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8世纪全面战争-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无论是军旗还是国旗,说白了都是给别人看的。
  本质上没什么不一样。
  帝国近卫军成立后,也没有改变十三军团的职能和兵力建制。
  法兰西军团仍然承担着各地防务,剩下的十二军团作为野战部队随时待命。
  李维的头衔前增添了一个罗马帝国皇帝的名号,法兰西帝国降格为法兰西王国,李维在法兰西地区的头衔也变更为法兰西国王。
  毕竟皇帝的名号只能有一个。
  头衔的最后,则增加了一个希腊总督区的保护者。
  就此,李维的头衔变得更加丰盛:
  罗马帝国皇帝
  法兰西王国国王
  皮埃蒙特地区和萨伏伊地区的领主(这两块土地不是法兰西传统领土,是后来通过侵略战争吞并的)
  意大利王国国王
  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低地国家的保护者(低地国家指比利时王国与荷兰王国)
  莱茵同盟所有省份、领地、自治市的统治者
  奥地利王国国王(包括原奥地利帝国的皇冠领地、波西米亚地区、摩拉维亚地区、克罗地亚地区、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的聚居地等)
  匈牙利王国国王
  罗马尼亚王国国王(兼并了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塞尔维亚王国国王
  保加利亚王国国王
  巴尔干半岛的征服者
  希腊总督区的保护者(包括希腊半岛和君士坦丁堡地区)
  李维的政治秀做的比较到位,将原伊斯坦布尔地区,现今的君士坦丁堡地区都划入希腊总督区中。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亚里士多德这位从希腊共和国总统降格为希腊总督的存在,仍然只能管辖希腊半岛,君士坦丁堡地区被李维政府的内阁直辖统治。
  算是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存在。
  毕竟,这座欧洲桥头堡的地位位置和政治意义太重要了。
  李维的罗马皇帝法统,主要就来自于对意大利地区的罗马城和君士坦丁堡的占据获得的。
  法统这东西,在欧洲还是有点用处的,至少在安抚民意方面很有用。
  罗马帝国建立后,李维政府罕见的没有继续对奥斯曼帝国穷追猛打。
  当然,欧陆各国认为这是因为李维政府不敢动用大量海军舰船对小亚细亚地区和北非地区实施登陆战。
  要是李维政府将大量的精锐军队装入战舰,然后被英国皇家海军堵住,那可就是大乐子了。
  在陆地上不列颠无法跟李维政府对抗,但在海洋上,没有国家是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对手。
  即便李维需要面对的仅仅只是不列颠皇家海军的地中海分舰队。
  不过,建立了罗马帝国的李维政府,正在海洋上不断降低与不列颠皇家海军之间的差距。
  比如说收拢和督造大量的战舰。
  被李维征服的国家和地区,连同海军舰船也被李维政府收入囊中,或许单一的国家和地区没有几艘战舰,但所有被征服地区的海军收拢起来,还是拥有不俗数量的。
  尤其是法兰西的舰队,在罗马帝国建立前,得到了足额的经费维护,很多战舰已经重新扬帆起航,配备了足够多的水兵。
  不过因为舰队质量问题,李维并没有消耗荣耀值在海军上面。
  李维算过一笔账,在陆地上歼灭一千人的洗脑军队,敌人将会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代价。
  但在海洋上击沉一艘全面战争系统督造训练的战舰,英国皇家海军顶多需要两三倍的同级别战舰即可。
  若是高一个档次的战列舰,更是可以轻松碾压。
  原因很简单,海洋上的战斗不是肉搏比拼,士兵再忠勇无畏,你还能游泳到敌方战舰上么?
  如今都是大炮巨舰时代,英国人的一级战列舰如同海上堡垒一般,即便普通战舰靠上去,也难以攀爬!
  所以,这个时代的海军比拼的主要是战舰的质量和火炮的口径!
  水兵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排名要放在后面。
  并且现如今伦敦政府早已知晓李维麾下洗脑军队的难缠特性,海战中一旦发现李维的水兵悍不畏死,必然会全程采取非接触炮战。
  那种情况下,李维花费荣耀值训练的水兵必然损失惨重,如果战舰质量和数量有所差距,想要打出1比1的战损比都困难。
  既然如此,李维自然不愿意将宝贵的荣耀值投入到海军之中。
  反正现在李维的罗马帝国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在造船速度上并不比英伦三岛要差。
  当然,李维政府首先要完成战后重建,将占领区的生产恢复如初才可以。
  并且还要保证和平,有充足的经费用于扩充建造海军舰船。
  这个时代的木壳风帆战舰的建造技术没有壁垒(满清那种落后国家另算),建造时长也比较短(相对于后来的铁甲舰而言),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及足够多的造船厂,就可以来一场木壳风帆战舰的下饺子比赛。
  实际上,制约这个时代各国海军舰船数量的,不是生产力和建造技术,而是财政问题!
  英国皇家海军能养得起那么多那么大的战列舰,是因为人家有钱!
  拼财力李维政府自然无法跟伦敦政府相提并论,不过李维政府可以曲线救国,使用大量的廉价劳工奴隶。
  那些奥斯曼战俘不少人都被安排到了新建的造船厂。
  或是干脆充当伐木工和运输工。
  木壳风帆战舰质量上有差距没关系,数量上完全可以弥补,不像后来的铁甲舰,差了一代技术,那就是碾压级别的海上大屠杀。
  这个时代的木壳风帆战舰打仗,主要依靠的还是火炮性能,在这方面李维的罗马帝国可丝毫不落后于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就此,战后恢复成为罗马帝国成立后的首要大事。
  由于希腊人被处理的很干净,既解决了内部隐患,又给那些少数族裔狠狠的上了一课,巴尔干半岛的局势趋于稳定。
  当然,这跟大多数巴尔干少数族裔被移民到希腊半岛有很大关系。
  在希腊半岛,这些少数族裔在罗马帝国强大的宣传机器下,知晓是仁慈而伟大的李维皇帝让他们脱离了苦海,不用在充当人下人,可以自由自在的耕种织布。
  希腊半岛也被罗马帝国定义为农业生产和相关副业的地区。
  准确来说,整个巴尔干地区,都被罗马帝国内阁定义为非工业区,原因则是因为这里潜藏着太过复杂的民族问题。
  罗马帝国的内阁将未来着重发展的工业区,定位在法兰西本土和意大利半岛。
  意大利半岛有着丰厚的商贸地理优势,并且有钱人比较多,再就是意大利人普遍没有战斗精神,不会居安思危。
  不是意大利人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压根不喜欢战争!
  意大利半岛最出名的是商人和饮食文化。
  意大利饮食可是驰名欧洲,比如说糕点和意大利面条!
  当然,这里指的是这个时代。
  现在意大利人不用饿着肚子,自然不会有革命党发挥的余地。
  之前来来回回的战争,已经耗尽了意大利人最后的主战热情。
  法兰西地区发展工业的原因更简单,李维。查尔斯是法兰西人!
  甭管李维之前对法兰西的统治多么不人道,至少现在李维建立罗马帝国,被公认为法兰西的骄傲!


第341章 宣战
  “荒唐!
  泱泱大清乃是天朝上国,岂能容西方英吉利蛮夷指手画脚。
  西方的英吉利蛮夷来到大清天朝做生意,竟然还敢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简直不可理喻!”
  “皇上,英吉利蛮夷已经派遣24艘战舰,驻留在东南沿海广东省外隔海相望的岛屿上,并且载有大批士兵,他们将这份条约称之为‘最后通牒’。
  不同意的话,英吉利蛮夷的军队将会在广东省沿海登陆入侵大清。”
  “区区英吉利蛮夷小儿,要战便战,朕倒要看看那些红毛鬼有什么本事!”
  1805年初,在欧洲大陆各国沉浸在罗马帝国的威胁之中时,远东地区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肯德基上校,提出开放五个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并降低关税的要求,以最后通牒的方式传达给满清朝廷。
  引得清国嘉庆皇帝勃然大怒,下令调遣浙东地区所有的绿营和八旗兵,驱逐所有的英国商人和买办!
  而肯德基上校则以本国商人遭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正式向满清朝廷递交了宣战书,结果呈交宣战书的‘买办二鬼子’,被愤怒的嘉庆皇帝下令押送到菜市口斩立决。
  以此来表达大清帝国的国威和自己的决心。
  嘉庆皇帝受到他死去的老爹乾隆皇帝的影响,对西方蛮夷一直带着有色眼镜,认为他们不过是弹丸小国,不足为虑。
  这一次被英吉利人骑在脖子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嘉庆皇帝如何不怒?
  而那些感受到嘉庆皇帝怒火的满清朝臣们,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除了收钱的流程不变外,办事效率明显比以往快了许多。
  浙东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军政高官,连夜下达指令,从各地乡镇抽调民壮乡勇,填补绿营兵的缺额!
  不过,嘉庆皇帝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英吉利蛮夷的战斗力,他甚至连一个督军的钦差大臣都没有派遣,只是要求浙东地区的各省巡抚和军政高官聚兵御敌。
  至于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一方,肯德基上校不过是印度殖民政府的一个普通高级军官而已。
  伦敦政府对满清帝国同样充满了蔑视,连一名将军都没有从本土调遣。
  伦敦政府的命令抵达印度殖民地后,印度政府的将领们也觉得这是一个没什么油水的辛苦差事,干脆打发一个上校过来组织战事。
  当然,肯德基上校只是陆军司令,远征军名义上的司令是一名海军少将,也是整只舰队的指挥官。
  只不过,这位海军少将只负责统筹舰队事宜,登陆后的战斗全部由肯德基上校指挥。
  原因很简单,这支远征军的陆军组成部分太过拉胯,甚至说他们根本算不上是英国正规军。
  肯德基上校麾下三分之二的士兵都是印度仆从军士兵,只有不足千人是白人军队。
  这支白人军队里,只有一半人左右是英裔,其他都是欧洲其他国家的‘雇佣兵’。
  没错,这支白人军队其实是肯德基上校在英国征服印度期间,自行募集的雇佣军!
  这在印度次大陆上并不罕见。
  实际上,这个世界伦敦政府受限于距离问题,向印度次大陆派遣的正规军数量一直不多,而这些正规军到了印度次大陆后,那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央军’,哪怕是一个小兵嘎子在殖民地军队军官面前,都会高高仰起头。
  这么一支大爷一般的‘中央军’,自然不会承担漫长而辛苦的征服战斗,他们更多的作战任务是驻守富裕稳定的沿海城池,或者在大型战役中充当督战队和预备队。
  真正打仗的都是那些在印度次大陆讨生活的殖民地部队和雇佣兵。
  这些杂牌军面对英伦三岛过来的中央军时,天然低一头,有危险的工作自然全都落在他们身上。
  而印度次大陆遍地黄金的消息,在伦敦政府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早已风靡欧陆和英伦三岛。
  再加上欧陆战事频繁,有很多败兵不想为暴君李维卖命,就远渡重洋逃到其他地方牟利。
  这些有着战斗经验的败兵,主要去向只有两个——北美大陆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印度次大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