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击天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珂将那些处理完毕的红薯,用一个布袋子装好,又吩咐荀蕤重赏发现红薯的将士,同时严禁任何人泄露出去。
众人虽然好奇,但是也只当这是一种野生的奇珍异草,自然不会想到这种物种居然来自一千六百多年后。
这种红薯苗,也是2021年最新研制的苗种,尚未大面积推广,据说亩产量也在一万斤以上,而且适应能力极强,抗涝抗寒也抗高温,在南方可栽三季,比后世现有的红薯苗可多种一季。
100克的红薯热量约86卡,比土豆略高,比米饭略低,也是扛饿之物。
红薯苗不但跟土豆一样不占良田,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红薯叶割了一茬还会长一茬,用来喂牛喂马养猪,都是绝好的饲料。
司马珂将那那十多斤的红薯,先趁着这几天大太阳,晾晒了三天,将红薯的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杀灭,再单独用地窖藏了起来,而且在地面上垫上木板,再垫上几层丝绢,将红薯放到丝绢之上,中间还放了木炭以吸除湿气。
在司马珂看来,这些红薯比起土豆,更为宝贵。因为红薯多秧苗,割了一茬又长一茬,大大解决了牛马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养猪。
猪肉因为要圈养,养殖成本高,曾经有一段时间只有贵族才能吃。但是到了汉末开始,渐渐的猪肉退出了世家豪门的餐桌,而逐渐以羊肉为主。
自司马珂穿越以来,就没吃过猪肉,开始还不知所以然,后来他有次特意去看了晋代的养猪方式,差点没吐出来,这才明白为什么此时有身份的人不吃猪肉了。
网上说的是因为宋代以前的猪未阉割,有臊气,其实不然,从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阉割技术,使其脾气变得温顺爱长肉。
真正的原因是,从汉代时各家养猪,各农户家里建猪圈养猪,厕所和猪圈相连,厕所位置居然略高于猪圈的粪坑,人在方便时,粪尿落入猪圈坑,然后被猪吃掉,这个叫连茅圈。如此一来,养出来的猪便带了各种病菌,尤其是猪肉绦虫病盛行,而且猪也长得极慢。
而养猪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用来吃肉,而是以积肥为主。
羊肉太贵,牛更是不准滥杀,除非伤亡的牛,以致牛肉比羊肉更贵,普通人根本吃不起。不吃肉,蛋白质和脂肪供应不足,无论干活还是训练或者打仗,终究是少了几分力气。
司马珂决定等红薯大量推广种植之后,先从天策军开始,发动辅兵养猪,在鸡笼山和覆舟山一带,建造猪圈,实行放弃传统的连茅圈,实行圈厕分离,切断绦虫病在人与猪之间的宿主转移。这样一来,便可解决士兵吃肉的问题,有肉吃,才有力气训练和打仗。
而有了红薯,不但可以解决粮食问题,还能解决养猪的饲料问题。这种红薯可以种三季,全年有大半年可以提供红薯叶喂猪,那种小个、不够饱满的红薯和土豆也可以用来喂猪,再加上这种改良后的土豆茎叶也能当猪饲料,偶尔让辅兵们上山割割草,猪饲料问题便解决了。
如此一来,吃肉的问题也便可解决。
………………
司空府。
何充正端坐在案几前看《春秋》,满脸凝重之色。
有司空府属吏轻轻的走了进来,恭声道:“启禀明公,左将军来访!”
何充一听,神色一震,当即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急声道:“快快有请!”
自赵胤叛乱以来,司马珂已经好久没来过司空府了,两人也很少见面。
话音刚落,司马珂已提着一个大大的礼盒,轻轻的走了进来,朝何充一拜:“参见明公!”
何充满脸激动的神色,指着旁边的软塌,忙不迭的说道:“元瑾不必多礼,请坐!”
司马珂展颜一笑,将那礼盒递了上去,恭声道:“此乃两坛半年陈的瑶池玉液琼浆,比新酒又要浓烈醇香许多,特此奉与明公一饮!”
何充一听,当即从他手中夺过礼盒,双眼一瞪,哼哼笑道:“算你小子识相!”
随即,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原本许久未见的生疏,也在这一笑之间烟消云散。
其实,司马珂一直把何充当做自己尊敬的长辈,当初在羽林骑初立时,何充的确是帮了自己许多的忙,没有何充的相助,他不会有这么快就走到今天。只是,最近的确是太忙了,是有点冷落了这位老上司。
两人寒暄了一阵,司马珂便直接说明来意,在这位老上司面前,不用太多的拐弯抹角。
“射声校尉郭逸,举止失度,目无上官,我欲荐举令弟季道替换之。丞相那里,我也自会说个明白,还请明公助之。”
何充一共五兄弟,何充排第二,老三叫何遇,字季道,现任南康太守,升任射声校尉算是晋升了一级。
其实,何遇的能力未必就比郭逸强,但是那天司马珂被郗鉴弹劾之后,郭逸幸灾乐祸的表现令司马珂大为恼火,所以下定决心要将其替换掉。射声校尉一职,个人能力,其实并不重要。毕竟王室六军也好,五营校尉也好,更多的职责还是镇守京师,起到一个威慑作用。将来要北伐,更多的只能依靠天策军、羽林骑和北府兵。所以他宁愿用能力普通的下属,也不可用一个对自己有二心的下属。
再说了,晋升何遇为射声校尉,阻力也会小得多。毕竟何充既是王导的外甥,又是庾亮的连襟,换掉郭逸,北方士族们也不会因此产生什么反响。
听得司马珂这般说,何充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同时也不便推拒这个老下属的面子,只得同意道:“就依元瑾之意,三弟那边,我自会去说。”
第159章 短暂的和谐
眼见何充已经答应了自己的意见,司马珂终于松了一口气,正要告辞而去,却被何充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元瑾入京不过八个月,便已官拜左将军,都督中央军事,不知元瑾之志如何?”何充问道。
司马珂淡淡的笑了笑,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只是何充想问,王导也想问,整个朝中的北方士族都想问。
只是何充果然不愧为“直言不讳”之名,直截了当的问了出来。
司马珂缓慢而坚定的说道:“明公可知为何郗太尉先弹劾我,最后却以礼相待,不但撤回弹劾,而且还与下官成为忘年之交?因为下官之志,与祖车骑、刘中山之志相类,欲率我大晋王师,北伐中原,驱逐胡虏,复我大晋河山,解救千万同胞!”
何充疑惑的问道:“既然元瑾意欲北伐,何不多多拉拢北人?南人岂会愿意北伐?”
司马珂笑笑道:“试问明公,北面侨姓高门,又有几人诚心北伐,不过喊喊口号而已,或者不过为一己私利。况且,如今朝中,郗太尉年事已高,还有何人可敢北伐?数月前的历阳之战,下官孤守历阳抗胡虏,尚无人来救,岂敢奢望北方士族高门助下官北伐?”
何充顿时沉默了,不再做声。
元嘉南渡已二十八年,这些北方士族高门早已在南方落地生根,只会嗑药、喝酒、谈玄,接着奏乐接着舞,醉生梦死,哪里还会有人真正想北伐?再说,此刻正是东晋名将的真空期,祖逖、刘琨、苟晞、纪瞻、刘遐、温峤、陶侃这一批名将已故,郗鉴也垂垂老矣,几乎没有个能打的,谁又敢谈北伐?
见何充不做声,司马珂又激声说道:“下官若手中权不够重,兵不够多,手中无粮无钱无兵,莫说北伐,连天子的安危都不能保障,这天下还要乱到什么时候?北面的故地,还要被胡虏蹂躏践踏多久?”
若是别人,司马珂自然不会说这么多话,但是在直性子何充面前,司马珂难得遇到这个机会,便索性说了个痛快。这话是说给何充听的,也是说给南北士族,乃至天下人听的。
他是宗室之身,如今又手握重兵,难免会有人说东说西的,甚至有人故意往沟里带,他就是要借何充的口,去堵那些人的嘴。
何充微微叹了口气,道:“我果然没看错元瑾,既然郗太尉都如此看重元瑾,我岂能不全力支持你。北方士族那边,我自会去说,元瑾勿忧。只是庾征西那边,当年令祖便是栽在其手中,如今其对元瑾更是视如眼中钉,元瑾还得小心提防才是。”
司马珂谢过何充,道别而出。
出了司空府,去各营巡查了一番之后,便纵马回府。经过青溪中桥,眼看便要到了府门口,突然见得王曦的牛车缓缓的驶来,便勒住了马脚。
王曦的牛车,车厢的装饰与其他人并不相同,故此司马珂一眼便认出来了。
车帘掀开,露出王曦那张宜喜宜嗔的清秀脸庞,下得车来,望着司马珂,叫了声“元瑾兄长”。
王曦上身着一袭绣腰襦袄,下着百花多折裥裙,再戴一块白狐裘帔,虽然穿的极其厚实,但是衣身部分紧身合体,仍然显露出盈盈一握的腰肢,也丝毫遮藏不住前耸后翘的丰腴,嫣然一笑之间,尽显少女的妩媚和温柔。
司马珂也翻身下马,两人相视而立,王曦一双柔媚的眼波,只在司马珂的脸上流转,低声说道:“恭喜元瑾兄长,不虚此次京口之行,我听闻阿父讲,太尉对元瑾兄长赞誉有加,欲以京口之兵托付之。”
司马珂脸上露出温暖的笑意,道:“多谢贤妹指点迷津。”
两人随意闲聊了一阵,虽然只是闲聊,王曦却显得十分开心,嘴角不时的掠过一丝娇羞的笑意,眼中更是柔情似水,秋波盈盈。
司马珂突然想起怀里还揣着王曦让他关键时刻亮给郗鉴看的玉如意,急忙把锦匣掏了出来,递给王曦道:“此物未曾给太尉看,毕竟乃令嫂之赠物,如今便物归原主。”
王曦脸色一红,低声道:“阿嫂送给我,便是我的了,岂有送出去之物再归还的,兄长便留着罢。”
不等司马珂回话,便又道:“时辰不早了,愚妹先自回府了。”
说完,逃也似的奔上了牛车,又掀开了车帘,对司马珂笑盈盈的挥了挥手,然后催着车夫驾着牛车离去。
司马珂手里捧着那个锦匣,心中不禁一阵惘然。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江南之地,草长莺飞,春光明媚,很快便到了播种的季节。
农历一月底,司马珂自己亲自在后园找了一块地,开始将那十多斤的红薯育苗。
到了农历二月底,司马珂将那一千多斤的土豆,带着荀蕤、李颜和纪敏和天策军的众辅兵,亲自到鸡笼山一带,亲自选了几块干燥、泥土松软的土地,手把手的教众人如何整地、晒种切芽、施肥浇水和栽种土豆。
一千多斤土豆,足足种了三亩多地。司马珂又教众人如何后续除草、浇水、施肥,直到上百名官兵全部熟悉之后才罢休,又令荀蕤派专人看守这三亩土豆地,日夜轮值,决不允许任何人为或者动物的破坏。除此之外,司马珂自己本人,也每天前来检查一番,不敢有半点松懈。
到了四月初,司马珂又开始在后园亲手种植红薯,十多斤的红薯苗,种了一分多地,除了亲自照料外,同样也派专人看管。
而随着春天的到来,气候逐渐变暖,王导身体变好之后,便主动向朝廷乞骸骨。原本按照司马珂和司马衍的主意,特意给王悦、王允之和王恬兄弟加官进爵,就是为了让王导安心乞骸骨。但是因为郗鉴与司马珂成了忘年交,而且明确表示要逐步将京口之兵交给司马珂,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