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10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印度的问题还是相当多的,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五年前普查是登录了一千六百种语言,主要语言十八种。印地语是第一大语言,但使用人数也只有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英属印度时,不考虑语言因素划分行省,同一语言区被分割的支离破碎。国大党为了更方便推动民族自治,独立前就提出按语言划邦的意向。独立后,考虑到解决土邦归属问题,邦界变动不宜太大。印巴分治的创伤,警惕地方主义成为共识。
尼赫鲁帕特尔和西塔拉马亚组成语言委员会,决定这项工作至少十年后再实行。许多地方领导人和民众对此感到不满,转变为群众运动。
地方和中央对峙。政府颁布宪法第七次修正案,印度行政区按语言分布改组为十四个中央邦和六个中央直辖区。各邦分别以通行的主要语言为该邦的官方语言。有关全国官方语言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立宪会议中印地语以微弱优势被定为官方语言,同时保留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继续使用十五年。
但南方各邦抵触强烈,群众抗议强推印地语,最终撤销印地语取代英语的确切时间。
现在的印度随着夏斯特里的病故,谁会在接下来领导印度,又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艾伦威尔逊因此对已经回到伦敦的首相请了假,表示要看看印度未来的政治走向,劝说停战不利的哈罗德威尔逊同意了。
印度国大党的内部选举已经定下了时间,就在一家人还没离开新德里的档口,各大候选人正在如火如荼的串联。帕梅拉蒙巴顿趁机找了一趟英迪拉甘地,其实帕梅拉蒙巴顿如果只是一个退役元帅的女儿,那自然是没什么价值的。
但帕梅拉蒙巴顿自己是英国的巨富,父亲虽然退役了,但丈夫还在英国做无上权威呢,自然得到了英迪拉甘地的重视。
“英迪拉也没有说什么有用的话。”帕梅拉蒙巴顿回来后,脸色不太好的和自己的丈夫这么说道,艾伦威尔逊就是为政府工作的,怎么回避主要问题,帕梅拉蒙巴顿可太知道了。
“你要是信我的,印度总理就是她。我们打个赌。”艾伦威尔逊说到这扶在妻子的耳边小声耳语。
“吹什么吹。”帕梅拉蒙巴顿脸红心跳,伸手拍打着丈夫的胸口,总想作践女首富。
夏斯特里去世后,德赛作为资历最深的元老认为自己当仁不让了。但尼赫鲁家族认为这是英迪拉…甘地上台的好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辛迪加派。他们全力支持英迪拉甘地。在党团选举中,英迪拉甘地以绝对优势击败德赛。就任第三任总理。
英迪拉甘地的上台,让艾伦威尔逊坐实了大预言家,但心里嘀咕,“这个铁娘子,可不是一般的人。”
英迪拉…甘地和撒切尔夫人虽然都是铁娘子,可英迪拉…甘地肢解的是宿敌巴基斯坦,撒切尔夫人干掉的是一个拉美都要排在巴西和墨西哥之后的阿根廷,谁的含金量更高是显而易见的。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我也该回国了。”艾伦威尔逊伸了一个懒腰,现在伦敦的天气已经转凉,蒙巴顿父女是要回珀斯的,就在这里告别。
结束了印度的事情,艾伦威尔逊还要继续回国做自己忠诚可靠的公务员,仔细想想好像英国将会进入一段的平稳期,专心应对自己的改革。
供水系统国有化,钢铁国有化、煤炭国有化,白厅的工作还非常多,和内阁还要合作又斗争,这肯定是哈罗德威尔逊这一任期的主旋律。
第1341章 匆匆一年半
这一年多来,白厅可谓是和内阁斗智斗勇,双方的关系绝非是一帆风顺,围绕着各种国有化运动和保障军费两个核心,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艾伦威尔逊支持国有化运动,但反对削减经费,理由是还有众多海外利益需要英军保卫。
一年多的时间,也发生了几件大事,坦噶尼喀和马拉维联合共和国已经独立,独立后的尼雷尔有向苏联集团靠拢的趋势。
直接的后果就是,某大国的力量已经出现在了非洲,不过这种结果艾伦威尔逊早已经有预案,留下了桑给巴尔做离岸平衡,独立后的联合共和国也没有和英国的关系急转直下。
现在听说某大国的铁路专家正在沿途考察,要为北罗德西亚和联合共和国修建一条出海的铁路。北罗德西亚的斯拉夫人还是很关心这件事的,北罗德西亚面积不小,资源储备也还好,唯一的缺点就是一个内陆。
虽然可以向南出口矿产,但南罗德西亚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虽然在北罗德西亚和南非的支持下,把当地黑人的反抗压缩到一个威胁不大的程度,却总归有些影响的。
亚洲当地还是波澜不惊,英迪拉甘地已经上台一年半,现在已经坐稳了印度总理的位置,不过国大党对全国的统治出现了松动。这从最近一次全国选举当中就能看出来,因为夏斯特里是在任内病故的,英迪拉甘地是一个继任者,所以在夏斯特里的任期结束之后,印度还是要进行大选。
印度议会选举开始,国大党遭受重大挫折,总席数下滑到百分之五十五。中央居高地位仍在,但地方邦中,垄断局面已被打破。
这是从印度独立之后,国大党的最差战绩,可见印度的反对党已经开始对国大党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可能一时半会还无法打破国大党的统治地位,但种子已经开始发芽。
大选后,国大党组建新一届联邦政府,英甘地甘地出任总理,赛德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辛迪加派成员在大选中纷纷落马,首脑卡马拉季也没有进入议会。英甘地甘地进一步加强了在国大党和政府内的地位。
在坐稳总理的宝座之后,英印两国的合作也一如既往的进行,英国极其支持印度的农业现代化项目,也理解英迪拉甘地上台之后,将卢比贬值的动作,但是剩下的方面就不是很欣赏了,这位铁娘子还是受到父亲尼赫鲁的影响比较大,流露出来了要把一些行业国有化的想法。
这也是艾伦威尔逊把主要精力放在保军费,而非是阻止哈罗德威尔逊国有化运动的原因,因为当前的英国首相把印度女总理的国有化运动,用来作为自己推行国有化运动的一个原因,一副摸着印度过河的样子,这谁敢阻拦?
一年来,英国扩大了和印度的贸易,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的,英国本土和马来亚殖民地,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度卢比在英迪拉甘地上台之后,贬值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五,这让英国的进口大为减轻。
借用印度的出口激增,英国借此提高了英联邦国家的紧密程度,至于对印度的出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南苏丹的石油,从英属肯尼亚出海出口的,这帮助印度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
不得不说因为印巴战争持续了一年的石油禁运,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件事,印度也开始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对于本土几乎没有石油资源的印度来说,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
不过印度在心里仍然是警惕英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对于印度来说,被殖民史学习到的经验就是要对外资警惕,被殖民都是源自互市通商,其经济殖民先于政治殖民,政治殖民是经济殖民的结果,因此印度在殖民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某大国刚好相反,某大国认为闭关锁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而在印度人看来,闭关锁国是先进经验,互市通商反而是亡国陋规,因为大清是败于皇家海军的风帆战列舰,所以某大国都认为要开门互市,积极学习洋人的练兵铸炮之法,而印度是败于英国工厂,他们认为只要关起门来让洋货进不来就完事了。
甘地带领印度人搞非暴力不合作独立运动时的行为一窥其貌,他号召印度人纺织土布自产自销,自己用海水晒盐,抵制洋货,企图以市场环境的小农经济化来抵御英国人的现代工业产品。
英国虽然支持印度的农业发展,但有些东西还是不能帮助印度的,艾伦威尔逊深知很多援助方式的不同,就好像苏联都援助过中印,但最后效果截然不同,除了民族性不同之外,还和苏联从某大国这里吃亏一次之后学聪明了有关。
可以说苏联给某大国的是一个体系,可能不是最先进的,但却可以支撑起来一个国家的发展。
而援助印度的总量可能更大,但已经和体系无关,良种上不管是农业的还是畜牧业的,英国都愿意帮忙,但修建化肥厂的请求,艾伦威尔逊就以英国也并非是农业强国拒绝了。
化肥并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点击合成氨这个科技树的最早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化肥,而是为了制造炸药,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钢无缝管,进入二十世纪后,核潜艇成为一个国家能不能制造化肥的标志性分界线。
因为潜艇在深海水中航行时,要承受水压产生的静压力,潜艇外壳也被称为耐压壳,这种壳要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韧性、高抗爆性、抗周期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拥有一流的焊接能力。
核潜艇的耐压壳制造技术,在民用领域里最大的作用,是制造能生产合成氨的高压球罐!有了这门技术,一个国家就可以放肆地生产化肥,提高粮食产量了!所以这种看似和军工产业无关的化肥厂,英国怎么可能给?
海外利益当前就是这个情况,对于一九六八年的美国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仍然在进行的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浪潮已经出现了一丝苗头。
这一点都不如韩国,韩国两千多万人口出兵十万,国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反战浪潮,美国国内却已经有抗议游行了。
一方面说明美国对战损的承受力并不高,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韩国在做二鬼子方面的专业性。跟着皇军打仗的时候,我任劳任怨重拳出击。一旦皇军战败了,大韩民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不共戴天……
艾伦威尔逊觉得,现在美国国内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有戴高乐的一份功劳,毕竟这一年法国不断挤兑黄金,虽然欧洲各国明面上没有敢和法国人一起出手的国家,但金融机构和私人基金呢,比如说某位英国女首富,一边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开采金矿,一边跟在法国人后面对美国的黄金储备进行收割。
说到黄金这件事,也不得不提也门共和国,在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怀着巨大的诚意,指出了也门境内有金矿的事实。这引起了自由军官组织的极大兴趣,以金矿背书争取苏联的援助,果然,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在援助上都是很大方的,更别提也门还有金矿背书。
苏联对也门的大规模援助随即开始,伴随着苏联的矿产专家,进入也门境内为也门政府寻找英国人指出的金矿到底在哪。
短短时间,也门的军事实力就变得极为膨胀,苏联是具备常年年产三千辆坦克的产能的,四大坦克生产厂还可以把这个产能继续提高。
武装一个中等国家速度极快,所以就造就了冷战时期,苏联的盟友不管这个国家在哪,都能拉出来一支过得去的军队。
冷战时期古巴作为一个岛国,都有上千辆坦克,两千装甲车,是整个拉美除了巴西之外最大的军队。
也门自从独立之后还没过几年,在军队规模上已经接近了苏联支持的另外一个阿拉伯国家叙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