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击天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顿时明白了过来,但是荀蕤却当他只是个雏,小心翼翼的又补了一句:“秦淮河之南,西市口附近多妓馆,彼等大多将去西市口寻欢作乐。”
他穿越到建康也有七八个月了,对这建康的风土人情也有一些了解。
其实古时从管仲开始,便已有类似红灯区的地方了,典型的代表便是汉时的章台街,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红灯区。
章台街是汉朝长安城最早的风月所,后多作为“妓院”的代称。“走马章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特指涉足青楼。所以古代也将流连青楼称之为“走章台”。所以古代花柳之地称为章台柳巷。
建康城的红灯区,便集中在秦淮河南岸的西市口。
顶流的世家大族们,自己养姬妾,偶尔也去潘楼这种顶级会所打打牙祭;普通的士族郎君,也会去潘楼等高档酒楼,或者在秦淮河上找一艘装饰华美的画舫去寻欢作乐一番;再次一等的,就是普通的画舫了,这种地方姿色一般,但都还算年轻;最后就是西市口的妓馆了,类似于后世那种不理发的发廊,基本都是年纪偏大或者姿色较次的,一般前来光顾的都是黔首和军汉,也有落拓的寒门前来解解闷,但是绝对不可能有士族光顾。
据说西市口的妓馆,普通行情是二十至五十钱的标准,贵一点的也最多不过百钱。这对于天策军这些闷了三四个月的军汉来说,的确是和好去处,否则长期闷在营中,很容易产生营啸。
只是,食色,人性也,无可厚非……
司马珂笑了笑,吩咐道:“责全军按队分批告假,每次不得超过十队,同时各队队主及督纪队须定期在西市口巡逻,切切不可欺压黎庶,更不可惹是生非,否则军法处置!”
荀蕤见司马珂居然一点就通,不禁暗暗称奇,这左将军年纪虽幼,还真是见多识广,这气定神闲的神色,倒让他先自惭愧了。
荀蕤听得司马珂的吩咐,连忙应诺。
司马珂又问了荀蕤一通关于内政和练兵的事情。
荀蕤见他今天似乎心情不错,又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启禀明公,强化练士已过两个月,训练量可以减半?长此以往,担心将士很难坚持。”
司马珂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训练减半,但不可偷工减料,不可懈怠。强兵乃治军之首任,否则一旦上了沙场,便是兵败如山倒。切莫学往日之王室六军,一击即溃,白白浪费朝廷粮饷。”
荀蕤见司马珂同意,心中大喜,急忙连连应诺。
司马珂微微叹了口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微微笑道:“越骑校尉周道和乃令姊夫,令远(荀蕤字)平素应与其多多沟通才是。”
越骑校尉周抚,字道和,乃东晋名将周访之子,娶妻荀蕤之姐,即女英雄荀灌。周抚曾参与王敦叛乱,王敦败亡后又得王导引荐,出镇襄阳。在襄阳又误中后赵郭敬“循环浴马计”退兵,坐罪免官;然后又得到王导起用,从平苏峻之乱,拜越骑校尉。
王导对周抚多次有恩,周抚便算是王导的心腹之将,虽然荀家与司马珂亲近,但是周抚对司马珂并不感冒。
若是其他人,司马珂自然是想办法找到合适的将领,再将其换掉,但是周抚不一样。首先周抚是荀羡和荀蕤的姐夫,撇不开荀家这层关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周抚还真是一代良将。历史上的周抚从桓温征讨蜀郡,负责平定叛乱,镇守蜀郡三十年,威名远播,政治安定。
东晋的良将原本就不多,再说周抚也不是有什么异心,只是王家对其有恩,所以念旧罢了,一旦收用,也会同样对自己忠心耿耿,比墙头草要好用得多。
所以,司马珂决定还是从荀蕤这里打开突破口。
荀蕤虽然话不多,但是却是极其聪明的人,司马珂一点,顿时就明白了。
“明公请放心,末将那姊夫对末将之阿姊是言听计从,改日末将当与阿姊相商,定让姊夫来明公府上登门赔礼!”
司马珂听荀蕤这般说,顿时安心了许多。
…………
第145章 励将
司马珂府前,那块“历阳郡侯府”的牌匾刚刚换上不久,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显得格外的耀眼。
府上家奴们依已然不记得府上的牌匾是第几次更换了,就拿陈金来说,出去采买大宗的物品,叫人送到府上去,每隔一两个月说法都不同。
譬如半年前说的是“送到永康亭侯府上去”,过了两个月说的是“送到都乡侯府上”,再过两个月是“送到历阳县侯府上去”,这才刚刚过两个月,他又改口了“送到历阳县公府上去罢”。
马不停蹄的忙了半个月,司马珂终于安排自己休憩一天。
小翠坐在他身旁,轻轻给他按摩着肌肉发酸的肩颈,静静的看着他那俊美的脸庞,一双墨玉般的眼眸中流转无尽的爱怜。
对于小翠来说,府前的牌匾更换,初时还非常兴奋,渐渐的就麻木了,只有郎君在自己身边,才是最快乐幸福的时刻。
司马珂缓缓的睁开眼睛,仰望着头上那张弹指欲破、艳若桃花的莲脸,又闭上眼满足地叹息一声,心头的纷繁杂芜似乎在这温柔舒适的气氛中已烟消云散,心境清澈如水,再不留下一点儿渣滓。小翠似乎也能了解他的心情,也知道他这半个月来真的是累坏了,怜惜地看了他一眼,手上的动作轻柔起来。
司马珂阖着眼,似乎恬然入睡了。
这一刻,他忘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也忘记了自己左将军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一家之主,年少多金,岁月静好……
而身旁的小翠,见得自家的郎君已然入睡,也不再遮遮掩掩的,一双妙目不管不顾的盯在司马珂的脸上,就再也挪不开窝来,似乎百看不厌一般。
或许,对于小翠来说,能够这样静静的陪伴在郎君身边,便已是心满意足了。
不知睡了多久,司马珂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
一睁眼,一抬头,便见得是管事陈金急匆匆的奔了进来,便知这个觉是睡不着了,多半是有贵客前来拜访。
果不其然,新晋王室六军的军司马陆纳、顾会、朱能和张澄前来拜访。
…………
大堂之内,陆纳、顾会、朱能和张澄四人分列两边,正襟危坐。
比起之前的拜访,四人的心境和神色又有不同,毕竟现在司马珂已经是他们的直线顶头上司和仕途的引路人。
司马珂大步而来,刚刚步入大堂,四人便齐齐起身施礼:“参见明公!”
听到“明公”两个字,司马珂这才想起自己的爵位已经是县公了,不再是侯爵,所以别人对他的尊称不再是“君侯”。只不过,他还是喜欢别人称他“君侯”,“明公”两字,用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身上,的确怪怪的,但是也没办法。
司马珂对众人摆手道:“诸位免礼,请坐!”
四人再次落座之后,司马珂吩咐上了茶汤,随后四人便吩咐门外的使者递上来礼单。
这一次,礼单被司马珂严词拒绝了。
未成为上下级关系之前,可谓两家交好,礼尚往来,如今他刚刚征召四人入了王室六军,若收了重礼,便有点收受属官贿赂的意味了,很容易被其他士族以此予以攻讦,影响他的名声。
众人见司马珂这般神情,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司马珂问了一通众人近来的状况,以及军中的情况,告诫道:“诸位既入王室六军,成为我的部曲,便是我之心腹之将。然则,为将者,在其位便须担其责。王室六军糜烂至极,一群乌合之众,若不整顿,则形同虚设,白白浪费朝廷钱粮。诸位既为军司马,当以治军为使命,须严整军纪,加强训练,使之成为劲旅,否则便是诸位之失职!”
四人听得司马珂这般说,神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齐声道:“明公既予以我等厚望,敢不竭尽全力,以报明公及朝廷!”
四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荷尔蒙勃发的年纪,激情勃勃,司马珂要的正是这种冲劲和激情。毕竟王室六军,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世兵,正需要这种激情来激活军心和士气,以增强其战斗力。而更重要的是,他根基浅,可用之人不多,这种从头培养的年轻将领才是他将来的重要心腹力量。
这就像企业一样,外面招来的有经验的高管,不但工资要求高,而且很可能这山望了那山高,一不留神就跳槽,唯有从基层培养起来的干部,忠诚度和积极性都会高很多。
但是四个年轻将领的短板,便是阅历太浅,几乎没带过兵,还须好好锻炼和培养。
司马珂又道:“自后天开始,诸位便每日先到乐游苑前来报到,跟随在我身边,观摩及学习天策军治军及练兵之道,我亦将指点尔等兵法,尔等须学以致用。”
四个年轻将领原本心中还忐忑不安,毕竟突然从养尊处优的世家之子,突然一跃成为军队的司马,多少有点手足无措,听说司马珂要亲自指导他们,不禁齐齐面露喜色:“谨遵明公吩咐。”
得现今大晋少年战神的指导,对于几个年轻人来说,是何等的荣耀,众人眼中已是豪情猎猎,雄心万丈。
随后,司马珂让小翠端出蒸馏酒,一人倒了一樽,司马珂举起酒樽,激声道:“我等少年,当效冠军侯,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诸位虽初入军旅,但与本将一同胜在年少,当敏而好学,发愤图强,今本将且以此酒,祝诸位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四个年轻将领一听,顿时个个都激动起来,脸上纷纷露出慷慨的神色,齐齐端起了酒樽,朗声道:“多谢明公!”
司马珂大笑,端起酒樽一饮而尽,四名少年,也齐齐举起酒樽,一仰脖,喝了个干净。
放下酒樽时,众少年军司马,便已是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对于司马珂来说,要的就是这种荷尔蒙勃发,热血激情的少年,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假以时日,便将成为他的臂助。
毕竟强军也好,将来北伐也罢,都需要庞大的将领队伍来支撑。他的根基太浅,那些老将不一定使唤得动,就算使唤得动,那些老兵油子早就消磨了激情,凡事之前,必将先把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才会行动,想要令行禁止,就算是当年的名将陶侃都做不到。只有培养这种激情澎湃的少年,才能做到一声令下,就算前面有刀山火海,也一往无前,绝不回头。
而更重要的是,这种世家之子,从小饱读诗书,文化程度已占优。而且四人又是南方士族之中的少年翘楚,明事理,知进退,学习能力强,一点就通,培养起来也快得多。
少年强,则华夏强……
送走吴郡四子之后,刚刚休憩一会,门房又来传报,骁骑军司马虞啸父和屯骑校尉司马刁协也先后前来拜访。
如同吴郡四子一般,两人也是来送礼的,依旧被司马珂严词拒绝,然后又各被司马珂打了一通的鸡血,才豪情冲天的乘坐着牛车离去。
……
刚刚跟接待了六个年轻军司马,司马珂刚刚想眯一会,门房又匆匆而来,传报乌衣巷谢家两位郎君来访。
司马珂休憩一天,并没有真个好好休息,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谢家两位郎君来访,不用猜,肯定是谢安陪同谢尚而来。
住在乌衣巷的陈郡谢氏,应该说是此时最首鼠两端的士族。
谢琨死后,太常谢裒成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