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1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布德国重新统一之日,就是一纸简短公报宣布某一位元帅对我取而代之的时候。”听着录音笔当中记录的地图头声音,艾伦威尔逊精神抖擞的拿过来录音笔,“这可是珍贵历史记录,也是我们首相竭尽所能捍卫英国利益的证据。”
就像是艾伦威尔逊说的,地图头虽然快两年的领导人生涯,除了给苏联带来衰退之外什么都没带来,但当前的局势还没坏到要吃嗟来之食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地图头也不可能低三下四到对德国统一这种问题说软话,总而言之这也可以称之为地图头给英国一个承诺,就看以后怎么用了,能不能直接给科尔,告诉德国总理别白费劲了呢?
两个德国都是主权国家,因为被欧洲各国广泛承认,并且原封不动的一直持续下去,这是英国的真诚期望。显然地图头也对这种期望给予了正面回应,撒切尔夫人终于把主要问题都谈个遍之后,来进行莫斯科之外的行程了。
驱车去莫斯科市郊五十公里处的一座著名的东正教三圣谢尔盖修道院,参加该院的宗教仪式。这所修道院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徒们的“圣地”,随后在莫斯科大剧院,撒切尔夫人看芭蕾舞团的天鹅湖演出。
“苏联女性真是太有魅力了。”刺耳的评价传进撒切尔夫人的耳朵中,首相不由得对这种噪音怒目而视,沉浸其中的艾伦威尔逊自然是没看见。
第1655章 比如罗马尼亚
访苏的第三天,撒切尔夫人上午与苏联总理和几位部长举行会谈,下午接受三位苏联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艾伦威尔逊建议,也不要总提及核武器,中程导弹,无核世界这种东西,处于拉拢或者说欺骗朴素的苏联人情感这个目的,总是要提及两国合作的。
可能是因为两个任期下来,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一直处在毁誉参半当中,导致首相尤其不愿意在对外出访当中提及经济政策,提及了就是给自己难堪,撒切尔夫人总是刻意回避这一点。
“苏联又不了解英国,有什么不好谈的。”艾伦威尔逊为首相打气,然后表示自己今天会到处转转,还表示昨天对契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国可以考虑和这位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
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和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建立良好关系了,在不知道多少任之前的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也就是福尔采娃女士那,他就成功建立了深入的关系,一直维持了几十年。
撒切尔夫人倒是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虽然地图头已经很让大家满意,但如果有更加满意的人士出现,那当然是更好。
对于这个对大英敌国忠贞不二的无上权威,撒切尔夫人也不由得感叹,其实两人完全不用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过现在也不错,如果真的结成夫妇,一个做内阁秘书长一个做首相,这样的现实是不容易出现的,年轻时期的结识,可以当做一个美丽的回忆。
“那么我们就共同努力,让大英帝国回到光荣时代。”艾伦威尔逊对撒切尔夫人比划了一个加油的动作,目送辛勤的首相继续访苏行程。
至于今天他自己的行程,来苏联怎么能不和好大儿谈谈呢,文化沙皇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代表阿列克谢耶夫就没有,如果克格勃的领导层也有前三排的说法,作为首都的安全局局长,阿里克谢耶夫当然属于其中一员。
总不能指望着已经老迈的文化沙皇亲临一线冲锋陷阵吧,赫鲁晓夫被推翻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还让福尔采娃做这件事显然不现实。
福尔采娃能做什么呢,到了今天,可以说推翻赫鲁晓夫的直接利益相关已经走的走,退的退,现在的苏联最高领导层,就剩下文化沙皇一个人还在岗位上。
她如果健健康康的活着,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在巨变来临的时候,给出精准的判断,什么时候应高苟一波,什么时候应该梭哈。
这种经验正是阿列克谢耶夫所欠缺的,虽然好大儿也曾经策划过他国政变,但雅加达主要是有艾伦威尔逊通风报信,阿里克谢耶夫只是够莽。
父子进行了这一次访苏的第一次深谈,阿列克谢耶夫再三承诺,他这个莫斯科安全局局长,绝对能够保证今天的见面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肯定有第三个人知道,那就是福尔采娃。
“其实回忆过去,我也不会想到竟然在敌人的中间,还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想着喀秋莎抚养你这么多年,我还是有些愧疚之心。当然了,这不是帮助你的理由,处在英国的角度,英国和美苏有着不小的差距,从各个方面来说,也做不到背弃美国贴近苏联。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我还是希望世界更加平和一些,别让苏联的战略收缩变成战略崩溃。”
艾伦威尔逊在好大儿面前的话,那当然是半真半假,他心里不仅仅想要平衡美国和苏联,还想要用某大国平衡一下苏联。
大国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这样才会让这个世界更加有利于英国,实力相近才有英国的用武之地,要知道在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就是在多强并立的世界当中游刃有余的。
一边倒本身就是在消除本身的统战价值,而且一边倒的时间越长,自身的统战价值越低,所以艾伦威尔逊能够理解某大国的背刺,只不过这辈子思考的角度已经是英国了,看背刺就是背刺,不会相信什么正义的背刺这种自我宣传了。
苏联的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苏联,这一点好大儿也同意,艾伦威尔逊则直接告知了阿里克谢耶夫,昨天他让首相和地图头讨论了德国的地位问题。
“阿廖沙,问题在于什么你知道么?就怕你们苏联自己改革,东欧国家不改还不行,地图头对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如同和煦的太阳尽显温情,对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则重拳出击,你也知道,这些国家其实国力都不怎么大,其实颠覆起来,就难度而言,不比什么非洲、中东、东南亚难多少。”
苏联这种需要手术,但毫不犹豫还要带着盟友一起手术的行为艾伦威尔逊都无法评价,后来东欧国家反俄那都是有道理的,你选择嘛,偶像。
当然真反俄的国家,当然是忘不了平独镇露的波兰,以及当时波兰荣耀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立陶宛。其他东欧国家,并不是真到了完蛋的地步。
就拿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来说,人家前脚还访问某大国呢,还说对罗马尼亚的平稳局势有信心,回国就一发不可收拾,直接被枪决了。
最搞笑的就是,哪怕都过去了三十年,罗马尼亚找了这么多年的巨额贪腐财富,还一直都没找到,实际上就是齐奥塞斯库夫妇没有贪这么多钱,不然三十年掘地三尺的寻找,也早就该找到了。
罗马尼亚是东欧的一个强国,其实齐奥塞斯库的死的确很奇怪,但从齐奥塞斯库执政来看,罗马尼亚已经实现了发达富裕,但富裕并不能收买人心,人心是不知足的。
齐奥塞斯库总想走出独立自主的路线,做东欧戴高乐,既想与苏联搞好关系,又与西方国家交往。这势必让苏联不满,而美国表面上与罗马尼亚交往,但实际上美国目的就是瓦解罗马尼亚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也不能说,他的死亡就是和美国有关,苏联控制了东欧这么多年,不可能一点没有暗桩,齐奥塞斯库领导了罗马尼亚这么多年,忽然就被美国支持发展短短几年的组织干掉了不现实,有这种神不知鬼不觉操作的,深耕几十年的苏联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在艾伦威尔逊看来,罗马尼亚的底子是最好的,国家的生活水平仅次于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没有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也不像是民主德国身在前线,他的死亡没准就是美国和苏联共同的结果。
但是直到齐奥塞斯库死后多年,他们依然没有发现那笔巨额海外存款的踪影,或许从一开始这笔钱就是不存在的,示威者冲进齐奥塞斯库的家中也没有发现传言中奢靡的家具,那纯金的水龙头压根儿就不存在。
过了二十年,人口流逝的罗马尼亚,已经有不少人后悔,让齐奥塞斯库时期很有国际分量的罗马尼亚,变成了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
阿列克谢耶夫听着艾伦威尔逊的叙述,这个分析的核心就是,东欧国家远没有苏联的底子,一旦被地图头逼着起到一个榜样作用,东欧肯定会比苏联先乱起来,而如果地图头想要换掉东欧不听他指导改革的领导人,肯定会借用克格勃在东欧几十年的深耕,这件事是瞒不过克格勃的。
“听喀秋莎说,你做过顾问部的部长,看来这件事是瞒不过你的。”艾伦威尔逊斜视了一眼好大儿,“如果出现类似的设想,其实很简单,如果美国动手的话,作为五眼联盟的重要成员,这件事瞒不过英国。如果是你们苏联动手,你本身就是克格勃的高层,也瞒不过你。”
“我们假设要颠覆的罗马尼亚,其实很简单,把这件事告诉齐奥塞斯库本人就行,只要知道了威胁的来源,他有这个能力平息事端。”
“当然其他东欧国家的情况更为复杂,刚刚的乐观也仅限于罗马尼亚,至于其他国家,因为有苏联驻军的存在,你其实做不了什么。但也正是因为苏联驻军的存在,哪怕出现问题了,只要苏联驻军还没有撤走,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之所以提及罗马尼亚,就是因为罗马尼亚早先是有苏联驻军的,但是在齐奥塞斯库时期,因为倡导罗马尼亚要独立自主,驻罗马尼亚苏军明面上就被赶走了,暗中克格勃是不是留下暗桩,艾伦威尔逊一个英国人,肯定不知道。
只要这些国家的苏军还在,只要一天不离开,就有翻盘的机会,这不用阿列克谢耶夫操心。
“如果地图头强迫这些国家必须跟着苏联的步伐改革,那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些国家都会陷入动乱当中,我相信那个时候苏联的矛盾也会非常尖锐,应该是各派互相攻击的高峰。如果你真的已经下定决心了,到时候把你的家属送出来,我肯定会保护好。”
第1656章 想回家么?
阿列克谢耶夫的行为,艾伦威尔逊认为就是螳臂当车,如果要是对方听话,他说不定会劝说一下不要这么做。
但是很明显两人是很陌生的,人家的整个教育都是苏联体系之下养成的,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螳臂当车,他一个英国人,访问苏联也就能待几天,怎么可能让其改变主意?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不可以参与进去,不过首先的前提,肯定是保护自己身家性命的安全,之后才是能不能成功。
艾伦威尔逊便开口,如果非要走到那一步,到时候一定要把家属送出国,到时候做事才会无所顾忌。
阿里克谢耶夫犹豫了一下,漠然点头,艾伦威尔逊开口道,“我差点忘记了,苏联的其他人可能会犯这个错误,你不会。雅加达行动,和随后清洗印尼军方的后续当中,你本身就是见证者。这样也好,你应该很明白,在事关这种问题的时候,心慈手软会是什么下场。”
提及了印尼的行动,唤起了阿列克谢耶夫的回忆,连同父亲的话,让他很清楚,这种事情一定要切记心慈手软。不能因为曾经类似的事情,苏联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就认为未来不会发生,从更大的范围想想,出现流血事件才是正常的。
“我看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