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英公务员-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会议现场的各国代表,通篇谈论的都是殖民地,涉及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的部分,在第一天的会议上,仅限于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在会议开始时候的演讲。
  第一天会议,让会议各国对彼此的态度有一定的了解,结束之后艾伦威尔逊立刻离开,找亚历山大卡多根汇报工作,两人一起向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转述会议经过,并且明确对不少问题上的回复。
  “我们刚刚得到一个消息,苏联宣布开始战后重建。”爱德华·布里奇斯慢吞吞的开口道,“看来和我们都是一个目标,先恢复战争的创伤。”
  没来由的说了这么一句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又道,“首相已经说了,对荷兰的的军事行动表示很有兴趣。”


第151章 试一试分治
  很有兴趣?有什么样的兴趣?艾伦威尔逊心里这么想,历史上的荷印战争,英国是参战了的,看来这个决策没有被影响到,英军还是要参战。
  果然,爱德华·布里奇斯直接道,“荷属东印度和英属马来亚相邻,一旦爆发独立浪潮,肯定会对英属殖民地的稳定造成影响,所以内阁的决策是,在荷兰军队没有达到之前,首先登陆爪哇岛,维持住局势等待荷兰军队到达,和越南等待法国军队到达一样。”
  艾伦威尔逊感叹,什么叫殖民帝国老大哥,此时的大英帝国就是了。看来在一九四五年这个时间段当中,英国还是尽力想要拉着这些殖民帝国一把。
  只是后来一步收缩演变成了步步收缩,到了威尔逊上台做首相的时候,几乎快把殖民地丢干净了,考虑到荷属东印度的独立,可能会对马来亚产生影响,英国决定先帮助主力还没有到达的荷兰打头阵。
  帮助法国稳定越南,帮助荷兰稳定印尼,艾伦威尔逊回忆历史,好像大英帝国几百年来都没有这么有诚意过。
  战后英国也不是没有认识到可能出局的危险,同样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只是因为大英帝国是盘子最大的殖民帝国,在收缩的时候难免瞻前顾后不够果断。
  有时候机会就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虽然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受创严重,旁边还有美苏虎视眈眈,可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来讲,仍然是不可触碰的庞然大物,就看能不能清醒的做出取舍了。
  艾伦威尔逊这么想的时候,爱德华·布里奇斯继续叙述道,“内阁方面还决定了一件事,一年之内将托管的意属索马里独立,和法国要就这件事商量一下,毕竟索马里的一部分还在法国人手里,我们要取得法国人的谅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曾经入侵英属索马里兰和阿比西尼亚,将其与意属索马里兰和同为意大利殖民地的厄立特里亚合并为意属东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意属索马里兰被决定暂交英国托管。
  现在意属索马里在英国的手里,至于属于法国的那一部分,其实是一个叫吉布提的地方。
  首先是运气成分,吉布提位于非洲之角、亚丁湾西岸,面积仅二点三万平方公里,从地缘角度看,吉布提刚好处在连通红海和亚丁湾的节点,扼出入国际战略要道苏伊士运河的南端。大多数路过船只都要在吉布提进行补给。
  “独立?是不是过于仓促了?当地的反抗力度和我们的力量无法相比。”亚历山大卡多根一听有些着急道,“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是将意属索马里独立,而不是将我们手中的英属索马里独立。这样可以顺势将索马里半岛分裂,等到英属索马里独立的时候,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两个国家。”
  爱德华·布里奇斯不慌不忙的纠正,把内阁对整个大索马里的立场讲明白,并不是让整个索马里独立,而是让之前的意属索马里部分,首先成为独立国家。
  “尊敬的内阁秘书,我必须要说内阁会议的决策,非常的具有远见卓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一旦大索马里这么快就独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如同目前英属印度境内一批本土精英那样,这种危险的思想应该被遏制住。”
  艾伦威尔逊一听,马上给予吟唱般的彩虹屁,认为此举非常的具有远见卓识,同时还表示自己对索马里问题上,有一点微不足道的浅见。
  “看啊,我们精力旺盛的艾伦,也对这件事有看法。”伸手拿了一杯威士忌,爱德华·布里奇斯轻笑着点头道,“是对索马里分治,让意属索马里的独立有看法。”
  “包括,但不限于索马里问题。”艾伦威尔逊受宠若惊的接过来了内阁秘书的酒杯,没想到还有自己一份,侃侃而谈道,“索马里分治绝对是一个好主意,这可能解决大英帝国的很大负担,我们可以让意属索马里先独立,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要让当地的英国公务员拿到属于大英帝国的那一份,现在国内需要资金的注入,我相信当地的部落酋长,是非常原因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金属,购买一块地方的统治权的。”
  “很好。”爱德华·布里奇斯欣慰的点头,“分治方案是最近我看到,英属印度传来的阿里真纳和尼赫鲁的材料,偶然有所启发的,看来我并没有决策……哦,建议错误。”
  “决策都是政治家的事情,我们只是忠诚的执行者,错误自然不能落到我们身上。而政治家是公民选择出来的,如果政治家犯错,那不是说明伟大的大英帝国公民再犯错?所以所有人都没有错误。”
  亚历山大卡多根侃侃而谈,表明公务员从来都是不会犯错误的群体,一旦出现错误,肯定是民选的政客错误。
  “在放任意属索马里独立过程当中,如果意属索马里因为他们的自身原因无法发展,过上比独立之前更差的生活,这件事肯定没有大英帝国的责任,就算是有责任也是意大利人的责任。而且,海尔·塞拉西一世,那个埃塞尔比亚皇帝,如果想要让独立只会的意属索马里,承担意大利战争当中对埃塞尔比亚掠夺造成的损失,似乎也站得住脚。”
  索马里的事情和埃塞尔比亚有关么?当然有关,欧加登是埃塞俄比亚东部索马里州的部分地区,面积约为一十八万平方公里,也被称为埃塞俄比亚属索马里。
  一旦意属索马里独立,进行一番挑拨,很可能就会爆发战争的,尤其是海尔·塞拉西一世在埃塞俄比亚复国之后,可以说在非洲威望极高。
  和很多二战当中的抵抗势力一样,海尔·塞拉西一世在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占领之后,同样选择是流亡伦敦,英国对埃塞尔比亚当然是有这个影响力的。
  “一旦埃塞俄比亚在意属索马里独立之后,进行入侵,在道德层面上,大英帝国可能会陷入负担。”把艾伦威尔逊的话从头到尾听完,爱德华·布里奇斯意味深长的道,“虽然这两个非洲国家的战争,本质上和大英帝国无关。”
  “大英帝国已经尽可能的给了索马里人自由,人总是要学会独立生活的。我们能够教给非洲人的东西都已经教了,如果陷入到了战争当中,那只是非洲人自己的问题。”亚历山大卡多根紧接着表态,表达和内阁秘书的一致性。
  那么索马里以后的事情,顺其自然的发展就是,意属索马里独立,然后因为意大利的剥削穷困潦倒,还引起了邻国的入侵。英属索马里与之相比就好像生活在天堂当中一样。
  就算是在遥远的未来,英属索马里也独立了,英属索马里在英国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成熟的本地决策者,不会和意属索马里合并。
  在汇报的最后,爱德华·布里奇斯忽然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开口道,“远东方面传来消息,是关于日本海军的处理问题,大英帝国和我们的亲密盟友美国人都同意一件事,把所有的日本海军巡洋舰以上的军舰全部摧毁,炸沉!没有完工的军舰和潜艇全部以电焊切割。”
  “那真是太可惜了,很多军舰还堪称强大。”艾伦威尔逊带着惋惜之色道。
  “这件事是英美两国的最终决策!”亚历山大卡多根见到艾伦威尔逊的反应,补充道,“艾伦,想想就明白。那些残存的巡洋舰、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如果保留,就要按照欧洲这边的方案进行分配。日本海军残留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万一苏联人想要,我们是给还是不给?所以大型军舰必须全部摧毁,这样苏联无话可说了。”
  “只保留一些千吨的驱逐舰,对皇家海军没有威胁。所以还是将日本海军的大型战舰全部摧毁最好!剩下的破烂,大可以做出宽容的姿态,让苏联还有中国随便挑选,大英帝国决无异议。”
  “尊敬的爱德华爵士,亚历山大爵士。”艾伦威尔逊心中一动,倒不是忽然想要国际主义精神发作,为苏联和亚洲某大国争取什么,而是想到了汉堡的未完工潜艇,他可是想要卖给朱纳加德土邦的。
  说出口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的脸色一变,将德国潜艇完工出售可不是小事,不过汉堡造船厂是英占区的财富,英国有独立处理这件事的权利,其他国家不能干涉。
  “艾伦,你说的朱纳加德土邦?它富么?”见到爱德华·布里奇斯没说话,亚历山大卡多根会意,开口提问道。
  “它不是单纯富裕不富裕的问题,是很少见的那种。”艾伦威尔逊对朱纳加德土邦进行详细的介绍,“朱纳加德土邦的实力,在英属印度的土邦当中稳坐前三。”


第152章 输出分治经验
  现在大英帝国是战后三巨头,皇家海军仍然是世界第二,仍然有海量的殖民地。但是就是缺钱,英国国内的经济困难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英国本土的配给制结束于二战结束后的一九五四年,距离投降已经过了整整九年时间,大半战场在自己国土上,阵亡接近三千万人的苏联,一九四九年就结束了配给制。
  五十年代法国和德国先后在人均收入上超过了英国,这是殖民时代开始之后,从没出现过的景象。
  要知道一战德国只有英国人均收入的一半,法国号称高利贷帝国主义,也不过是一半多一点,整个欧洲大陆,只有整个荷属东印度供养的小小荷兰,能够和英国相比。
  以工业占比来说,二战德国的工业产能接近是英国的两倍,但是英国在开始动员第一年,军火产量超过了工业产能比自己多一倍的德国,而这个过程是在短短一年多内完成的。
  主要参战国当中,英国的动员率甚至超过了苏联,可能只有一战时期的保加利亚,比二战当中的英国更加玩命。
  五年如此程度的总动员下来,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比本土沦为战场的苏联还大。
  什么是战时经济?就是扭曲经济规律,一切资源围绕战争;透支国民经济的未来为战争服务,这是不能持久的。
  总动员不是凭空得来的生产力,完全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换来的。动员率越强,走出来就越困难,英国的动员率比苏联还强,调整的时间就越多。
  现在的大英帝国,甚至暂时性的无法对庞大殖民地进行长期镇压。
  历史上直到一九五四年结束配给制之后,英国才尝试性的开始维护大英帝国的面子,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国最后一次对殖民帝国进行拯救。
  艾德礼首相想要甩开英属印度进行重建,艾伦威尔逊则是想在这个过程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