳,臣只是教些经义而已。”
孔颖达的话,让李世民越发的龙颜大悦起来。
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培养这么多人才。
都是长孙无忌出的好主意啊!
“仲达,十日后,科举正式在尚书省贡院开始考试,朕决定还是让你们十人审阅考卷。”
“多谢陛下信任,臣,绝不负陛下所望,留下最好最优秀的人才。”
“好,有你这番话,朕便放心了。”
孔颖达施礼告退以后,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试卷一并带走,李世民满面春风的,往立政殿而去。
李根从孔颖达口中得知,距离尚书省的科举考试,还有十日的时间。
于是二人开始,为学生们报考科目的事情而慎重考虑。
秀才科,直接就不做考虑了。
毕竟现如今的秀才科,是最为难考的科目。
结合学生们本人的意愿,李根和孔颖达,终于给大家都找准了定位。
魏叔玉这种各科目都成绩优秀的,报考进士科。
李德奖和柴令武,从小就接受过四书五经的,报考明经科。
程处亮等一些人喜欢研究律法,就让他们报考眀法科。
还有一些人则报考了明书科。
尉迟宝琪在算术一道,天分颇高,自然报考明算科。
一同报考明算科的,还有十几名少年。
随着科举即将开始,整个长安城都充满了活力。
活力四射的,自然是毗邻国子监的平康坊。
随着各地才子抵达国子监,平康坊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旺季。
才子配佳人,自古以来就是绝配。
如今趁着年少,众少年自然也想书写和体验一番,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
于是乎,才子赋诗,佳人配乐。
当然了,不仅仅是赋诗这么简单。
付钱才是最为重要的。
诗赋在平康坊女子眼中,不过是能证明一个人的才华。
钱财方是她们的立身之本!
即便是考试前一夜,不少风流才子,依然沉迷于平康坊的温柔乡里。
太阳初升的时候。
李根带领五十名学生,从庄园出发。
孔颖达因为要参加科举阅卷,这些少年郎,只能由李根一人带队前往贡院考场了。
前方六匹骏马奔腾而来。
最前面的乃是程处默和尉迟宝琳。
“七弟,俺们几个,可是大半年没有和你一起,痛快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
“自从学院开学以后,俺们都是过的啥日子啊!”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调转马头,言语里尽是委屈和不满。
杜荷,房遗爱,长孙冲和秦怀道也随之而来。
“诸位哥哥,想要一起痛饮几杯,还得等到科举考试结束,到时候七弟在庄园里,好好招待诸位哥哥。”
“中,有你这句话,俺就放心了。”
“处亮,宝琪,你们都好好的考,考好了回府有赏,考不好回府也有赏,屁股上赏一百军棍!”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的话,让处亮和宝琪,纷纷菊花一紧。
母庸置疑,这是他们各自的老爹,下达的最高指令。
众人来到贡院考场门前。
此时人山人海,可见,今年科举考生,比往年都要多上一些。
这里面,自然有李根发明印刷术和鹅毛笔的功劳。
正是因为如此,适龄少年读书的成本降低了许多。
“七弟,要不要再去压一把?”
看到众少年都进入贡院考场以后,程处默拉着李根的衣袖,手指去年那棵大树底下。
李根顺着处默的手指所向,知道又是那帮,开设赔率的世家子弟。
“算了,处默哥,咱们别凑热闹了。”
“再说了,今年这些学生参加考试,俺感觉比去年自己考试都紧张。”
程处默闻言,只好挥挥手作罢。
当魏叔玉第一个从贡院考场出来以后,便陆续有人走出贡院考场。
对于第一场贴近考试,李根还是很放心的。
考试时间结束以后,程处亮和尉迟宝琪,也出现在贡院考场门口。
程处默和尉迟宝琳,恨不得给各自的弟弟一巴掌。
人家都早就出来了,这俩小子磨蹭到最后。
三日后,李根再次带领五十名学生,动身前往贡院考场。
当红榜张贴的时候。
李根在第一张,中下榜上,看到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名字。
天灵灵地灵灵,这俩小子终于算是通过了,最为艰难的一关。
他俩能过,其他人李根就非常放心了。
果然,状元学院五十名学生,尽数红榜有名。
魏叔玉还位列上榜之首,让开盘的五姓七望子弟,狠狠的赚了一笔。
看着五十名学生,尽数往贡院考场走去。
李根心神不宁的,在外面等待着。
第二场诗赋有多难,李根是深有体会的。
就连马周都倒在了第二场诗赋考试上,李根不得不为这些少年郎,使劲捏把汗。
“七弟,这天还如此凉爽,你咋额头冒汗了呢?”
“七弟,你虚啊,太虚了……”
听着程处默没心没肺的话,李根满脸都是黑线。
你倒是不虚,把人家肚子搞大了。
现在都不敢带进家门。
第一个走出贡院考场的,依然还是魏叔玉。
“书玉,诗赋考试题眼是什么?”
“院长,都是您教导过的,以春夏秋冬,山河日月,各为题眼!”
李根闻言长舒一口气。
这次诗赋考试,竟然有八个题眼。
实在是出乎李根的意料之外。
陆续有学院的考生从贡院门口出来。
就连程处亮和尉迟宝琪,都面带笑容。
李根知道,自己多日吟诵的诗赋,全部都他们各自给套用上了。
李根微笑着带领众人返回庄园。
一路上少年们有说有笑,都在讨论各自的诗赋,时不时还朗诵一番。
惹得李根心情非常愉悦。
是骡子是马,三日后便见分晓了。
若是他们都能过去诗赋这一关。
李根完全有理由相信,状元学院第一届学生,全部金榜题名。
三日后,贡院考场门口。
无数双眼睛,都在期盼着,红榜张贴的那一刻。
今日红榜张贴,是科举路上,最为关键的红榜,一旦榜上无名,那就是前功尽弃。
即便是贴经考试考的再好,也没有参加第三场试策的机会。
在万众期待的眼神里,十几位官差,手持红榜而来。
“哇,我中榜了,中榜了!”
“我也中了,考了三年,终于过了诗赋这关!”
“诸位兄台,今日我请客,平康坊咱们好好耍一耍……”
虽然只是第一张,中下榜,人群仍然不是有惊喜声响起。
李根仔细查勘第一张红榜,学院五十名学生,竟然无一人在榜。
好在第二张中榜张贴出来,让李根长出一口气。
程处亮,尉迟宝琪的名字,赫然在列。
“院长,中了,中了,我们学院五十人,全部上榜。”
柴令武一声欢呼,让贡院考场门口,瞬间鸦雀无声!
五十名学生尽数上榜?
这得多大的口气,才能吹出这样的牛逼啊?
不少五姓七望的世家子弟,纷纷向柴令武看来。
发现是霍国公的儿子,原本想开口耻笑一番的他们,也不得不赶紧收声。
“您是去年科举考试的状元郎?”
一位参加过去年科举考试的男子,试探的开口询问道。
李根微笑着点点头。
“这些少年郎,都是状元学院的学生?”
李根再次微笑着点点头。
呼!
呼!
呼!
贡院考场门口,瞬间沸腾了起来。
去年科举状元郎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
如今他又带着状元学院的学生,再次卷土重来。
诗赋考试,超过半数的考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