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答应下来。”艾伦威尔逊面不改色的道,“当前我们还是要办理亚洲经济发展计划这件事,其他的事情可以先等等。”
其实什么转达伦敦,根本就多此一举,因为外交大臣马上就要来吉隆坡。
不过艾伦威尔逊转交给伦敦批准,废仓符合程序正义,谁都不能说什么。只不过转达的时间正好外交大臣会过来,不巧合的错开了而已。
对此艾伦威尔逊只能说,这都是命运的安排,反正日本人也不着急,这件事并不是很紧迫。
爱丽莎离开之后,艾伦威尔逊仍然看着吉田茂的资料,最终自语道,“我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想,但是英属马来亚的损失,不是一群战俘就能抹平的。”
他记得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是没有赔偿东南亚国家损失的,别的地方艾伦威尔逊可以不敢,他现在是英属马来亚的高级专员,日本作为战败国别想赖账。
而且他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这里就不提英属马来亚的主要族群是谁的问题。艾伦威尔逊尊敬的岳父大人蒙巴顿,就十分讨厌日本,他为岳父大人出一口气完全合情合理。
旧金山会议上,东南亚各国强烈要求日本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要求把日本国内工业设备拆迁到这些国家作为抵偿。
吉田茂对东南亚各国代表说,要日本“拿出所有的钱来赔,或把家当拆光,对日本和你们都是不利的”。最好方式是由日本承担帮助开发来调节。东南亚各国考虑到单独从事经济建设的困难,在旧金山会议之后先后同意了吉田茂的方案。
首先他要联络这些国家,咬住赔款这件事,如果做不到,在从战俘问题上想想办法,日本多出来十几万残疾人,好歹对社会稳定没好处吧。
吉田茂和麦克阿瑟的关系极好,这一次传话就是通过占领军司令部进行的。不用想艾伦威尔逊就知道,肯定得到了麦克阿瑟的首肯。
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艾伦威尔逊觉得,十月之后就战俘问题正式回应最为合适。
仁川登陆之后,美国各大报纸对麦克阿瑟展开了经久不息的吹捧,用词之肉麻几乎认为是凯撒复生,哪怕是躲在没什么关系的吉隆坡,艾伦威尔逊都能够感受到那副令人恶心的肉麻。
这不是屏蔽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最近他和澳大利亚人频频接触,显然美国的辉煌胜利,也让澳大利亚人的心态出现了一丝变化。
仿佛进入古今第一名将角色当中的麦克阿瑟,玩了一把仁川登陆之后,在全世界范围之内确实起到了技惊四座的效果。
这种情况下确实显得英国之前竭力避免派遣地面部队的行为,过于的保守和胆怯。
虽然远在海外,艾伦威尔逊却也能够想到,自己的名字应该会被伦敦提及,而且肯定不是什么正面印象。
大概应该是属于英美特殊关系光明大陆上的绊脚石,这么一个环境中被提及。
帝国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就是在全世界对麦克阿瑟顶礼膜拜,以及美国部分报纸对英国胆怯行为内涵的时候,到达吉隆坡的。
很不巧,作为英属马来亚的行政一号人物,艾伦威尔逊必须接待外交大臣的抵达。在当前这种环境下,估计少不了被内涵一番。
而且他也确实没有躲过内涵,到达马来亚行政公署之后,赫伯特·莫里森就提及了传遍全世界的军事杰作。
而英国避免派出地面部队,则被美国人拿出来嘲笑,艾伦威尔逊上一次返回伦敦,主要就是提供分析工作,虽然英国内阁也有不派出地面部队的声音,但是他的那一份报告,也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看来,美国人确实处在胜利上。”赫伯特·莫里森说完现在的局势之后,这么评价道。
“没有历史的国家,总是认为瞬间是永恒。”艾伦威尔逊面色不改,语气谦和的道,“就如同我们不会想到,朝鲜半岛的美军会被一个新国家的军队打的这么惨,躲在防线后面苦苦挣扎一样,也没人会想到今天。其实美军灰头土脸也就是仅仅一个月之前的事情,所以关于这场战争的走向,只能说一切还早。”
赫伯特·莫里森有些惊讶,笑呵呵的问道,“艾伦,看来你不认为你判断失误。”
“尊敬的外交大臣,本来就没有失误,之前的报告并没有提及朝鲜这个小国会怎么样。”艾伦威尔逊点头道,“现在预测战争的走向还是太早了一些。”
“好吧!”赫伯特·莫里森表现出来了友好的一面,这不是因为艾伦威尔逊被白厅评价为前途无量,而是因为他想要给蒙巴顿将军留些面子。
现在,彻底胜利似乎就在眼前。它象一只金色的苹果,将代表着麦克阿瑟那光辉军事生涯中的鼎盛功业,已经成功在望,麦克阿瑟是不会考虑或接受别人劝告的。
比起朝鲜半岛的美军,似乎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马来半岛上的气氛就似乎过于平淡了一些,哪怕这个扶持亚洲经济和发展的会议,确实还是在伦敦的关怀下,进行有条不紊的准备。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英国主导的经济组织,其运行核心是英镑。
就在会议还在筹备之前,艾伦威尔逊以英属马来亚殖民政府的名义,正式宣布英属马来亚货币计划,新货币为亚洲英镑,随后关于汇率、流通范围的一系列细节都被公布。
第570章 吉隆坡会议成果
本次会议的扶持亚洲经济和发展计划的参加国,分别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锡兰和缅甸、新西兰加上英属马来亚,一共是七个国家加上马来亚殖民地。还有两个并非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分别是在本地区有殖民地的葡萄牙和荷兰旁听。
其实不用外交大臣有什么指示,艾伦威尔逊心里一清二楚,核心是英镑,参加国大多也都是英联邦国家。
随后几天,参加国代表陆续到来,毕竟除了英属马来亚之外,都是英国的前殖民地,这一次会议有着浓重的英联邦色彩,大概相当于历史上的科伦坡计划变种。
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毕竟已经独立了,各国的利益并不一致,抵达吉隆坡的英国代表团成员也明白,不会像是光荣时代那样,英国说什么都行,必然要经过长期的讨论和妥协才行。
就算是缅甸、印度和锡兰之间的关系,也足以令东道主感到尴尬,比如英国和缅甸有防务协议,然而,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大多数英国官员认为,对英国防务来说缅甸并非至关重要。
因此,不宜向缅甸提供军事援助,以免仰光将之用于镇压与英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克伦人。同样,英国自身财政处于困难之中,应防止其他内部动荡的国家仿效缅甸向英国求援
艾伦威尔逊自己来到马来亚,一直保证不会管财政部要一分钱,都快要自掏腰包用来发展这里了,也亏是逆练神功小有所成,马来亚地广人稀被他用一个土地分配法案稳定了局势。
至于资金来源,自己都买股票,都是求助帕梅拉蒙巴顿,一直跑到堪培拉请求澳大利亚的支持。连他都不敢管伦敦要钱,更别提是缅甸了。
缅甸在没从伦敦得到想要的,便找到了周边的英联邦国家,仰光找到印度总理尼赫鲁,提议与印度、巴基斯坦和锡兰签署防务与经济协定。但尼赫鲁认为,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关系目前十分紧张。而且,锡兰也不可能参与这样的安排。从这个角度讲,缅方的设想暂时难以落实。
至于和北方的关系,缅甸以及亚洲的英联邦国家和英国的态度类似。处在左右摇摆的阶段,在确定英国无意断绝关系之后,缅甸已经首先建交。
不但缅甸是这样,独立的锡兰、印度、都表现出来了摇摆不定,就和当前的英国一样,面对不同的对象,说着不同的话。
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几乎就在自说自话当中度过的,甚至还讨论了正在进行的战争。
“印度反对美国冒险性将朝鲜战争扩大的行为,这一点新德里和伦敦是相同的,尼赫鲁总理认为,当前的军事行动在把整个世界拖入战争当中。”
听着印度人义正辞严的话,艾伦威尔逊的目光从其他国家的代表身上扫过,伸手挠了一下头皮,如果是平时的话,他可能会忍不住内涵一下有声有色的大国。
但就在这件事上,印度和英国当前的反应是一致的,而且专门返回一次伦敦,专门递交一份分析报告的人,正是艾伦威尔逊,所以不论是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他都不能反对。
“尼赫鲁总理的风范,令人十分敬畏。”印度人的话音刚落,艾伦威尔逊首先鼓掌赞同道,“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独立后印度已经具有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既然是尼赫鲁说的,这就代表了印度这个国家的态度,因为尼赫鲁不仅仅是印度总理,目前还兼任印度外交部长,尼赫鲁的话就是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从战争爆发之后,只是在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上赞同美国干涉,往后就是在不断的唱反调,现在尼赫鲁在华盛顿眼中,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苏份子。
虽然在会议上,艾伦威尔逊作为马来亚本地的行政长官身份,再次找到了在英属印度的感觉,对印度的自立自强态度,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吹捧。
但不代表他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不结盟的几个领头国家,除了印度之外还有埃及、南斯拉夫和印尼,埃及正是当前英国经营中东的大本营。南斯拉夫已经成了苏联的铁杆盟友,印尼更是被直接分治,理论上两百万的国土面积,直接被分割了一半,四面还被英国、荷兰、葡萄牙和澳大利亚包围。
印度想要在领导不结盟运动,得要找一个合适的国家进行辅佐才行。
“新德里不会认为,北方邻居会成为一个好助手吧?”在一片对印度的掌声当中,艾伦威尔逊忽然这么想着,如果是别的国家可能没有这么自信,至于印度嘛?很可能!
不过话说回来,艾伦威尔逊确实记得,在整个战争期间,尼赫鲁确实是不断为之奔走,几次把美国气得够呛,同时也因为尼赫鲁年轻时期对苏联颇多赞美被翻出来,给华盛顿留下了倾向苏联的印象。
“当前世界和平是主流!”艾伦威尔逊在外交大臣莫里森的示意下,开始尝试结束对于战争的讨论,“英国十分希望印度在亚洲事务上发挥重大影响力,对美国行为的担忧,伦敦表示理解,同样致力于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样十分重要,伦敦希望印度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印度此时和美国的关系懂得都懂,在英国收缩之后,尼赫鲁做一个五年计划,又一个不排除社会主义,让准备填补真空的美国心生疑虑,加上传统上英国就有锄强扶弱的外交传统,美国自然也有样学样,重点扶持巴基斯坦。
这就让有声有色的大国十分不满,种种原因之下,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好不了。
在这一次的吉隆坡会议上,又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英国,这些同文同种的国家在。印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好不容易,艾伦威尔逊才把会议走向重新带回来,不然就成了有声有色的大国,抨击美帝国主义的声讨会了。
虽然以英国没有介入战争的背景下,印度这么表态也表明是和英国对战争的态度一致。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参战了的。
必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