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点艾伦威尔逊就很同意,法国人就是有这个本事,就拿葡萄酒来说,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是这方面的强国,但是市场上最高端的那批永远都是法国产。
至于海蒂·拉玛和英格丽·褒曼,已经掺和一手的路易威登,连法国人自己都买不起。二十一世纪的两个几个大买家,中俄都在其中。也不知道广告是怎么做出去的。
“法国人的自我营销真是太厉害了。就巴黎那个样子,也敢吹,关键是吹了也有人信。”艾伦威尔逊气不打一处来,用法国这个国家,来彰显英美特殊关系。
现在的伦敦一定是超越巴黎的,原因在于,伦敦是经过德国轰炸,部分城区要重建。而巴黎被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自然也没有重建的必要。
虽然在法国的看法上取得了共识,但两人都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深谈下去。麦卡锡提及了当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民调。民主党低迷的民调差不多已经板上钉钉,共和党将会重新夺回执政权。
“虽然出于国家角度我不便对此做评价,但在私人角度上,约瑟夫恭喜你了。”艾伦威尔逊闻言开怀大笑,对麦卡锡表达恭喜之意。
如果是艾森豪威尔上台的话,其实有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最后一个传统共和党人占据优势的共和党政府,其实全世界并没有发生什么很激烈的大事。
唯一可能算是很激烈的大事,应该算是中央情报局为了美国人的吃便宜香蕉的权力,收拾了一个香蕉共和国危地马拉。
美国媒体把这次推翻阿本斯的军事政变描述成对共产主义的一次彻底胜利,实际上中情局事后也没有找到苏联支持阿本斯的证据。政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联合水果公司,它仍然牢牢的控制了危地马拉的社会经济,并继续向美国人民供应便宜的香蕉。
当然这一场颠覆香蕉共和国完成的也不算漂亮,导致了危地马拉持续三十六年的内战爆发,一直打到九十年代,把中美洲搅合的天翻地覆。
至于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出现,更多是英国自己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艾登可能有什么把柄在美国人手上,给英国来了一手木马屠城记。
总的来说,基本盘没有互换之前的共和党执政,如果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的话。作为军人总统反而不会轻启战端。对现在求稳的英国是好事。
要是秉承着昭昭天命的民主党继续执政,英国说不定比原本的时空更多遭到打压。
经过初步判断,未来八年如果小心一些,英国说不定可以完成从容收缩的布置。要是民主党执政就不一定了。
在送别老朋友上,艾伦威尔逊秉承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理念。都在麦卡锡面前下了这么多功夫,也不在乎最后这点时间。
“对了,约瑟夫,你和尼克松的关系怎么样?”艾伦威尔逊陪着麦卡锡去机场的时候,忽然想到,艾森豪威尔的副手好像是尼克松。
尼克松算是美国很少数,做过副总统然后又战胜对手做过总统的人,肯定能力不低的。
“他算是我在政界少有还算和睦的朋友!不能说特别的好,但也算是很不错。”麦卡锡一听对尼克松给出了高度评价。
在反对杜鲁门的问题上,麦卡锡和尼克松高度一致,只不过侧重点在不同方面。算是共和党内部用反苏攻击民主党的两个大将。
尼克松更像是传统的政客,实际上尼赫鲁是属于杜威领导的共和党建制派大将。
“哦,既然是约瑟夫你的朋友,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我还真想要见见他。”艾伦威尔逊主动开口,表示对麦卡锡的交际圈非常感兴趣,但是也提醒道,“其实尼克松看起来就不像是你这么令人非议,如果你的演讲换成另外一个人,说不定更有轰动效果。”
如果不是珍重这个朋友,艾伦威尔逊根本没有必要把这话说出口。
但说出口了就有说出口的效果,至少麦卡锡是很开心的,他已经感觉到了欧洲的政治气氛和美国不一样,这一次的欧洲之行算是不虚此行。
“那么,我的朋友,我们再联络,有空去美国看看。”麦卡锡一看时间到了,和艾伦威尔逊这个朋友依依惜别,开始了返回美国的旅程。
第641章 精力充沛
共和党能够给英国带来八年喘息之机的话,未来的日子就会好过不少。艾伦威尔逊带着这种想法继续返回海尔曼庄园躺平。
他现在深感一个老牌帝国在效率上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他看来北德意志银行的事情多简单,直接就交到两姐妹手中就行了,怎么这么慢?
他都差点忍不住催促杰拉德,能不能提升一下效率,他还准备回吉隆坡造福社会呢。
“亲爱的,你怎么对一个美国人这么上心,这可不是我认识的你。”安娜嘟着嘴,又在趁机给男人灌迷魂汤,表达对麦卡锡这么重视不理解。
“因为美国比英国强,虽然不是强在军力方面。”艾伦威尔逊叹了一口气,他甚至在军力上面都可以不尊重美国,但在国力上不得不尊重。
事实上英国军方当中,对美军的战斗力一直都不怎么仰视,甚至还有些瞧不上。这也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美军的表现不行。而是源自于二战,乃至于更加久远的一战亲眼所见。
比起一战美军完全边缘化的角色,二战美军已经强不少了,但在英国军方眼中,仍然是槽点甚多的一支军队。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艾森豪威尔当时把辞职信都预先写好了,万一登陆失败了就拿出来用;而布莱德雷在奥马哈受阻之后,就立刻开始考虑将计划该海滩登陆的美军全挪到其它海滩,因为此后几小时突破了滩头才作罢。相比之下,蒙哥马利那真是信心十足,表示在一九四四年年底就能攻克柏林,抢在苏联之前占领德国。
登陆前,美军高级将领方面可谓惴惴不安,紧张到极点,这还是登陆行动默认大部分德军装甲集群都由英军对付的情况下。
甚至在丘吉尔的回忆录当中,他也说明诺曼底登陆的主力部队是英军。英军是主攻对付了德军的大部分装甲力量,而且比美军首先取得进展。
在原本时空中的朝鲜战争,参战的英军指挥官在因为美军擅自撤退被包围之后,还说了一点都不意外的话,可见对美军的作风根本不局限于军方高层当中。
至少在这个时间段,艾伦威尔逊说英国不依仗美军的战斗力,绝不是他自己这么认为。而是英国军方的共识,二战中的英军将领还没退休呢,几乎都是这么认为。
卡昂战役英军和德国一水的王牌装甲师鏖战,对比面对只有英军面对敌人四分之一兵力的美军灰头土脸,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
至少英国二战遗留的庞大的积累用完之前,英军估计是不会对美军的战斗力有改观了。
当前的英国军方只是认为美军规模大,也就是炮灰多。国力强大能够支撑得起战争,并不认为美军的战斗力在英军之上。
“这样看来,我们不能把希望放在美国身上。”波金娜拿着香肠过来放在桌子上,小声道,“尤其是在远东的战争中,美国人迟迟没有进展。”
“那倒不是,英国毕竟只有五千万人口。我们可和苏联人拼不起消耗。美国人可以。”艾伦威尔逊一脸的无奈,“人口决定成材率,决定能够发展全面的工业。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必须要团结欧洲的原因。凭借现有的人口,不论是英法德都跟不上美国和苏联的节奏了。”
“亲爱的,你是欧洲派的么?”波金娜眼睛一亮,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揭穿了帝国公务员的真实身份。
“是也不敢说,英国公民有历史包袱,发起工业革命自我感觉良好。和他们说这些事,他们是不会理解的,除非真到了某一天发觉时代变了才会改变。”
艾伦威尔逊也颇为无奈,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包袱导致无法更进一步。只不过农业时代发生在了和平教大国和中国各朝代身上。
在工业时代又发生在了英国身上,英国也是在六七十年代接连被法国和德国超越。才不得不放下尊严低下头舔着脸申请加入欧共体的。
有这个因素在,白厅才把明明是两翼齐飞的内容,换成了到处宣扬三环外交的口号。
但好在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欧共体英国和法国已经拉起来了,英联邦那边也有声有色。再有几年把本土不要的低价值工业,转移到可靠的殖民地比如马来亚那边,相信维护住自身利益,不做跟屁虫还是可以的。
表示要回到亚洲的艾伦威尔逊,在重复这一套说辞的时候,两姐妹都感觉又是狼来了的重演,总是说要马上走,却一直没有动身,光用这套说辞在两人身上占便宜了。
“总说要走,就知道让我们付出。”安娜捏了一下艾伦威尔逊的手臂不满道,“回去之后当地有没有异域风情的女人照顾你呀?”
“想什么呢?亲爱的!”艾伦威尔逊矢口否认,不过仔细一想,如果国宝签下的明星要有成色不错的,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他对亚裔女性还是很友好的,并不是一个挑食的人。
他这一次是真的准备走了,总不能带到柏林危机完结吧?他又不是驻德专员!
该做分内之事的时候,坐视时间流逝是颇为可耻的事情,一直呆到今天,也是看在龙骑兵姐妹的观感上,他毕竟是一个公务员,没有过多风流的时间。
当杰拉德确认问题不大,但是需要波金娜摆平一些竞争者提出申请的口风之后。艾伦威尔逊就知道他可以上路了。
联邦德国已经成立,艾伦威尔逊如果还像是一九四五年占领军时期,帮着波金娜对其他家族施压不太合适,这件事要波金娜自己来谋划。
“英国不能帮助你们俩出面摆平竞争者,只能拉偏架。这就要靠你们的能力了。”搂着两具娇躯,坐镇中央的艾伦威尔逊分别亲了一口两个女人,“杰拉德是我在英属马来亚的前任,既然他已经这么说就问题不大。接下来北德意志银行的事情就看你们的了。”
“办好这件事,我就去找你。”安娜凑上来主动吻了一口,“先给你一个奖励。”
“比起我的辛苦而言,这个奖励并不算贵重。”艾伦威尔逊得寸进尺的表示,还想要更加优厚的待遇。
两天后,为了帝国东奔西走,不敢有丝毫喘息的帝国公务员已经到了巴黎。进过了一番必要的准备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飞机。
海蒂·拉玛和英格丽·褒曼才刚刚结束神隐,孩子还小不能陪他一起赴任。葛丽泰·嘉宝表示正好是他的戏份在补拍,所以也不能去。所以艾伦威尔逊只能形单影只的上路。
关于在阿联酋建立航空中转站的计划,白厅已经收到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规划。不过艾伦威尔逊认为,应该不至于等待太久。
早在伦敦的时候,他就能发现白厅对这件事算是非常上心,毕竟中东的石油资源在那。现在都五十年代了,英国不会不清楚其中的价值。
美国这一次之所以在欧洲方向出现了迟疑,无法做出快速决策,让英国大出风头的原因。就在于半岛战争中的秋季反击。这是美韩联军在夏季攻势结束之后就预料到的情况,没预料到的是,竟然欧洲会出现柏林危机。
如果不是出现了柏林危机,艾伦威尔逊记忆中的战争走向,应该是美军的夏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