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看占区划分就知道,德国最为良好的海岸线和工业区就在英占区,美占区是一个内陆占领区,所以移交德国船队,潜在层面的损失要大英帝国承担。
  这是为什么艾伦威尔逊,宁可让大英帝国军舰速度保持者,蒙巴顿将军派遣亚洲舰队去帮苏联,也不想答应苏联要德国船队的原因。美占区根本就分不到德国船队,美国人当然大方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也没有便宜美国人,要是苏联真的拿出来不惜一切的决心成功占领了北海道,用一个北海道的价值和德国船队的价值衡量,也不算亏。
  “艾伦还很年轻,不知道外交是要有所取舍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一听,不慌不忙的在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罗伯特·艾登圆场。
  表示艾伦威尔逊是无心之失,随后话锋一转道,“既然苏联人是如此的急切,你就陪同苏联代表走一趟,会议这边暂时搁置。到了英占区反正是我们的地方,一切事情都方便的多。”
  这一次的波茨坦会议是在苏占区,内阁秘书的意思是到了苏占区,主动权就回到了英国的手里,同时表示自己和首相以及外交大臣还有事情要谈,起身回头对着丘吉尔说道,“首相,我送艾伦一下。”
  离开了房间,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声音为之一变,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淡然,“艾伦,虽然你没有明说,但是你刚刚的语气,以及对美国和苏联的评价,是不可取的。”
  “爱德华爵士,哪里不对么?”艾伦威尔逊皱眉回想了一下,没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关于对日作战的操作,对美国和苏联的不满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的处境是,德国仅剩下的船队确实是在我们手里,美国人也确实慷他人之慨,把我们英国握在手中的东西给了苏联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道,“这种结果,如果首相和外交大臣深想的话,会认为你是在隐蔽的对尊敬的首相和卓越的外交大臣不满。”
  “不会吧?”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这都能联想到?是不是想象力过于丰富了一些?
  “所以你认为,为什么所有政府层面的公开文件,都用那种非常中性、枯燥,看一下就阅读不下去的词汇来书写呢?”爱德华·布里奇斯微微一笑,自顾自的点头道,“就是这个原因,在英属印度那种殖民地,不用在乎这种措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大英帝国是统治者,要贯彻帝国的政策,使用什么手段都行,但是本土不一样。”
  “我明白了,爵士。”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哪怕他心里认为爱德华·布里奇斯是小题大做,但这位公务员的首领是好意,他是能感觉到的。
  “既然苏联人想要快点,把你就陪同他们去港口。”爱德华·布里奇斯满意的点头,对艾伦威尔逊知错就改的态度表示认可,“离开柏林几天也不是坏事。”
  爱德华·布里奇斯以后自己的考虑,既然是是一件事的暗箱操作,哪有临阵换搅……换将的道理。
  而苏联前往英占区代表领头的,同样是和艾伦威尔逊同病相怜的福尔采娃。
  在正式会议中,三国代表团都公开认可了这件事,表明了整个波茨坦会议的透明性。
  准备从柏林启程前往英占区的福尔采娃,可能是第一次深入帝国主义控制的地方,心里未免有些紧张,“我们的行程是什么?蒙哥马利元帅要见我们么?”
  “蒙哥马利元帅最近有点忙。”艾伦威尔逊鼓着腮帮子,但完全是实话实说。
  蒙哥马利元帅在进行欧洲巡演,这个在战争期间把自己禁铜在战术司令部的人,似乎突然间从民众的欢呼声中得到了无限乐趣。他同许多单位和个人保持通信联系:足球俱乐部、慈善事业机构以及每一个愿意给他写信的人。
  他总是乐意出席各国举行的种种仪式,无论是接受自治城市的荣誉市民称号,还是在盛大的集会上发表演讲,或是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成为名誉博士,他总是来者不拒,一概参加。随便查一下他的日程安排,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没准在其他外交官眼中,陪着福尔采娃前往英占区还是一项美差呢。和一位美丽的苏联女士,在英国占领区,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尤其是美国人,肯定会这么想。


第97章 大选
  艾伦威尔逊没指望过和福尔采娃发生点什么,对方毕竟是苏联代表团的成员。冲破国家禁忌来一点深入交流,可能会把大好的前程搭进去,这对于一心追求进步的艾伦威尔逊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对方不好忽悠,现在德国的各国分占区都是一片残垣断壁,西边英法美占区遭受过大轰炸,看起来比德国东部的农业区还悲惨。他倒是想要让苏联人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繁华,可目前确实是没有这个条件。
  前往英占区的军机上,英国代表和苏联派来的代表气氛有些尴尬。终于艾伦威尔逊不得不和福尔采娃说几句话,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都还是盟国嘛,日本还没投降之前就这样,不利于盟国之间的团结。
  到达英占区苏联代表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英占区的德国军人,福尔采娃不满的说道,“你们重新武装了德国军人?”
  “到谈不上武装,只是释放了战俘编成辅助力量,维护英占区的稳定。”艾伦威尔逊承认了福尔采娃的指责,顺便把美国拉下水道,“普通战俘听从命令作战,清算也清算不到他们身上,如果苏联人对美占区有些了解的话,就知道巴伐利亚州大批德国军官已经恢复了自由,那边才更加过分。你们可以派人去看看……”
  大英帝国对苏联的敌意也就图个乐,真反苏还要说是美国人。果然,在艾伦威尔逊比烂战术的衬托下,苏联人的敌意马上就转移到了美国人身上。
  关于清算德国犯罪组织的事情,艾伦威尔逊举手赞成,美占区才是德国前高官的大本营,希姆莱的漂亮女儿也在那。让苏联人咬美国去吧,大英帝国可以采取友善中立的态度看着。
  “大英帝国完全遵守了日内瓦公约,至于你们苏联人和美国人会不会遵守,遵守了多少,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也无法干涉。”艾伦威尔逊对福尔采娃暗讽着。
  “你的意思是我们苏联故意虐待德国战俘,让他们自然消失了?”福尔采娃闻言不满的反问道,“你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双手清白喽?真是笑话。”
  “确切的说,我的话仅仅指的是英国,不包括美国在内。让人消失是你们的自由,但如果是我们操作的话,要经过民主讨论拿出决议,最终决定。”艾伦威尔逊一挑眉,这已经是英占区了,他不用像是在柏林那样寄人篱下。
  英占区战俘的生命是得到保障的,这倒也不是坏事,保存足够的劳动力,英占区才有首先腾飞的基础,这可以让以后合并的时候,英国占据更大的话语权。
  从基础上来说,英占区还是很有优势的,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还是港口最多的区域。只要抢先在其他占领区首先恢复,形成虹吸效应,英国就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虹吸效应在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哪怕就是在南亚都存在,印度长期都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别看在其他地方人眼中印度穷的要死,但印度周围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各个都比印度还穷。
  虹吸效应一旦占据先手后来者很难追赶。更不要提英占区本身就是德国人口最多的精华部分,一旦首先摆脱萧条,就能对美占区和法占区产生影响。到时候英国在德国问题上和美国谈判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底气。
  现在想这些还是略微早了一些,艾伦威尔逊把福尔采娃和其他苏联代表带到了英军司令部,办理身份证明。
  因为蒙哥马利正在欧洲各国享受欢迎和掌声,在庆祝活动完结之前,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英占区首脑,英军司令部的具体工作是罗纳德·威克斯中将负责。
  艾伦威尔逊上次来到汉堡,和罗纳德·威克斯中将见过面,对方还留有印象,得知了来意后疑问道,“是苏联人?来接收德国的商船船队?”
  “恐怕是这样的!”艾伦威尔逊耸耸肩无奈的道,“我就是过来协助苏联人的接收工作,是美国方面对我们施压,用德国船队换取了苏联在部分问题上的让步。”
  “美国人就不干好事。”罗纳德·威克斯一听,脸色也不是很愉快。大家都对苏联人抱有警惕之心,不代表这边美英法就是一团和气。该有的龌龊一样不少,只是没有表现的这么明显。
  “没有办法,苏联是明显的敌人,美国是可疑的盟友,都惦记着我们英国的庞大财产。”艾伦威尔逊说美国的坏话也就见好就收,为了大英帝国的未来,他还要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把德国人的船队交到苏联人的手里。
  现在艾伦威尔逊已经没有在波茨坦的时候那么抵触,其实德国船队留下来,也仅仅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送给苏联人一样有好处。
  英国本土的造船工业发达,德国失去了这些商船,但是德国整个德国的需求还在。说不定对英国的造船业也是一个利好,说不定还会让英国对英占区的控制更加深入。
  现在英国存留的一千八百万吨船队,就算是没有德国船队补充,一样可以讲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物产运到欧洲,并不耽误欧洲的重建。
  比起欧洲这边,对于英国本土的公民来说,战后的首次大选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大英帝国的荣光固然重要,可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不是光靠大英帝国的荣光就能冲淡的。
  在艾伦威尔逊领着苏联人对着德国船队指指点点的同时,也是丘吉尔首相在波茨坦会议上如臂使指却力不从心的同时。战后英国的第一次大选正式拉开了帷幕,一方是带领大英帝国取得二战胜利的执政党保守党,另外一方则是克莱门特·艾德礼率领的工党。
  克莱门特·艾德礼在英国公民恢复幸福生活,对重要产业实行国有化的主张中,挑战正在波茨坦会议上的丘吉尔,七月五号,战后第一次大选开始了。


第98章 前首相丘吉尔
  不出意外的话,工党会给在波茨坦会议上指点江山的丘吉尔一个惊喜。对此艾伦威尔逊毫不怀疑,而且这不代表工党上台了,大英帝国就会被卖的连内裤都不剩。
  工党和保守党之间的关系,很像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关系,一个含蓄点一个直接点,做的都是一样的事。尤其是殖民地问题上,艾德礼和丘吉尔只有细节上的不同。
  两党对大英帝国的广泛殖民地的态度变化,其实都是一样的,坚决维护、重点扶持、有限坚持、部分放弃、全面撤退这一条路线。
  事实上除了英属印度之外,艾德礼执政的时候没有放弃任何一块殖民地。英属印度的情况,实在是要强压已经超出了英国的国力,才不得已放弃的。
  而且英国的五十年代大裁军,实际上是发生在保守党重夺回政权之后。
  伦敦街头,工党的支持者高呼着工党的主张支持艾德礼,“高度的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一切人摆脱贫困,建立一种使每个男女儿童有可能发展自己才能的教育制度”
  “投票给工党,就是大英帝国沉沦的开始,只有丘吉尔才能让英国再次伟大。”
  如果艾伦威尔逊在国内听到了,身为懂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