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艾伦威尔逊眉毛一挑,如果顶头上司这么说他就不困了,作为波茨坦会议的亲历者,他必须在这个时候表明自己的存在感,是他亲手出卖了波兰……
“英镑的问题,一直是国内最关注的事情。艾德礼首相一直面临自由兑换的压力。”巴伦爵士拿着酒杯道,“所以有一条一直是国内坚持的,那就是独立之后度印度,国际贸易必须以英镑来结算。”
“这一点是当然的,如果印度不答应,我们宁可次大陆变成一片尸山血海。”艾伦威尔逊不用想也知道,英镑自由兑换的要求,肯定来自于血浓于水的逆子美国。
但显然,艾德礼首相还不想屈服这种压力,一旦放开外汇管制,让英镑自由兑换。
不出意外,通过二战已经完全凌驾于英国之上的美国,肯定会把英镑弄成决堤的洪水。
看起来冷战只是美国和苏联的事情,但实际上在五十年代,美国对英国一样没少下手。只不过没有对苏联这么明显而已。
刚刚把英镑从世界货币位置上赶下来的美元,一直在提防英镑的死灰复燃。但现在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经济力量相差太大,英国还欠美国人不少钱。
外汇管制虽然总是被美国人拿出来内涵,但对于现在的英国而言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不是没有机会,但机会来临的时候,必须齐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美国人自己犯错,第二条英国已经摆脱了战争后遗症。
如果还有第三条的话,那就是让德国和法国人冲在前面。如果美国人能抗住的话,英国就不动手,如果美国要是露出虚弱的样子,英国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艾伦威尔逊记得从一九六八年开始,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已经让美国有些招架不住,导致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黄金储备进行了挤兑。当然导火索其实更早,可以说从戴高乐上台,派军舰把法国的黄金储备从美国运回来就已经在酝酿了。
那一次英国,就是在法国先对布雷斯顿森林体系进行冲击之后,英国才下场。
不过已经太晚了,原本时空一九六八年的英国,几乎已经不剩下什么,殖民地该独立都已经独立了,只不过得到了短期利益就偃旗息鼓。
英国人认为自己黄雀在后,但实际上终结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是德国人。在英法先后对布雷斯顿森林体系发起冲击之后,德国带着庞大的资金入场,表明了美元等于黄金这一概念的终结。
最晚下场的德国收获是最大的,六十年代的时候英镑仍然占据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交易份额,到了八十年代德国马克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代替了英镑的地位。
放下了心结,蒙巴顿总督无比的快乐,尽管暂时离开海军,但他仍保持着海军的风范,帅气的脸庞,绝像那些所谓的雕塑的脸庞。他穿着黑色的皮鞋,戴着金表,还有一口耀眼的牙齿,凡此种种使他看上去好像是在统率一艘军舰。
和巴伦爵士聊了一会,艾伦威尔逊就去找帕梅拉蒙巴顿去了,两人在大厅的角落当中玩闹,破天荒的,这一次蒙巴顿没有一点生气的意思,也许是已经明白,女大不中留。
“锡兰的风景怎么样?”站在窗边,双手杵在窗沿上的艾伦威尔逊,活脱脱就是一条舔狗,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都对不起现在的样子。
“说实话嘛?”帕梅拉蒙巴顿笑容满面,“比英属印度好多了,当地人的状态也还好。”
“在锡兰独立之前,我想要尝试一下和锡兰签署一条使用海军基地的条约。”艾伦威尔逊点点头道,“人说锡兰是印度留下的眼泪,我很喜欢这个比喻,为了印度人不再哭泣,这滴眼泪还是我们大英帝国收好比较好。”
锡兰于印度,就相当于诈骗岛于某大国,至少艾伦威尔逊是这么认为的。
后世锡兰人口和诈骗岛差不多,面积却大上两倍。唯一不利的地方就是,锡兰和印度的海峡确实不够宽,这相比于诈骗岛是一个劣势。
但好处也是有的,虽然大印度联邦的梦想家们,一直自说自话强调锡兰和印度的亲密关系,但两者的主要宗教确实不同,锡兰人也不认可,印度人说的佛教是印度教一个分支的说法,人家南传佛教大本营做的好好的,犯得着给印度教做分支么?
狭窄的海峡,对目前的英国皇家海军而言不是问题。再说印度海军的实力,和某大国也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拿锡兰撩拨一下印度还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一个诚实的人,艾伦威尔逊不否认,他现在一本正经的同时,心里还在想着,到底在什么样的时间,让帕梅拉留下幸福的泪水。
可能是第一天国大党的角色过于透明,总督府在第二天迎来了真正的大人物,国大党三巨头之一的帕特尔,保守派的领袖。
不过艾伦威尔逊不会因为对方的名头就怎么样,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虽然帕特尔的政治理念可能会让次大陆的形势更为激化,但同时又对苏联非常敌视,倾心于自由贸易,是一个天然的买办头子。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的到来是表现对英国有利的一面还是不利的一面。
“独立后的印度作为次大陆最大的国家,理所当然的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大党的巨头来了,不同于昨天,国大党的代表也有了主心骨,开始大放厥词起来。
艾伦威尔逊的神色微微一凛,眯着眼睛问道,“不知道这个更大的作用体现在什么方面呢?过于模糊了一点,不是非常清晰。”
“我们认为,印度独立之后将理所当然的继承英国在次大陆的一切权益。”国大党的代表看了一眼帕特尔,后者点了点头,才继续道,“这一次的会议也应该考虑到印度的利益,不仅仅是英国的问题。”
“呵……”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道,“这和这一次的会议有什么关系?”
“我们希望艾伦先生,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印度的利益,在做取舍。不然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英国和印度的关系。”
艾伦威尔逊双手扶桌慢慢的站起来,吧唧吧唧嘴,再次确认道,“我没有听错?”
“没有,总督府一直避而不谈印度独立之后应该有的权益。”帕特尔开口道,“英国必须明确印度为次大陆的继承者。”
“来人,请帕特尔先生回去等候消息。”艾伦威尔逊冷着脸道,“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时候用脑子想一想,而不是像什么就说什么。”
“呃!”埃德尔进来正好见到现在僵持的局面,不知道如何是好,帕特尔一动不动。
“请帕特尔先生回去。”艾伦威尔逊皱着眉头重复了一遍,随后道,“算了,我亲自送帕特尔先生离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两人第二次起冲突了,上次就是一个手下败将,这一次又来,真当他的脾气很好么?
这一天的谈判无疾而终,艾伦威尔逊则一头扎进了电报室,在亚丁和毛里求斯之间的问题上,则开始徘徊不定起来。
第330章 北罗德西亚
从环境上来说,亚丁和毛里求斯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亚丁本地可以借用和平教徒的力量,为现在的印巴局势加上一把火。毛里求斯则可以取得法国移民的帮助,有助于老牌帝国主义的团结。
但这两个地方都容易留下把柄,他一个英属印度专员助理,把手伸的这么长,难免会遭到诟病,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成功率。一定要找信得过的人,毛里求斯和亚丁的殖民长官,艾伦威尔逊只是从电报上认识的,往后一旦追究起来,对方没有这个交情帮着自己遮掩。
既想要全都要,又想要不留下把柄,站在电报室的艾伦威尔逊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人还是要时时刻刻保留一分善念才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帮上忙。”艾伦威尔逊翻开译电本,电报的目的地是罗德西亚。
虽然说在南斯拉夫事件当中,他把米哈伊洛维奇那些武装,薅的干干净净,几乎和降临人世一样干净,光溜溜的来,光溜溜的走。
但是不可否认,他救了几十万条命,还为那些铁托的反对派找了一个不错的安家之处。
在怎么说,时间相隔的还不算过于久远,现在双方还是有一些香火情吧?
米哈伊洛维奇带领的南斯拉夫自由民,最终在北罗德西亚定居,也就是后来的赞比亚。
经过了初期不适应的之后,这些铁托的反对者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十九世纪了,白人因为非洲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无法深入内陆。
米哈伊洛维奇这些人到达非洲,还得到了南罗德西亚的一些帮助,提供药品适应非洲本地的环境。
土生罗德西亚白人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南罗德西亚,关于南北罗德西亚的合并与否,南罗德西亚的土生白人也是有想法的。北罗德西亚在他们眼中,贫瘠荒凉实在不是什么好地方。
当然这是和南罗德西亚对比的,实际上北罗德西亚并不贫瘠,只不过没有经过开发。
米哈伊洛维奇站稳脚跟之后,就是开始尝试勤劳致富,在米哈伊洛维奇眼中,北罗德西亚的其中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人烟稀少,适于大面积种植多种农作物。
现在北罗德西亚的人口加上他们这些南斯拉夫人,有了百万的规模,其中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白人有二十五万,剩下是本地黑人,以及大英帝国的殖民者走到哪里,忠心的仆从就跟到哪里的印度裔族群。
占据四分之三的非白人族群中,印度裔其实只有三四万人,还不到百分之五的数量。
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做到了铁托想做而没有做多的事情。
那就是决定和平共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在南斯拉夫境内,为了谁多谁少打生打死,但到了这里又完全不同。
所有人的祖国已经回不去了,这里的主要族群是黑人,而且占据人口上的多数。
几个族群争夺的基础都不存在了,黑人又是当地的多数,民族矛盾变成了种族矛盾。
东欧不同于西欧,西欧赶上了殖民时代,进入现代社会至少还装上这么一装。
而东欧人可没有这么多道德负担,在到达北罗德西亚之后果断选择了报团取暖。
夏日炎炎,有两个人躺在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赞比西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另外两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相提并论。像其他两条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两人就在北罗德西亚和南罗德西亚的交界处,不远处就是大自然的天然界碑,维多利亚瀑布,这个地段临近山脉,呈现出一派壮丽的景观。那些无法攀越的岩石,巨大的石堆,被岁月无情矿化的粗大树干和未经殖民者的斧头开凿的难以进入的原始老林,在山脉的环绕下,形成了一方无以比拟的壮观景色。
米哈伊洛维奇靠在躺椅上,即使在歇息的时候,他的身体仍旧摆出随时行动的架式。他动作干净利落、洒脱自如,显示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到达陌生的土地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年有余,最初像是货物一样被送到非洲,英国人还让米哈伊洛维奇这些人,定下来要在几年内交多少税赋的条件。
到达北罗德西亚的南斯拉夫人,每个人身上不但身无分文,还背负了债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