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房玄龄微笑着开口说道。
“太师,太傅,先请。”
李长安施礼回应道。
“如此老夫就托大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没有再推辞。
二人大步往前迎接过去,李长安,李吉和李祥,紧随其后。
程安生将车挺稳。
赶紧下车,快走两步,将后排车门打开。
李根率先下车,然后搀扶着皇后,从车内出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眼皮一跳,皇后娘娘竟然也来了。
“三位殿下,数万将士和百姓面前,莫要失态。”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低声叮嘱道。
李长安,李吉和李祥,自然看到了父皇和母后都来了。
“学生谨记太师和太傅叮嘱。”
房玄龄和杜如晦微笑着点点头。
三位殿下的心性,他们还是非常满意的。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三位殿下,都有当年陛下之风,尤其李长安更甚。
“老臣,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房玄龄和杜如晦躬身施礼拜见。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长安,李吉和李祥,也赶紧施礼拜见。
“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数万将士和数万百姓,齐声高呼。
声音直冲云霄,在秦岭南北久久回荡。
“太师,太傅平身。”
“众将士平身。”
“大唐的百姓们,平身。”
“谢陛下!”
李根话音落地,众人齐齐垂首而立。
魏皇后挽住李根的胳膊,跟随李根缓步前往。
“朕和皇后听闻,秦岭南北已经贯通了,朕和皇后欣喜之余,特意来此地看望大家,看望为南水北调汉口线,付出努力,付出汗水,付出心血的每一个人。”
“秦岭,横贯南北,隔绝了我们南水北调的道路。”
“这一道天障,曾经让朕头疼无比,为了打通这道天障,将士们和百姓们,日夜用铁锤砸,用挖掘铲挖,甚至是用手指扣……”
“多少将士挥汗如雨劳作,多少百姓举家前来支援,多少个血泡在你们的手上,从血泡变成了老僵……”
“你们的每一份努力和汗水,朕不会忘记,秦岭不会忘记,这条贯通的,南水北调汉口线不会忘记,大唐数万万百姓也不会忘记。”
】
“未来的孩子们,千秋万代的子孙们,都将会永远铭记,在场每一位的恩德。”
李根不愧是扇情大师,一番话,让众将士和百姓们泪如雨下。
所有人都觉得,这些年所受的苦,这些年所受的累,完全都值得了。
“众将士,百姓们!”
“朕决定,将你们的名字,竖立在秦岭两岸。”
“十块石牌不够,那就百块石牌,百块石牌不够,那就千块。”
“但凡参与到贯通秦岭南北的,所有将士和百姓们,朕会让世世代代,都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
“这里,未来,将会成为一道风景区,朕和皇后也会每年前来瞻仰。”
“大唐有这样的将士,何愁不强盛!大唐有这样的百姓,何愁不兴旺!”
“将士们,百姓们!”
“汉口线,最难的秦岭已经打通了,接下将汉水和渭河连接在一起,仍然需要将士们和百姓们的辛勤和努力。”
“朕和皇后,谢谢你们,谢谢!”
李根轻轻碰了一下皇后,魏芬芳心领神会。
二人对着众人,轻轻躬身。
呼!
呼!
呼!
这一刻,所有的人都哭了。
即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泪如雨下。
“陛下,陛下,陛下……”
秦岭之上,一位士兵,举起手中的挖掘铲,振臂高呼。
一时之间,所有人热泪滚滚,齐齐高举右臂。
“陛下,陛下,陛下……”
“陛下,陛下,陛下……”
经久不绝的高呼,足足持续了一刻钟的时间。
最后还是李根多次抬手示意,高呼声,方才缓缓平息下来。
“陛下,皇后娘娘,请移步。”
房玄龄和杜如晦,躬身邀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前往临时设置的指挥中心而去。
李根和皇后微笑着点点头。
“你们三个,也跟着过来吧。”
“儿臣,谨遵父皇和母后口谕。”
李长安三人,紧随太师和太傅,一起往指挥中心而去。
里面空无一人,魏皇后握住长安的手,眼泪就控制不住的掉下来了。
原本细皮嫩肉的长安,现在是皮糙肉厚,满手都是血泡。
“痛吗?”
“母后,不痛……”
长安紧紧咬住下唇,生怕自己会落泪。
“陛下,您刚刚那番话,可谓是感天地,您和皇后娘娘那一鞠躬,可谓是千古帝王和贤后之楷模。”
“老臣可以预见,原本计划耗时半年将汉水引入渭水,眼下士气正盛,也许四五个月既可竣工。”
听了房玄龄的话,李根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秦岭贯通之地,还需要留下些许将士,明日朕会派人送来炸药,地下的山石,完全可以借助炸药的威力,来节省人力物力。”
“不过,一定告诉将士们,千万要仔细小心,万万不可出现意外事故。”
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郑重的点点头。
“长安,吉儿,祥儿……”
“儿臣在!”
李根话音落地,李长安三人,齐齐恭敬的施礼回应道。
“你们三人都已经长大了,父皇让你们吃了近四年的苦,今日也到了你们,返回长安城的日子了。”
“太师,太傅…朕意欲在他们三人之中,挑选一位太子。”
李根话音落地,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眉毛胡子一起跳。
好家伙,以前还背着三位殿下,这样说话,现在都这么直接了吗?
背着三位殿下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战队,更何况当着三位殿下的面呢?
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苦啊,可是他俩还不能说。
他俩年事已高,可经不起折腾了。
陛下啊,您就别再折腾老臣了,伤不起,伤不起啊!
李根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尽皆是一张苦瓜脸,微笑着继续开口说道。
“最近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催的越来越紧了,朕还是想听听太师和太傅的意见。”
房玄龄和杜如晦互视一眼,分别轻轻的摇摇头。
虽然二人私下里,早就认定了李长安,可是不能说啊。
现在李吉和李祥都在,就是他俩不在,这话也说不得。
“陛下,皇后娘娘,此事乃是皇室之事。”
“再说了,三位殿下,尽皆是人中龙凤,三年多来,老臣亲眼目睹他们,和将士们同吃同住同劳作,深受将士们和百姓们爱戴。”
“老臣实在是难以抉择,还请陛下和皇后娘娘定夺。”
………………………………
第三百零二章太子当立,程府大婚,小兕子等不急了
对于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回答。
李根早就预料到了。
“好了,今日也没有外人。”
“朕就做一次主,来一次一言堂。”
“朕有意册封长安为太子。”
“李吉册封魏王。”
“李祥册封晋王。”
“吉儿,祥儿,虽然你俩被册封魏王和晋王,大唐现有的领土,可没有你俩的封地。”
“父皇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未来你们的土地会很大,甚至是比现在大唐的国土大的多。”
“你们二人,一刻不得懈怠,务必多学治国理政,平天下之理念,如此父皇才可以放心的将大任,交在你们手中。”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看着三个已经长大的孩子,李根微笑着点点头。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满意的点点头,陛下如此安排,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突然房玄龄想到一个,不能不说的事情。
“陛下,两位殿下册封魏王和晋王,那……”
“太师,你是说青雀和稚奴吧,朕自有安排。”
“如今南大陆已经归属青雀管理,自然要册封其为南王了,不过朕要在王子前面,加个大字。”
“册封青雀为南大王,稚奴为北大王。”
“太师,太傅,以为如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郑重的点点头。
“陛下圣明。”
“太师,太傅,朕和皇后,带长乐南巡一趟。”
“返回长安城即刻布告天下。”
房玄龄和杜如晦闻言脸色大变。
“那朝政之事?”
“朝政上有遗爱和杜荷他们呢,京城治安有狄仁杰。朕,放心的很,朕也该出来看看,这大好河山了。”
陛下既然都已经安排好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能在多说什么。
更何况,眼下大唐的情况,即便是陛下十年不回京城长安,也没人敢造反啊。
李根和皇后带上长安,等人程安生驾驶的汽车。
汽车一路沿南水北调汉口线南下。
一路抵达汉口。
从汉口出发,又前往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益州。
返回的时候,直奔扬州而去。
扬州之美,属实让人流连忘返。
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到来,让扬州官吏诚惶诚恐。
事先未曾得到半点风声,这陛下和皇后娘娘,怎么就来了呢。
而且还带着嫡皇子。
扬淮河畔,一座座花船和酒楼,让李根真是见识到了。
为何它敢与平康坊叫板了。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产物。
李根眼下已经相通了。
也不禁止了。
这是天下士子齐聚之地。
而且以现在的各地官差部署,也根本做不到后世那一步。
何必自寻烦恼,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到最后禁令行不通,再得罪一大部分人,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
不过有一点,李根已经昭告天下。
但凡烟花之地,风月场所,不得有强买强卖,欺凌压迫等现象。
否则的话,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这是一条铁律,也是李根的底线,不容挑衅。
原本李根有意,从扬州继续南下。
思虑再三还是算了吧,这一趟下来,已经耗费不少时间了。
沿着南水北调扬州线,一路北上。
每到一地,李根必定询问当地官员政绩,考察官员在百姓们中的口碑。
最后才出现在各地官员面前。
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抵达洛阳城。
洛阳,乃是大唐仅次于京城长安的地方。
当然繁华程度,还是不足扬州。
当时在扬州的时候,李根有些可惜,没有给扬州通电了。
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一旦变成不夜城,那对经济的刺激,是非常强大的。
洛阳城,尽管已经通电,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注定没有扬州的风景和山水。
一个月后,李根终于和皇后,抵达京城长安。
各地的官员,甚至是得到消息的文武百官们,已经隐隐约约猜测到了真相。
陛下和皇后娘娘,这次长时间的巡视,而且还带上嫡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