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对于要建立起来英国中间商地位的艾伦威尔逊当然是一个坏消息,不过他早在到达德国之前,已经通过在英属印度的关系,拆了一座印度金奈的卷烟厂,目前已经在海上,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至于烟叶,英属印度种植烟草已经接近三百年了。
欧洲战事已经停止,航运恢复,艾伦威尔逊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英属印度的烟草种植,把现在德国的香烟黑市消灭掉,制止美国倒爷对欧洲的财富掠夺。
香烟黑市繁荣时期,美军在德国法兰克福重建了办公楼,却仅仅付出了一百五十条香烟的成本,可见其中的暴利。
这是艾伦威尔逊规划的第一桶金,反正吸烟有害健康,他也是为了英属印度居民的健康着想,这种有害的东西还是留给欧洲人吧,欧洲人都是殖民者。
这些事是米娅不知道的,她只是想要感激艾伦威尔逊这段时间的照顾,主动邀请道,“艾伦先生,我在家准备了一顿晚餐作为感谢,想要邀请你去我住的地方,和我们一家人共进晚餐,我的女儿也很想要感谢你。”
“这都是举手之劳,我根本不需要你们的感谢。”艾伦威尔逊说着说着话锋一转,看着手腕上的表道,“明天吧,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我不好打扰。”
第121章 秀色可餐
现在的德国,名义上是有一个协调机制,但实际上是四国占领区各管各的。大家名义上当然还宣扬保留统一德国,等到时机切当就推动四国占领区合并。
当然艾伦威尔逊知道,德国的分裂不可避免。但在一九四五年这种阻碍不是来自于英美苏,而是法国。法国希望德国永远消失,不想再看见一个名为德意志的国家还存在于欧洲。
天知道历史上英美是怎么说服法国,把三国占领区重新合并成联邦德国的。但是现在,法国的一举一动都表明,法国人想要把萨尔区占为己有。
就像历史上著名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那样,萨尔区也是被德国和法国数次争夺,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萨尔区都是德意志的领地。
只不过德国的统一实在是太晚了,这也给了法国机会。虽然萨尔区在两百年里曾经八易其属,但只有两次归属法国。
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和约》将萨尔区从德意志帝国分离出去,并在该地区成立自治政府,而法国一直谋求兼并萨尔区,并控制着该地区的经济。
但是法国并没有得逞,只是获得了萨尔矿山所有权,而对于萨尔的政治未来,托管了十五年。
二战德国卷土重来,现在的法国又一次兼并了萨尔区。这一次法国决定要把萨尔区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德国三次入侵法国。这对于法国来说是奇耻大辱,要知道法国几百年里一直是欧洲大陆的霸主,虽然衰落了,但也不能被这样三番五次的欺负。
一九四五年的法国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肢解德国,让德国回到统一前的状态,永远不能东山再起。特别是紧靠着法国的萨尔区,资源丰富,是不可能让德国再次拥有的。
因为一战后德国卷土重来,前车之鉴不远,英美同情法国的,法国也趁着这个时间,建立了萨尔和德国的关税壁垒,将法币取代了马克,并且通过宪法确立萨尔区和法国的关系,把萨尔并入法国的经济和货币体系中。
不过在艾伦威尔逊看来,法国吞并萨尔区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可以让未来德国和法国之间在短时间内不会和睦,这对英国夺取欧洲领导权有好处。
如果一个多月后的布鲁塞尔会议,法国人提出兼并萨尔区的要求,那么作为法国人民的老朋友,艾伦威尔逊是一定会帮忙的。清算第三帝国的余孽,这个理由谁都无法反驳。
萨尔区要是并入法国,短时间内法国似乎能有压倒德国一筹,但更长的时间里,两国的关系会因此受到影响,英国乐于见到未来的欧盟的双巨头,因为萨尔区的归属产生间隙。
同时做英属印度联络官和欧洲联络官的艾伦威尔逊,其实每天都处在繁忙当中。尤其是在柏林这个对峙的前线,能够抽出空放松一下实为不易。
与此同时,英国在德国英占区正式建立了一个名为英国贸易委员会的机构。同名机构在英国早就存在,在战争时期,这个机构在英国进行勤俭节约的运动,同时进行配给制工作。
战时的英国并非所有食物都配给,水果和蔬菜就从未配给过,但这些物资依然经常供不应求,特别是从海外运来的西红柿,洋葱和水果。因此政府大力鼓励人们在自己的花园和房前屋后种菜并食用自己的蔬菜和尝试新的食谱。
英国在二战的日子,距离想象当中的艰苦卓绝其实还很远,配给制被严重扩大了。至少肯定不比现在米娅一家的生活水平差。
英国和德国都是广义上的日耳曼人,拿得出手的食物就是各种各样的香肠。艾伦威尔逊没准备在米娅一家享用到丰盛的午餐。
米娅的家处在英占区当中,在整个大柏林市遍地危房的现在,也算是一处不错的住所。
见到米娅的两个女儿之后,艾伦威尔逊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德国龙骑兵也有稀有品种?
实不相瞒,艾伦威尔逊见到米娅的两个女儿之后,第一个想法是想要用香烟换两个女孩的身子,这种想法纯粹出于本能,不掺杂任何私人偏见。
作为卢比扬卡十一号精挑细选的优质学员,伊莎贝拉波金娜一眼就看出来了眼前这个男人的龌龊想法,不但对自己动了念头,甚至还想要一箭双雕。
穿着朴素,但不掩天生丽质的伊莎贝拉波金娜,介绍了自己和妹妹,“这是我妹妹安娜,我的名字叫汉娜伊莎贝拉海尔曼、妹妹叫安娜伊莎贝拉海尔曼。感谢艾伦先生对母亲工作的照顾,不然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苏联人打进来的时候,我们好几天都没有吃饭。”本名和化名都是安娜的女孩,可怜兮兮的开口,似乎想到了那段时间的艰难岁月。
“做得对。”关键时刻,艾伦威尔逊就忘了苏联是同盟国盟友了,要是两个漂亮女孩被苏联人糟蹋了,多么的可惜。
从长相上来说,两姐妹没有艾伦威尔逊脑海中一点和德国龙骑兵相似的地方。
比较一致的地方,就是两姐妹的身体很好,身高接近一米七。但又不像是美国人那种夸张的肉弹体型,总的来说是那种大美女,而不是娇小型。
有两个漂亮女孩在侧,米娅今天的主菜土豆也不令人难以下咽了。一直以来勤修话术的艾伦威尔逊,也卸掉了面具显得诚恳了许多。
更别提伊莎贝拉波金娜有意无意的,总是透漏自己家和苏联人有血海深仇,父亲战死,兄长在东线战场失踪,生死不明的事实。
一切的一切让艾伦威尔逊卸下了防备,不知道自己正面对一个组团忽悠的事实。
两个女孩一眨一眨的双眸,怎么看怎么真挚,而且确实长的漂亮,朴素的外衣,也不能掩饰颇为有料的内在美。
这顿饭可以称得上是秀色可餐,没什么好说的,艾伦威尔逊就谈及自己的工作,“说不定过段时间我就要回英占区了,那边的事情比较忙。我还有很多同事要过来!”
第122章 完全是同情
要回到英占区了?伊莎贝拉姐妹隐晦的交流了一下眼色,对艾伦威尔逊的离开表示不可理解,波金娜带着好奇之色问道,“不是说英占区现在很困难么?”
“那倒是,不过是暂时的。本土已经来了同事,建立英占区行政机构和贸易委员会,推动战后德国的经济复苏。”艾伦威尔逊打着官腔,很享受这种在战败国女性面前装逼的感觉,“我们会鉴别德国企业的完好程度,通过行政手段恢复生产,当然这还要很多同行的支持。”
计划经济?伊莎贝拉波金娜心中震惊,这不是自己的祖国最擅长使用的办法么?
可她不能问出口,防止自己的身份暴露,波金娜相信只要时间长了,她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就是在与民同乐,这不是夸张,在这些战败国的公民面前,占领机构的公务员,几乎就和旧时代的国王差不多。
而且现在的德国人也没有资格反对什么,就如同一战后鲁尔区被法国占领,鲁尔区的各种帝国康采恩集团,也没有敢炸毛的。
房间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艾伦威尔逊差点被时不时冒出来的恭维,美出鼻涕泡。还要故作矜持表示一切都不算什么。
说实话他确实是很忙的,毕竟身兼两职,要身体力行的建立德国英占区和英属印度的联系,每天光是电报就要发许多,稚嫩的双肩要扛起大英帝国的荣耀,发电报容易做起来难。但有些事情还不能不做。
关于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已经定下来了就在十月份,联合国的前身是被饱受诟病的国际联盟,国际联盟里面的话语权在英法两国的手中,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世界霸权正在从英法转移到美国人的手中。
在德国投降之前,旧金山会议已经把这件事确定下来,十月份的那场无非就是正式宣布。
当然在艾伦威尔逊的记忆当中,可能是美国照顾英国这个前任世界霸主的面子,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召开的。
新的联合国总部还要四年后投入使用,从中洛克菲勒家族再次展现出来强大的财力和眼光,对联合国总部的投资,让洛克菲勒家族的名气在全世界更上一层楼。
看起来和艾伦威尔逊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他一个英属印度地区的专员,对欧洲英占区的联络官,是不可能对这种大事有什么影响的。
但这分要做什么事,夹杂一些不伤大雅的私货进去是可以努力努力的。比如说把不丹和锡金弄成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
艾伦威尔逊不知道锡金和不丹是什么时候加入联合国的,但在印度和两国签订带有保护国性质的条约之前,应该还都不是联合国的成员国。现在英属印度还没有独立,但是不丹和锡金是处在模糊状态当中。
英属印度总督府,可以视两个小国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也可以把它们当成独立国家。其实就是能不能想到的问题。
但是有对南亚次大陆爱得深沉的艾伦威尔逊,自然不能让这两个小国游离于主流世界之外,国无大小全部平等相待,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搅……前任世界霸主应该做的。
至于英属印度的联合国席位,轮不到他一个小专员操心,人家有声有色的大国可以搞定一切,毕竟后世印度国内能流传印度把五常席位让给中国的言论,还信仰者众,有什么可担心的。
把关于组建不丹和锡金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混个创始国身份的事情,通过电报发送到了新德里,艾伦威尔逊叫来了马克,询问目前柏林的事情。
在波茨坦会议之后,不少参加会议的公务员确实进步了,艾福尔已经成了英国驻柏林的代表,每天负责和苏联人交流。
大部分成员的去向是德国的英占区,去英占区的人也恰好有艾伦威尔逊,这个十分遗憾错过波茨坦会议的局外人。
最近两天伊莎贝拉波金娜,常常来到艾伦威尔逊的公寓,说是要表达感谢。作为一个优秀的线人,艾伦威尔逊感觉此事事有蹊跷。
但走在大街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