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巴顿本人最善于的就是长袖善舞,伦敦派他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对两位部下都不愿得罪,所以耍了一个小手腕,同意利斯的建议,但是让利斯出面直接向斯利姆交代。
这样斯利姆和利斯的冲突总爆发,斯利姆向伦敦抗议。
这时由于缅甸压倒性的胜利,斯利姆终于在伦敦获得了承认,建立起个人声望,而利斯对蒙巴顿圆滑的态度也深为不满,公开指责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蒙巴顿便写信要求帝国总参谋长阿兰布鲁克子爵元帅撤销利斯的职务。
就这样斯利姆和直属上司的争端,被最大的顶头上司蒙巴顿干涉,导致这一场争端斯利姆成了胜利者。
作为下属战胜当时的顶头上司,在任何国家的传统当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以说要不是有蒙巴顿将军当初和稀泥,斯利姆上将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有这样一层关系,帕梅拉蒙巴顿请求帮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我是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一群贵族小姐非要成立什么勘探公司。”
斯利姆上将苦笑着摇着头道,“帕梅拉,我以一个你父亲朋友的名义提醒一下,澳大利亚的土地十分贫瘠,而且很多专家都说过,这里不具备任何矿产资源。你成立勘探公司来澳大利亚一趟,很可能会无功而返。”
“威廉叔叔,我们要相信世界上有奇迹存在的。澳大利亚矿产资源贫瘠,我们才更加要对澳大利亚帮助,如果奇迹出现了,还可能建立英国和澳大利亚更加亲密的关系。我的未婚夫说,一旦澳大利亚独立的时间长了,可能和英国的亲密关系就会褪色,没有什么比利益绑定更加牢固的关系。”
帕梅拉蒙巴顿很礼貌的回答道,“我们这些女孩,也是想要为帝国做贡献的。”
能不能勘探出来矿产,在帕梅拉蒙巴顿看来倒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她的未婚夫这么吩咐过,艾伦威尔逊在英属印度大肆捞钱,然后一便士不留全部交到帕梅拉蒙巴顿的手中,这不是一般男人能做出来的。
现在只是希望未婚妻帮这么一点小忙,她是无法拒绝的,谁让这个男人太爱自己了呢。
“你的未婚夫,是刚做纽芬兰行政长官的艾伦吧,有机会的话我们见一面。”斯利姆上将没有提及总督这个词汇,总督要内阁提议,陛下任命。
而实际上艾伦威尔逊并没有被陛下任命,斯利姆上将认为,帕梅拉蒙巴顿的未婚夫,肯定是被公务员系统老奸巨猾的首脑给骗了。不过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总督能做的事情,行政长官一样能做。
就在两人闲聊的时候,一名军官推门而入,冲着斯利姆上将行礼道,“总督,是纽芬兰发来的电报。”
“让我看看!”斯利姆上将直接起身把电报接了过来,随后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帕梅拉,其实是找你的,你的未婚夫带着考察队进入山林考察了,剩下的事情你自己看吧。”
电报当中艾伦威尔逊提及了自己勤劳的帝国公务员生活,同时向远在澳大利亚,不知道干没干正事未婚妻问好,随后提及了自己签署的纽芬兰行政命令,自然也包括了避税天堂的行政令,但有在帕梅拉蒙巴顿眼中最为重要的,涉及遗产税的部分!
见到提及遗产税的部分,帕梅拉蒙巴顿一下子不淡定了,准备把姐妹们召集过来,好好谈谈这件事对贵族阶层的影响。
“他还是这样!”帕梅拉蒙巴顿不由的苦笑起来,“带着考察队进入山区了,也不知道适不适应当地的环境,现在都联系不上,真是头疼。”
帕梅拉蒙巴顿还想告诉艾伦威尔逊,自己在澳大利亚总督的帮助下,已经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首肯,可以对澳大利亚全境进行矿产勘探。
她还没有发电报呢,却首先接到了电报,还带来了遗产税的好消息,要知道贵族阶层对高昂的遗产税一筹莫展,自己的未婚夫却弄了一个豁口出来。
。
第410章 勘探合同
已经进入深山老林的艾伦威尔逊,知道帕梅拉蒙巴顿到了澳大利亚,所以对达成目的丝毫不担心,还是那句话血浓于水。
未来拿骚协议签订之后,如果假设核大战爆发,英国已经遭受灭顶之灾。
英国核潜艇的绝密备案当中有两条分别涉及到了两个国家,第一条,如果美国还存在,直接接受美国指挥发起反击,另外一条就是前往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脱离于主流欧美国家之外,直面亚洲国家的人口优势,一直都有强烈的警惕心理,但是一直截止到一九四二年,澳大利亚都明显以大英帝国的利益为导向。
一九四二年美国加入世界大战之后,澳大利亚本土政界几乎一瞬间对美国充满了好感,美国的印象变得极为正面,主要因为日本步步逼近,澳大利亚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抵抗。
但到了目前为止,英美在澳大利亚人眼中仍然是平级的优先选项。这种认识还会持续到六十年代,美国会彻底建立对英国在澳大利亚影响力的优势。
谁让皇家海军到了六十年代已经差不多完蛋了呢,在紧密的文化感情,也必须面对事实。
艾伦威尔逊的猜测确实差不多,这几乎就是帕梅拉蒙巴顿到达澳大利亚的翻版,英国人在澳大利亚人面前一直都是有心里优势的。
只是她来的时候,艾伦威尔逊曾经特别提醒过,不要表现出来这种傲慢。其实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成本比英国人小的多。只要人口没有达到澳大利亚土地的上限,这会一直存在。
截止到现在,英国还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国,澳大利亚进口的百分之四十五,出口的百分之三十,都和英国有关。
帕梅拉蒙巴顿带着一群贵族小姐,和澳大利亚政府谈的勘探计划十分顺利,顺利的就好像蒙巴顿将军做澳大利亚总理一样。
帕梅拉蒙巴顿在艾伦威尔逊还在英属马来亚的时候,就被教育了一番,到了澳大利亚之后要做到两点,第一不要提英军在新加坡战役时候的丢人表现,如果躲不过去,就骂丘吉尔。
说英国贵族军官十分想要为澳大利亚而战,是丘吉尔不懂军事瞎指挥,导致了英国在新加坡战役当中的战败。
另外一条关于欧共体的问题,如果有人问,就说是美国人逼的,英国并不想要领导欧洲。
历史上在丘吉尔的三环外交破产,苏伊士战争结束之后,英国被美国逼着加入欧共体,除了被戴高乐羞辱之外,剩下就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关系凉了。
相比二战时的新加坡基地沦陷,英国申请入欧的举动,对英澳两国关系构成了更加根本的冲击。澳大利亚甚至谴责英国这一行为不道德、不诚信。
在堪培拉,帕梅拉蒙巴顿举办了一次花费颇大的酒会,对应邀而来的澳大利亚本地精英,表达感谢,随后说出了一番很拉好感的话,“如果再有一次战争,我也要参军保卫澳大利亚。”
在酒会上,帕梅拉蒙巴顿就把新加坡战役英军的丢人表现,归结于丘吉尔的微操。同时表明了欧洲再好,也比不上澳大利亚血浓于水。
至于拉好感,则提及了王室和贵族阶层是欣赏澳大利亚的,因为澳大利亚是犯罪者的移民地,以贵族身份这样说,会让澳大利亚人有受重视的感觉。
贵族阶层对丘吉尔的恶感是真的,只不过和澳大利亚无关,完全是因为贵族阶层在世界大战当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那都不仅仅是一个遗产税的问题,战前很多英国公司的持有者是贵族。
但因为在世界大战中,丘吉尔要战斗到底,在罗斯福的强势下,租借法案对英国极其不利,导致大批贵族所拥有的公司,在丘吉尔的压力下卖给了美国。
美国特意为英国“量身定制”了一个附加条款:“英国在获得美国的援助之前,必须出售所有在美国有价值的企业。”此规定意味着英国不得不向美国贱卖大量的在美优质产业。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抗议时,得到了美方冷冰冰的回答:“美国政府却认为这种牺牲是必需的。
还在英国本土的罗罗公司,只是这一批被美国接受的大批优质公司中,侥幸的漏网之鱼。大批在美国经营的优质公司,一夜之间被丘吉尔卖给美国,导致英国资本损失惨重。
自然而然,帕梅拉蒙巴顿抨击起来丘吉尔,以及一起来到澳大利亚的贵族小姐帮腔,就十分的情真意切了,哪怕丘吉尔和蒙巴顿的关系其实非常好。
再好的关系,也不能让帕梅拉蒙巴顿对断人钱财的敌意,如果不是她的未婚夫在英属纽芬兰弄出来一个豁口,贵族阶层在目前英国的环境中,真是一筹莫展。
艾伦威尔逊在纽芬兰的行为,会不会伤害到政府的收入,这要分怎么说。
长远来看一定是会的,但目前世界大战已经打完了,短时间内没有让大批贵族阵亡的战争出现,下一批贵族继承人被政府敲骨吸髓,至少也是十年后的事情。
所以这种伤害对政府收入来说,也并不算是很迫切,可贵族阶层看待这件事是不同的,面对伦敦政府,贵族现在处在弱势地位,尤其是现在只有女性继承人的家族,要是在几十年后女权盛行的时候,能把政府喷出来花来。
可现在贵族们只能默默忍受,英国打完世界大战,本土迟迟得不到恢复,却几十年如一日的成为最大投资国,绝对不是没有原因,大批贵族肯定要转移财富,防止最后以遗产税的名义成了政府的收入。
艾伦威尔逊只不过是利用了纽芬兰目前特殊的地位,引导这些出逃的资本落脚在对英国来说还算安全的地方,他不这么做,这些逃出的资本也会跑到美国。大多数人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在遗产税这方面,伦敦方面短期内是没什么感觉的,在也没有一场大战导致贵族大批阵亡让他们收割了。
现任的澳大利亚总理是约瑟夫·班纳迪克特·奇夫利,非常巧合的是,他就是澳大利亚政界期望英国快速恢复国力的代表人物。
其实以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早就应该脱离配给制了。但是奇夫利还是顶住压力,维持了战时经济管制的政策,包括高油价政策,使得社会大众对他颇不谅解。
事实上,由于澳大利亚的贸易倚赖英国甚深,所以奇夫利帮助英国的目的就是期望英国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生机、政治趋于稳定,对澳大利亚的政治和经济也自然有许多助益。
在这一次的酒会之后的两天,奇夫利就召见了蒙巴顿勘探公司的代表,也就是帕梅拉蒙巴顿,奇夫利总理先是非常亲密的询问,英属印度的情况怎么样。
这是因为英属印度的和平教徒和印度教徒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区域,两大教派发生了宗教冲突,死了上万人。
这一场在加尔各答起源的冲突,已经传播到了英属印度各地,是最近世界范围内的最大新闻。
“印度的两大教派已经敌对了几百年,父亲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帕梅拉蒙巴顿很乖巧的道,“两年来我父亲和英属印度的公务员,一直竭尽全力的弥合矛盾,现在来看收效甚微。”
“哦,是这样。”奇夫利总理了然的点头道,“不知道国内已经恢复多少了。”
“伦敦的情况还好。”对于奇夫利总理所说的国内,帕梅拉蒙巴顿知道说的其实是英国,因为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