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10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言风语多了,总是会有人讨论的。保守党人士总这么说,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过我严格的遏制这种讨论的出现。”艾伦威尔逊庄严承诺,绝口不提白厅的讨论源头也包括他这个内阁秘书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已经近在眼前,货币上美元面临的问题是,超发了这么多美元,一旦涌入美国国内。会直接让美国进入通货膨胀当中,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至少有四五千亿规模,凭借美国是无法接盘的。”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华盛顿一定想要找到一个东西来绑定美元的价值,什么对现代社会最重要,而且各国都离不开呢?石油!”
“石油!”哈罗德威尔逊念叨了一句,“可美国在中东有基础的国家只有两个国家,沙特和伊朗。”
“没错,而且阿拉伯国家普遍反对以色列,英国在巴以争端上有倾向于阿拉伯国家,英国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美国的障碍。事实上伊朗危机如果不是美国因素,我们最后也不会退让,美国想要绑定石油的话,一定会想办法将我们在波斯湾的利益吞噬,最直观最简单的办法,先把我们在波斯湾的驻军赶走。只要我们在当地的军事力量消失,很多附带的利益也会消失,这也是白厅一直在避免的。”
艾伦威尔逊耸耸肩道,“军方也很愿意在德国加强力量,虽然我们直面苏联的装甲力量,但这不能以撤离中东和远东的驻军为前提。”
“听起来似乎是很大可能发生的事。”哈罗德威尔逊陷入了长久的思考当中,“这对英国的利益是不利的。”
“嗯哼,首相高见。”艾伦威尔逊轻哼一声,事情事很明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包括英国还有反抗的能力,一旦进入石油美元节奏,英国也处在被遏制的范畴,毫无疑问的是,英国都保不住当前的利益。
今天的讨论尤其是货币和石油的讨论,仅限于内阁秘书长和首相之间的私密讨论,哈罗德威尔逊也保证,只有他们两个知晓,不会传出去。
越南战争的走向其实对英国不重要,按照苏联阵营的说法,这是进步与倒退,真理与谬论,光明和黑暗的搏斗,无产阶级巨人与资产阶级怪兽的搏斗!越南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无产阶级的革命就是经常自己批判自己。
一次一次的胜利;一次一次的反复。把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一次一次的重新来过,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每一次都有了新的提高。它搜索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毫不留情。
英国一个充满铜臭的资产阶级国家,还是别关心什么伟大理想了,务实一点想着别掉入美国的圈套就行了。所求也非常简单,如果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为主英镑为辅的体系, 那么至少下一个体系,英镑也不能成为那个等等。
哈罗得威尔逊至少明确了一件事,美国在这一次的美元危机当中,几乎是肯定会违约,一旦违约就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到尽头,别说英国也是挤兑黄金的成员,就算不是,英国也救不回来。
“那当前我们怎么办?”哈罗德威尔逊低语,好像处在了进退两难当中。
“为欧洲的挤兑争取时间。除此之外别无办法。”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道,“适当的做出要干涉样子是没问题的,只要别真的干涉。毕竟我们是无法阻止欧洲银行家的,我相信这一次的美元危机之后,尼克松会准备好好谈谈的。至少算给其他国家一个交代。”
哪怕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办一个葬礼呢,仪式感还是要的。至于英国,现在就应该想着美国下一轮的明枪暗箭了。
在基辛格得到了承诺离开之后,哈罗德威尔逊非常信守诺言的在下议院发表了货币演讲,表示金融乱象已经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首相只是开玩笑,你的朋友该怎么行动就怎么行动。”艾伦威尔逊直接关了电视,搂着帕梅拉蒙巴顿解释道。
相信首相还是相信内阁秘书长,多简单的选择题,当然是后者,至少后者不会再下议院撒谎。
第1382章 艰难的决定
“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做?”帕梅拉蒙巴顿抬头,还伸手摸着丈夫下巴的胡茬询问,“对华盛顿进行欺骗么?”
“我也不知道你们的进度,但我感觉按照政府的通常流程,正常的损耗足够你们把事情办完了。”艾伦威尔逊轻拍着妻子的大腿嘀咕,“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是什么都做不了。”
帕梅拉蒙巴顿了然,开口道,“其实用不了几天时间,一旦汇聚成河,挤兑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几天下来多说两个星期,美国人就吃不消。”
“那就看你们的了。”艾伦威尔逊忽然询问,“阿尔伯特要参军?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那不是要学你,为国服务么?”帕梅拉蒙巴顿也是无可奈何,“父亲也认为进入军队锻炼一下是好事,可以养成优良的品格。”
“显然学我学的不像。”艾伦威尔逊皱眉,犹豫了一下询问,“你就不能以母亲的身份,把梦想扼杀在萌芽状态么?”
向父亲学习?说实话,艾伦威尔逊听到这句话差点没绷住,心中检讨是不是装的太像了,竟然没让亲儿子识破他虚伪的真面目?真当他为了国家什么都能牺牲么?说说而已,还真当真了?
仔细想想,好像和妻子同等地位女士们的孩子,虽然有几个没怎么见过,但好像都成长的不错,只是和他的培养完全没有关系。
算了,终究是小问题,现在是最后的晚餐时间,其他一切事情,都要让位于这件事。
就如同美联储要加息之前,一定要频繁放话提高大家的心理预期一样,工党内阁,尤其是财政大臣卡拉汉,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承担这个职责。
警告、严厉警告、威胁,将会是随后几天的主流,至于是不是真的采取行动?反正要采取行动的样子是要做的!
既然是最后的晚餐,胆小鬼是没有资格上桌的,如果有一些银行家因此被吓退,那只能说明这些人就不应该获利。
放话一次比一次强硬,这也证明不了什么,哪一个民选政客对此陌生呢?唾面自干也无非是常规操作罢了。
战后,英国一直力图恢复英镑区的努力,却不断遭到美国的严厉打压。
英国继续冻结外国的英镑储备,然后用英国本土的出口来逐步偿还这些外债,这样既可以拉动英国的就业,脱离战后衰退的阴影,又可以稳定英镑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维系住英镑区的存在,只要有这个经济根据地,日后再度崛起并非不可能。
而解除冻结,则英镑区将会纷纷投靠美元,不仅帮助美国扩大出口,强化美元区的势力范围,而且英镑区将从根本上陷进土崩瓦解、万劫不复的境地。
到了今天,总算是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殖民地后,英国稳住了阵脚,将之前超发的英镑全部消化,构建了不如原来庞大,但是更具弹性的英镑区。
并且开始重新试探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首先自然是从亚洲开始,比如说在缅甸,这就需要有一个国家做马来亚这个生产基地的后盾,显然作为顶级资源国的澳大利亚,在这上面的是合格的。
为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出卖殖民地艾伦威尔逊当然是不会后悔的,唯一有一件事初出茅庐的他回想起来觉得亏,那就是当初在波兹坦会议的时候,应该在出卖波兰的时候向苏联要价,哪怕是要几吨黄金呢?结果竟然真的什么都没提。
可能就算是提了,苏联最后也会拒绝,但是不提就是无法原谅的失误,每每想起,艾伦威尔逊都耿耿于怀,觉得苏联占了自己的大便宜。
“华盛顿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不要着急,快了,我们马上就能看出来强有力的措施。”
首相接了多少电话,艾伦威尔逊当然一清二楚,首相旁边的人也是要领工资的,电话内容他不可能知道,但知道电话来了几次还是很容易的。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仔细的把欧洲国家现在的产业摸清楚,包括英国在内,合在一起有什么地方对比美国觉得不足。”
艾伦威尔逊将军情六处的首脑叫过来,让其把现在欧美的产业摸清楚,欧洲的产业到底能不能独立于美国之外,后世的大多数看法都认为是可以的,就是差在互联网和美元上,但这种事不亲自调查一下,总是不能令人安心。
军情六处首脑离开后,艾伦威尔逊仍然在思考哪里遗漏了,这个年代还是老老实实拼工业的,金融核弹只是看着很美,什么叫力量?
力量在于成千上万的工人仿佛一群群无声无息的黑色蚂蚁,从许多好似积满泥水的沟渠似的小街小巷和城边一些像大垃圾箱一样的房子里骤然拥了出来,使街上响起一片脚步声、闪耀于路灯光下的白铁器皿的磕碰声、许多平底鞋的干燥的木鞋底踩在地上的得得声、一些尚未睡够的人们的喧嚷声和脚踩在烂泥巴上的咕噜咕噜声。
各方面拥来的人群站满了整个大街,他们有的密集在人行道上,有的噗哧噗哧地走在满是黑色污水污泥的街心。一些人乱纷纷地麇集在工厂的大门前,另一些人排成一条宛如长蛇的队伍,当他们走进大门时,仿佛被门里射出的光线在慢慢吞没一样。
千百个工厂的紧张热烈的劳动生活开始。机器低沉的轰隆声在烟雾蒙蒙的空气中回响,那些厂房的窗子和窗子里显现出的工人的黑色身躯或一台台巨大的机器,这才是真正的力量,金融只能作为一种备选,真正的力量只能回归本质。
这样的力量才能制造出来财富洪流,英国如果只计算本土肯定没有这样的力量,不知道欧共体国家加在一起,有没有这样的力量。
不知道为何,白宫的幕僚们总觉得今天的天气格外阴沉,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可能他们不知道这个形容词,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这两年对美国来说是艰难的,军事上越南战争进展很大,屡次给予北越重创,但却无法转化成胜利,甚至国务院和中情局也不认为再打下去有什么结果,只剩下五角大楼觉得还可以在努力一把,还有卸任的越战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不断到处演讲。
怒斥政府的畏首畏尾,是军队无法在战场上取胜的根源。
反战浪潮此起彼伏,还有美元危机的频频出现,欧洲盟国的反戈一击,这一次短暂的代替了越战怎么结束这个问题。
总统尼克松的暴怒让幕僚们不由自主的远离总统的办公室,窃窃私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以强硬形象示人的总统如此失态?
过了一会儿,基辛格博士匆匆来到白宫,在其他人求知欲的眼光当中,进入了总统办公室。
他倒是不怕尼克松会怎么样,毕竟基辛格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朋友,他还曾经做过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董事,这个基金会是洛克菲勒五兄弟建立的。
“英国人欺骗了我们。”尼克松难掩心中的愤怒,他没有想到最终等到的是这个消息,如果英国人早就说无能为力还好,可既然答应下来了,最终却选择袖手旁观,这就是彻头彻尾的欺骗。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汹涌的美债正在吞没美国。”基辛格其实并不愿意去英国,他去之前就觉得事情不会顺利。
对英国最终答应为之努力,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