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唐十二省道,各都护府,所有黎民百姓,都要亲眼看到陛下的决心,都要看到史无前例的工程和壮举。

    热血沸腾的显德殿,足足热闹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几乎人人都摩拳擦掌,奋勇争先,欲要前方南水北调工程的最前线。

    如此一幕,李根甚是欣慰。

    显德殿内,虽然没有了大唐建国初期的老臣,没有了老臣们的沉稳,多了年轻人的敢于拼搏。

    做为后来人,李根深知,有很多梦想和希望,乃至是机会,都是靠拼搏和奋斗,争取过来的。

    沉稳固然是好,故步自封,却是不可取的。

    一番商议过后,很快便确定了,南水北调督办组成员。

    未曾入选的官员,纷纷强烈要求,再给一次机会。

    如此请命,前往建设一线的盛况,简直是前无古人!

    众人皆知,建设一线,肯定是吃苦受累的地方。

    虽然大唐眼下,百姓富足,衣食无忧。

    可是,最为繁华之地,莫过于长安城。

    离开长安城,离开繁华之地,前往江南建设一线,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李根对此非常满意,从一张张年轻才俊们的脸上,李根相信,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请愿。

    “善,大善,既然众卿都执意为朕分忧解难,朕以为,众卿分为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轮流前往建设一线。”

    “如此,既不耽搁朝政,也能让众卿亲自体验和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之中。”

    这个方法就是,各部门,每次派一个人出来,大家组团前往。

    时间为三五个月,待他们返回以后,回到各部门工作,没有参加的,继续轮流组团前往。

    如此反复,既能满足大家建设南水北调的热情和热血以及热心,也能保证朝廷各部门的正常运行。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趁着满朝文武欢欣鼓舞之际。

    李根将派狄仁杰和裴行俭,前往波斯和大食,而且如今已经彻底将波斯和大食,纳入大唐国土的事情,娓娓道来。

    】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显德殿里,群臣再次振臂高呼。

    真是喜事一件连着一件啊,许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众卿,朕已飞鸽传书,命狄仁杰和裴行俭,暂时打理波斯和大食一切事务。”

    “至于后期如何管理波斯和大食,朕心中也有了预桉,按照西域和吐谷浑以及高句丽和吐蕃的管理模式。”

    “朕有意派两位皇子前往,分别管理波斯和大食原本所辖土地。”

    “眼下,承乾在轮台城管辖西域之地,魏王泰,晋王治和吴王恪,已经远赴南大陆。”

    “齐王佑和蜀王愔,虽无治国理政之经验,但是在轮台城期间,经过为期半年有余的刻苦训练和学习,朕以为,已堪大任。”

    “鉴于此,朕决定派两位皇子前往波斯和大食,全权掌管两地事务,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前往辅左一年。”

    之所以,派河间郡王李孝恭和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

    李根自然是为了预防万一,有两位郡王辅左,不仅仅可以传授两位皇子管理之道,更可以借这一年时间,将所有隐患,消灭殆尽。

    与此同时,李根还为二位皇子,配备工匠,学子等若干。

    对于陛下所言,群臣皆无异议。

    事情,就如此愉快的决定了下来。

    南水北调的圣旨,在大唐南北各地,布告出来。

    圣旨一出,举国沸腾!


………………………………

第二百六十八章千古名相,果不其然!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即便是李根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依然被源源不断传来的消息,一次又一次的吓了一跳又一跳。

    就在河间郡王和江夏郡王,护送两位皇子,坐上火车,奔赴波斯和大食不久。

    天南海北的奏折,齐齐汇聚而来。

    李根踏足显德殿,足足三尺高的奏折,让他眼睛瞪的熘圆。

    这,这他娘的,要看到什么时候?

    老子还有没有点空闲时间?

    还有没人生自由了?

    此时此刻,李根竟然为政哥,感到悲哀。

    自己最为喜欢的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英年早逝,十之八九就是这些一堆又一堆的奏折给拖累的。

    就这?

    还没有完。

    就在李根大踏步往龙椅之上走去的时候。

    显德殿外,四位禁卫军,抬着成箱的奏折,出现在显德殿门口。

    李根见状,嘴角使劲抽搐一下。

    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

    「启奏陛下,御桉之上的奏折,臣皆已看过,尽是各地州府,呈上的,事关南水北调之奏折。」

    宰相马周,恭敬的施礼说道。

    「宰相,依爱卿之言,莫非殿外那些,也是此类奏折?」

    马周闻言,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回陛下的话,想必尽是如此。」

    「既然爱卿已经看过这些奏折,不妨给朕说说,挑重点…」

    李根安心的端坐在龙椅之上。

    还好有个任劳任怨,又才思敏捷的宰相马周啊。

    不然,自己看到这一堆堆的奏折,脑瓜子实在是太疼痛了。

    「回陛下的话,奏折虽多,堆积如山,但是所有奏折,众口一词,臣入仕十年来,乃是生平仅见。」

    「即便翻阅史书,也从未有过如此让人震撼一幕。」

    「大唐各州府所上奏折言称,百姓情绪激动,欣喜落泪,载歌载舞数日,白天载歌载舞,夜晚点燃篝火…」

    「多有白发苍苍者,对长安城方向,长跪不起。」

    「官府门前,排起长队,百姓们将家中余粮送去官府。」

    「口径一致,为南水北调工程,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这一幕,几乎在大唐各地同时上演…」

    「河南道,河北道,甚至是陇右道,各省道已经自发组织万余名青壮劳力。」

    「陛下,现在那些青壮劳力,已经开拔,直奔江南道而去…」

    「百姓有云: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陛下,不仅仅是给一代人造福,而是再给千秋万代造福。」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五年期限太长,百姓们恨不得,五天就将这工程竣工啊……」

    显德殿里一片安静。

    史官眉飞色舞,激动不已的奋笔疾书。

    不用遥想当年。

    隋炀帝开拓大运河,本是一件利国利民之壮举。

    竟然惹得民怨鼎沸!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伤害值,来得,属实太过勐烈了一些。

    李根的眼睛湿润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百姓,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只要你对他一分好,他能恨不得还你三分。

    母庸置疑,原本五年的期限。

    李根眼下,完全不必担心了。

    试想一下,举全国之力。

    百姓们又如此主动支持和配合的情况下。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加上,现有的一千辆挖掘机,一千辆推土机,一千辆装载机,以及工部,正在加紧生产的设施和设备。

    工程进度,肯定会比预想的,还要快上许多。

    「报……」

    显德殿外,响起传信兵的声音。

    「何事奏报?」

    李根注视殿外,沉稳的开口询问道。

    眼下大唐无战事,也不可能有战事。

    周边只剩下几个弹丸之国。

    大唐不收拾他们,他们都已经睡觉都要笑醒了。

    即便是梁静茹,也不可能给他们那么大的勇气。

    「启奏陛下,房太师送来八百里加急!」

    (备注,李根登基前,房相为太子太师,虽然是李承乾的太子太师,李根被任命太子,房相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李根的太子太师,杜相为太子太傅,魏征则为太子太保。)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李根闻言,郑重的点点头。

    许久没有房玄龄的消息了。

    自从房玄龄,前往太原督办太原炼钢厂事宜,李根就再也未曾见过房伯父一面。

    想必这八百里加急,也与南水北调有关吧。

    想到这里,李根微笑着开口说道。

    「将太师的手书,呈上!」

    内侍接过传信兵带来的手书,恭敬的献给了陛下。

    李根拆开书信,熟悉的字迹,扑面而来。

    果不其然,和李根想的一样。

    房太师字里行间,无不尽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期许和期待。

    甚至坦言,当得知南水北调的消息后,连续几个晚上夜不能寐。

    「陛下,臣奉旨督办,太原炼钢厂,如今太原炼钢厂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臣在此地越发清闲起来。」

    「陛下委任程处默为南水北调总工程师,处默虽然为人正直,精干,毕竟还是太过年轻了一些……」

    「陛下,臣已年迈,若是能亲眼看到开天辟地,旷古绝今之工程在臣眼中实现,臣死,亦含笑九泉也!」

    「陛下,如今遗直等人,已经完全可以管理炼钢厂事宜,老臣,斗胆请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读完房玄龄的手书,李根龙颜大悦的点点头。

    同时,心情也是沉重的。

    房玄龄,乃是建立大唐的功勋重臣。

    一生的心血,都附注在江山社稷之上。

    不是李根不想让这些老将出马。

    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因为房玄龄,如今年世已高,身在太原督办太原炼钢厂,身边有房遗直等人陪护,想来不会有任何问题。

    没想到这封手书,最后竟然是一封请战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句话,在李根耳畔久久回荡。

    多好的一位良相,多好的一位太师,多好的一位伯父啊!

    与房玄龄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李根脑海里,逐一浮现出来。

    李根还未做出决断,显德殿外,再次传来一道声音。

    「报……」

    莫非,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

    笑看风云再起

………………………………

第二百六十九章压力山大的程处默,总工程师也不好使啊?

    还真让李根猜对了。

    果然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

    “陛下,杜太傅八百里加急…”

    李根一挥手,内侍总管李德禄,立即快步往殿外走去。

    李根从内侍总管李德禄手中,接过杜如晦的手书。

    拆开一看,和房玄龄所言,一般无二。

    二人,一人在陈仓,一人在太原。

    都是在督办炼钢厂事宜。

    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商议过后,再开始八百里加急。

    时间不允许,如此与南水北调,圣旨公告的时间也不吻合。

    房谋杜断!

    千古名相!

    李根虽无缘得见,二人年轻时的风采。

    今日算是看到了,两位前辈的心怀与胸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