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就是战后猛增的英国移民,这些新移民对英镑并不陌生,和英国本土也保持着情感联系,珀斯各地的英国国旗就是证明。
  而战后英国移民澳大利亚的移民群体,绰号十英镑。澳大利亚由英国人发现并长期统治,当时观念认为英国人语言文化与澳洲差异较小,援助英国移民,是保持澳大利亚的“英国性质”并且增加人口的有效办法。
  该计划由澳大利亚首任移民部长亚瑟卡尔韦尔提出,他主张鼓励并资助英国人移民,每一个非英国移民加入,就要引入十个英国移民。
  战后两国签订协定。澳大利亚要求所有被资助移民至少在澳大利亚工作两年,政府会保证在其找到工作前提供补贴;并向移民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就业服务等社会福利。联邦政府负责招募与运送移民,各州政府负责接待、临时住宿和后续工作。
  而整个移民澳大利亚的过程,英国和澳大利亚向移民象征性的收取十英镑的费用。这就是英国移民十英镑绰号的由来。
  任何一个英国人,都可以用十英镑的费用来到澳大利亚,这是澳大利亚单独为英国开的后门,比起后世高到天上的澳大利亚移民门槛,可见澳大利亚对血浓于水的执著。
  有这么一批十英镑移民在西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当然不能只把美元当成是货币锚。
  同样准备的安哥拉开采合同,以及英国的投资一样是以英镑来结算的,英镑还要抵抗抵抗,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宾主尽欢,帕梅拉蒙巴顿也高兴丈夫的帮忙,夫妇二人随着卡莱和奥库斯特,参观一下马来亚殖民地的建设。
  “其实我很好奇,华人的信仰是不是过于驳杂了一些。”在一座关帝庙前面,卡莱摇着头对着武圣庙的热闹,表达了不理解。
  “没有印度驳杂。”艾伦威尔逊一副还好的表情,“华人的信仰比较?嗯?务实。”
  现在的马来亚和中国相比,那肯定是充满了封建糟粕,理论上男人还可以有很多女人不犯法呢,殖民政府在这点上并不准备制止,只有劝导作用,喜欢多娶的要是不听,那谁都没有办法。
  虽然对基督世界的人来说,雕像算是偶像崇拜不值得提倡,但两位总督还是很新奇的进入关帝庙转了一圈,还问及了一些事情。
  对此,艾伦威尔逊当然是回答的滴水不漏,奥库斯特惊讶的道,“这就相当于法国人看拿破仑?”
  “是也不是,很复杂。”艾伦威尔逊看了一眼关羽的塑像暗道一声告罪。
  关羽在几十年后,也几乎成了史盲鉴定器。他从来不是什么清朝刻意拔高的人物,事实上历朝历代关羽的地位都很高,每过一个朝代都会多一堆封号。随着时间流逝地位越发高大是很正常的。
  艾伦威尔逊代表英国,和两位总督其乐融融之时,马来亚、加里曼丹、帝汶港口的亚洲舰队,开始了旨在于保障自由航行的行动,对进入临海的印尼船只进行驱逐,扣押,对于干预对抗的印尼船只则采取击沉处理。
  几天前,艾伦威尔逊曾经对采访的媒体说过,要让印尼片板不得下海的警告。随着出击的三国海面力量,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实。
  殖民者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次是来真的。不但苏加诺对这种帝国主义行径激烈抗议。连印尼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也表示这种行为只会把印尼推到敌人的位置上。
  这种言论怎么可能让就是这个目的的艾伦威尔逊停手?随后就保障自由航行的名义,命令马来亚的媒体向印尼喊话,承认现有边界,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然就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第861章 有能量的小圈子
  在大印度尼西亚主义者的眼中,连马来亚殖民地都应该是印尼的一部分,加上荷属东印度群岛才是完整的印尼。
  可现在荷兰撤离爪哇岛的时候,直接带走了人口最稀少的加里曼丹岛和半个新几内亚,转让西帝汶给了葡萄牙。
  将海峡周边群岛送给英国,和以上相比都已经是小问题了。最终的结果,就是现在的印尼比大印度尼西亚主义者心中的印尼,缩水了百分之五十。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对比过于强烈,简直让自诩爱国的印尼人痛彻心扉。
  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英国、荷兰和葡萄牙,以及帮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在印尼周边游荡,这一次又利用手中的舰队,对印尼的渔民采取强行驱逐,击沉的办法,让印尼对殖民者的反感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顶点。
  至于印尼对马来亚殖民地的渗透?开玩笑,雅加达政府怎么会承认这种事。
  “我国领土自然是全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其他国家的领土,那自然不是侵略就是趁火打劫,反正都是用阴谋得来的。”
  在马来亚行政公署,艾伦威尔逊嘴巴咧到耳朵根,“其实以面积和人口来说,没被分割之前的东印度群岛是和平教第一大国的底子,现在么?澳大利亚人永远应该感谢我们,提前干掉了澳大利亚潜在的最大威胁。”
  “现有的收集信息来看,雅加达政府反对自由世界的声浪已经到了顶点。”理查德拿着不同渠道的资讯看了一眼,然后抬头道,“专员,印度和中国已经表态谴责。而马来亚殖民地的一大族群是华人,印度裔虽然人口不多,会不会受到新德里的影响。”
  “哦,了解。”艾伦威尔逊伸出双手托在脑后,舒服的躺在靠背上,慢吞吞的道,“问题不大,其实从切身利益来说,对马来人而言,不管是华人还会印度人,都是外来者。民族主义者其实是无法容忍外来者占据太多资源的。这是右翼普遍的通病。殖民地的华人和印度人如果够聪明,最好不要和我们作对。”
  “我们离开了是他们灭顶之灾的开始,为了让他们不要再这个问题上天真。这方面我们不要节省口水,应该不断的提醒他们。至于殖民地的马来人,有苏丹们帮助稳定,我们在进行适当的倾斜。至少在土地上,我从上任以来没有亏待过他们。”
  就印尼的华人群体,艾伦威尔逊处在第三国的角度上,除非是印尼变为苏联体制国家。不然大概率是下场悲惨,一般的民族主义国家是容不下这些华人的。
  不管拿出多少年前来到南洋的证据,在本地人眼中,他们就是殖民者引进来的。
  更何况艾伦威尔逊之前看过,华人庆祝十月一的集会照片。
  也就是苏加诺还算温和,换成一般的印尼人。看到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人,拿着另外一个国家的国旗,庆祝另外一个国家的国庆,能不想着杀之而后快?
  对于东南亚的华人来说,独立于主流族群之外,主流族群怎么看待他们还用说?
  “我到也听说,荷兰人走之前,也撤离了不少华人去了加里曼丹。”爱丽莎提及了一个情况,“用来帮助荷兰人开发加里曼丹岛。”
  “也许这样对大家都好。”艾伦威尔逊面无表情的回答,不出意外,荷兰撤走的那批华人,应该绝大部分是炮党的支持者。
  就像是白俄痛恨苏联一样,这种成分的华人离开是好事。和大部分华人待在一起,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呢。离开了能有多大的危害?不过是说两句牢骚怪话罢了。
  要是这批华人还留在印尼,那到了关键时刻,说不定会把华人集体带沟里。
  艾伦威尔逊在马来亚殖民地,对亲苏份子和炮党同时重拳出击,但没指望荷兰人也这么做,也不能因为英国和荷兰共享加里曼丹岛,就指导荷兰人应该怎么做。
  面对印尼,英国和荷兰同属帝国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平等相待才对。殖民帝国都到了这个时候,每一分力量都是宝贵的,应该一致对外。
  至于中印两国对雅加达的声援,这很简单,耳朵捂上就当做没听见。
  “不赞成,不反对,不回应、不反驳。中印两国自己到时候就觉得没意思了。”艾伦威尔逊定下了关于这一次的应对之策。
  “考虑到殖民地的族裔比例,这样也好。”理查德很认可,对着殖民地的族群反驳他们的母国,不管是怎么回应都不容易,还不如装作没听见。
  “很好。”艾伦威尔逊感叹了一声歪蕊顾得,笑道,“那么就没有问题了。看看这一次保障自由行动之后的效果,我们在想应对办法。”
  “要不要让斯康斯中将那边制订一份对雅加达的登陆计划。”爱丽莎提出了建议。
  “计划可以制定,毕竟是应变对策列一个计划并不过分。”艾伦威尔逊表达了原则上同意,但实际上不同意的态度。
  类似猪湾登陆的大场面,还是交给中央情报局的同行比较好,英国丢不起那人。至少现在是不行的。
  爱丽莎点头,心里明白了顶头上司不想考虑军事行动,至少不愿意进行登陆作战。
  想想也是,太平洋舰队就在马来亚,登陆什么?那不是用自己的劣势,撞敌人的优势么。
  “看来最近一段时间,你会因为自由航行的运动。被雅加达挂起来骂。”下午两点下班,加班完毕的艾伦威尔逊,对在家的妻子谈及了今天的讨论。帕梅拉蒙巴顿便有了这种言论。
  艾伦威尔逊摇头,撇清关系道,“别高看我,人家雅加达是对着英国、荷兰和葡萄牙来的,哪有空搭理我一个殖民地的高级专员?中印也没点我的名谴责,对不对?”
  “跟他们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玛格丽特公主为姐夫愤愤不平了,印尼谴责有道理。其他两国距离这么远,却好像和自己有关一样。
  “可能是因为万隆会议吧,这一场会议在那两个国家被拔高到了意义。”艾伦威尔逊不置可否,旋即轻松道,“不用管他们,距离远除了叨叨两句什么都做不了。人家不是站起来了嘛,表现一下不畏强权可以理解。”
  骂是骂不死人的,对艾伦威尔逊尤其如此,这个话题就告一段落,主动询问了一下和葡萄牙的合同,小姨子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半个屁股可不能白收。
  吃过晚饭,等到公主殿下离开,帕梅拉蒙巴顿借着这个由头说起了想要去一趟巴黎的想法,“说到这,法国人还真有人邀请我去一趟。这一次帮着玛格丽特分流勘探队,说不定还能谈谈军售的事。”
  “怨仇级航空母舰?”艾伦威尔逊一听来了兴趣,“能搞定这件事,谁有这么大的能量?”
  “是莫内先生。”帕梅拉蒙巴顿没什么隐瞒的,尤其是对自己的丈夫,“我觉得,他有可能促成怨仇级航空母舰的军售。”
  “他啊?”艾伦威尔逊神色一凛,“他说不定真有这个能力,促成军售是最好了。不过你心里要明白,伦敦对什么欧洲合众国之类的理想从来都是很警惕的。”
  莫内的人脉丰厚,遍及英美两国,甚至还做过常公的顾问,也可以说在东方也有人脉。
  在广泛的英、美人脉的基础上,莫内获得了马歇尔计划在法国监督实施的权力,戴高乐不得不借重莫内的人脉关系去打通美国的资源,并委派莫内制订法国战后的五年经济恢复计划。
  尽管戴高乐与莫内存在着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但法国太需要美国的援助了。
  莫内是法国促成煤铁共同体的坚定支持者,比起半年一换话事人的法国政府。这位仁兄代表着另外一部分认为天长地久才是权力的人。
  莫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