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1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了,我们现在惹不起苏联。”帕梅拉蒙巴顿懒洋洋的回答,然后起身对付出辛苦的丈夫表达了感谢,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
“这话说的就不对了,事实上我们也惹不起美国。不过好在英美之间不会出现对峙这么明显不合的动作。”艾伦威尔逊把旅行箱放下道。
帕梅拉蒙巴顿白了一眼丈夫,自顾自的点头并且举例道,“就像是我,再怎么样也不会对玛格丽特怎么样的。还要当做不知道。”
艾伦威尔逊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什么,一分钟之后又在想,刚刚似乎应该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隔了一天,艾伦威尔逊来到费雯丽的家中,大英国宝要去一趟南亚,主要原因是和印度演艺界举办一场活动,实际上是要看好大儿大卫。
“我就出生在南亚,对当地还有一些记忆。”费雯丽感受到男人的担忧目光,心里暖暖的表示一切没问题。
“带上私人医生,虽然你的病早已经治好了。但印度那边的卫生条件是在不令人放心。”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然后出来了港英政府的文件,“中环开发的计划,你要是听我的,就在中环安稳脚跟,开发办公写字楼,在未来十年,那将是香江的黄金十年,说寸土寸金一点都不过分。”
中环位于香港的中西区,是香江的政治及商业中心,是很多银行、跨国金融机构及外国领事馆的所在地。香江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以及前港督府都在中环。香江虽然面积不大,但实际上也有首府,首府就是包含中环的维多利亚城。
“不就是开发几个写字楼么,看你这么郑重。”费雯丽拿过来了港督的开发计划书,神色有些不以为然,“少见你这么郑重。”
“几个写字楼?就那几个写字楼要是开发出来了,比你掌握一个大企业也丝毫不差。”艾伦威尔逊一副比你想象的更加值得重视的表情,“你就听我的,以后就是躺在金山上,你要是错过了,以后一定会后悔。把地盘拍下来,我会调集人脉帮忙的。”
七八十年代是中环的全盛时期,当时中环不断兴建多层式摩天大厦,包括各银行总部,加上金融市场开始兴旺,不少香江主要的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不少当地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
费雯丽在中环有地皮,都已经捏在手里很多年了,现在非常合适开发出来。艾伦威尔逊记得,一座办公摩天大楼估值就有一千三百亿,每年什么都不做,收租金就能收够一百亿。
要知道世界上唯一能盈利的地铁就在香江,而港铁的盈利模式就是地产,因为建地铁时,政府就会把地铁上和周围的地,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港铁,而港铁就可以拿着这些地区招商,那些地产商就可以建商场、建住宅,当然这个时候的地价就会翻一番。
出于给香江人一条活路的良好目的,艾伦威尔逊决定亲自关注香江的开发,所以他要把中环以及香江地铁的地皮,交给信得过的开发商,都留给自己人,香江本地商人可以去开发住宅楼。不是有句话么,一流企业卖大楼。
“是不是说的夸张了。”费雯丽小声嘀咕,如果不是长期建立的信任,她还实在是无法相信,“还能比伦敦的办公楼盈利更高?”
“伦敦算个什么?”艾伦威尔逊一副目标小了的口吻,“办公楼一旦开发完毕,高盛、摩根、你能想象的企业都会进驻,要知道那是大英帝国控制的地方,哪怕是东京,在某些层面上也无法与之相比。联美影业以后的发展也容易。”
从地产盈利的角度考虑,伦敦和香江还真比不了,伦敦地跌也是亏钱的,香江地铁就能盈利。
艾伦威尔逊还是告诉费雯丽,最好是尽可能的拉入更多的股东进行开发,这样有助于捆绑更多的利益相关,吃独食的话白厅也难做。
“放心,你是做官的,我不会让你被影响。”费雯丽乖巧的点头,曾几何时她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听从一个小男人的安排。
当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离的时候,叙利亚士兵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虽然这是以签订停战协议为结果的战争,但比起埃及和约旦两国,承受了以色列的全力输出损失惨重,又被占领了大量土地的结果,叙利亚这边算是表现最好的阿拉伯国家。
在在埃及和约旦战线稳定后,以色列的大部队才转向叙利亚方向。装甲旅和运载后勤辎重物资的卡车队伍浩浩荡荡地拥向戈兰高地,他们带足了作战所需要的全部补充,打算一次进攻拿下高地,不留后患,当然,结果现在各国都看到了。
要说这一次战争阿拉伯一方感觉到意犹未尽的国家,毫无疑问是纳赛尔领导的也门,也门民主共和国只出动了空军,和伊拉克王国的作用类似。
但在埃及装甲部队被打垮的关键时刻,曾经的埃及战争英雄纳赛尔, 所领导的国家,还是拯救了自己曾经的祖国。
阿拉伯国家给参战国提供兵力、装备和财力支持,有利于阿拉伯国家把握战争的主导权,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两个月的战争下来,艾伦威尔逊相信,惨烈的伤亡数字足够双方冷静一段时间了。
“关于战后重建的事,毫无疑问,大英帝国应该骄傲的挺起胸膛。阿拉伯联盟和美国的关系需要时间来改善,就算沙特愿意在当中尽一份力,这也需要时间。”
艾伦威尔逊拉上财政部常务次长弗兰克一起来到唐宁街十号,见到了正在拿着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访问的外交大臣所发来的文件,准备发挥英国外交影响力的首相。
巴勒斯坦地区因为战火波及,难道阿拉伯联盟就不管了?放任流民出现,就算是不管,英国也应该找中东国家谈谈,使其不成为不稳定因素。
英国能够有什么坏心思呢,英国远在千里之外,真的出现问题还不是要周边国家承担。
“也确实应该让阿拉伯国家拿出来一点利益了,那些产油国都赚大了。”哈罗德威尔逊点头,认为白厅出了一个好主意。
“我们可以牵头阿拉伯国家分区承包重建,在重建上留下感谢各国领导人的纪念碑。”艾伦威尔逊兴致盎然的开口,“我想这些工程,足以让英国在石油危机期间,巩固自己的经济前景。”
第1481章 新党魁撒切尔
双方的伤亡数字估计还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公布,但就重建来说现在就可以开始了,波斯湾的石油富国可以口口声声要帮忙的,这个机会不能放过。
有需求就会有经济发展,所谓消费升级就是如此,当然消费升级也并非是什么好事罢了。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信用卡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贷款的适用范围将会扩大到很多领域,这都是为了尽早度过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手段,但英国这边,艾伦威尔逊还是不希望出现那种场景。
所以该大建就大建,不要嫌弃赚钱辛苦,实在不行和马来亚当局七三开让出一点利益,要是马来亚那边不同意的话,这个世界上愿意付出辛苦赚钱的人有的是,实在不行韩国,孟加拉人,尤其是孟加拉人,想必非常愿意流血流汗进行战后重建。
人力资源对于当前的大英帝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要是英属印度还在的话,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直接就去南亚抓移民了。
在谈完重建的事情,艾伦威尔逊就本次石油危机发表了看法,以及对英国的战略定位问题,和首相哈罗德威尔逊进行了讨论,他觉得殖民地独立的高峰已经算是度过去了,至少美国方面没有过多的精力,现在肯定会把注意力放在内部调整上面。
至于苏联方面,苏联肯定是比二十年前强上了一个次元,但经过了二十年,苏联国力的增强却对欧洲的影响力却在削弱。
当然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苏联的干涉能力还是在上涨,英国要小心的是属地给苏联武装渗透。
“智利的变故表明,苏联的影响力似乎没有像你说的在减少。”哈罗德威尔逊不同意这一点,苏联都把手伸到美洲了,那可是美国的后院。
“那是美国自己的问题,我说苏联影响力在削减,指的是对发达地区的影响力。”艾伦威尔逊开口解释,“这一次的石油危机肯定会造成各国经济上的困难,但不代表苏联就有办法对发达国家做什么。现在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已经独立,剩下的地方,英国只需要做好重点防守。”
两个白厅首脑,主要还是就经济危机的英国应对之策,和哈罗德威尔逊进行讨论,既然危机自然有危险和机遇,目前来说英国处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哈罗德威尔逊也同意这一点,表达了白厅工作对英国顺利发展的重要性。
“很高兴首相这么认为。”弗兰克表达了对首相认可的支持,“国防部的意见是,这一次战争证明了适当军力的重要性,英国就算不能和美国苏联并驾齐驱,也要尝试做一个决定性的力量。有军事做后盾,外交工作也容易展开,外交工作创造的良好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济发展好了,肯定是执政党的功绩,对于白厅而言,我们也可以涨工资。”
“涨工资这件事,只是经济发展附带的东西。”艾伦威尔逊轻声咳嗽一声,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就?绅士们不要体面么?
战争结束了,英国的外交工作还没有结束,关于引起战争的约旦河水源问题,还是要解决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以色列生存都是问题还会开战,而且根据国际法,阿拉伯一方确实不应该在水源问题上下功夫。
还有就是专门为阿连德打造的社会党国际大会,哈罗德威尔逊表示,阿连德已经点头会对英国的邀请进行正面回应。
“希望阿连德返回自由世界的怀抱。”艾伦威尔逊听了之后也表示良好祝愿,希望智利的事情能够得到良好解决。
智利的问题明显是美国的操作有问题,如果说美国在美洲之外还伪装这么一下,在美洲从来都是连装都懒得装。在其他地方能落实个百分之十,在美洲连百分之一都落实不了。
结果就出现了,高压之下,拉美的社会党人都被当做亲苏党派对待,这非常的离谱,社会党人的大本营伦敦,这一次是应该发挥外交影响力了。
艾伦威尔逊在适当时候愿意创造机会让苏联收拾一下美国,但不准备真的朝着剑桥五杰的路线迈进,智利最好还是拉回来,哪怕是朝秦暮楚也好。
总之,纷乱的一年虽然即将结束,但英国的外交工作才刚刚开始,他这个卑微的社会公器,还要继续努力奋斗,这才哪到哪,不过才中场休息。
因为石油危机带来的石油使用成本上涨的经济危机,迈着矫健的步伐,光临了欧美各国,首先就是本土毛都没有,只能依靠劳动力发展制造业的日本。
随后就是理论上不会被石油禁运影响的美国,最后抵达了似乎不是日本这么资源脆弱,也比美国分配公平的多的欧洲。
原油库存开始处于令人担心的低水平线上,阿拉伯的原油禁运引发了美国公众购买汽油的恐慌,各界纷纷呼吁实行配给制度,汽车排长队加油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见现象。
在金融界的压力下,美国各州政府被迫大幅削减了公路、桥梁、医院和学校的投资计划以用来偿还银行债务,这使数以万计的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