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白了。”司马绍不再说什么。

    当下吕公子他们被几名侍奴抓起,直接从门内往外院外丢出,摔得四脚朝天。

    程公子见了这一幕后,笑着道:“太子殿下,我对你的才华十分赏识,希望日后有机会亲近。”

    司马绍点点头道:“也好。”

    说完司马绍走出门去,吕公子等人已是被跌得七晕八素,倒在地上起不来。

    满春院外不少人经过,看着这一幕,都是笑着指指点点。

    片刻后。

    程公子暗中搀起吕公子道:“吕公子,没摔疼吧!”

    吕公子哼了一声道:“身上虽痛,但嘴上却是痛快。”
………………………………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万事俱备

    不过话说回来,给予食宿全包,每月俸禄的待遇,这乃是头一份,城里其他的大书院都没有这等优厚的待遇。

    所以要办成与众不同的书院,最重要的还是得依托于司马绍眼下的名望。

    此刻建康城已入夜,到处星火点点。

    。。。。。。

    尚书房。

    晋元帝问道:“绍儿现在在做什么?以他的性子不像是闲居得惯的人吧。”

    李公公道:“陛下明鉴,太子殿下据说现在已是打算在建康城中开设书院,并教授学生。”

    晋元帝道:“还真打算在城中讲学不成?”

    李公公道:“回禀陛下,听闻殿下花了不少人力物力钱财,开设书院,还为其写了篇文章,甚为轰动。”

    晋元帝失笑道:“哦?绍儿居然还有这等文笔!”

    李公公附和的笑了笑。

    “奴才命人呈给陛下。”李公公回道。

    片刻后李公公将司马绍那篇文章给晋元帝呈上。

    晋元帝展卷读起,初时看起见司马绍将中国比作少年,甚是新鲜。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再读到后面,在“美在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时,晋元帝但觉整篇文章写得是慷慨激昂,读来字字有声。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晋元帝大为触目感动,其后道:“真不愧是绍儿!这文章不说古今,恐怕本朝也没几个人及得上了。”

    李公公道:“臣亦觉得此文乃神仙之笔。”

    “神仙之笔,说得好,此文你们派人请名家裱起来,然后请人临摹些在各个殿下、公主府邸殿中各悬挂一副。”

    “奴才遵旨。”

    李公公道:“陛下,奴才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小李子,你直言就是。”

    李公公道:“陛下,如太子殿下这等文豪,放之山林,着实太可惜。其实奴才以为对殿下这等有名望的,朝廷当放在朝堂上,如此可以彰显陛下重才惜才之意。”

    晋元帝闻言笑了笑道:“小李子,你可真是一肚子坏水。”

    李公公闻言连称不敢。

    晋元帝自信地笑了笑道:“如何用人,怎么用人,朕自有主张。派人传旨告诉他,他既要办书院,朕准了,朕还赐他千两白银,就从内库拨给。”

    司马绍开办书院后,也是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全国各地遍请名师。

    书院的讲者最少必须要在举人以上,如林风、许魏然等都在司马绍邀请之列。

    当然仅仅是举人还不够,司马绍还出面写信给之前几年高中的进士。

    司马绍就亲自带着邀请来的众人来到府上。

    侍女们也不知道司马绍为何如此重视他们,竟如此屈尊将他们迎到自己府上。

    司马绍设宴为众人接风时,司马绍起身为众人敬酒,然后对一干人道:“大家无需过谦!来喝酒!”

    酒过三巡,司马绍道:“其实办书院我实有一番抱负在其中。古人办书院是为了给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之后开了科举,书院就转而以举业功名为主,便少了许多读书自用之道,偏离了古人办书院的初衷。”

    听了司马绍之言众人纷纷点头,这是当今大多数书院现状。

    司马绍道:“但这也并非一概而论之,好的书院不仅要讲学生如何务功名之道,也在于厚养学生之情操。”

    “旁人常道书生报国的话,不过是空口无凭,笔上功夫。所以我们书院既要鼓励学生以科举为矢,但也要厚养其乡土之情,家国情怀,培养出真正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来。”

    听了司马绍的话,众人一并道:“此言妙极!”

    闻此司马绍点了点头笑道:“好了,既是大家志同道合,那么我等在座以后就可以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将书院给办起来了。”

    下面书院准备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在人事上,司马绍本人出任院长。

    对于司马绍而言,他看重不是这个身份,对于他而言从太子殿下身份转变后而成为院长,这将会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人生阅历。

    当过太子殿下后,能够知道什么叫以苍生为念,成为书院讲者后,方体会盼君成才的心情。无

    论在殿堂还是在书院的经历,对于司马绍而言,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而书院比起两个月前,也是有了惊人的变化。

    原先书院只是城角落里几处不起眼的地方,但现在外头已是立起了青砖白瓦。

    书院大门上书写着“成才书院”几个字,外头是人群喧哗,人头涌动。

    进了书院大门后,却是另成一片天地。

    书院的中心即是崇正讲堂。

    虽说司马绍开办书院,但却没有在书院中心的标志建筑上标注上学功,事功等字样。他一贯的主张是希望书院的学风能兼蓄并包的,各家学派在这里都可以敞开来讲。

    所以学院里的名字都是由下面的讲者议定的,司马绍丝毫没有干涉。

    这崇正讲堂即是书院教学,讲学,会讲之处,学功讲堂的右侧即是图书楼,图书楼为书院最高建筑,一共上中下三层,其余地方多建有书斋。

    书斋是作为学生居学之用,书院有十间书斋,这十个斋舍将来都是各供给学生所用,至于院长主讲另建有掌教监院居住。

    这也是古代书院,师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针。

    至于书院后面,山脚下的厅庙池塘就是学生们读书休憩的地方,司马绍在这里建了抽空去体验了一趟,这里可以称得上风景如画,读书胜地。

    放在以后的大学里,肯定是小情侣们饭后遛弯的地方,但在成才书院中将来却是三五同窗们讨论益学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书院之事得到了建康上下官绅一致的支持,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捐助,故而书院建设进度喜人。

    现在书院大体已是竣工,只是剩余些收尾之事了。

    同时因为官绅百姓的热情,司马绍也有了另一个幸福的烦恼。

    司马绍办书院时,并非由牟利的打算,可仅仅在这两个月里建康各地官绅所捐赠的钱财,已远远超过了办学所需的开支,此事大大出乎司马绍意料之外的,在此他只能说家乡父老对自己是太寄予厚望了。

    司马绍计算了一下,账目上除去兴建以及今年师生的开支,最后还剩余几万余多两。

    这钱理论上司马绍可以自己拿去花,但是如此就太亏对父老乡亲了。

    因此司马绍决定将书院的财政,由专门的人来打理,每一笔收入支出必须有明细。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招考条件

    种种福利待遇,加上司马绍的名声,到了招考报名之日,全省各地的学子差一点挤爆了书院。

    粗略统计,不提蒙童,单论外课内课附课生的报名人数就有上万人之多。

    连全国最高考试科举,一年赴考者也不过几千余人,但成才书院报名学子就达到了上万人之多,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据。

    几乎全国最优秀的读书人都来报考成才书院,当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冲着成才书院的。

    福利待遇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则是出于对司马绍的仰慕。

    看见这人山人海的报名场面,众人也是不由感叹从此以后不知这府试科举榜上又有多少个读书人出自成才书院了。

    就在书院招考报名的一日,某个乡野山村的少年李二牛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都城。

    此刻他站在书院的坊门前,看到的是从书院门口排列到这里的学子。

    在李二牛的眼底,这些学子一个个都是神采飞扬,踌躇满志。

    他们随口而出的就是金玉良言,彼此闲聊的就是军政大事,他们见过世面视野开阔,不是世代传承的官宦子弟,就是家中富裕的富商子弟。

    而李二牛看看自己,脚下一双破旧的草鞋,身上穿着缝补过的衣衫,整个人在寒冽的秋风里冻得瑟瑟发抖。

    他是第一次进都城,有着乡下人第一次进城那般处处小心谨慎。

    他很小心翼翼地掩饰心底的惶恐,但越是如此他越是不知所措。

    这满城的繁华,丝毫不属于他这位乡村少年。

    他能与这些学子们一争长短吗?他有这个福分能进成才书院吗?

    想到这里,他拍了拍身后的书箱,多年来也只有这几本书籍对自己不离不弃,如同老朋友一般陪伴着自己,也给了他站在这里的勇气。

    数年来的寒窗苦读又给了他一考的底气。

    我虽出身贫寒,但却诗书满腹气自华。

    我没有什么比不上旁人的,想到这里,李二牛挺直了背走向了长龙一般的报名队伍。

    。。。。。。

    这藏书楼多是都城各官绅,读书人将家中藏书捐赠,当然捐赠最多的还是皇宫里,给了司马绍整整数十万余卷,规模相当不小了。

    司马绍笑着道:“书院能建成不仅仰仗家乡百姓,也是全赖在座各位与地方官府的支持啊!

    以后书院办学,劳烦各位的地方还很多,到时还请助本王一臂之力啊!”

    在座众人心想,地方上还有什么人敢不给你司马绍面子。

    在座众人面上笑着道:“不敢当,有什么事,殿下尽管吩咐我们就是。”

    众人互拍了一阵官屁,场面气氛十分和睦。

    于是司马绍在众人簇拥之中,走进书楼。

    说到这里,众人走到了书楼窗旁,从这里看去但见成才书院的大门前人山人海,无数读书人正争着排队,一个个踮起脚翘首以盼的样子。

    此刻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考上了成才书院,就能考上举人,甚至进士、状元。这是一条捷径大道。

    司马绍却生出一丝不忍,报名的人数有上万人,但书院只收整三百人,这还要去掉十几个内定的关系户,毕竟到了司马绍这个地位,也有很多地方的情面没办法抹开,他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允,所以最后成才书院只有两百余名额给下面的学子竞争。

    一人上则一人下,科举就是这么残酷,但偏偏这是眼下此时代,寒家子弟唯一跨越阶层的机会,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知道殿下这一次书院招考,可有以策问取士?”林风突然问道。

    司马绍点点头道:“确有,我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