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艾伦威尔逊在这里的话,听见米哈伊洛维奇这么说,肯定会大呼内行,后世涌入欧洲的难民,就喜欢让女人和孩子打头阵,激发欧洲人的同情心,冲破边境然后赖着不走。
米哈伊洛维奇现在让女人和孩子在前面为自己的部队掩护,已经初步精通了不要脸的精髓,不愧是领导了多年祖国军的首领。
听到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周围的指挥官显然都有所意动,其实就算是艾伦威尔逊在这的话,也觉得有可能成功。
这个年代欧洲是不会有富有同情心的群体的,欧洲各国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对各种惨事已经麻木,怎么会有多余的同情心,但是美军这个群体倒还真不一定。
首先美国本土并没有被战争波及到,大环境来说,美军首先也没打什么硬仗,而且现在美国还在想办法树立形象,在欧洲站稳脚跟。
对没有武器的大规模难民开枪,一旦造成海量的死亡,虽然到时候可以用种种理由推脱,可现在欧洲各国各种镰刀锤子再侧,美军一旦开枪造成海量的人数死亡,苏联说不定直接就忘记了这些人是铁托的反对者,就说是难民让美军负责。
或者后退一步,这是帝国主义国家有组织有预谋对南斯拉夫进行颠覆的举动。开动宣传机器,都美国的形象进行攻击。
内有欧洲各国的亲苏政党迎合,真的可能让美国人非常难堪。就算以上种种设想都不会出现,还有最后一个因素,巴顿将军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前往柏林,艾森豪威尔亲自去了柏林,巴顿将军就在巴伐利亚州。
种种内外因素加在一起,而且到达了欧洲之后,发现了奥地利名义上四国分治,但实际上等于苏联独占,英占区只有区区两个营的士兵之后,艾伦威尔逊看见了漏洞,才在不经意间,为米哈伊洛维奇指出了一条明路。
“就这样!”这一边米哈伊洛维奇已经下定了决心,“根据我的消息,巴顿将军对苏联极其不满,我们这一次奔向自由,他的态度非常重要,说不定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我们还能跟着美军,杀回南斯拉夫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到时候我们再解决和克罗地亚人的问题,但是现在,面对铁托,我们和附近的克罗地亚人处在一个处境,暂时不要内耗。”
艾伦威尔逊在这,说不定会惊呼米哈伊洛维奇还有常公的潜质,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的气质,都是如此的相似,还指望第三次世界大战?
不过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对于已经失去家园,如丧家之犬的祖国军指挥官们,确实是一针强心剂。
祖国军群体的营地当中,从米哈伊洛维奇那里回来的祖国军指挥官,纷纷对部下下达了不明所以的命令。看起来似乎很清晰,但仔细想却不明所以。
平静的营地中,在六月二十三日出现了一丝丝涟漪,还没人知道这一道涟漪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米哈伊洛维奇的目光几乎是跟着太阳移动的,他希望行动时间马上可以到来,又希望永远不要到来。
处在高度紧张当中的米哈伊洛维奇,双眼充满血丝却毫无倦意,是死是活,就看午夜的行动了,随着黑幕降临,似乎今天又是普通的一天。
临近十二点,南斯拉夫祖国军的营地,如同平静的湖面沸腾起来一般,充满了躁动。被祖国军士兵叫起来的男女老少,看着被点燃的火把,不明白在午夜时分要做什么。
“女人和孩子出来,跟我们走!”有士兵喊叫,将女人和孩子顶在前面付之于行动。
第78章 联合大阅兵
六月二十三日午夜时分,沉寂良久的奥地利边境,如火山般沸腾,南斯拉夫祖国军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幕下,奔向了自由之路。
前途未卜心中未免惴惴,在男人们的吆喝声当中,女人和孩子坐上了板车,或者直接步行向北进发,这么大的动静英国人不知道,但是临近塞尔维亚人营地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不可能不知晓。
很快消息就传播开来,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闻风而动,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本能驱使他们,跟着塞尔维亚人的行动。
这就不得不提南斯拉夫的历史了,南斯拉夫的近代史可以概括为,塞尔维亚建立大南斯拉夫想要吞并融合其他民族但是失败了的历史。
在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族的人口只是在各个单独民族当中占据多数而已,但远没有达到半数。第一南斯拉夫建立时的名字“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王国”就说明了这个国家的属性,它是由不同的南斯拉夫民族联合组建起来的国家,塞族只是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但是塞尔维亚人之外,其他区各民族人数要远远多于塞尔维亚人口。
塞尔维亚人虽然不是主体民族,但是在南斯拉夫王国的短暂历史当中,塞尔维亚人确实占据了统治地位,拥有影响其他民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潜移默化的。
不管是克罗地亚人还是斯洛文尼亚人,虽然对塞尔维亚人有敌视,却下意识的以塞尔维亚人为标准行动,这一天的午夜,这种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塞尔维亚人的营地有这么大的动静,就被相邻的克罗地亚人知晓,虽然他们不知道塞尔维亚人到底有什么目的,但处在铁托的高压下,克罗地亚人和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祖国军是处在一种环境当中报团取暖。
至于这种心理,见到塞尔维亚人向北进发,克罗地亚人本能的就跟随,然后是斯洛文尼亚人,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
午夜时分的奥地利边境熙熙攘攘,如同闹市一般嘈杂,火把和人流交织,向着北方移动。
如果有人能够开上帝视角,注意到这一次移动的细节,会非常惊讶的发现,涉及到了二十万人的移动,竟然完美的避开了占领军所在的营地。
当然这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现在奥地利的情况特殊,英军在奥地利英占区只有两个营,美国和法国的占区也差不多,奥地利实际上是处在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只是出于大局,苏联红军都在苏占区,给了美英法三国礼遇。
这一个连当事者都不会注意到的漏洞,此时却成了一个致命的疏忽,成了这一场震惊世界逃亡的注脚。
向北移动的逃亡者,身体充满了力量,生路就在前方,所有的疲惫和焦虑都消失不见。向北向北再向北,就是他们现在的唯一目的。
这个时候,没有塞尔维亚人、没有克罗地亚人、也没有斯洛文尼亚人,他们都是一种人,避免被遣返回国,等待铁托清算的人。
夜幕下,火把组成的长长人流行军,将奥地利从平静下唤醒,但是对于已经经过多年战争的欧洲来说,这一点杂音其实并不算什么。
数百公里之外的柏林,却正在举行一场胜利庆典,和历史不同,这一次的胜利阅兵早了三个月,刚刚联合战胜德国的战友情还在,而且预期当中的波茨坦会议过几天也将召开,美苏英法都在竭力的营造着团结的气氛。
谁都知道现在战争还谈不上结束,日本还在垂死挣扎,太平洋一线英美军队仍然在和日本军队鏖战,此时劝说苏联投入到对日本的战争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会议还没有开始之前,其实一切事情只能算是未知,就艾伦威尔逊的了解,日本战败前夕已经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征兆,甚至把希望放在了苏联身上。
指望苏联调停毕竟步步紧逼的美国,有条件的退出战争。这并非不可理解,其实就和德国人希望向西线投降一样,德国人心里非常明白,他们在东线做了什么缺德事,所以避免落在苏联人的手里。
日本人的心理恰恰相反,在苏联和美国人之间选择,日本人会出现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避免被美国人收拾的心理,也非常正常。
上午八点,柏林阅兵场地,参加阅兵的美苏英法四国士兵已经准备完毕,同时间的莫斯科红场,苏联胜利大阅兵遵循着同样的步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担任红场阅兵总指挥,而柏林联合大阅兵的总指挥则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罗科索夫斯基随着克里姆林宫钟楼的钟声出现在红场上,在“立正、阅兵式开始”口令发出后,自鸣钟敲响十下,军乐队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荣啊—俄罗斯人民》,罗科索夫斯基元帅骑白色战马通过斯帕斯基门进入红场,阅兵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同志,现役部队、海军部队和莫斯科卫戍部队参加阅兵式的队伍已组建完毕,请检阅!”
“乌拉……”艾伦威尔逊自然是听不见莫斯科气冲云霄欢呼,但在柏林的联合大阅兵上,苏联士兵对着朱可夫元帅高呼乌拉,同样令其他国家的参与者侧目。
就算是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元帅,也苏联受阅士兵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十分认可。
“我看到的是战士们经过战火磨练的英毅脸庞和流露出欢乐心情的眼睛;是战士们穿着的新制的军服,勋章和奖章在军服上闪闪发光。”朱可夫元帅对着受阅士兵发表了讲话,“全世界珍惜和平的人们,都在心底感激勇敢的士兵做出的贡献,这种感激包括苏联,以及伟大的盟友美国、英国、法国等等其他盟国。今天,在这盛大的欢庆日子里,我们谨向他们表示伟大而崇高的敬意,光荣属于全体为了这一次战争牺牲的英雄们。”
“乌拉!”朱可夫的演讲完毕,联合阅兵式的苏联士兵再次高呼。
艾森豪威尔将军用意味莫名的目光看了蒙哥马利元帅一眼,他觉得自己应该和英国人谈谈了。
第79章 突发事件
受阅的四国部队,红旗第二四八步兵师,法军第二步兵师,英军第一三一步兵旅以及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在两万多柏林市民的注视下,从国会大厦到勃兰登堡门的大阅兵开始了。
步兵方阵的阅兵次序首先由苏联士兵开始,主席台上,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法国的德拉特尔·德塔西尼将军,代表盟军的高规格指挥官并肩而立。
伴随着雄浑的军乐,苏联士兵走着鹅步,从主席台上一一走过,不远处的墙上则挂着同盟国三巨头,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的巨型画像。各国的记者手持着相机,对着队列拍照,艾伦威尔逊手中虽然没有相机,眼睛却没有离开分列式。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在阅兵这件事上,和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英美法这边确实是差点意思。
要是没有苏联红军士兵的阅兵式,小专员都懒得来,不如去看群众游行。
果然在苏联士兵器宇轩昂的走过主席台之后,受阅的法国方阵出现,就显得逊色不少。
“法国人的阅兵方阵好像不太严肃!”辱法先锋艾福尔小声嘀咕道。
“我们是盟友!”艾伦威尔逊轻声的提醒道,不过这是谁恶意安排的苏联之后是法国的次序,这样一对比确实显得法国士兵不太行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两个外交官的片面认识,出现的任何一个国家方阵,都谋杀了不少胶片,且并不缺少喝彩,不能因为是法国方阵就持有偏见。
在徒步方阵走完之后,重武器方阵是从英国开始,苏联压轴出场。英国出席阅兵的部队来自于蒙哥马利元帅的第七装甲师,这是自北非战役时期就名声在外的英军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