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能需要香江的太平洋舰队,抽调一些驱逐舰帮忙,马来亚的舰队更近一些。”埃尔文将军思考了一下说道,“如果够用的话,就不需要动用太平洋舰队了。”
“应该不至于动用太平洋舰队,如果我们面对一群只有冷兵器……如果不是拿着木棍的战俘,还需要动用太平洋舰队,有些过于小题大做了。”艾伦威尔逊笑着赞同埃尔文将军的意见“印度舰队加上马来亚的力量,应该是绰绰有余。”
印度目前也是有海军力量的,皇家印度海军起源于东印度公司舰队,设有东部和西部分舰队,基地分别在加尔各答和孟买。
随着二战的临近,皇家印度海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战前,皇家印度海军拥有两千人人,装备五艘护卫艇、以艘调查船等。
而到了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时,海军达到了三万人,拥有了四艘护卫舰、四艘小型护卫舰、七艘护卫艇、十四艘扫雷舰艇、一百五十艘登陆艇、十六艘拖船、辅助船只三十二艘、各类小艇与汽艇二百四十五艘。
当时,和平教徒主要在舰艇甲板工作,而军官阶层则以印度教徒为主。这意味着英属印度要是独立,新组建的巴基斯坦海军缺少军官,而印度海军则缺少训练有素且有特长的甲板人员。
如果动用皇家印度海军,不提本来在孟买的舰队本来就更大一些,所辖的两艘护卫舰要绕次大陆一圈才能到达安达曼群岛,就算是四艘护卫舰都在,想要封锁安达曼群岛也不太可能。
至于让香江的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过来,一方面也是因为距离远,另外一个方面就过于小题大做了,太平洋舰队可不是皇家印度舰队这点规模,虽然舰队指挥官都是叫司令,可司令和司令不同,舰队和舰队也是不同的。
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在是实力上是大型舰队,目前皇家太平洋舰队有航空母舰六艘,轻型航空母舰四艘,护航航母九艘,飞机修理舰两艘。
战列舰四艘,轻巡洋舰十一艘,布雷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三十五艘,护卫舰十四艘,护航炮舰十八艘,驱潜舰十九艘,潜艇三十一艘。
如果向太平洋舰队求援,一个最基本的后果就是,太平洋舰队司令知道了,就等于伦敦知道了,这是无法保密的。
而且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太平洋舰队过来,哪怕只是过来一些轻型军舰,产生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相反英属马来亚的舰队,虽然并不比皇家印度海军强多少,但胜在距离近,只要参与到封锁当中也算是勉强够用了。
针对目前安达曼群岛的情况,总督府内英属印度的文官和军官进行了商议,确定目前的局势可防可控,虽然安达曼群岛很可能已经被暴动者所控制,但孤岛一座,这些暴动者又跑不了,采取舰队封锁的对应最为恰当。
等到确定了安达曼群岛的真实情况之后,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动更加合适。
被日本战俘控制的安达曼群岛,由南北两个大岛构成,南岛的自给率还更高一些,首府布莱尔港也在南岛,而北岛平地很少,仅限于少数谷地如比丹普尔和迪格里普尔。
安达曼群岛诸岛都由第三纪砂岩、石灰岩及页岩构成,切割很深。岩石表面覆被著稠密的森林,北安达曼岛北部有大片红树林沼泽。常年河很少,供水不足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种环境导致动物们却不大乐于在这儿安家。岛上的动物大约只有二十种。
有可以食肉的小野猪,还有长尾麝香猫、蝙蝠和一些鼠类。这些动物占岛上哺乳类动物的百分之八十。
所以在粮食短缺,连饮水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切断唯一可能的食物来源,也就是捕鱼,是目前平息安达曼群岛暴动最为重要的事情。
巴伦爵士和埃尔文将军在这件事上取得了共识,只要封锁行动成功,把事情控制在岛上,根本就不需要向伦敦汇报,等上几天岛上的暴动自然就平息了。
“只要封锁行动持续一个月时间,让附近封锁的军舰一顿炮击,登陆部队就可以上去了。”出于稳妥起见,艾伦威尔逊还是建议把封锁时间延长。
第262章 封锁行动
从距离上来讲,倒是不用担心安达曼群岛上的暴动者影响到英属印度,近千公里的海洋,不敢说天堑,但也仅仅是不敢说而已,实际上就是。
相反英属马来亚和英属缅甸,才应该担心被日军战俘跑出来。至于哪一个更应该担心,艾伦威尔逊颇有种幸福烦恼的意思。
英属马来亚是目前英国对美国重要的橡胶出口基地,肩负着重要的外汇作用。还是腾笼换鸟计划当中,海外公务员的下一个目的地。
至于英属缅甸的情况更加微妙一些,缅甸境内也有日本战俘在劳动,规模也在万人左右。
这些战俘当然不是在为了未来的缅甸贡献自己的汗水,纯粹是为了艾伦威尔逊的翡翠屋计划做贡献。
所以在公务员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艾伦威尔逊果断抛弃了马来亚,和英属缅甸专员,剑桥五杰成员,现被感化成为一个殖民地专员的伯吉斯联络上了。
希望伯吉斯和马来亚方面一样,密切注意安达曼群岛方向的动静,对于岛上的暴动,经过巴伦爵士的提点,新德里并没有隐瞒。
而是用话术包装之后,告知了伦敦方面,只是强调英国侨民没有损失,安达曼群岛孤悬海外不可能让里面的战俘出来,几天之内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这一番避重就轻,艾伦威尔逊就可以和安达曼群岛附近其他殖民地联络,共同应对这一次的突发事件了。
这就非常考研政治智慧,他又不能直说最希望看见的是,直接把岛上的人都饿死,等到自相残杀的差不多了,登陆部队上岛收尸就行了。
英属缅甸首府仰光,伯吉斯就接到了经过润色的电报,这一任英属缅甸专员在缅甸各界的威信很高,而且非常的受欢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英属印度专员助理给缅甸专员的建议被实行了。
这一条建议是,将若开的罗兴亚人驱除回英属印度,趁着英属印度正受困于旱灾的时候,这一条政策被实行了。
罗兴亚人主要是十九世纪英国控制缅甸之后,作为英国殖民政府“以夷制夷”的帮手移居到缅甸的南亚人与当地部分土著融合后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后又融入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逃入缅甸的孟加拉国难民。
缅人对罗兴亚人的认识就是这样,所以对于上任专员之后伯吉斯拨乱反正的举动,十分的受欢迎,只是忙坏了孟加拉行政长官安德鲁,安德鲁在对抗旱灾的时候,还要抽出时间安置这些罗兴亚人。
这件事不管是伯吉斯还是安德鲁,都没有艾伦威尔逊本人有成就感。伯吉斯拨乱反正也就图一乐,真正拨乱反正的人是自己。
这一场驱除对大家都好,尤其是对罗兴亚人而言。
罗兴亚人面对的缅甸佛教徒,可不是被三武一宗驯服过的佛教,缅甸佛教的性质和和平教差不多,如果不是都现代社会了,罗兴亚人被集体消灭都是可能的。
一旦缅甸独立,留在缅甸罗兴亚人肯定还是被驱逐,剩下的注定也是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艾伦威尔逊本着人道主义的考虑,趁着英属印度还在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解决,对各方都是好事。
光是这一个建议就不知道拯救了多少条生命,现在的罗兴亚人不理解没关系,以后他们会理解的。
给伯吉斯的第二个建议是,和很多殖民地的本土民族相比,华人都不算太穷,英属缅甸要承担为大英帝国输血的责任,就必须要善于运用华人这个群体。
所以帮助伯吉斯站稳脚跟的建议核心,就是识别缅甸境内的民族。对一些民族收为己用。
说实话缅甸并没有收到本年度旱灾的影响,粮食产量维持平常年份的产量。
不过英属缅甸的事情和英属印度无关,而且英属印度已经确定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英属缅甸的粮食自然是运送到更加需要的本土。
为伯吉斯在英属缅甸站稳脚跟做出重要贡献的艾伦威尔逊,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伯吉斯的帮忙,在沿海密切监视,防止漏网之鱼的出现,这个请求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在电报当中艾伦威尔逊还提及,如果不是自己在英属印度活动,驱逐一百万罗兴亚人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么?那可占据了目前缅甸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缅甸也不过一千二百万人,加上罗兴亚人的各种印度裔就接近一百万。
如果没有他在英属印度这边接盘,能够有伯吉斯这个缅甸专员建立威信,展现魄力的机会?缅甸山区多是封建的世袭少数民族上层土司统治,若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
英国在此地大量开发荒地,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吉大港地区的孟加拉人随即作为季节性短工迁入缅甸若开邦。“孟加拉十二市镇”人多地少,加之英国殖民当局在若开地区实施授地制度,大量的孟加拉人随之迁入并在该地定居。
罗兴亚人虽然讨厌,但这个年代若开地区可是非常富裕的,这才是缅人十分推崇伯吉斯的原因,若开空出来的田地和房子,不都是他们的了?
虽然本质原因,是艾伦威尔逊觉得英属印度的族群不平衡,让这些和平教徒回到英属印度,加强一下恒河三角洲的和平教徒力量,为未来的分治做准备。
这些被驱逐过一次的罗兴亚人,因为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等到分治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抵抗印度教徒的先锋力量。
多占一块地,也是为未来的次大陆平衡做贡献,在说他们本来就是孟加拉人,回到自己祖先的土地没什么不对。
虽然伤害了一些人,但艾伦威尔逊给出的建议是非常管用的,伯吉斯在缅甸受到的称赞不是假的,所以接到艾伦威尔逊的电报,经过考虑之后回电表示愿意注意这个问题。
马来亚舰队此时也出发,前往安达曼群岛执行封锁任务,同时当地英军也下达命令,防止海岸线出现不明身份的人员出现。
沿海社区就接到了英国驻军的警告,命令他们见到可疑人员一定要马上上报。
“出现了什么事情了?”殖民地官员刚走,社区的人马上开始交头接耳。
“说不定是日本人被流放的那个岛出事了。”
一个中年男人抽了一口烟,如果艾伦威尔逊在这的话,一定会大为惊喜,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英属马来亚竟然也有键政高手,真是失敬了。
可惜他正在发电报,感谢伯吉斯的帮助,并且表示有空闲的时候一定去仰光看望对方。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东西,剑桥五杰又怎么样,只要在适当的地方发挥作用,一样可以为大英帝国贡献力量,全看怎么用?
麦克林作为锡兰专员伸张正义,拉开了锡兰清算印度教的导火索。但现在非常受到锡兰佛教徒的欢迎,伯吉斯深感缅甸本土族群敌视印度裔,便下令趁着旱灾让英属印度手忙脚乱的时候驱逐,同样得到了缅人的感激。
谁说剑桥五杰就不能成为大英帝国的基石?问题是他们还非常受到本地民族的欢迎,可谓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安达曼群岛暴动事件发生之后,新德里总督府迅速反应,拼凑出来了一支印度和马来亚的驱逐舰,缅甸的炮艇,数一下数量也过得去,吨位就非常寒酸的舰队,将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