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击天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占据了五郡之地,还收复了故都洛阳。
如此丰功伟绩,使得这些青年士子的眼中,大将军、西阳王殿下,便是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瞻仰的丰碑,无敌的战神,梦幻般完美的英雄,如今能得机会投入大将军门下,成为大将军的门生,便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
所以,当兼领督学使者的谢安,前往太学宣布司马珂征召士子入洛阳之时,众人纷纷踊跃报名,被选上的两百名士子更是欢呼雀跃不已。
当然,除了可以跟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之外,跟着大将军能够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青年士子,基本都是出自寒门,家族名望不高,资品评定极低,自然都想有朝一日,光耀门楣。
跟随大将军者,几乎无一不平步青云。不说江东六青年司马,都不过刚刚过弱冠之年,便连连晋爵,就连被打入刑家的吴兴沈氏,居然都能咸鱼翻身,成为镇守一方的统兵大将,岂能不叫诸士子心热?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么一群士子站在一起,气质与谈吐完全与旁人不同,而且青年人的那种朝气蓬勃和欢声笑语,更是感染了码头边的路人。
路过的众人纷纷以艳羡的目光望着这群年轻人。只是他们的四周,都有盔甲严明的晋军将士护卫,也只能远观,不能近前。
就在众士子正在兴高采烈的说说笑笑时,突然有人喊道:“明公到了!”
他们口中的明公,正是兼领督学使者的中书令谢安。
谢安出自北方侨姓高门陈郡谢氏,今年刚刚到弱冠之年,便已是右第三品的大员,而且深受帝宠,又是西阳王殿下的义弟,加之其兼领督学使者,管辖太学,故此在众士子心目中威望极高。
同时,谢安也是众士子学习的榜样。之前的陈郡谢氏最多只能算是准一流士族,即介乎一流与二流之间,但是如今谢安拜中书令,谢裒为太常卿,谢尚也是北伐之中战功赫赫的统兵大将,再加上谢家又得了银币的铸币权,直接将陈郡谢氏推到了顶流士族之列。若非当初谢安与西阳王结拜,谢家的名望,怎么可能爬升如此之快。
谢安身着紫色官袍,虽然刚刚到弱冠之年,但是气度从容,已自颇有一番朝廷重臣的风范,加之生得俊美风流,令人望而肃然起敬。
在一干侍卫和官员的陪同之下,谢安缓步走到了码头边,立在众士子面前,众士子立即安静了下来,肃然的望着谢安,齐齐施礼,高声喊道:“参见明公!”
谢安对众人还礼之后,静静的望了众人一眼,随后高声问道:“诸位可知此行欲望何处?”
“奔赴洛阳,前往大将军府听用!”有人回答道。
谢安点了点头,又问道:“诸位可知此行之使命?”
众人齐声喊道:“驱逐胡虏,兴我大晋!”
谢安又满意的点了点头,抬头望了一眼江北,又道:“然则,江北之地,久经胡虏肆虐,已是满目疮痍,如今百废待兴,此去极其艰难困苦,诸位若是心中后悔,此刻尚可退出!”
谢安的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士子激动的喊道:“兴国安邦,乃我等平生之志,誓无悔意!此行如大江之水,一去不回!”
随后,其他士子也纷纷喊道:“此行如大江之水,一去不回!”
谢安也激动起来,激声的说道:“诸位如此慷慨,实乃大晋之栋梁,祝愿诸位此去,建功立业,兴国安邦,光耀门楣,福寿安康!”
“恭谢明公!”众士子齐声喊道。
谢安伸手一挥,高声喊道:“启程!”
鼓乐声顿时大起,两百名热血澎湃的青年士子,排着整齐的队列,依次走上码头,登上了停泊在岸边的几艘大船。
江风,愈发猛烈了,大船之上的风帆鼓荡而起,载着两百名热血青年,往西北方向而去。
原本可运输两百人的大船,如今每艘只载五十名士子,已算是对众士子极其优待了。众士子并没有安静的待在船舱之中,而是纷纷的登上了甲板。望着长江两岸的秀丽风景,心怀激荡,纷纷吟诗作赋,以抒心中之志。
对于这群士子来说,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免不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众士子的大船的背后,有一艘装饰较为华美的商船,紧随大船之后,乘风破浪而去。
商船的甲板之上,王曦在一干婢女的簇拥之下,望着这滔滔的江水,脸上也露出了激动和喜悦的神色。
司马珂的大将军府,移镇洛阳,府内的幕僚也全部迁往洛阳,王曦作为幕僚之一,自然要跟随前往洛阳。
而原大将军府主簿李颜,不再是大将军府幕僚的身份,则已拜为晋陵郡守兼京口置舶使,替司马珂镇守京口之地。京口也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经济贸易中心。
半个月之后,李颜又派遣战船,护送了一千匹阿拉伯战马,送往襄阳,再由襄阳走陆路,送往洛阳。
………………
洛阳城。
司马珂亲自在大将军府接待了来自江南的两百名士子,并设宴相待。
两百名士子,挤满了大将军府的大堂。
众士子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心目中的完美英雄,一个个都是满脸激动的神色,再加之在宴席之上,他们吃上了大将军府和宫中才有的一品翡翠豆芽、蓬莱白玉东,饮上了瑶池玉液琼浆,更是受宠若惊。
司马珂在宴席之上,用极其热情洋溢的语气,为他们致了欢迎辞,接下来又将两百名士子的后续安排讲述了一遍。
众士子初时的身份都是大将军府幕僚,接下来会由司马珂亲自授课培训一个月,然后一半人前往各郡兴办郡学,一半人协助和监督各郡推行的大将军府发出的政策。
待得一年之后,再择优选取三成的士子,遣往各郡为官。第二年,再择优录取三成,依次类推,若无违法乱纪、背叛等事宜,皆可为官。
不得不说,年轻人就是有冲劲,不会瞻前顾后,东想西想,又喝了点蒸馏酒,更是激动异常,一个个喊着“谨遵大将军吩咐”。
对于司马珂来说,兴办教育之事已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他拟从郡学开始,逐渐推广到县学,甚至再到乡学,让更多的寒门乃至黔首家的颇有天赋的子弟,进入学校就读,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然后再推行科举制,才有可能撬动门阀的基石。
除了兴办教育之外,大将军府发出的各项政策,也需要有人去跟进以及协助落实,否则便成了一纸空文。
而司马珂的首要的一项政策,便是鼓励生育。他拟下令,凡三岁至十二岁之间的儿童,无论男女,皆可每年由官府发放三百钱,以此刺激百姓多生多育,增加人口。
在黄巾之乱前的东汉末年,全国人口超过了五千万,但是经历了黄巾之乱,汉末军阀混战,人口已是锐减,在赤壁之战之后,全国在册人口更是只有区区两百多万。三国到西晋时期略有恢复,最高峰到了两千六百多万,结果又经历八王之乱,而后更是胡虏肆虐,任意屠杀和荼毒汉人,导致现今江北的汉人已经不过六七百万人口。
对于司马珂来说,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是兴盛中原之地的最重要的国策。
但是他的刺激生育的政策,同样需要大量的士子来协助。统计人口、计算钱粮、协助发放和监督贪污和冒领等工作,这些都是要肚子里有点墨水的才能去做。
见得众士子如此满腔热血,而且对自己极为信任,司马珂也是心中极其高兴,硬是亲自举杯去对每个士子都敬了酒。虽然每次都是轻轻的抿了一小口,但是两百个人下来,却也是喝得不少。
第302章 关中称王
宴席散去之后,司马珂也已经喝得有点醉意。敬了两百多个人下来,差不多三斤多的蒸馏酒。虽然蒸馏酒的度数也就是三四十度,而且他的体质异于常人,但是三斤多的酒,想不醉也难。
宾客散尽,王辉和众侍卫原本要扶住司马珂回府,却见一名身材偏瘦的幕僚轻轻的走了过来,将司马珂的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扶住了司马珂的腰部,将其扶向牛车。王辉认得是幕僚王曦,便朝众侍卫使了个眼色,纷纷会意的让开来。
跟在司马珂身边的侍卫,都是司马珂精选的心腹死士,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极其机灵,对于王曦的事情,他们也知道一些。知道这个女扮男装的幕僚是殿下的红颜知己,而且来自琅琊王氏,虽然琅琊王氏已经不如当年的风光,但是终究还是顶流士族,众人自是对王曦也敬重几分。
将司马珂扶上了牛车,王曦便在车内陪同着司马珂,牛车缓缓的启动,王辉等侍卫策马紧紧的跟在牛车之后,回往司马珂的府邸。
一路上,王曦望着司马珂那俊美至极的脸庞,忍不住轻轻的伸出手来,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然后又轻轻的撤回去了手,只是静静的凝望着。
王曦只觉这一刻心中是无比的温馨,能够像个小妻子一般伺候在他的身旁,便是她最幸福的时光。
马车行走得很慢,很平稳,王曦只想这辆马车,永远不要停下来……
然而,马车走得再慢,也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牛车终于缓缓的停了下来,停在了洛阳城的西阳王府前。
王曦满脸惆怅的扶起了司马珂,在众侍卫的协助下,将其扶了下来,又扶着他继续往府内走去。
到了卧房之内,王曦在几个婢女的协助之下,将司马珂轻轻的放到了床铺之上,替其解下外袍,脱去靴子,盖好被子。
正要离开之际,却见司马珂突然睁开了眼睛,对那几名婢女道:“你等退下吧。”
王曦呆若木鸡般的立在床铺边,怔怔的望着司马珂。
司马珂见得几名婢女已经退了出去,掀开被子,一个虎跃,落到丝毯上,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公主抱便将王曦抱在手里。
王曦望着司马珂眼中那熊熊的火焰,顿时明白了过来,又羞又恼,捶着他的胸膛,低声道:“殿下装醉……”
司马珂将她轻轻的放到了床铺上,脱去靴子,便去宽衣解带。触手之处,尽是一片滑腻,那傲人之处,似乎又大了一点……
王曦象征性的挣扎着,脸上已是艳若桃花,娇羞不已,随着司马珂的深入,渐渐的放弃了挣扎。
此时已是农历四月中旬,即便在洛阳之地,气温也逐渐暖和了很多。
床榻之上,被翻红浪,那恼人的春声,令门外的婢女们听得面红心跳,急忙都跑了出去。
一夜不知几度风雨,司马珂素了半年,怎么也贪吃不够,硬生生的将王曦留在府内一宿。
天色微明,晨曦从窗棂之中透入了进来,这是司马珂入洛阳来,起得最晚的一天。
………………
公元340年。
受司马珂北伐的影响,整个华夏之地的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司马珂占据了江北五郡为根据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不但大力发展土豆和红薯的种植,而且推行了兴办学校、鼓励生育等一系列的政策。
荥阳之战的失利,使得后赵的国力大为受损,而最令石虎担忧的,不是晋军的战力。他最担心的是,晋军一到,麾下的汉人士卒便全部倒戈而逃,这仗便没法再打。
而且羯人起来得晚,在中原之地原本不过三四十万人,这些年入主中原之后,虽然繁殖了不少人,可达五六十万人,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