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8世纪全面战争-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也会被俄罗斯帝国的冬天弄得遍体鳞伤。
要知道,即便在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二战时期,当时欧陆公认陆军最强的德军,也败在俄罗斯帝国的冬季之中。
那个年代已经有发达的铁路线运输网络,物资补给比这个时代快捷不知多少倍,仍然无法弥补俄罗斯帝国的冬季优势,由此可见俄罗斯帝国的冬天对中欧和西欧人民的杀伤力有多强。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李维上辈子那个时代里,南方人到了东北,到了冬天的时候,无论穿多厚都感觉不够保暖……
如果是更北方更寒冷的老毛子,那就更可怕了,健壮的毛子哥都可以光着身子在雪地里打滚,但来自南方的小伙伴穿着厚厚的羽绒服都不敢那么做……
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抗旱耐热的能力差别真的很大,除非是李维军营洗脑训练后加强的士兵,身体素质拉升到普通人的巅峰,才可以无视环境带来的因素。
即便如此,让现在的法兰西国防军士兵穿着背心裤衩到俄罗斯帝国的雪地里打滚,也是会出问题的!
拥有这么多优势的俄罗斯帝国,却一直被牢牢挡在东欧那片土地,甚至连瑞典王国这种二三流小国都不敢入侵,主要问题就是俄罗斯帝国的腐朽体制。
因此,圣彼得堡得知奥地利帝国解体覆灭的消息后,哪怕明面上他们还有几十万大军,但圣彼得堡的杜马议会(就是俄罗斯帝国的贵族权力机构),仍然做出了和平的决议。
就连保罗一世都变得迟疑起来。
当然,和平不是只有俄罗斯帝国跟法兰西帝国停战,要停战就大家一起停火,否则普鲁士王国再被灭掉的话,俄罗斯帝国可就要单独面对李维那个会催眠的恐怖怪兽。
于是,俄罗斯帝国一边应付打了鸡血一般的奥斯曼帝国的‘无能猛攻’,一边派遣外交大使前往柏林。
显而易见的,此时普鲁士王国比俄罗斯帝国更加迫切渴望和平!
没有了奥地利帝国之后,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军队看似还能跟法兰西帝国拼个旗鼓相当,但也只是五五开罢了。
面对悍不畏死的法兰西国防军,打一场五五开的战争,很显然是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不愿意看到的。
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双方已经死了太多人。
奥地利帝国覆灭的军队暂且不提,法兰西帝国灭亡奥地利帝国后,又对普鲁士王国发动了数次攻势,虽然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带着一群小国联军,依靠兵力优势和防御工事,勉强挡住了法兰西帝国的进攻,但损失的兵力远多于法兰西帝国。
毕竟法兰西国防军不光会自爆战术,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也相当强悍。
无论是对枪还是拼刺刀,反法同盟军都不是对手,那些小国军队中更是充斥了大量的新兵蛋子,一崩就是一大片啊!
由于伦敦政府不愿意和谈,那些欧陆小国说话没什么份量,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还打算将那些小国当作筹码换取和平,自然不会拉上德意志地区的诸多邦国。
圣彼得堡和柏林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后,远在巴黎的李维很快收到了反法同盟的和谈消息。
和以往一样,反法同盟的外交使节死活不愿意进入巴黎城,李维只好派出被行政点化的外交大臣到慕尼黑与反法同盟的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的外交使节谈判。
战争进行到现在,法兰西国防军已经阵亡了三万四千多近卫步兵,神枪手士兵阵亡了2000余人,近卫骑兵阵亡了一千余人。
这还没有计算那些仆从国军队的损失!
从普鲁士王国和俄罗斯帝国安置在前线的军力以及后方源源不断开上来的援兵计算,想要灭掉普鲁士王国,最好的情况也需要消耗十万以上的洗脑军队!
因为越是深入普鲁士王国本土,普鲁士军队的抵抗力越强,现在普鲁士王国还没有发动全民动员令,一旦普鲁士王国全民动员,把所有的青壮男性都拉上战场,只保留后方必要的生产部门,至少能爆出大几十万军队。
哪怕这几十万普鲁士军队仅仅训练一到三个月,也是可以开枪射杀法兰西国防军近卫步兵的。
这就是排队枪毙时代。
这个时代比拼的还是人力资源。
因为前装滑膛枪对工业水准的要求很低,工业发展程度对武器弹药的生产影响远没有到代差的程度。
双方在慕尼黑地区展开和谈时,伦敦政府急了,连忙唆使西班牙王国马德里政府发动攻势。
然后被西班牙王国的马德里政府严词拒绝,并顺带着加入到慕尼黑停战谈判之中。
面对西班牙王国的加入,李维政府自然不会拒绝,能从谈判桌上得到的东西,自然无需在战场上死太多自己人。
打崩奥地利帝国已经让李维政府赚大了,更不用说奥地利共和国的艾雷恩总统还是自己人!
一国最高领袖是本国间谍,如此大好局面当然要停战好好整理一番。
只要让奥地利共和国完成中央集权,下一次欧陆大战李维政府就可以拉上一个像样的打手炮灰了。
而不是现如今的仆从军那般,只能跟在后面做一些维持后勤和占领区治安的工作。
伦敦政府眼瞅着慕尼黑和谈局势已经成型,只能无奈放弃第三次反法同盟,转而将精力放在扩充殖民地上面。
法兰西帝国的连连大捷让伦敦政府意识到,光凭借海军是永远无法击败李维政权的,大不列颠必须摆脱‘袖珍陆军’的困境!
大不列颠的陆军规模不大,主要原因还在于财政问题,英国陆军士兵待遇明显高于欧陆其他各国,再加上有海军虎视眈眈,使得伦敦政府一直无法大规模扩编本土军队。
而且大不列颠的人口基数也不是很多……
既然如此,伦敦政府自然要解决两大问题——廉价的兵源和更多的财政收入。
于是,伦敦政府毫不意外的将目光放在印度次大陆。
随着法兰西帝国海军衰败,法兰西帝国在印度的殖民地据点早已被英国人占领,在英国人想要侵吞法兰西的美洲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的时候,被巴黎政府廉价卖给了美国佬。
卖给美国佬再便宜也是有回报的,总比英属加拿大拿下强得多。
而且美国佬得到路易斯安那后,领土面积剧增,也算是有了跟英属加拿大抗衡的能力。
然而,美洲的资源再充沛,人口基数不足是一个巨大的硬伤,伦敦政府在美洲殖民地不管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快速得到回报。
只有印度次大陆,才是最容易捞快钱的地方。
如今印度次大陆沿海地区几乎都被英国人掌控,有着深厚的殖民根基,并且印度地区由于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占据大多数人口的首陀罗和达利特服从性非常好,他们完全不会反抗侵略者的征服。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只需要击败印度次大陆的刹帝利土邦,就可以完成征服。
这个时代的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北方最强大的印度王朝莫卧儿已经衰败,内忧外患,根本无法抵御英国人的入侵。
伦敦政府做过战略评估,只要他们向印度次大陆投放数万陆军,就能打下这片富饶而容易统治的领土。
到时候,伦敦政府就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廉价兵源,和大量印度底层贱民劳动力创造的财富。
于是,伦敦政府也生出了跟法兰西帝国暂时停战的心思。
就这样,伦敦政府也半途派人加入到慕尼黑和谈会议之中!
停战谈判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期间法兰西帝国的军队一直在补充兵员,运输后勤物资,为新的大战做准备,既是对反法同盟的威胁,也是为了在谈判失败后,立刻发起进攻。
能在谈判桌上拿到李维想要的自然最好不过,若是拿不到,李维就只能继续保持战争状态了。
而李维政府在这次和谈中的底限就是,让普鲁士王国吐出占领的波西米亚地区,交由法兰西帝国,并入莱茵同盟中。
并且中欧西面所有的德意志邦国,都必须并入到莱茵同盟之中,莱茵同盟和普鲁士王国之间将不会再有缓冲地带。
当然,法兰西帝国也愿意支持普鲁士王国吞并其他方向的德意志邦国,反正战争持续到现在,那些德意志邦国的军队大部分都被打残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
就连战斗力最强的萨克森,如今面对普鲁士王国也是以卵击石。
至于奥地利共和国,当然也要保证现如今所有的领土完整,有趣的是,这次慕尼黑停战会议将奥斯曼帝国排除出去了,李维政府似乎彻底忘却了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略同盟。
这一点让俄罗斯帝国十分满意,间接促成了谈判的顺利。
只是,李维政府对西班牙王国提出的要求让马德里政府难以接受,李维要求西班牙王国的卡洛斯四世复辟!
李维政府声称现在的西班牙王国政权是叛变而起的非法政府,必须恢复到原本的卡洛斯四世政府状态!
在这方面,李维政府的态度十分坚决。
第295章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夏天
法兰西帝国与西班牙王国之间的分歧让停战协议争辩了数个月之久,这段时间让法兰西帝国完成了新获得土地傀儡地方政府的建设,不等停战协议签署,就把所有占领的中欧地盘和邦国并入到莱茵同盟之中。
并且那些大中型邦国都被法兰西帝国强行拆分成一个个城市自由邦,李维为了加强对莱茵同盟的控制力,一直限制着莱茵同盟中出现大的邦国,拆的稀碎,原本的神圣罗马帝国门下强大的巴伐利亚,早已不复存在……
法兰西帝国对莱茵同盟的拆分,一直秉承着一城一邦的原则,只不过这里的城主要只大中型城市,毕竟那些小城市比起富裕一些的城镇也强不到哪里去,如果单独设立一个自治邦国,实在是太过浪费政治资源。
要知道,每一座莱茵同盟的城邦之主,都是需要接受李维行政点化的。
如果拆分的邦国太多,哪怕一个邦国一个行政点化名额,对李维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张,李维明显感觉到行政点化名额的不足,尤其是对中欧地盘的扩张,因为这些土地自治倾向比较严重,生产力在欧陆中还处于中上流水平,所以李维一直投入了不少行政点化名额。
至于意大利王国,看似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包括内阁政府和地方军政一把手在内,实际上都已经被行政点化。
李维政府对附庸国的渗透始终在持续着,发展到今天,那些附庸国高层到巴黎‘进修’甚至已经成为必备节目。
这才使得这些附庸国在第三次反法战争中,坚定不移的站在法兰西帝国一边,砸锅卖铁供养军队帮着法军维持后路,跟穿插进来的小股反法同盟军鏖战,损失并不比法军轻。
其实,附庸国内部早就因为这场战争的损失,和法兰西帝国的压榨民怨沸腾了,只不过附庸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主政一把手,都被李维行政点化过,所以才没有爆发出大规模的民乱。
如今,吞并了半个中欧的李维,明显感觉到行政点化的名额开始变得不够用,这也是李维想要停战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李维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获取维也纳这座城市,因为在全面战争系统中,维也纳也是一座标定首都,只要法兰西帝国占领并实际控制,李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