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9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尊敬的总统,可能是这样的。”杜勒斯称呼肯尼迪的称呼,从那一篇罗斯福在世的报道之后,就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可惜肯尼迪没有听出来。
“那我们确实是应该阻止; 只不过这件事也麻烦。”肯尼迪说到这话锋一转,“就像是现在英国这么做的; 不也是出工不出力么。”
肯尼迪指的是皇家海军出动的示威,皇家海军能登陆作战么?不能!英国此举就和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动用海军的作用一样,摆出来大动干戈的样子,但实际上是在拖时间。
美国才刚刚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自然是一眼就看出来老父亲和自己的目的一致。
关键是肯尼迪还不能揭穿英国,古巴导弹危机还没被遗忘呢,要是换一个场合,他并不介意揶揄一下英国人,可是现在不行。如果揭穿了英国的举动,那之前美国海军的调动也可能会被揭穿。
经过一番思考,肯尼迪还是把这个示威场合让给英国,印度是英国的前殖民地。英国有理由表态,美国则没有这个理由,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很好,和印度的关系并不好。
美国给老父亲装逼的机会有两个理由:首先,正在加勒比海附近开展古巴导弹危机的博弈,美军上下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和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这让将精力集中于西半球的美国,无暇东顾亚洲方向的形势。
同时,在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成为了美国重要的战略盟友,因此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外交立场,美国便不敢轻易给予印度大规模的军事援助。
于是肯尼迪最终采取外交上的声援,对英国用皇家海军来装逼的动作采取了默认。
事情的发展到了这一步,世界舞台的荣光可能必须要分给英国一点了。
是一点么?古巴导弹危机明明是在英国的推动下走向了缓和,苏联人都是这么说的。
肯尼迪竟然想要推翻这个在明显不过的事实?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过艾伦威尔逊此刻没有和逆子一般见识,在国防部一顿翻箱倒柜,艾伦威尔逊在蒙巴顿元帅的关怀下,找到了九个旅的二战存货,这么大的装备自然是不可能经过空运的,要制定一个周详的计划,从英国本土出发,经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最终运往印度。
虽然装备还没到,但是这不耽误先宣布,很快英国外交部就宣布将要对印度援助足以武装九个旅的先进装备,至于多么先进暂时还是机密。
当然这一项声明也不是全部都支持,英国现在对印度的态度比较有分歧。
从之前泰晤士报的报道就能看出来,一方面英国希望展现一下宗主国的爱护,另外一个方面也毫不掩饰看到前殖民地倒霉的幸灾乐祸。
这种态度的形成非常复杂,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外交部宣布马上援助印度之后,英国舆论又是一变,一方面肯定了英国援助的正当性,另外一个方面则认为印度人不管拿到什么装备,都不能改变已经战败的命运。
英国坚定站在印度一边的声明虽然堪称掷地有声,但经过了外交部和国防部的讨论,大概两个月之后,印度人才会见到还没装船起运的援助。
“相信全世界都看到了大英帝国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对一群记者的包围中,艾伦威尔逊一副极尽升华的状态道。
“艾伦爵士,不知道有人认为,战争的起源是麦克马洪线,你怎么看。”
“哦,非常尖锐的问题。确实是有这么一条线,但这条线是随手一划。是否具有效力,还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艾伦威尔逊直接推卸责任,那条线又不是他划的,他确实划过一条线,果阿的威尔逊线。
冲出了记者的包围,艾伦威尔逊即刻返回了白厅,在诺曼·布鲁克的面前才恢复了平时的淡然,“艾伦,你觉得什么时候采取实质性的支援合适?”
“战争结束之后!”艾伦威尔逊想都不想的回答道,“我们可以抽调一个连的部队,搭乘战略运输机降落在新德里,一旦停战了,就让他们扛着米字旗,打着援助的名义降落在新德里机场。”
第1194章 大英如闪电般归来
诺曼·布鲁克点了点头,还是严肃的提醒道,“艾伦,你可能是对你本身的判断很有自信,但现在你还没有上任内阁秘书长,在这么一个时间提出这种建议,如果预测正确自然是获益巨大,但如果事情没有这么演变,风险也是巨大的。”
“今年的事情很多,似乎世界正在朝着不稳定旳方向发展,还是要谨慎一些。”
“我知道了,诺曼爵士。”艾伦威尔逊也知道诺曼·布鲁克,完全是一副好意。
但他觉得就算是历史有所差别,拉扯出来两个月的多余时间足够让战争结束了。
他还是坚定早先的判断,那就是古巴导弹危机对国际局势的冲击,不如几十年后的乌克兰战争大,对欧洲而言尤其如此。
更别提在一片荒凉之地的战争了,除了作战双方上心,又有谁真的对一片蛮荒之地感兴趣。
乌克兰战争对欧洲而言就完全不同了,如果美国的目的仅仅是制造美元回流,卖了乌克兰还好些,说不定问题不大,就怕美国有别的目的。
就在于到底是怎么收割欧洲,收割流动资金的话,哪怕就是万亿规模的资金逃到美国; 真能解决美国的债务问题么; 那可是三十万亿美元的债务,万亿规模的资金能顶多长时间?
艾伦威尔逊如果是美国总统的话; 他肯定不会只惦记这笔钱,钱是会被花光的,以美国的债务来说,花的还是相当快。但如果能够摧毁欧洲各国的产业的话; 那才是大收获。
美国有波音、欧洲有空客、美国有特斯拉、欧洲有奔驰宝马。。
在很多产业上; 欧洲还是能够和美国竞争的,如果欧洲这个不能自给能源的工业地区,因为通货膨胀爆表,陷入经济危机当中; 这些产业全部崩盘; 美国的重要产业就没有竞争对手了。
反正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的实力远不如苏联,就算是欧洲向拉美化迈进也没什么。
届时美国控制或者摧毁了欧洲的高端产业,美国在高端产业上就不存在竞争对手了。处在唯一的卖方市场之下; 美国的问题才会解决; 这远远比割一波韭菜重要的多。
如果这个设想成立的话; 欧洲自然是会倒大霉; 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生活水平会直逼拉美,少数类似德法的国家; 也会出现经济衰退。
其实欧洲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在经济上已经把欧洲甩开了,但美国的底层不如欧洲过得好,毕竟美国真不把底层人口看得重;
一旦欧洲的高端产业被摧毁; 欧洲也是无法维持让底层体面的福利体系的。之后的欧洲会变成全方位落后美国一截的地方。
要是出现这种结果; 英国也只是暂时没事; 要是欧洲开始拉美化,只有一条海峡之隔的英国会不受到影响么,就算是暂时没事,以后也注定会完蛋的。
英国会因为印度在这场战争丢人现眼感到抱歉么?不会,所以美国对搞乱欧洲也不会有心理负担,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 不但不会有心理负担; 艾伦威尔逊还准备对印度踩上一脚呢。
“截止到目前; 美国和我们英国都表达了对印度的支持; 至于苏联方面; 则表达了中立的态度。”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分析道,“苏联人这种表态会产生一个后果。”
“什么后果?”诺曼·布鲁克有些疑问,在他看来这样的表现很正常。
“苏联的盟友会认为,忠诚的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苏联应该全力支持本阵营的国家才对。”艾伦威尔逊双手一摊笑眯眯的道。
“苏联集团的国家还敢反对苏联?”诺曼·布鲁克不太相信。
“敢!”艾伦威尔逊郑重点头,“一个阵营的二号国家,胆子往往比较大。北约当中还有不太听话的法国呢,这都属于是常态。”
提到法国; 诺曼·布鲁克立刻就认可了这个判断,“法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战胜苏联; 有矛盾可以以后再说。”
艾伦威尔逊一挑眉,他可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了英国的国际地位苏联还是好好活着比较好。不然狙击英镑、搞乱欧洲这些事; 苏联不在,美国可就要放飞自我了。
在地理上英吉利海峡并非不可逾越,英国可别以为有这么一条海峡; 就能隔绝混乱的欧洲带来的负面作用。
他觉得当前欧洲的局势就挺好,法国这个自认为是欧洲魁首的国家闹一闹,英国更好和美国谈,真把苏联弄死了,对大家都没好处。
冷战之后法国的戴高乐主义不也降温了了么?某大国也不冲着美国呲牙了。英国也安心做美国的小跟班了,归根究底苏联死了,大家都没有了利用价值。
说狙击英镑就狙击英镑,说把法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就成为对手。说截停银河号也就截停了,事实上大家都没有想象中的有这么高地位,只不过苏联存在,美国愿意平心静气的交流; 苏联不在了,从盟友变走狗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即将晋升为无上之权威的艾伦威尔逊; 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就等着停火的消息传来。
他觉得时间应该不远,毕竟他也是有安排的,林连玉正在香江阐述着英国呼吁和平的立场; 时至今日,有什么目的也都达到了,给英国一个台阶,应该是不成问题。
十一月十一日清晨。新德里。一队高级轿车鱼贯驶向新德里机场。街头一片冷清,街夫正在清扫街角上的落叶和垃圾。
内政部长夏斯特紧裹着长领大衣,心急如焚地坐在轿车里。他将到阿萨姆邦紧急视察,重整提斯浦尔行政机构,给民众以胜利的希望和信心。他心里明白此行凶多吉少,别说是他,就是总统亲自来,也难有回天之力。
轿车在新德里机场候机厅外面停住了。他们正欲走进候机大厅。在候机厅门口,报摊前面围满了人,不少人在争购报纸,有的人异常兴奋,互相握手拥抱。
部长秘书是个富有好奇心的年轻人,他走到了报摊跟前。他看到了一行醒目的大标题:单方面宣布就地停火,并将马上撤兵。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条新闻。随手抽了一份报纸跑了回来。
“部长先生,他们宣布就地停火了!”
“停火!”夏斯特大吃一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该怎么办?”
夏斯特思忖了片刻说道:“回去,我们先回去。”
车队又向新德里市区驶去。
“去总理私邸。”夏斯特对司机说。汽车停在尼赫鲁私邸外面的街上。夏斯特匆匆走进了客厅。尼赫鲁一边整理上衣,一边走了出来。
“发生了什么事情?”尼赫鲁问。
“他们单方面宣布停火。”夏斯特将报纸递给尼赫鲁。
尼赫鲁接过报纸,一连看了几遍,看来他根本不知道停火的消息。
“他们为什么不打了!”尼赫鲁自言自语道。
中东科威特境内,两架贝尔法斯特战略运输机,满载着一个连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直接冲到云霄,消失在了天际。
极尽升华就在今日,艾伦威尔逊比印度人知道停火的消息还要更早一点。他这几天就是睡在外交部的,让私人秘书把消息随时告知他。
正当尼赫鲁和夏斯特才刚知道停火消息,新德里国际机场还人满为患的时候,已经提前出发的两架贝尔法斯特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