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英公务员-第9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民队伍跚跚走过来。平民们互相搀扶,虽然走得艰难,却毫无怨言。担架队也走过来。担架兵个个累得好像喝醉酒,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军官规定只有重伤员和重病号才能坐担架。
军中的美国顾问患了回归热,昏迷不醒,一个白人少校摸摸他滚烫的手,轻轻叹了一口气。
两个年轻的护士努力帮助军官继续前进,他仰起头来望望头顶。虽然天空中洒下许多阳光的破碎光斑,但是空气里分明也有浓重的腥湿气息在悄悄弥漫,南方天际时时有隐隐的雷声传来。这一切预示雨季已经不远。
越南的气候,对山巅之城的美国大兵们是一个考验,神出鬼没的越共游击队更是成为了他们的梦魇,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仅仅依靠特种战争是不足以有什么效果的,在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人的命并不比越南人的命更加值钱。
相当于蒙巴顿在英军地位的马克斯威尔·泰勒,来到西贡的时候,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当地美军的抱怨不绝于耳,如果说刚刚抵达越南的时候,美国大兵们还比较克制,除了日常管不住裤裆之外,并不会牵连无辜,但时不时就被游击队放冷枪之后,士兵们也渐渐暴躁起来,哪怕不在作战区域,犯下的罪行也在不断上升。
“阮先生,现在的局势,真是愧对华盛顿对你们的支持。”马克斯威尔·泰勒不由得大感失望,他不仅仅是对坏消息的失望,还因为他来之前越南统治者还是杨文明,就在他在路上的时候,杨文明被政变,阮庆又成了这个国家的他统治者。
都到了这个时候,北越的渗透作战这么频繁,西贡政权却还在不断的军事政变,这种状态怎么能够令人安心呢?
“尊敬的将军,我们奔向自由世界的心,不会因为一些理念上的冲突改变。”阮庆面对马克斯威尔·泰勒的质问有些尴尬,确实在这个时间吧杨文明赶下台游戏不合适,但政变这种事哪有合适不合适的。
就算知道马克斯威尔·泰勒这一次来,他也要把对头赶下去钓鱼。
更何况他也没有把杨文明怎么样,不像是吴庭艳都被干掉了,当然这也和杨文明在军中还有支持者有关。马克斯威尔·泰勒就是没有实践英美特殊关系把东方学专家请过来,不然艾伦威尔逊就会告诉这个美国将军,南越的状况叫做藩镇。
藩镇这种情况也不仅仅属于东方,比如后世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乌克兰,国内也遍布私兵,几乎就是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复活。
不过就算是不太理解,马克斯威尔·泰勒至少能够感觉到一件再明显不过的事情,没有美军的存在,南越真是撑不下去。就如同二十年前的常公一样,现在只希望有美军的压阵,南越军队可以做到韩国军队那样,至少在整编之后面对敌人有一战之力。
“仅仅有这个心是不够的,南越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自我防御力量。希望阮将军能够把我的话放在心上。”马克斯威尔·泰勒叮嘱着,像是吴庭艳那种蜜汁自信,还敢于指责美国,好像美国求他一样的心态,最好赶紧消失。
已经不需要多看了,马克斯威尔·泰勒已经有了判断,必须要介入才能稳定局势,晚了就来不及了。
第1269章 呼唤缅因号
已经不需要多看了,马克斯威尔·泰勒已经有了判断,必须要介入才能稳定局势,晚了就来不及了。
宗教上的纷争、政治上的派系、警察的腐败轮番侵蚀着这个国家,与北方邻居支持下的那些日益发展的游击暴动相比,其破坏程度绝不逊色。
在吴庭艳丧命之前,即便是那些拥护用政变赶他下台的人也承认; 其继任者能够稳定政局的把握,充其量仅占百分之五十。然而,事实证明,即使这种估计也是过于乐观的。
九十天内,南越已经政变两次,如果美国不拉一把的话,这个国家的未来简直难以想象,这里还不同于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是极其容易隔断北方影响力的; 可中南半岛却并不容易,北越完全可以绕道颠覆南越。
来了一次,马克斯威尔·泰勒不但没有丝毫的放松,反而心情越发的沉重,应当采取何种行动?这一行动是否将包括美国空军和陆军的介入?是否可向北越发动攻击呢?这样做,是否会构成与某大国进行战争的风险?就最高程度而言,这样一个计划在经济、军事、政治和人员使用上,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最终美国能获得成功吗?如果成功的把握极小而代价又极为昂贵,是否应该对其他的方案——诸如中立化和撤离——进行仔细而认真的研究?
想到这,马克斯威尔·泰勒猛然惊醒; 自己竟然有着退缩的想法; 不说这样会不会导致抨击,首先连五角大楼那一关都过不了。
他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而是要坚定信念,把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方案拿出来,引导政府做出最有利于五角大楼的决策。
或者是事不宜迟; 马克斯威尔·泰勒在了解到了情况之后; 就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返回华盛顿告知林登约翰逊目前的困境。
“如若不在南越进行强烈的回击,在其它亚洲国家、以及在其它地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重要国家的眼里,南越将不仅是对美国坚定性的一种考验,而且也是对美国处理“民族解放战争”能力的一种特殊考验。就亚洲范围而言,事情是极为明显的。例如,对日本来说,美国的脱身及对亲苏势力统治的认可,将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信心。广而言之,任何一個在未来受到左翼威胁的国家,也无疑会有理由怀疑,我们是否将会对他们负责到底。甚至,从理论上而言,即使在拉丁美洲那些偏远的地区,这一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的。”
要不说还是美国人有创新理念,能把东南亚的事情,引申拉丁美洲,不过考虑到古巴的变化,说是危言耸听也好; 说是什么也好,不是没道理。
艾伦威尔逊没有千里眼,但他一样能够知道华盛顿的动静,这还用通过五眼联盟么,根本不需要,就看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就知道南越的局势正在美国急剧升温,这就是一定意义上的战前动员。
在一九四一年之前,英国占据了绝大部分月刊头条的位置,直到去年,英国还占据了两个月的头条位置。虽然大部分的时间,纽约时报的聚光灯已在苏联身上,这个月北越这么一个世界边缘角落,出现在了纽约时报的头条上,明显释放了某种信号。
“下一次出现在头条上,说不定都要到马岛战争了。”艾伦威尔逊不由得感叹,昨日如逝水,一去不可留,我大英现在连北越都竞争不过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条上,明显是美国把一个国家当成是假想敌的表现,不是有句话么,最重视你的是你的敌人。就好像二零零八年之后的十年,纽约时报头条某大国占据了五十七个月的头条。
要不是今天他有其他事情,高低给美国人两句,但确实是没时间,拿着一些数据,前往唐宁街十号和首相艾登谈谈关于产假补助的事情。
“我们从法国、乃至于苏联的公开数据上,得到一个结果,所谓的产假,或者说是生育补助除了增加一笔开支之外,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
艾伦威尔逊拿出来两份文件,摆在艾登的面前,“实行补助的国家当中,出身率没有明显的变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并没有出现生育率降低,至少比法国人高,完全不需要采取额外补助的方式,非常短视的做无用功。”
要自由世界的数据,艾伦威尔逊有,要苏联集团的数据,他也有,都是公开数据,战后苏联的人口数据本来是一个秘密。但这几年随着战后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苏联的人口数据已经公开了。
“本土的人口之所以没有大的变化,是因为移民原因,英国公民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或者北美。这和法国是国外往本土移民的趋势是完全不同的。本土公民的年龄段并没有恶化。”艾伦威尔逊颇有信心的道,“与其担心本土人口问题,还不如担心马来亚的人口增长问题。”
并非是转移话题,而是英国的人口真的不是很严重,至少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而言,不算是大问题。
其实保守党对什么福利之类的东西,也并不热衷,所谓的生育补助,只是在内阁会议上出现了讨论。艾登也只是常规的让白厅拿出来一些数据支撑,艾伦威尔逊自然就拿出来了数据支撑。
他是真觉得用钱买生育是没用的,都不如把女人弄失业有用。
现在自由世界这边生育率最高的是美国,这个年代正处在工人阶级最为强大的阶段。住大豪斯、开大皮卡,一个男人工作能负担的起一个妻子俩孩子一条狗的生活。
这并不是在吹嘘美国,当前美国女人的工作比例是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八成的美国女人只是做家庭主妇,为丈夫提供优越的后勤保障就行了。
就如同内阁秘书长也有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在提供后勤保障一样。
现在的美国是真的强大,一个家庭只需要一个男人工作就能够应付一切开销。这种生活被打破,还要等到里根上台大杀四方才行。反正二十一世纪美国某种意义上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女人终于不是家庭主妇了,参加工作比例已经到了百分之七十八,比某大国的女人还高。
现在的英国也差不多,英国和美国的差距在于体量上的差距,而不是在人均上有差距,像是帕梅拉蒙巴顿那样的妇女榜样终究是少数。
否则马来亚为什么在工业指标上已经超越英国本土了呢,马来亚殖民地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我大英妥妥一个落后国家,就知道物化女性。
“确实,以这些数据来说,我们的问题不大。”艾登很满意这个回答,对于拿钱买福利这种事,保守党本来就不热衷,这事讨论一下就过去了。
“确实问题不大。”艾伦威尔逊松了一口气,他再一次的站在了劳苦大众的反面,不过么,对和错同是否道德无关。
得罪女人又能怎么样?她们敢造反么,他还没听说过哪个造反势力是以女子为主的。
英国这边只能关心什么生育问题,哪像是武德充沛的山巅之城,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个对手了。
马克斯威尔·泰勒回到美国,并没有先去白宫,而是首先去了五角大楼,和军方的将军们讨论南越问题,讨论的结果是拿出来了一份最终备忘录,“就美国的安全利益而言,阻止南越的丧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可总统的态度比较保守,远不如共和党的候选人热心。”一名将军问出自己的疑虑,这也是五角大楼的普遍疑虑。
“我们需要一个毋庸置疑的理由来介入。”针对南越局势的讨论马上开始了。
“我的朋友们,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需要一个缅因号。”一名海军将领胸有成竹的开口道,“如果美国遭到了北越的袭击,我相信不管谁是总统,都不能阻止对美国蔑视的政权报复。”
一八九八年,古巴革命越演越烈,于是美国以保护在古巴的美国公民为由, 实质为了美国人所拥有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厂,派“缅因”号军舰,抵达哈瓦那港,向西班牙施加压力。但是,缅因号在哈瓦那港驻守途中突然发生爆炸。
别管是什么原因,但缅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