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艾德礼首相想要甩开英属印度进行重建,艾伦威尔逊则是想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益最大化,共同点是对英属印度的任何一刀,受益者都是英国本土。
“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会向首相提出建议。”爱德华·布里奇斯同意了,每一笔资金对伦敦来说都分外宝贵,尤其是美国援助已经中断的前提下。
大英帝国什么时候和比利时、荷兰这些国家报团取暖过,现在不也开始放下面子这么干了么?自从艾伦威尔逊回到欧洲,无时无刻不在散布用殖民地变现,补充本土的言论,现在在公务员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
既然要甩掉包袱让殖民地独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变现,价高者得也没有错。
“我相信朱纳加德土邦,会充分认识到帝国的善意。”艾伦威尔逊拍着胸脯,这些德国潜艇他一定买一个好价钱。
“艾伦,去和荷兰人谈谈,对荷属东印度的最终目的,以及最坏的设想是什么。”爱德华·布里奇斯点了点头,又交给了艾伦威尔逊一项任务。
既然是殖民国家互相扶持,那么就要明确要展开军事行动的荷兰,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保持在军事行动上的透明性,英国这边也好给与配合。
不然的话,不知道荷兰到底是什么目的,英国也不好过于插手,那毕竟是荷兰的殖民地。一旦做过了,很可能会引火烧身。
领会到了上级特别看好我精神的艾伦威尔逊,怀着激荡的心情主动去找荷兰人,简直就是急人之所急,救荷兰于水火之间。
欠了一屁股债的大英帝国,都能想到把喷气式发动机卖给苏联,现在放下殖民帝国老大的尊严,主动展开援手,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艾伦先生,我们当然是想要重返亚洲,继续在东印度群岛的统治。”对于艾伦威尔逊的到来,荷兰代表乔治阿尔曼德也颇为意外,什么时候英国人这么善解人意了。
“就没有什么备案么?比如说万一事情进展不顺利,投入过大效果不显著的底线条件。”艾伦威尔逊连说带比划,好歹是宗主国重返亚洲,没有详细计划会不会太儿戏了一些?
还是以老眼光看人?觉得远东的各国民族领袖,还是原来那种三脚猫水平?
那艾伦威尔逊就必须给荷兰人打一个预防针了,他内心希望荷兰不要徒劳无功,至少要比历史上得到更多,不然他岂不是对历史没有丝毫的改变?
于公,一旦荷兰败退,那么压力就全部在英国身上了。于私,英属马来亚可是帝国海外公务员钦定的英属印度备用方案,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管理的地方,三天两头被骚扰。
艾伦威尔逊可是记得,自古以来的印尼版也是存在的,基本逻辑是,印尼和马来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万恶的西方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尼拆开,人为变成了两个国家。
实际上在中央情报局一举干掉苏加诺和印尼共之前,印尼是一个亲苏国家。要知道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就是印尼的城市,可见印尼的倾向性,苏加诺时期印尼,一直致力于在苏联的支持下,统一大印度尼西亚,吞并英属马来亚。
那么艾伦威尔逊知道这个未来,自然就必须要从头破解,理论上是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的镇压大获成功,这样对大英帝国是最有利的。
因为荷兰本土毕竟是一个欧洲小国,不会对大英帝国的影响力造成冲击。
但艾伦威尔逊也知道,正是因为荷兰本身的国力不强,保住这么大的荷属东印度才困难重重,竟然还没有一个严密的计划,他不得不坐下来,好好地和荷兰人谈谈了。
“乔治先生,可能你也应该听说了,日军在投降之前故意武装了印尼抵抗者。”艾伦威尔逊慢慢坐下,语气沉重的道,“我从英属印度回来,你愿意听听我对亚洲的看法么?”
“艾伦先生,荷兰和英国的关系一直以来非常和睦,我会认真听取你对东方的看法。”乔治阿尔曼德略微尴尬,似乎荷兰的准备略微是有些不足。
“谈不上什么和睦,但是荷兰和英国之前的仇恨相比,在所有的殖民地,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殖民者。”艾伦威尔逊轻轻的摆手道,“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保住现今欧洲手中的利益,大家必须在殖民地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团结,那么我就先把掌握的资料说出来。”
日本决定投降之前,驻印日军收到了来自日本本土的秘密指示,要求他们将武器装备移交给印尼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并策动印尼人进行革命,令其为盟军制造混乱。驻印日军于第二天向全印尼发出了成立印尼独立准备委员会的消息。
谈及了日本武装印尼独立武装的事情之后,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道,“我可以马上给新德里发电报,命令印度军团在爪哇岛登陆,为荷兰军队的到达争取时间。但是最终荷兰军队能不能成功镇压独立力量,就不是外力可以帮助的事情了,当然理论上,大英帝国希望荷兰能够取得成功。”
“荷兰非常感谢大英帝国,在事关文明世界的重要决策上给予的支持。”乔治阿尔曼德一听,立刻喜不自胜的表达感谢。
“先不要高兴的太早,我还有话要说。日本在亚洲范围内的肆虐,说是侥幸也好,说是什么也好,可造成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不少东南亚的土著,受到日本击败欧洲国家的影响,心理上已经不再对我们敬畏,这是最可怕的地方。”艾伦威尔逊长出一口气,让乔治阿尔曼德先别感谢太早,“英属印度就是如此,相信东印度群岛的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大英帝国当然会尽可能的给予荷兰支持,就如同我们支持法国重返越南一样。但是困难可能比你们两个国家想象的还要严重。所以我有一些私人的建议。”艾伦威尔逊说话的时候也面带犹豫,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道,“想要维持对欧洲有利的秩序,可能不下一点狠手是不行了。希望荷兰能够做好心理准备,还要做好备用计划。如果得不到整个荷属东印度的统治权,可以启用备案,比如说将印尼面积最大,人口最少自然也是反抗能力最差的岛屿切割下来,这样可能会容易得多。”
刚刚在内阁秘书那里学到了先进经验,艾伦威尔逊转身就在荷兰人面前,大谈分治的好处,甚至有意无意的暗示,加里曼丹岛其实就很不错。作为荷属东印度最大的岛屿,人口却只有荷属东印度的十分之一。
如果无法在整个荷属东印度维持荷兰的统治,那么将加里曼丹岛分离出去重点经营,同样会得到大英帝国的支持。
第153章 彰显团结
加里曼丹岛是荷属东印度的最大岛屿,人口大概是爪哇岛的十分之一。爪哇岛的面积在荷属东印度并不大,只有十三万平方公里,但因为当地的土地堪称肥沃,所以人口对其他岛屿是压倒性的优势。
也正因为人口上的碾压,印尼这个万岛之国,才在独立之后维持着统一。哪怕印尼实际上从地理角度上是极其容易分裂的国家。
比起荷属东印度的中心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虽然面积接近八十万平方公里,是荷属东印度最大的岛屿,却因为土地贫瘠的原因,人口只有整个荷属东印度的十分之一。
目前的荷属东印度人口在八千万以上,那么加里曼丹岛按照最大估计也不到一千万人。
“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请求。”在讨论了半天加里曼丹岛适合不适合分治后,艾伦威尔逊压低声音道,“我希望不管荷兰是不是能够大获成功,到达荷属东印度之后,马上公布当地的人口统计,最好往高估计。”
“往高估计人口,这是为什么?”乔治阿尔曼德不解,这和目前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局势有什么关系,而且不是越往高估计,当地土著觉得人多力量大,反而不好办么?
“哦,我的乔治。当然是有用的,澳大利亚的人口只有七百五十万。荷属东印度距离澳大利亚可太近了,这种人口压力只有邻居才能感受得到。”艾琳威尔逊微笑着摇头道,“你想想澳大利亚这么大的面积,如此稀少的人口,如果荷属东印度最终独立,邻国是一个人口过亿,却大部分挤在一个爪哇岛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人会怎么想?”
“艾伦,这非常的具有远见,你体现了大英帝国外交官的卓越素质。”乔治阿尔曼德一点就通,谁才是直面荷属东印度人口压力的地方?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执行白澳政策,只是闲的没事么?如果澳大利亚要是有上亿人口,会这么排外么?也许还会,但是危机感一定会小上许多。
澳大利亚在亚洲人民眼中,其实观感是很差的,因为澳大利亚是表现出来最为排外的五眼联盟成员。实际上共和国的人民也这么想,只是想的有点多,共和国没有本国人民脑补的那样举世皆敌。
澳大利亚只是配合美国进行宣传,真连睡觉都在防备的就是近在咫尺的印尼。二十一世纪澳大利亚人口不到三千万,印尼人口是澳大利亚的接近十倍。
自从印尼独立以来,就是澳大利亚人眼中的直接竞争对手,印尼面积不小,肥沃的土地却不多,人口还一直是澳大利亚的十倍,在澳大利亚民间,印尼的存在感远超共和国。
只是共和国的人民接受的是共和国媒体的信息,共和国的媒体不会闲着没事去报道印尼,所以共和国人民只能看到澳大利亚,对共和国指手画脚。
并不知道国力远不如共和国的印尼,在澳大利亚的存在感比共和国还高呢。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事情上,最好能够得到澳大利亚的善意支持,这样成功的把握就会提高一点,如果不做到就保留加里曼丹岛重点经营,联合澳大利亚遏制住独立后的印尼。
就算是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连加里曼丹岛都保不住了,也能够顺势分裂印尼,维持住东南亚的平衡,防止独立后的印尼一家独大。
后世的东南亚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么,艾伦威尔逊如果公平的说,确实是,印尼的国力是远超其他国家的,不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是如此。
至于某些共和国看好的越南,其实并不是印尼的对手,而且越南和印尼的关系并不好。两国围绕着南海冲突过多次,印尼在海上击沉的渔船,大部分都是越南的。
对东南亚的争夺,不论是开始的美国和苏联,还是后来的美国和共和国,都是围绕着印尼展开的,其他东南亚国家远没有印尼重要。
对于现在的荷属东印度群岛,艾伦威尔逊给荷兰人的建议是坚决镇压,用残酷的口吻道,“雅加达是一个沿海城市,如果反抗力度猛烈,我的个人建议是炮击雅加达,不要区分是不是平民区,只要美国不好意思明面上指责,欧洲这边,此次布鲁塞尔会议的各国都会当做没看见。”
至于当地人会出现多少伤亡,这就不是艾伦威尔逊一个英国人该关心的了。他只是如实的提供了可能有利的条件,让荷兰人自己去抉择。
艾伦威尔逊离开的时候,是乔治阿尔曼德亲自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