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潘兴赶赴欧洲,才和巴顿的妹妹分开。潘兴在现在的美国军队当中有着众多的部下,现在还是活着的特技上将,都必须要考虑。
再加上巴顿本人在战争当中表现出来超乎寻常的勇敢,在美军的当中独树一帜,艾森豪威尔将军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听到朱可夫元帅提及巴顿,艾森豪威尔将军随便扯了两句岔开话题。显然对巴顿将军不愿意多谈,在柏林的他还不知道,他马上就有机会让讨厌的部下靠边站。
大阅兵还在进行当中,作为显示着大英帝国军威的阅兵式,英国不可谓不认真。只是见过某些苏联体制国家阅兵的艾伦威尔逊,却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甚至都没有弹簧步来的带劲,只能歪着头对旁边的艾福尔说道,“我看过不了多长时间,占领柏林的四国军队,说不定会争先恐后的都来一次。”
“那当然,没有比在敌人的首都举行阅兵式更值得高兴的了。”艾福尔笑呵呵的回答,然后话锋一转道,“除了法国人!”
额!艾伦威尔逊张着嘴巴哭笑不得,又补充了一句道,“甚至是法国人。”
观看阅兵式的艾伦威尔逊甚至也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巴顿这个美国将军,要说世界大战巴顿将军的第一场硬仗,是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率部攻占法属摩纳哥,痛击法军!为什么要强调法属呢,艾伦威尔逊甚为懊悔,法国可是在殖民地问题上的英国盟友。
作为柏林英军大阅兵的总指挥,蒙哥马利元帅,在阅兵式结束之后并没有离开。以英国占领军司令身份出席的蒙哥马利元帅,头戴着那一定非常著名的贝雷帽。
朱可夫元帅上前,笑着转身拿出来了已经从莫斯科运抵到柏林的胜利勋章,亲自为蒙哥马利元帅佩戴,勋章中克里姆林宫图案由黄金镏成,背景蓝天为蓝宝石,红地为红宝石,白边和光芒用镶有钻石的白金条拼接而成,五个角镶有每枚五克拉的俄罗斯天然红宝石。
从阅兵式开始之后,艾伦威尔逊一直站在主席台不远处,秉承着一个帝国公务员的专业性,但是见到这一幕,眼睛却再也移不开了。
不谈这枚勋章的所用的材料,光是从其他方面的价值来考虑,中央红色部分代表苏联最高勋章列宁勋章,绿色条纹代表表彰组织进攻与追击的苏沃洛夫勋章,深蓝色条纹代表表彰巧妙撤退与反击的库图佐夫勋章。
深红色条纹代表表彰抵抗侵略者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浅蓝色条纹代表表彰收复领土的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带黑线的橙色条纹代表表彰勇敢的光荣勋章。
全世界只有二十枚胜利勋章,可想而知这枚勋章的价值,就算是勋章能当成防弹衣的勃列日涅夫,也只敢授予自己一枚。
“艾伦?”艾福尔顺着艾伦威尔逊的目光,了然的点头道,“看起来很值钱。”
你有钱都买不到!艾伦威尔逊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这枚勋章他是别想了,除非他能把大英帝国打包卖给苏联,那样没准能换一个带上。
“你说苏联人把这个勋章授予过艾森豪威尔将军,现在授予了蒙哥马利元帅。怎么就不授予给法国人一个,可见苏联人并不尊重法国人。”艾福尔还在不停的碎碎念。
艾伦威尔逊一声叹息,自己这个同事也真是够了,在朱可夫元帅正式为英国占领军司令蒙哥马利元帅授勋完毕之后,整个主席台响起热烈的掌声。
包括艾伦威尔逊在内不在主席台的外交官,周围不同国家的士兵,同样纵情欢呼,落在观察阅兵式的柏林市民眼中,这种属于胜利者的欢呼,看着却分外苦涩。
这些并肩作战,分属于不同国家的士兵,在战胜敌人的第一年当中,仍然表现出来了团结。
英军的阅兵式,以及在阅兵式之后朱可夫元帅,为蒙哥马利元帅授予胜利勋章的过程,理所当然的被驻柏林的英国记者拍下来,蒙哥马利、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三人,自然成了绝佳的背景板吸引销量。
似乎所有的报纸都觉得,团结的同盟国将无坚不摧,在击败德国之后迅速结束战争。
“作为大英帝国的外交官,我们即将迎来一次考验,过段时间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将会来到柏林,大英帝国将要和这两个盟国,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可以预料,谈判会非常的困难,我们一定要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英国管制柏林总部当中,亚历山大·卡多根对着房间中的外交官冷着脸发言。
亚历山大·卡多根贵族世家出身,求学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二战爆发之前,已经成为了英国外交部的资深公务员,利用当时首相张伯伦和主张对德国先发制人的,外交部常务次长的矛盾,成了新的外交常务次长,也就是外交部秘书。
也就是说他现在是在座外交官的顶头上司,自然得到了一呼百应的反应,房间内的外交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对大英帝国的利益捍卫到底,和苏联人以及美国人据理力争。
“那么,我们就首先理解一下外交大臣定下的目标。”亚历山大·卡多根点头,拿出来了英国外交大臣拿出的谈判条件,让这些在场的外交官讨论可行性。
第67章 让印度人先死
刚刚接受苏联胜利勋章的蒙哥马利元帅心情愉悦,确实,这段日子,对盟军的任何将领来说,心情都是愉悦的。
他们都抛弃政治上的分歧,沉浸在久违的和平里,互访和相互吹捧成了那段时间的主题。蒙哥马利获得了价值连城的苏联胜利勋章,以及各国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他忙而快乐着。
但在外交部的在柏林的机构当中,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正在对外交大臣的主张进行修正,和手下的外交官们,商量怎么在会议开始之后对付苏联人和美国人。
“首相的意思是,利用我们占领的雅尔塔协定苏占区,来和斯大林讨价还价。”亚历山大·卡多根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话锋一转道,“不过美国方面似乎不准备支持我们。”
目前的各国占领区和雅尔塔会议的划分并不完全重合,总的来说是美国和英国各自占据了一块不大的苏占区。苏联要求西方盟国将仍占领的苏占区还给苏联,但首相丘吉尔不同意。
在丘吉尔看来,这是与苏联讨价还价的最好本钱,尤其是在波茨坦会议召开前,更不能撤离,不仅可以压一压苏联的势头,而且表明西方国家对东方势力渗透的“零容忍”。
“外交大臣是什么意思?”艾福尔对着外交部的公务员首领问道。
“外交大臣当然是支持首相的决议!”亚历山大·卡多根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大臣们就是这样,他们不懂得外交技巧,更加重视自己的曝光度。”
“这倒也是不意外,只要他们别出来破坏外交成果就行了。”做着笔记的艾伦威尔逊,摆弄着手中的钢笔为难的道,“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支持,首相占据苏占区用来谈判的话,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无理取闹,至于美国人的态度……”
“在这里!”艾福尔拿出来了一叠文件,快速的翻阅起来,然后在会议室阅读道,“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表态,只要苏联方面正式提出要求,美国军队会立即撤军占据的苏占区土地,尊重雅尔塔会议的划分。”
“更加精确一点的说,美国已经从苏占区撤军了,就在十七日蒙哥马利元帅的阅兵之后。”在角落坐着的外交官补充道,“如果首相要通过占据一块苏占区的土地,来逼迫苏联人就范,那只能依靠我们英国自己的力量。”
会议室顿时出现了嗡嗡声,大家交头接耳,艾伦威尔逊歪着头对着艾福尔道,“从来都是我们大英帝国出卖别人,被被人出卖还是很少见的。”
“那些乡巴佬甚至不如希特勒可信!”艾福尔面带阴霾不满的说道,“希特勒翻脸好歹还有个过程,艾森豪威尔甚至没有通知我们,直接就撤走了在苏占区的美军。”
艾伦威尔逊眨眨眼睛,这怪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美利坚这个逆子,还不是跟着亲爹学的,现在把学的东西都用在亲爹上面了。
“那么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亚历山大·卡多根直接略过了这个议题,“我们来谈谈苏联提出的赔偿问题,苏联希望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大家觉得怎么样。”
“根据我们的认识,德国在战前尤其是南美洲有着大量的投资,这些投资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艾伦威尔逊转着笔回答道,“先不提我们会怎么想,美国人可一直把南美洲视为是美国的自留地,会让苏联对德国的国外投资下手么?”
一战二战,德国资本都疯狂涌入阿根廷,外资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阿根廷经济有一半是靠外资撑起来的。一战前阿根廷约有一半的资金储备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美国自然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尤其是德国资本充满了警惕,美国和德国在二战之前,围绕着南美洲的争夺,根本不是一件新鲜事。
现在德国已经战败,美国人怎么会允许一个比德国还难对付的苏联,接收德国在外的海外投资?
“如果美国人反对苏联接收一部分德国的国外投资,当然可能也不会全部反对,而是反对接收美洲范围内的投资。那么应该会在局限于德国国内的赔偿作为让步。”艾福尔带入美国人的角度,一边想一边道,“可以预见,美国以美英法占领区的部分份额工业品赔偿,应该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周围的外交官闻言都认可的点点头,不过这也没什么,比起苏联接收德国的海外投资,这是可以接受的,美国人为了自家后院的安全,防备苏联影响借机出现在美洲。
英国也没有什么可损失的,现在又不是一战之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在美洲的投资就已经缩水,地位早已经被美国投资所代替。
既然没有可损失的,当然可以站在美国一边,送给美国人一个顺水人情,但是也要保证不能白送。
“目前来看首相和外交大臣的主张已经确定了,但是蒙哥马利元帅目前和苏联人关系不错。我们如何处理占领区的问题,还是对苏联采取进攻威逼姿态,似乎双方并不是一个态度。”艾伦威尔逊有些挠头,“说实话,马上就要大选了,很多事情都挤在一起,工作还真是艰巨。”
“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蒙哥马利元帅对英占区的德国公民以稳定为主。现在德国境内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柏林这边的情况并不明显。西部广大的德国领土上,粮食问题很重要。”艾福尔有些为难的道,“总不能从国内运粮过来,这会影响国内的重建。”
会议室一阵沉默,艾伦威尔逊则在没令人察觉的情况下眉毛一挑,这好像是一个机会,开口道,“我们本土是一个岛屿,本身就不以农业为强,但是印度是一个有种植传统的地方,如果非要运粮的话,我建议在印度想想办法。”
“艾伦说的没错,国内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亚历山大·卡多根一听,对艾伦威尔逊让印度人先死的办法十分赞同。
第68章 印度粮仓
当初亚历山大·卡多根,迎合张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