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7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日后有一天,到了解密文件的时候,这会成为一件风闻趣事也说不定。”
  艾伦威尔逊一口气给麦克米伦找了两条重要理由,隐去了自己想要看看厨房辩论,做亲历者刷资历的阴暗思维,当前他虽然执掌外交部,但并非没有竞争对手,随便一数就有两位数,同等职位,比他资历深厚的白厅高官可是海了去了。
  如果有一个名场面,能够让他在当中刷存在感的话,对日后做内阁秘书长的作用,肯定是不言而喻。当然了,顺便也可以为大英帝国效劳。
  提及法国的角色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艾伦威尔逊没有记错的话,戴高乐在掌权之后,把法国和苏联的关系形容为特殊伙伴关系。
  特殊伙伴关系,一般是用在美日、美德关系上面,从此之后法国和苏联关系急剧升温。
  当然可能现在会出现一些变动,原本的历史,法国和苏联走近,是随着英国越发朝向美国靠拢的联动关系,戴高乐为了制衡英美,发展和苏联的关系。
  现在不一定会这么发展,但不代表法国不会退出北约,法国是不会允许北约驻扎在国土上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未来,是可控还是无法预测,还要边走边看。
  麦克米伦虽然是战前英国的外交大臣,但已经离开执政位置十四年,虽然在下议院的时候,没少对工党的外交政策进行质询,可终究不在其位,对当前工党遗留的外交政策,还不是全部都懂。
  加上艾伦威尔逊根本没有回避问题,一会儿苏联一会儿法国的来回绕,一时间竟然也生出了很有道理的感觉,“怪不得,很多人都对评价很高。”
  “很高倒是谈不上。”艾伦威尔逊一点也没感觉谈不上,只是做出谦虚的姿态,“都是部门外交官人才济济,讨论出来之后的结果。功劳属于所有人。”
  走出大臣办公室,艾伦威尔逊长出一口气,总算是度过了第一关。
  保守党集团离开政府有些太长了,现在这些大臣还好对付,一旦重新进入角色,说不定有一番争斗。
  对自己的大臣,身为外交部常务次长的艾伦威尔逊定下了一个目标,绝对不能让麦克米伦有哪怕一点成为首相的人选。
  这也是为了公务员集体利益考虑,随着保守党的上台,轰轰烈烈的国有化运动要暂时终止了,这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对公务员而言。
  不仅仅是公务员在和大臣们艰难的磨合当中,局方也是如此,得知丘吉尔的女婿对军方的军费和规模有所质疑,蒙巴顿马上采取了行动。
  重申海军的作用,使之得到公众的承认,确实是蒙巴顿就任军方首脑的首要任务。对外表示,“我们只有先让别人承认,我们的舰艇将来可以成为大型游动火箭的运载工具,然后其他事项方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是海军部所奉行政策的第一大基石。第二大基石是,保证向在世界各地执行保护英国利益任务的水陆两栖打击力量提供支援。
  “印度和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生了交火。”这一封来自于尼泊尔的电报,由英国撤离英属印度之前,专门委任的喜马拉雅三国高级专员黎吉生发过来。
  随着英国退出南亚,因为印度的地理优势确实是很大,黎吉生也不能像是英属印度还存在的时候,一副人上人的派头。更何况新德里方面对英国的遗留还算克制,并没有进行强硬驱赶。
  黎吉生也发挥了灵活得道德一面,和新德里保持着和睦的关系。这一次的交火,黎吉生在得知之后,立刻通过尼泊尔的电报,将其告知了伦敦。
  “郎久事件?”艾伦威尔逊回想半天,想起来了这一次交火事件的名字。中印打起来是在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不代表之前就没矛盾,只不过是没有一个好机会。
  边境摩擦早就已经开始了,艾伦威尔逊第一个想法是,要不要告知葡萄牙方面,操作这件事谋利!没办法,艾伦威尔逊是一个亲欧派的常务次长,总是想着把蛋糕做大。
  但一想还是终止了从中牵线搭桥的蠢蠢欲动,他不信任这个时代的中国。
  一次交火事件出现并不能说明什么,自己心急火燎的介入,事情没发酵就着急勾连,被中国出卖怎么办?到目前为止,人家可是第三世界的阶级兄弟,英国是什么?老牌帝国主义,每个月不上几次中国报纸挨骂,都一点不科学。
  手指敲在桌面上发出咚咚的响声,艾伦威尔逊还是安耐不住想要搞事的心,拿起来电话常务次长秘书威克来一趟,英国自然是不能介入的,这会伤害和印度这个前殖民地的关系。
  但是果阿就在那,得到这个消息也是十分正常的,外交部常务次长可以对这件事视而不见,但他最多只能让英国克制,还能管的到葡萄牙么?
  此时此刻,艾伦威尔逊只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将这一次的交火事件,转达至葡属果阿总督那边,还要拐弯抹角的转达。撇清嫌疑,置身事外。
  至于外交大臣麦克米伦,尊敬的外交大臣每天这么多事,哪有空关注这一次孤立事件。


第999章 南亚上空的幽灵
  但这件事也不能不报,不然这好像艾伦威尔逊架空大臣一样,上报还是要上报的,放在一般性突发事件当中,等待时效性丧失就可以了。
  两个大国的交火事件可以被忽略么?当然是可以的,从历史传统来说,欧美最关心的是和平教国家,当年奥斯曼兵临城下的历史还历历在目,然后才是印度、然后才是东亚。
  国际局势距离产生美嘛,越近的越值得警惕。
  而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当前最明显的标签就是贫穷。事实上就连苏联身上的标签都是贫穷,更别提其他国家了。
  于是这一次的交火事件,就可以理所应当的放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成为不值得过分关注的琐事,被遗忘是应该的。
  曲线救国的路线对艾伦威尔逊并不是问题,不管是从玛格丽特公主那边,通过安哥拉的渠道告知,还是通过帝汶岛的葡萄牙总督府,都能达成目的。
  以己推人,英国有自己管理殖民地的方法,没有理由葡萄牙就没有。英国是没有必要注意这件事的,但一定要给葡萄牙提个醒。
  中印战争爆发的时候,世界主要分为两种态度,一个是欧美支持印度,另外一个是苏联集团的中立调解。前者考虑的是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势头,后者则是在危机开始的时候,觉得爆发战争不值当。
  从苏联对中国和印度的援助来看,苏联人心里一清二楚,绝对知道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远在印度之上,不过爆发战争的地点,能让中国投入多少兵力是一个问题,苏联预料到中国应该会赢,但不会想到印度这么不堪一击。
  除了两种主流意见之外,世界上还有极其微小的声音,对印度被捶一顿是心里暗爽的。
  这里面还有自由世界的一员,葡萄牙萨拉查政府,葡萄牙旗帜鲜明的支持中国对印度的暴揍,在普遍支持印度的自由世界是一个异类。这是因为果阿战争就在中印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震慑一下印度,果阿能不能拖到中印战争爆发之后?”艾伦威尔逊冥思苦想,觉得还是有可能的,以这一次的交火事件来看。
  第三世界盟主,不结盟运动领袖印度,其实并没有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
  如果尼赫鲁有控制印度政局的能力,在果阿问题没得到解决之前,绝不应该和中国起摩擦。但出现交火事件就证明,尼赫鲁对印度的控制不是很全面。
  如果想办法把果阿延迟到中印战争之后,还是可以期待的。
  “就当是为了夏梦。”艾伦威尔逊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借口,他一个绅士不能占一个女人的便宜,在适当的时候一定要回馈。
  秘书威克,现在有一项新的任务,将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先生,也就是锡金王储请过来,而艾伦威尔逊则翻阅联合国下设的重要机构,最终觉得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这个机构不错。
  教科文组织算是联合国下设组织当中比较有含金量的组织,这只是好处的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好处是,这个组织的总部在巴黎,和法国好好谈谈的话,把锡金王储推上去,难度并不是很大。
  联合国不是所有组织的总部都在纽约,很多组织的总部是在其他国家的,比如亚太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总部在曼谷,本来是在魔都的,但众所周知一九四九年……总部就搬到了曼谷。
  没搬到诈骗岛可见杜鲁门总统对常公的失望,不过话说回来,搬到诈骗岛未来还是要搬走,还不如直接搬到曼谷。
  因为喜马拉雅的突发事件,艾伦威尔逊不得不暂时处理这件事,为此面见玛格丽特公主,并且残忍拒绝了公主坐火箭的请求,他是公开来的,没那个胆量在这么多探员的注视下干那事。
  “出于亚太方向英国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们不能在外交层面干预,不过可以在私下场合来做这件事。”艾伦威尔逊满脸正色,好像在一心为公。
  没坐上火箭的公主殿下显然不怎么开心,但也很识大体,“威尔逊爵士,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的,都可以直说。”
  “公主殿下真是识大体。”艾伦威尔逊一语双关的道,“我需要一个非正式场合,和锡金王储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先生谈谈。通过外交部过于明显,但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又不能不做。”
  “这可能要和女王说一下,我去问问。”玛格丽特公主眼睛一亮,满口答应下来道,“哪怕是王室成员,也要服从国家利益的考量,我责无旁贷。”
  艾伦威尔逊就发现,帕梅拉蒙巴顿在的时候,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们还有所克制。
  正牌妻子在还都比较识大体,现在人家去澳大利亚了,弄的他极为被动。
  能用被动来形容的只有葛丽泰·嘉宝,等到默片女王潇洒离去的时候,外交部常务次长已经一身疲惫,搞得锡金王储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还颇为感动,认为这是艾伦威尔逊为他的事情在奔波。
  “都是我应该做的。”艾伦威尔逊挤出笑容,心说要不是关心南亚的整体性影响力,谁愿意管你?你看我管开曼群岛的人么?
  塞进一个人进入教科文组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不用关注是不是选举年。
  就算不是,选一个人因病退休补缺,也是很简单的事情,至少对艾伦威尔逊不难。
  二战结束,根据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英国的推动下,会议代表决定成立一个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
  按照设想,这个新的组织应建立“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从而防止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教科文组织本就是英法两国推动建立的,至少目前,两国在这个组织上还是很有影响力。
  “尊敬的王储,你也很适合服务于教科文组织。”拿着代表法国官方态度的认可,艾伦威尔逊本想从宏观上,来阐述教科文组织的伟大和意义,但一想到他才刚刚走后门,心里有些膈应,不如直说,带着帝国主义流氓的口吻道,“小国比大国和平,小国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锡金这么弱小,在这个组织当中在合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