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卿,贡院考场,肯定容不下这么多考生,届时国子监也会做为考场。”
群臣闻言,纷纷点头,对于陛下这个决定深表赞同。
“若是贡院考场和国子监,还是容不下这么多考生的话,朕会视具体情况,而延长科举考试时间。”
“务必让所有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能走进考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相应的,今科科举,吏部会工作量倍增,阅卷考官和考场考官的工作量也会大增,对此朕也有所准备,届时在座的每一位官员,都要做好巡视考场或批阅考卷的准备。”
李世民的话,让百官们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做为朝堂重臣,他们义无反顾的,服从陛下的管理和分配。
“今科科举考试,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朕决定,所有考生都必须考满三场考试。”
李世民话音落地,显德殿满堂皆惊。
这是一个他们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殊不知,这正是李根决策里面,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决策。
“众卿,自从科举考试以来,每场考试都要张榜公示,此举不但让众考生压力倍增,也无形中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而贴经,诗赋和策论,之所以让所有考生参加,因为只有如此,方能最大可能的发掘人才。”
“众卿,如今朝堂之上的马周,便是最好的例子,前年科举考试,马周便是第二场诗赋考试落榜,让朕差点失去一位人才啊!”
“朕今科科举,不仅要连考三场,而且落榜考生还可以再考两场!最后两场是唐数和拼音字母考试。”
“而最后两场考试合格者,就是朕心中,派往东西突厥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会成为第一批,在那片土地上,刻下大唐烙印的根基所在!”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算是彻底听明白了。
原来陛下真的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解决之道。
一夜未眠,能想到如此良策。
那也只有陛下这脑子里,才有如此智慧。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短暂的安静以后,百官们齐声高呼起来。
文武百官们,能不激动的欢呼吗?
跟着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混,他们以后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享受百官们的欢呼。
“众卿,既然如此,接下来,咱们一起商议一下,具体的,今科科举细节问题。”
李世民将手中的宣纸,交到房玄龄手中。
示意房相看过以后,逐一让百官们传阅观看一番。
百官们逐一观看完毕后,对陛下佩服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接着来,显德殿进入议事阶段。
针对此番科举考试之改变,百官们也都尽情的各抒己见。
有了李世民的大方针,剩下的便是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对此,李世民非常满意。
所有官员的献言献策,李世民尽皆仔细聆听。
有许多都被采纳了下来。
最终,今科科举考试的详细计划,尘埃落定。
李世民当机立断,立刻宣布旨意。
一道道圣旨,从长安城,传向大唐十二省道的各个府县。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各地刚刚获悉,大军大胜的消息,如今再次收到科举考试改变的圣旨。
各地布告一出。
举世皆惊,最为激动的,莫过于今科参加科举的考生。
相比于以往,今科科举无论录取的比例,还是考试的规则,都有所改变。
考生不再担心一场考试便落榜。
即便是三场考试落榜以后,他们还有一次考唐数和拼音的机会。
而布告里面,明确公示,三场考试落榜者,若是唐数或拼音特别优异,也可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身。
母容置疑,这里明确公示,只要唐数或拼音考试,有一门特别突出,他们这次科举考试,就可以成功上岸。
各地考试的难度降低,录取门槛放大,让诸多少年都信心倍增,彻夜难眠。
而,此时长安城,最为兴奋的,无疑是平康坊的姑娘们了。
往年只有数千名考生,她们都忙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夜不能寐,双腿发软,莫处红肿。
今科科举,布告一出。
至少有数万考生蜂拥而至长安城。
她们不得不做好,日夜开战的准备。
万人大战,想想都让人激动的浑身颤抖。
而,状元学院里。
李根听闻消息后,甚感欣慰。
因为,他知道,陛下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如此一来,不但能广纳人才,更重要的是,会让更多的少年看到,科举不再是一条难如登天的道路。
又是一个休沐日。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着马车来到了庄园里面。
“根儿,陛下亲自诏见为父,对你的建议深表赞赏,为父也很高兴啊,因为你接连立下大功,为父很快也要升职了。”
李世民的话,让李渊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至于李渊心里作何感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跟闻言,自然非常高兴,自己所做所为,不就是为了父亲能有个好前程,这个家能一直兴旺下去吗!
长孙皇后怀抱里的李治,看到李根就伸手,让抱抱。
已经九个月的李治,伊伊呀呀的声音,很是讨人喜欢。
看着李根抱着李治,兄弟俩开心的模样。
李世民心里也非常高兴。
毕竟这可是实打实的亲兄弟。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可都是他李世民的皇子啊!
午膳过后,李世民终于将此行的目的,开口说了出来。
“根儿,陛下希望你能为大唐培养更多的人才。”
“眼下东突厥和西突厥,尽数归我大唐所有,人才,是当今陛下最为头疼的问题啊。”
李根早就想到,这一天迟早要来。
“父亲,现在玄策和君买,也完全可以授课,多开设几个学堂,也是无妨!”
听了李根的话,李世民颇为惊讶的开口询问道。
“根儿,他们二人,莫非不参加此次科举?”
“父亲,孩儿已经征询过他俩的意思了,他俩想在孩儿身边,多学习几年。”
“哦,既然如此,为父觉得可行!”
三月十五日。
天空飘起毛毛细雨。
可是,长安城的大街上,依然是行人如织,热闹异常。
诸多科举考生,已经赶到长安城,聪明的人,早就料到,会发生一房难求的局面。
所以提前订下一间客栈,也有利于自己的科举考试。
就在这蒙蒙细雨中,两匹骏马,从金光门奔腾而入。
“喜报,喜报……”
“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被凯旋大军押解会长安城,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喜报,喜报,佂东大军和征西大军凯旋归来,凯旋队伍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呼!
西市场周边,瞬间沸腾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震耳欲聋的呐喊和欢呼,响彻整个长安城。
李世民和显德殿的百官,瞬间知道外面发生了何事。
这是,李靖和程咬金,率领的凯旋大军,归来了。
“众卿,随朕摆驾出宫!”
“大军出征之日,朕曾经亲口许诺将士们,待他们凯旋归来时,朕会率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
李世民命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长孙皇后也来到了显德殿外。
两匹骏马此时恰好拍马赶到。
“报,程将军和李将军,二路大军在豳州汇合,此时押解突利狗贼和颉利狗贼,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
“好,告诉众将士们,朕和文武百官,前去迎接他们去了。”
李世民话音落地,二位传信兵,应允一声,翻身上马,奔驰而去。
李君羡驾驶天子座驾,从皇宫经过皇城,禁卫军大统领杜君卓,率领五百禁卫军分两侧保护天子座驾。
因为此次不同以往,大军凯旋归来,可以想象百姓们会何等激动。
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安危,永远是第一位的。
天子座驾出朱雀门,便算是正式离开了皇城。
此时不管是朱雀大街上,还是长安大街上。
百姓们聚集的越来越多,凯旋大军返回的消息,彻底让整个长安城沸腾了起来。
“陛下,陛下,陛下!”
看到天子座驾从朱雀门出来。
百姓们激动的施礼欢呼!
李世民心情何尝不激动。
禁卫军阻止了试图靠近天子座驾的百姓,也不是他们试图靠近,因为人群实在是太拥挤了。
天子座驾和文武百官,得以顺利的往金光门而去。
百姓们知道,陛下这是率领文武百官,迎接凯旋大军去了。
也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咱们回家拿上干粮和鸡蛋,也去迎接凯旋的将士们!
是啊,这一走就是四五个月,将士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百姓们,纷纷开始行动了起来。
如今家家都有余粮,再也不是以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年代了。
天子座驾出金光门,一路西北而上。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
官道两旁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无暇顾及这大美的春景。
取出千里眼,举目远眺而去。
嘿!
狗日的程咬金,此时也手持千里眼向这里张望着。
李世民嘴角弯起一抹弧度。
因为程咬金,非常利落的收起了千里眼。
看来,这家伙已经看到自己了。
咦!
那铁笼里关的两人,为何如此面熟?
披头散发,好像很可怜的样子。
李世民定睛仔细观看,原来是突利和颉利,两位突厥的可汗。
李世民笑了,非常开心的笑了。
两年半前,你俩率领二十万骑兵,兵临我长安城下。
可曾想过会有今天?
“君羡,加快速度!”
李世民一声令下,李君羡挥舞着马鞭。
六匹骏马彻底在官道上奔腾了起来。
天子驾六。
六匹骏马一旦奔腾起来,速度还是很可观的。
细雨绵绵打湿了地面,正好让官道上的尘土无法飞扬。
很快,飘扬的唐字军旗,迎风招展,出现在李世民和文武百官面前。
李君羡勒住马缰绳。
六匹骏马齐齐停下!
长孙皇后挽住李世民的胳膊,二人一起从天子座驾上下来。
“大唐的将士们!”
“朕来迎接你们了……”
“陛下,陛下,陛下!”
凯旋归来的大军,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
“将士们,你们是英雄,是整个大唐的英雄!”
“朕会记住你们的功劳,大唐的百姓,也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劳!”
“你们的名字,注定会流芳千古,世代受人敬仰!”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嘴上功夫,绝对是超一流的。
一番话,就让凯旋大军,诸多将士,激动的泪流满面。
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