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8章 印度粮仓
当初亚历山大·卡多根,迎合张伯伦首相的主张,坚决把主张对德国先发制人打击的外交部常任秘书替换掉,在道德层面上当然属于无可挑剔的那一种。
用英属印度的粮食,来解决目前英国国内甚至德国英占区的问题,这有什么问题?这不是理所因当的嘛,不然殖民印度做什么?我大英不远万里去做慈善?
只是出于一贯以来的谨慎,亚历山大·卡多根还是故作矜持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艾伦威尔逊道,“艾伦,分析一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常任秘书,我相信在座的同事们,应该没人比我更懂印度。”艾伦威尔逊已经迫不及待的站起来,用信心满满的专业口吻道,“相信各位同事都对英属印度的富庶有所耳闻,我在英属印度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当地不敢说非常了解,但也可以说不是外人。”
“从地理上来看,英属印度无疑是一个十分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这一点从当地海量的人口就能证明,甚至有些英属印度的官员说,印度人像是蟑螂一样繁殖,却还能活得下去。”
艾伦威尔逊的话刚落,整个会议室响起一片哄然大笑,毫不掩饰的展示老牌帝国主义的高道德标准。
“英属印度的耕地,在这个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相信大家对美国的农业基础印象深刻,美国从参战之后,从来没有被补给所困扰过。印度当地降雨充沛,而且气温合适,农业人口众多,正是因为种种的条件,才会成为帝国皇冠上的宝石。”
英属印度的耕地多,绝对没错!只是拥有不下于中国的人口,就算现在英属印度的官员,也不知道自己管理的殖民地到底有多少人。
英属印度降雨充沛一点没错,和非洲一样印度大部分地方分成雨季和旱季。位于季风区的印度,经常会出现连续几个月的降雨,期间少有晴天。就连在二十一世纪,也经常能够在报道上见到印度出现了洪灾。
而且印度一旦出现洪灾,一般都会出现在恒河流域,恒河流域有印度八成的人口。
雨季过后就是旱季,所以在洪灾之后,旱灾在印度也不是新鲜事,大面积的颗粒无收,导致印度农民自杀率极高。
农业时代气候稳定,降雨平均才是真正的根本,这一点处在季风气候中的印度,和定时被北冰洋寒流收割的美利坚,其实无法和中国比自然条件。
印度的农业条件不错,仅仅是纸面上的,实际上恒河流域这个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因为距离喜马拉雅山过近,导致在季风季节,季风被世界屋脊拦住,雨季恒河流域降水巨多。
两千毫米的年降雨量,一千六都在雨季当中下完,又因为印度地处热带,蒸发量巨大,这些降雨根本留不住,全国不缺水,只是两个月都下完了,然后又蒸发掉。
当然在艾伦威尔的口中,这些不利因素通通都不存在。印度是当仁不让的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支撑大英帝国荣耀的基础,有困难找印度就对了。
亚历山大·卡多根频频点头,自语道,“我差点忘记了,艾伦是殖民地部对英属印度的联络官,对整个英属印度的情况非常熟悉。”
“那倒也不是全部熟悉。”艾伦威尔逊故作谦虚道,“只有在外交部这个环境,有着如此多优秀的同事,才能想出来解决办法。”
虽然表面上满脸谦虚,可如果艾伦威尔逊屁股上面有尾巴,估计此时能够上天了。
“艾伦要是觉得没有问题的话,会议结束之后可以和印度方面联系。我也不知道印度的产粮区在哪。”亚历山大·卡多根点头,准备把粮食短缺的处理意见,交给外交大臣决定。
亚历山大·卡多根没有在英属印度工作过,要是问一些中国的问题,他倒是可以解答。
没关系,艾伦威尔逊这个还领阿里汗工资的专员非常清楚,印度的产粮区,类似于北大仓的地方,是英属印度旁遮普省。
英属旁遮普省其实在纸面数据上条件极差,降水量稀少,属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几乎就是靠近撒哈拉沙漠的草原,但是维度靠北,阳光不至于过剩。
至于印度的大多数地方,农业环境条件是很差的,涝的涝死,旱的旱死,阳光过剩。
英属印度分治后,印度只抢夺到了旁遮普省的五分之一,就是这么一点面积,却成了印度全国最倚重的粮食产区,印度是不是出现灾荒,全看只有五万平方公里的旁遮普省今年是不是风调雨顺。
“好,今天就讨论到这里,艾伦你和印度总督府那边联络一下。”亚历山大·卡多根松了一口气,议程还是非常多的,今天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我马上去做。”艾伦威尔逊如同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站的笔直。
散会之后,艾福尔看着好像精神了不少的艾伦威尔逊,奇怪道,“好像一提到印度的事情,你一下子活跃了不少。”
“艾福尔,人总不能有偏见吧。现在英占区上千万的人粮食供应不上。我们是英国绅士,怎么能像苏联人或者美国人那样做事,我们是日内瓦公约的签署国。”艾伦威尔逊义正辞严的道,“一旦占领区出现大面积的非正常死亡,对大英帝国的名声有负面影响。”
“美国人怎么了?艾森豪威尔将军是一个不错的人,至少比巴顿强多了。”艾福尔噗嗤一笑,真不知道自己的同事从哪听到的消息。
“但这不能改变艾森豪威尔那具有德意志味道的口音!”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道,为了表明对美国的忠诚,艾森豪威尔只会比一般的美国将军表现出来更大的忠诚。
离开会议室,已经得到授权的艾伦威尔逊,立刻联络印度事务部,旁遮普省可是一个好地方,那可是和平教、锡克教和印度教徒的汇集之处。
再来到欧洲一个多月之后,艾伦威尔逊终于有机会再次和有声有色的大国联络上,想想简直要喜极而泣。
第69章 是,大臣!
人在欧洲,心在印度,这就是艾伦威尔逊现在的状态了,英属印度脱离英国独立的可能性越大,艾伦威尔逊越是想要战好最后一班岗。
没办法,谁让他是帝国公务员呢?不为大英帝国的利益考虑,还能怎么办?
因为他本身就是印度事务部对英属印度的联络员,只是暂时在外交部挂职,所以联络印度事务部驾轻就熟,结合目前欧洲的第一手资料,表明尽快恢复欧洲秩序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现在欧洲各国因为战争都受创严重,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等着被苏联解放全世界吧。
此时不能相信欧洲和自由世界一家亲的自欺欺人,不然就和相信民调的民主党人没有区别,地产商人已经证明了,民调那个东西无异于诈骗。
诚实的说,此时筹措英属印度的粮食,运到欧洲,就是量大英之物力结欧洲之欢心。
可是总不能英国自己掏钱吧!支援欧洲是伦敦政府定下的决议,追究责任也是伦敦政府自己背锅,艾伦威尔逊所能做到的,只是利用对英属印度的了解,让英国本土本来该背负的责任,转而让英属印度来背负。
避免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为大英帝国增加负担。在爱国这件事上,艾伦威尔逊全无私心,只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
他这个英属印度联络员,只是一个执行人,做这件看似英国割肉放血给欧洲的事情。决策是伦敦政府定下的。
也是因为英属印度的殖民地地位,才可以转嫁负担。不然像是二十一世纪睡王的主张,美国让利结交欧洲,对某大国徐徐图之。看起来目光长远,可让出的利益都要本国公民来牺牲,公民宁可继续看着打七伤拳的地产商人继续上台。
对于一九四五年的英国公民来说,伦敦政府需要马上把欧洲秩序恢复,从大局上来讲必须要花钱,但对于英国公民来讲,我真的有一头牛!
“毫无疑问,在这一次的世界大战当中,印度本土的精英力量再次发展壮大。英属印度已经越来越不可控,但是英国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可目前而言必须保障本土的经济运行,所能想到,而且从前一直奏效的办法,就是用英属印度的物力支援目前英国以及欧洲。”
再给印度事务部大臣利奥·埃默里的电报当中,艾伦威尔逊表示在榨干印度最后一点价值的立场上绝对不能软化。
他相信印度事务部大臣能够理解这一点,因为正是在利奥·埃默里的英明领导下,英国为了全球战争的尽快平息,不顾印度饥荒的爆发,运走了粮食支持战争,放任了孟加拉大饥荒的爆发。
既然有了第一次,有第二次也没什么,反正南亚天气异常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艾伦威尔逊当然知道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果他没有放个屁制造地球气候变迁的能力,明年全球多个国家将会出现气候波动,很多地方会产生粮食短缺。比较著名的是苏联的一九四六年饥荒,但实际上印度也在同年爆发了饥荒。
这个时候提出从英属印度运粮的建议,明年的饥荒可能会扩大,但也管不了这么多了。艾伦威尔逊就不相信,还有人用明年的自然灾害,来找今年的后账。
“叫哈雷特进来,给印度总督府发电报。”印度事务部大臣利奥·埃默里,把印度事务部秘书叫进来道,“是外交部那边的事情,简单来说是蒙哥马利元帅的英占区,需要粮食尽快稳定社会秩序,目前本土的情况你也知道,如果影响了本国公民的生活质量,在选举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是,大臣!”哈雷特站在原地听完了印度事务部大臣利奥·埃默里的话,又补充道,“出于个人原因,我对刚刚的选举当做没有听见。事情我会马上通知印度总督府!”
“没有什么困难吧?”利奥·埃默里询问,他比较害怕会不会引起英属印度的混乱。
“没有问题,英属印度的十万公务员,随时为了帝国决策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哈雷特拍着胸脯保证。
能有什么问题?对于公务员来说,无所事事固然是一种追求。但是无所事事也证明了没有捞钱的机会,像是这样的帝国任务,英属印度的官员,不但没有反感,反而会精神百倍的去工作,因为当中蕴含的利益,会让大家不能无动于衷。
新德里英属印度总督府,总督韦维尔拿着伦敦印度事务大臣发来的电报,有些挠头道,“东南亚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伦敦方面还期望英属印度运送一些粮食,帮助本土尽快稳定欧洲的局势,似乎对英属印度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总督,我并不这么认为。”巴伦爵士笑呵呵的宽慰着道,“英属印度毫无疑问对大英帝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英属印度,大英帝国的繁荣也不会这么成功。但是目前我们服务于大局,尽快让本土以及欧洲恢复平稳,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印度事务大臣没有说错。”
“我只是担心,英属印度的压力过大。”韦维尔总督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对了,这是那个小专员发来的电报,不知道旁遮普省今年的产量如何。上面对旁遮普省各宗教聚集有些担心呢,当地和平教徒居多,会不会引起宗教冲突。”
巴伦爵士从韦维尔总督手中接过来电报,看着关于旁遮普省三大宗教混居的担忧,嘴角翘起,这怎么和孟加拉饥荒时候老威尔逊在孟加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