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1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全事故和成本问题,对于煤炭的扼杀才是政府痛下决心的原因,如果英国越来越富裕,煤炭开采造成的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安全和成本是艾伦威尔逊着重讨论的问题,然后又把环保加了进去,煤炭确实是污染很严重的产业,应该以天然气和石油在能够代替的领域进行替换,英国又不是德国,本身北海就有天然气分布,完全可以做到进行代替。
  艾伦威尔逊说到这甚至拿出来了随身携带的日记本,旁边的助手,甚至电视机前的人们都认为,此时的内阁秘书长是在记录发言,防止在其后的实行当中忘了。
  尊敬的英国公民误会了,确实是记录下来防止忘记,但主要原因是要在苏联实行,英国自己有天然气,虽然分的不如挪威多。
  但德国可没有,他希望苏联能够把天然气输入涨涨价,为德国工业体系稳步停滞添砖加瓦。
  事实上这些发言,足以征服电视机前的大部分观众,不过很多问题并不是谁有道理的问题,归根究底是屁股问题,内阁秘书长说的这么好,这么有道理,但还是没有征服阿瑟·斯卡吉尔,就算是天然气顺利吸收了煤炭工人再就业,那有怎么样?
  天然气产业工会有自己的工会领导,他是煤炭工会的领导人,又不能把天然气工会的领导人撵走,自己去领导天然气工会。
  去年强行关闭二十座矿井,造成两万矿工失业,早已在矿工们心头埋下了不满的火种。更何况阿瑟·斯卡吉尔,已经做出了让政府妥协,可以涨百分之十五的薪水这一承诺,在此之前他是不会妥协的。
  这种政府不尊重工人权益的理由,迎来了艾伦威尔逊居高临下的眼神,实话实说的劝解道,“抗争精神是可贵的,但你们赢不了。”
  “从未见过如此傲慢的发言!”阿瑟·斯卡吉尔怒不可喝的开口道,“政府要夺走我们热爱的工作,却要让我们无动于衷。”
  “时代变了,一九二六年大罢工,是那个时代近乎只有煤炭这么一种能源选择,现在不同了。”艾伦威尔逊心平气和的回应,“政府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煤炭工会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既然话不投机,内阁秘书长只能表达政府的强硬立场,希望煤炭工会能够悬崖勒马,不这么说不行,妻子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们说不定都在看电视,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梦露,这个大傻妞很有同情底层的心理,必须要做到仁至义尽才行。
  这一次很被关注的沟通,最终在一脸沉重的内阁秘书长注视之下陷入破裂,事已至此,谁错谁对只能让时间来证明。
  艾伦威尔逊最后一句话是,绝对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哪怕取得这一次对工会的胜利,白厅仍然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英国的产业升级。
  经过了平静的两个星期,全国八十一个矿井的十万工人率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有的矿井的罢工工人甚至同警察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
  此时的艾伦威尔逊,正在赫本那里表达了为英国已经耗尽了精力的心,所以赫本应该提供优越的后勤保障。
  撒切尔夫人对伦敦警察局逮捕自己忠实拥趸的事施压之时,他已经躺在了梦露的住所当中,看着电视中的煤炭工会领导人阿瑟·斯卡吉尔大出风头。
  几天时间,罢工扩大到了一百四十个矿井。全国停产的矿井计有百分之八十,而卷入罢工浪潮中去的煤矿工人约占矿工总数的百分之九十。
  作为罢工领导人和煤矿工会主席的阿瑟·斯卡吉尔立即成为政界和媒体的热点人物。他奔走于各大煤矿之间,号召工人团结斗争,直到迫使政府收回关闭煤矿的成命为止。
  斯卡吉尔就公开宣称,如果听令政府关闭矿井而无动于衷,默不作声,工人的权益将会受到更多的侵犯,工会的威信也将扫地以尽,撒切尔政府就会肆无忌惮地镇压工人运动了。
  “这一次罢工会持续多长时间。”梦露叹了一口气,用征询的目光看向自己的男人,“非要用这么激烈的形势来对抗么。”
  “也可以像是美国那样使用私人武装也收拾工人,但国情不同,美国这种事是很容易隐藏的,英国本土太小了。”艾伦威尔逊张了张嘴,“我们的目的并非是让工人失业,里根总统采取的办法,并不适合英国。”
  所谓里根总统的办法,就是三年前,拥有一万五千名成员的美国职业航空交通管制工会PATCO宣布罢工。PATCO会员属于联邦政府雇员,受雇于联邦航空管理局。
  政府拒绝罢工条件,里根总统命令他们在两天内恢复工作。工会没有接受,政府开除了一万一千名工人,并且规定这批工人终身不得担任联邦雇员工作。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PATCO罢工事件。
  首先美国航空交通管制工会的规模和英国的煤炭工会规模无法相比,剩下就必须要说明基本盘大的好处了。
  以美国的面积来说,一万五千人闹事真不是大事,之所以影响到是很多美国人的出行受到影响。
  至于被解雇的雇员所遗留的空位,美利坚自有国情在此,自然是外包解决,联邦政府逐渐将过去由政府雇员管理的部份塔台服务外包。外包节省了成本,也造成了路径依赖,之后美国开始将大量工作外包,对掏空美国工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艾伦威尔逊可没准备把煤炭工人弄成失业人口的,首先人数太多,可能会对英国社会造成不稳定,从撒切尔夫人上台,英国的犯罪率就在逐渐升高,不过这件事要分怎么看,监控设备的需求也是助推电子产业需求的一部分。
  艾伦威尔逊相信,只需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像是一九八四那样的整个社会处在密不透风的监控网络中,一定会在英国实现。
  一九八四这本书本来写的就是英国,内阁秘书长一定会致力于,让这一本著作下的社会成为现实,他甚至认为这对英国好处巨大。
  如果非要被一个政府洗脑的话,那当然是英国政府来完成这项工作,如果英国政府无动于衷,就怕华盛顿有一天代替伦敦发号施令。
  艾伦威尔逊并不只是忙着载人航天,他也在调配物资尤其是能源储备,希望从根本上让煤炭工人明白,至少这一次,他们是绝对无法和政府对抗的,罢工本身就会伤害社会,如果是一个英国拳头产业的工人进行罢工,那英国政府可能还会多考虑一下。
  但像是煤炭工人这种已经被认定迟早要淘汰的产业,有无法在政府已经囤积能源的时候造成社会成本上涨,政府绝对不会后退一步。
  安全、效益和环保,频繁出现在电视和各种舆论上面,艾伦威尔逊把煤炭产业是否需要保留的问题,作为英国公民讨论的大问题。
  顺便还和工党议员打嘴仗,无上权威从来都没说过要消灭英国的工业,工业分很多种,印度连手工业都算工业,是不是英国也要跟着学?
  在引用数据上,艾伦威尔逊可不像是撒切尔夫人那样,他引用的数据都是真的,不像是女首相那样胡搅蛮缠,一边捍卫撒切尔夫人对煤炭工会的政策,一边用事实说话,英国的工业能力是绝对可以优化的。
  “很多人说,保守党政府除了对金融之外,剩下的产业都不感兴趣。内阁秘书长对此种说法有什么想说的。”前首相,现在已经辞去工党党魁的詹姆斯·卡拉汉,以后座议员的身份起身质询。
  艾伦威尔逊不能等闲视之,虽然詹姆斯·卡拉汉已经不是首相了,但在目前的英国下议院卡拉汉是连任时间最长的议员,从一九四五年艾德礼内阁开始,一直到现在连续当选三十九年,所以卡拉汉还有一个称号叫下议院之父。
  “尊敬的卡拉汉议员,确实是有这么一种说法。我并不确信内阁是否已经对此取得共识,但是白厅坚决反对这种决策,一定会斗争到底。”
  艾伦威尔逊掷地有声的回复道,“英国要做一个高科技工业国,虽然金融业的收入更令人心动,但却无法覆盖广大的公民,要一个社会整体富裕,还是要走工业强国的路线。”
  “我的内阁秘书长,希望你能够在捍卫国家利益的角度上,不屈从政治上的压力,就像是你从前做过的一样。”卡拉汉对这个回答表示满意,完成了这一后座议员和内阁秘书长的双簧表演。


第1611章 爱国华侨
  少不了又要和内阁解释一下,不过在风险考虑上,捍卫白厅的中立地位确实十分重要,如此回答艾伦威尔逊认为很合适。
  回到白厅,马金斯汇报关于新的造舰计划,拿着国防部的文件,艾伦威尔逊看了一眼询问,“强调苏联红海军实力膨胀的主要原因了没有?”
  “当然!”马金斯干脆的回答,这是白厅着重强调的主要甚至是惟一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国防部怎么会犯错误。
  “这就好。”艾伦威尔逊满意的点头,“可预见的未来,苏联红海军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我们当然要和美国盟友坚定的站在一起应对。”
  就算是对着美国海军制定海军发展计划,也绝对不能说出来,必然是防备苏联红海军的,根本就没有其他理由。
  现在的苏联红海军也当得起这样的防备,时间来到八十年代,苏联红海军已经不是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面对美国海军封锁的无力模样。
  总吨位破三百四十万吨的苏联红海军,距离三百七十万吨的美国海军也仅有毫厘之间。不然里根兴冲冲地拿出来六百艘计划做什么?开玩笑么?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第一艘已经服役四年,其他后续舰艇也在已经动工建造,光荣级巡洋舰也已经有四艘完成,剩下也列入建造计划当中。
  不知道是不是皇家海军有一艘蒙巴顿海军元帅号的原因,根据情报部门的情报,以及卫星照片显示,基洛夫战列巡洋舰虽然还叫这个名字,但明显比艾伦威尔逊脑海中的基洛夫更大一些,毕竟基洛夫一号舰已经服役了,是一个三万吨的大家伙。
  而基洛夫战列巡洋舰是分成两个工程的,而二号舰开始,吨位还要更大一些。
  从首舰基洛夫号上得到的照片,苏联红海军也使用了垂直发射系统,看起来比他脑海中的基洛夫号更加简洁,至于光荣级的建造速度也快了不少。
  提到苏联红海军怎么能不提航空母舰呢,此时的苏联红海军基辅级航空母舰已经全部服役,更大的库兹涅佐夫级已经开工两年。
  苏联红海军的现状,对自由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艾伦威尔逊亦喜亦忧,英国坚决捍卫了中东的传统势力范围,虽然没有全部捍卫住,但确实在中东保留了和美苏三分天下的影响力,可能苏联在中东的失血点少了一些。
  但哪怕有无上权威执行匍匐后退的政策,让步美苏激烈竞争的战场,某种意义上还帮助苏联优化了战略进攻的方案。苏联一门心思在军事上想要压倒美国的想法也没有丝毫改变,在军事上的投入,从这些比原本历史进度更快的服役就知道,那是一点都没有节省。
  只要苏联还打着要在军事上压倒美国的主意,这个国家的开支就不会有哪怕一点的减少,只不过没有给这么多国家做冤大头,而是用在了国内的军事投入上,此时正在吨位上奋起直追美国海军的苏联红海军,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但对英国尤其是英国军方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