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击天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珂被她这么花痴般的盯着,不觉有点尴尬,微微笑道:“贤妹……”
王曦这才回过神来,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失态感到娇羞不已,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精美的锦匣,递给司马珂道:“因郗家阿嫂对我颇为疼爱,故此太尉亦甚喜我。此乃当年我满月时,太尉送给我的玉如意,因为我乃兔年出生,故此玉如意之头为兔头。若兄长与太尉争执不下,必要之时,可将此玉如意呈之,太尉便知此乃王家之意,必不为难兄长。”
王曦说的郗家阿嫂指的是郗鉴的女儿,王羲之的妻子郗璿。王曦比司马珂小一岁,出生于319年,正是兔年。
十二生肖之说,东汉时便已有之。东汉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便记录了十二生肖之说。
司马珂原本是要拒绝的,但是见得王曦眼巴巴的看着他,心头一暖,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收下了锦匣,笑道:“如此,我便却之不恭,多谢贤妹!”
王曦见他收下了自己的兔头玉如意,顿时笑靥如花,开心得眼中都冒小星星了。
直到王曦道别而去,司马珂才惊觉一件事情。两人不过数面之缘,这次更是第一次单独会面,但是王曦就像认识自己很久似的,居然见面没有施礼,说起话来的语气也如同亲人一般,而自己居然也没有觉得违和感。
…………
次日天刚蒙蒙亮,司马珂便早早起来,用了早膳,吃了个十成饱。
小翠知道他要出远门,担心他路上饿着,还特意多准备了一个食盒的肉食。而陈金也准备了一匹驮马,备好了路上的干粮、水囊,还有马嚼的黄豆等。
司马珂头戴武弁大冠,身穿防矢甲,腰悬长剑,大步走出府门,陈金和僮仆牵着两匹马紧随其后,一同走出府门。
出门一看,门口立着四十余匹战马,马背上也是鼓囊囊的,正是周琦率二十名羽林骑精锐早早在等候着,见到司马珂齐齐施礼喊道:“参见明公!”
司马珂点了点头,接过陈金递来的西极马的缰绳,翻身上马,一提缰绳,高声喊道:“走罢!”
众将士齐齐响应声,銮铃声动,便要启程,突然传来一阵娇脆的喊声:“兄长,等等我!”
司马珂回头一看,不禁傻了眼,只见纪敏和纪笙两人,齐齐催马而来。
那纪笙居然一身戎装,头戴赤帻,披着一副看起来像特制的轻甲,跨骑骏马,看起来既俊俏,又英姿飒爽。
司马珂不禁眉头一皱,这小丫头还真会胡闹。
眼见得两人已策马奔到近前,司马珂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问道:“你等来做甚?”
纪敏哭丧着脸道:“舍妹不知如何得知明公要前往京口,一大早便催着末将起身,欲与明公同往京口。”
纪笙奔到司马珂近前,可怜兮兮的喊道:“贤兄……”
司马珂脸上顿时露出怒色:“我此去京口,说不定便要厮杀一番,你此去是要连累我否?”
纪笙见司马珂一通呵斥,顿时眼泪啪啦啪啦的往下掉,低着头不说话。
司马珂轻轻的叹了口气,用鞭杆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膀道:“好生待在府上,愚兄去去便回,莫要耍小性子。”
纪笙只得点点头,却依旧泪如雨下。
司马珂不再多啰嗦,一催胯下骏马,率众滚滚而去,没有回头。
背后,纪笙眼巴巴的望着他的背影,已经双眼微红。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从建康到京口,一路快马加鞭,不到两天便达。
京口大营便在长江边,与传说中的瓜洲古渡头隔江相望。
大江之上,江风猎猎,白帆点点,大浪滔滔,滚滚东去。
司马珂一行人,四十多匹马,一路响着清脆的銮铃声,沿着江边的大道,滚滚往京口而去。
京口重镇,在江南也算是繁华之地,远远的一路看过去,大道两旁,店铺林立,既有临江的茶楼酒肆,也有卖果脯、肉脯和鱼干的店铺,甚至还有卖胭脂的铺子,看起来极其热闹。
江上的渡船来来往往,不少旅客背着大包小包,从渡口下来,一副繁华热闹的景象。
看起来,郗鉴果然将京口经营的不错,司马珂心中暗暗赞道。
除了旅客,也还有不少辫发左衽、穿着皮袍的北面的流人,满脸哀伤之色从渡船上下来,有的甚至嚎啕大哭。
正宗的汉人的衣襟右掩,叫右衽,而北人的衣服,前襟向左掩,这叫左衽,跟汉人穿衣完全相反。且汉人都是梳发髻,但胡人却是把头发编成一个个的小辫子,看着象是绳索,所以北方胡人又叫索虏。
北面的汉人百姓为了避免被北方的胡人所欺压,也只能辫发左衽。所谓衣冠南渡,便是在南面的东晋,才会有正宗的汉人发髻和右衽着装。
这一点,只有在北面的士人和平民身上,才能看得真真切切,当初司马珂在历阳与赵军大战时,毕竟赵军都穿戴甲胄,外观差异倒是没这么大。
司马珂望着那些南渡的北面流人,心中不觉又生出一阵感慨来,继续往前走,便远远的看到坐落在京口的晋陵郡城了。
晋陵郡治京口,郡城也极其高大巍峨,比起历阳郡城要雄伟得多,而且城门口人流熙熙攘攘,又不知繁华过历阳郡多少倍。
司马珂率众随着众人入城,前头便见得有守卫盘查,周琦遣一名羽林骑什长策马向前,递过符传,那守卫见那符传,顿时露出惊讶之色,急忙让出一条道来,放司马珂一行人入城。
进得城来,司马珂看了看天色,见得已过了中天,便道:“今日先去驿站休憩罢,来日再去太尉府拜见不迟。”
找人问清楚了驿站的所在,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奔往驿站。
司马珂选择驿站无非两个原因,其一城中的客栈,很难找到一家能同时接纳二十多人加四十多匹马的,其二入了驿站,驿站的官差必然会禀报上官,然后自然也会传到郗鉴耳中,也让其做个准备。
第154章 鸿门宴?
驿站的官员,对于司马珂等人的到来,倒是十分的殷勤。
毕竟堂堂宗室子弟,又是右第二品的大员,能够下榻在他这驿站,倒也是一件幸事。而最重要的是,周琦比较来事,硬是给了驿长塞了一块黄金,那个时候黄金虽然不是流通货币,但是却是贵重物品。
所以虽然司马珂一行人马众多,那驿长也吩咐驿站里的小吏和僮仆们忙里忙外,又是喂马,又是准备膳食,又是打扫驿舍准备被褥,还亲自给司马珂和周琦两人端来热水。
众人一路疲乏,早早安顿了马匹和行囊,便已睡下,唯有司马珂久久无眠,思索着明日见郗鉴之事。
次日一大早,司马珂问清楚了太尉府所在,便率众骑马前往。因路途较近,各人只骑胯下骏马,很快便到了太尉府门口。
太尉府坐落在晋陵郡城东,规模宏大,占地数十亩,堪比司马珂在长干寺的左将军署,门口蹲着两只一人高的大石狮子,又有十名甲士手执兵器,分列两旁,更显其威严和雄伟。
司马珂率二十余骑浩浩荡荡而来,奔到太尉府门前二十步外,便勒住马缰,随着一片此起彼伏的骏马的嘶鸣声,众骑缓缓的停了下来。
见得这么多人马奔来,门口的守卫纷纷抬起头来,朝这边张望,神色极其紧张。
一名羽林骑什长翻身下马,牵马向前,走向门口的侍卫,低声交谈了一会,随后一名守卫从侧门进入府内禀报。
等候了约半炷香的功夫,那守卫又从侧门走了出来,向那羽林骑什长说了什么。
那羽林骑什长牵马而回,向司马珂和周琦禀报道:“郗太尉不在府内,说是早早去大营巡视了,京口大营众多,也不知去了哪处大营。”
司马珂眉头微微一蹙,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昨天他们未到日落的时候,便入住了驿站,这么多人入住驿站,难道郗鉴会不知情?
他回头望了一眼众人,沉声道:“先到城内去看看,待得晌午时分再来!”
说完,便率着众人翻身上马,浩浩荡荡的奔往城中。
一路上,司马珂特意领着众人,在城内四处闲逛了一圈,只见得大街之上,人来人往,两旁客栈和商铺林立,不时看到一群拖家带口的北面流人,满脸凄惶之色,在人群之中漫无目的的窜着,似乎想找一家便宜一点的客栈落脚。
大街之上,人声鼎沸,更是南腔北调混杂,偶尔还出现南人和北人争执,差点要拔刀相向,又被人劝开。主要原因还是本地的南方人,对待那些南渡而来的北人,并不是很热情,有点欺负外地人的意思。
不过总体来说,郡城的繁华热闹的程度,仅逊于建康城,毕竟这是北人渡江的重要一站,也是扼守三吴之地的重镇。
自城内四处转了一圈之后,众人回到驿站,用了午膳,便在驿站内歇了一会。眼看日过三竿,估摸着郗鉴就算巡视大营,也应该回来了,司马珂又率众奔往太尉府前。
勒住马脚之后,那骑都尉什长再次向前询问。次那门口的守卫,问都没进去问,直接便回复道“太尉巡查大营,尚未回府”。
司马珂听得真切,眼中不禁露出了一丝怒意,这郗鉴很明显是在躲着自己。不管如何,自己身为右第二品的大员,就算他真的外出,不可能太尉府的属官不去派人前往禀报。
他是都督中央军事,手握重兵的左将军,不是来找郗鉴办事的小官,不可能太尉府的属官这点眼色都没有。
司马珂双腿一夹马腹,催马向前,纵马在府前转了一圈,高声吼道:“大晋宗室、左将军、都督中央军事、历阳县公司马珂,前来拜访郗太尉,太尉若不在府中,请诸位告知,明早三更之时,司马珂便在此门口等候太尉!”
他的声音极其洪亮,气势磅礴,而且极具穿透力,透过那府门,一直传到了府内。
司马珂一连吼了三声,这才打马而回,率众滚滚奔往驿站而去。
那府前的守卫,从来没见到有人敢在太尉府前如此吼叫,不禁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直到司马珂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中,那守卫什长这才急匆匆的奔了进去。
太尉府大堂之内,郗鉴端坐在正中的案几前,两旁分别跪坐着参军李闳、长史刘遐、长子郗愔、次子郗昙、侄子郗迈、司马刘矩、督护夏侯长等人。
郗鉴满脸的淡然之色,微微笑道:“年轻人脾气挺大的,很执着,有冲劲,像个干大事的。”
北中郎将李闳,满脸的愤然之色,怒道:“太尉位列三公,都督中外军事,左将军亦为太尉之下官,岂可如此无礼,竟然出此威逼之言!”
郗鉴哈哈笑道:“司马元瑾能在数月之间一路凭军功晋升到左将军之职,虽然有天子偏爱,但其两次以少击多,大破胡虏,中护军赵胤亦被其如收拾小儿一般,绝非等闲之辈。况且,据老夫所闻,司马元瑾能开五石弓,明知老夫与元规交劾他,却只率二十余骑奔赴京口,恐怕也有几分自恃勇力的意味,哈哈……”
他转头对次子郗愔道:“你同夏侯将军替为父前往驿站下帖,邀那司马元瑾前来太尉府议事。”
郗愔为郗鉴长子,代郗鉴前往邀请,倒也算是较为重视。
郗愔和夏侯长急忙应诺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