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晋击天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邺城之内的汉人们,不但被羯人欺凌了数十年,就连杂胡们都敢欺负他们,此刻终于扬眉吐气起来。近二十万的汉人,在士族的组织之下,在城内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进行了持续数日的狂欢。
    …………
    大火之后,接连又下了几天的大雨。随着城内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就连那接连几天的大雨,都显得小了许多。
    雨水将城内的街道冲刷得干干净净,只剩下西门那那黑压压的一片断壁残垣和焦尸,昭示着这场大火的残酷。
    从西门一直到邺城中大街,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甚至许多尸体都烧去了大半截。许多百姓在晋军的组织之下,开始收拾和整理羯人的尸骨,避免发生瘟疫。
    西门左近,街道之上,劫后余生的百姓虽然沐着小雨,依旧面带喜色的在晋军的带领下抬着尸首出城安葬,这些尸首将是疫病的根源,必须趁早掩埋在城外头。
    叩嗒嗒~
    一队晋军骑兵城中疾驰而来,马背上的晋军个个身穿黑色的铠甲,手执元瑾破敌刀,腰挎弩箭,骑兵群中一杆大旗,上绣“大将军司马珂”几个大字,在风之中猎猎招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司马珂在众将士的簇拥之下,率着兵马巡视着邺城的街道,见得城内的秩序井井有条,不禁对庾翼大为赞赏。不管他与庾家以往的恩怨有多深,终究已是过往。庾翼并非小气之人,而且心中素有大志,两家之间的恩怨算术就此揭过了。
    就在此时,追袭羯人的骑兵也回来了,带着张貉的人头,还有并州刺史张平的归顺的书信。除此之外,还迎来了一员虎将。
    原来,在那天上党郡之战时,张貉眼见自家的骑兵即将被斩杀殆尽,不再顾及部曲,私自就潜逃而去。
    奈何城头上的张蚝看得真切,当即便率兵出城,将张貉拦截住,只是一个回合,就将张貉斩首,然后献给了周琦。
    张蚝经过这一战,对晋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加之又都是汉人,自是心中已经生出了归顺的心里。之前张平已经在张蚝面前流露出了归顺晋军的心思,故此张蚝便挽留了周琦等人数日。然后派人数百里加急,飞马传报晋阳,将晋赵之战的情况说了个清楚。
    张平收到了张蚝的信之后,当即便应诺了张蚝的要求,同意归顺大晋,同时亲手写了书信给司马珂表达自己弃暗投明的想法。
    张蚝在书信之中,除了劝张平归顺大晋之外,又表达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想要加入晋军,跟随司马珂征战和北伐羯赵。
    张平知道张蚝勇冠三军,武勇过人,守在没有战事的上党郡,的确有点埋没。若是在司马珂的麾下,必然能大放异彩,故此满口答应了,当即另派了将领前来镇守上党郡城。
    在张平看来,张蚝终究是自己的养子,一旦在北伐之战中建功立业,对自己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借机搭上了司马珂这条线,对于他来说,至少他这个并州土皇帝的位置是安稳了。
    司马珂对张蚝之名,在穿越之前也早已有耳闻,毕竟是史书上的万人敌,又被人列位两晋南北朝的十大猛将之一,与邓羌齐名。此刻能得此猛将加入麾下,自是十分的高兴。
    而司马珂的大名不只是传遍了河北和幽燕之地,同样传遍了并州之地。而张蚝同样早已久仰司马珂的大名,并以之为偶像。
    在邺城的东门,张蚝在周琦的引领之下,终于见到了他的偶像,威震华夏的大晋大将军、西阳王殿下。
    当张蚝看到司马珂时,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在他的想象中,威名赫赫,天下所望的大晋大将军、西阳王司马珂,怎么也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威风凛凛的大将,万万想不到面前这个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面如冠玉,俊美得不像话的青年,便是大名鼎鼎的西阳王殿下。
    张蚝推金山倒玉柱,便要跪拜下来,司马珂急忙向前一把扶住:“不必多礼!”
    两人一个求才若渴,一个慕名相投,寒暄了好一阵才作罢。


第402章 密谋
    蓟城,幽州治所。
    也是代王石鉴的行辕所在地。
    石鉴乃石虎第三子,在石虎诸子之中,各方面能力都是中庸,既不冒尖,也不算差的那种。原本按照继承顺序,石宣被杀之后,他应该才是储君。但是石虎担心年纪大的儿子迫不及待的等着他死好登基,故此立了年幼的石炳。
    不过,石鉴能力虽然中庸,但是心眼并不差,他自知在朝中与石虎其他儿子相斗,未必有好下场,索性主动请缨,镇守幽州之地,远离羯赵的政治中心,也就远离了斗争旋涡中心。
    这些年来,又幸得部将冉闵英勇善战,把慕容鲜卑死死的堵在长城之外,石鉴也做了个快活的幽州王。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幽州之地远离河北,这些年虽有战事,都被冉闵摆平,就算是石虎也管不住他。石虎偶尔想起这个儿子,也是褒奖一番。胜仗虽然是冉闵打的,但是功劳却是代王石鉴的。
    尤其是这两年,幽州的形势一片大好。慕容燕国横扫段辽和宇文鲜卑部落,很多鲜卑人不忿慕容鲜卑的霸道,不愿待在慕容燕国,纷纷越过长城,投奔幽州。再加上石虎在河北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又有很多河北的汉人逃到幽州来。这样一来,幽州的人口增长了不少,将近两百万人,在这个千里无鸡鸣的华夏之地,算是人口较多的一州了。
    对于石鉴来说,也算是较为满足了。尤其是听到在南面的诸兄弟,不是战死在南晋大将军司马珂手里,就是死在自相残杀之中,心中更为庆幸不已。
    此时已是秋季,蓟城之内,落叶缤纷。城外更是草木渐枯,一片荒凉。
    蓟城南门,一辆华丽的马车,在上百名骑士的簇拥之下,缓缓的驶来,引起了城门口的守军的注意力,纷纷朝那马车望来。
    在幽州之地,骑马入城的不在少数,但是乘马车的已经稀少了,像这种装饰精美的马车更少。
    马车帘幕一掀,却是一个文士模样的中年汉人露出来。
    这个中年汉人脸型圆胖而白皙,气色保养得相当不错,颌下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乱,根根透风,一声华服,倍显雍容华贵的气质。
    那中年汉人,抬起头来,望着前面城门上“蓟城”两个大字时,终于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总算到了。”
    来者正是石虎的特使,羯赵的中书侍郎李松,奉石虎之命前来传旨,令石鉴立即派冉闵率三万兵马前往河北,拱卫都城襄国安全。
    一行人在门口交接过文书和符传之后,进入了蓟城,前往代王府,拜见石鉴。
    代王府大堂之上,石鉴亲自接见了李松。
    石鉴和李松当年在襄国的时候,也颇有往来,私交不算很密切,但是也不差,也算是老熟人了,加上李松又是天王特使,自是十分隆重的接待。
    当他看完李松呈递上来的圣旨之后,眼中露出了奇异的神色,对李松道:“父王有旨,孤岂能不遵,还请特使放心。孤立即派人前往渔阳,传令镇北将军石闵,即刻出发,奔赴襄国。镇北将军武勇无敌,区区司马珂何足挂齿,大军一到,晋军当望风而逃,退回江南。”
    李松皮笑肉不笑的打了个哈哈,笑道:“那么在下,就等着镇北将军的兵马,一并回襄国,否则天王陛下那里,无法交差。”
    石鉴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的说道:“特使此乃何意?”
    李松呼的站了起来,整了整衣裳,对着石鉴一拜:“殿下当年在襄国时,微臣就对忠心耿耿,如今危难之际,殿下岂可弃了微臣?”
    石鉴怔怔拿着李松,哈哈一笑:“特使言重了,特使乃大赵之臣,而非孤之臣及部曲,何为忠心?”
    李松却是往地上一跪,就不再起来,神色显得十分的虔诚。
    石鉴脸上神色阴晴不定,过了许久,才打了个哈哈道:“特使有什么话,还请明说,此般不清不楚,孤也很为难啊。”
    李松恭声道:“晋军司马珂举江南及河南十州之力,大举进攻河北,一路势如破竹,国事至此,已不可为也。更何况,就算救下襄国又如何,大殿下与二殿下故去,理应殿下为储君。此番派镇北将军前往襄国救之,击败司马珂,也是惨胜。然则,殿下若胜,则又如何?”
    李松问了这么一句,没有等石鉴回答,又继续道:“镇北将军若胜,则陛下便将镇北将军留在襄国,则幽州以两万老弱独抗慕容燕国,必危矣。若是让镇北将军引军回幽州,则陛下恐怕又担心殿下兵力强盛,则殿下亦危矣。更何况,陛下贵体一年不如一年,一旦到了那一天……则殿下与未来的天子又如何处之?恐怕不是殿下造反,就是天子要杀殿下?既然如此,何不早做决断?”
    石鉴望着李松,淡淡的笑道:“阁下既为天王特使,却出此大逆不道之言,不怕孤将你就地正法吗?”
    李松哈哈大笑,当即把脖子伸了起来,对着石鉴道:“与其回到襄国,枉死在晋军手中,不若死在殿下手中,还请殿下动手吧。”
    石鉴愣了一下,也哈哈大笑,当即扶起了李松:“此真乃天赐你于孤也。”
    接下来,大堂之内的气氛已经截然不同。
    只听得丝竹声声悦耳,又有歌姬舞姬载歌载舞,案几上也是摆满了各种珍馐,席间一片欢声笑语。
    石鉴与李松两人,一边觥筹交错,一边详细的密谈这后续的大好蓝图。
    按照李松的意见,襄国兵败只是迟早的事情,不会超过三个月的时间,索性直接不出兵,就此拖着。
    一旦襄国兵败,按照司马珂的一贯作风,襄国之内的羯人必当全部被斩,石虎和诸子自然也难逃一死。则石鉴就立即登基称帝,建都蓟城。
    司马珂一向是打下一地,治理好之后,再打其他地盘。在李松看来,司马珂吃下了河北,三年之内不会动兵戈。三年之后,要动的地方,也不是幽州这个苦寒之地,而应该是富庶的关中之地。打下了关中之后,又要治理几年,如此幽州借机发展几年,便可与晋军抗衡。
    更何况,随着司马珂的权势越来越大,按照汉人朝廷的一贯作风,接下来必然又是一场大内斗,司马珂能否在朝堂之上赢得上风还未知。当年的祖逖不就是收复了河南之地,最终输在了朝堂之争,乖乖的退回江南。就算司马珂赢了,也要将重点放在了江南,未必会发狠进攻幽州。
    听得李松这么一番分析,石鉴更是喜上眉梢,当即允诺一旦登基称帝,便拜李松为丞相,冉闵为大将军,两人一文一武,共同辅佐朝政。
    两人商议完毕,只觉前途一片光明,喝了个一醉方休。
    随后,石鉴担心冉闵得到消息,一根筋的要回师救襄国,又传书给冉闵,说是接到密报,近期慕容燕国准备大兴兵戈,意欲进攻幽州,还请其务必好生把守幽州之地,谨慎行事。
    …………
    然而,石鉴的话,其实并没错。慕容燕国,真的在策划大行动。
    司马珂渡河北伐,分两路进攻河北,慕容燕国岂能没有想法。
    龙城,王宫。
    慕容皝于是召集了重臣悦绾、慕舆根,还有慕容家的子弟慕容评、慕容彪、慕容儁、慕容恪和慕容霸等人,商议国策。
    慕容儁的意见,趁着羯赵与司马珂在激战,全力攻打幽州,击杀冉闵,然后以幽州为根据地,进攻中原。而慕容霸等人的意见,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