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咸鱼:我大晋皇子绝不登基-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殿下这一次书院招考,可有以策问取士?”林风突然问道。

    司马绍点点头道:“确有,我打算拟四书题两道,五经题两道,以论史为主的策问题三道。”

    林风当即道:“殿下此举不妥,对于那些寒门出身学童而言,买一本论语都够他们家中节衣缩食半个月,更何况动则数十贯的史籍,如此你让他们如何办?”

    司马绍闻言默然了一阵,然后道:“这也是无奈之举,但矫枉需过正。我只打算将策问定为选作,若考生有空闲功夫可以答之,只定上下不作去留,大家以为此举如何?”

    不少贫寒书生都以司马绍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在困苦中以司马绍为榜样,觉得自己迟早也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司马绍自己提出的经史并重,无疑却断了许多贫寒出身的读书人学习的渠道。

    古代读书人成材难,在于识字率低,识字率低部分也是因为印刷术的制约,导致书籍价格昂贵。

    顾昌道:“殿下,大事不好了,我从外面听到一个消息,有人听闻书院招考学生如此优厚,不少人在外面请来能人异士来冒名替考以图蒙混过关。”

    司马绍闻言冷笑,竟有人敢钻自己的空子。

    不过话说回来,在科举考试里朝廷为了防止有人冒名替考,采用了几名考生联保,若有一人冒名顶替就革除剩余几人的资格,或者请官员出面为考生作保。

    但是作为书院的招考,不可能有如此多的人手监督查验,所以如何鉴别替考之人?

    司马绍道:“既然是如此,入学前加一关面试,到时我当亲自筛查,我倒要看看哪个人敢在我的面前捣鬼!”

    书院外考生仍是排成了长龙,李二牛亦在其中缓缓挪动,就在这时候但见书院门口又贴了一张榜。

    一人高声道:“诸位请静一静。”

    说了数次,书院外方才安静。

    但见对方道:“此处书院招考乃太子殿下为家乡选拔人才,故而对于学子不仅给予食宿衣物,还以俸禄补贴资助。

    可是却有人不知好歹,妄图想要冒名顶替,对于这样妄图滥竽充数,鱼目混珠者,太子殿下有言在先,一旦查出定严惩不饶,故而殿下决定在入学前进行面试,一旦发现文不对人者,一律拿去官府严审!

    今日在此言明,勿谓言之不预!”

    听了这话,众考生们顿时议论纷纷,大多人对于这等妄图舞弊的行径都极为愤怒,但也有的人则是低下了头,不知在想什么。

    突然有人道:“文不对人难以考定,难道仅凭书院一家之言吗?”

    那边答道:“当然不是由书院一人而决,招考复试时本书院都会请锦衣卫到场监试,若是要拿人也会请太子殿下决定,你还有什么异议吗?”

    对方当即道:“在下不敢。”

    不少读书人都是点头,书院招考竟请了锦衣卫监管,太子殿下还亲自考核。

    那么文章作得好说不定还能得对方赏识,万一舞弊那就是身败名裂,永久革除功名了,风险太大了。

    而李二牛想到有太子殿下和锦衣卫监试心底也是一热,双手紧紧握起。

    书院门外那人又道:“招考试四书题两道,五经题两道,策问题三道,两道为时务策,一道为历史策。策问题为选作,只在参定高下,而不定去留!

    七日之后,请诸位于书院招考!”

    此话一出众考生们一片哗然。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给机会

    七日之后的招考,天空不作美,断断续续下起了小雨。

    书院之中,有官兵看守,这考试的戒备堪比科举。

    考生们一一进入考场,李二牛拿了考牌入内坐定后,卷子发下,摊在桌案上了。

    李二牛坐下后,即奋笔疾书开始答题。

    司马绍立于考场上看着下面答题的考生,心底也是寻思。

    这题有经策,史策,时务策之分,过去科举的策问都是经策,时务策,很少有史策。

    时务策考的是读书人对天下民隐,政事利弊的见识与才能。

    史策就是测试考生对史书的修养,以及审时度势。

    但就是司马绍出的第一道史策,就被众监考一致认为太难了,并告诉司马绍这一道题不说这些考生,就算是有学问的人里也没有几个人可以答得出来的。

    这一道题题目是如何对待百姓。

    比如老子的“无为而治”,很多人就会问在老子的思想中,应该如何对待百姓?

    其实就是对百姓好,不要增加税收,让百姓可以顺应自然去发展,这样才能使得国家得到最好的突破。

    所谓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说不要去破坏大自然,要在大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去顺应天意发展,古代很多时候就是强行开采大自然,导致受损了很多,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这是君王的决策失误,所以一定啊哟顺应天意,简单说就是现在的季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想着去做违背季节的事,这些都会导致大自然被消耗很快,最后得到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给百姓更好的生活,不要增加税收等。

    对于大部分读书人而言,这等民心大事不是他们以前该烦的,也没法管。

    人微言轻,就算明白了,但这文章怎么写,如何写,也是很难办啊。

    所以众人见司马绍出这一道题时也是摇头,这哪里是在选拔读书人,这是在搞事情。

    写重了,诋毁帝王说不得获得个文字狱,写轻了,百姓们饶不了他们。

    面对众人如此反对,司马绍却是坚持,为国举才不在于多,最重要是得精,上万名学生里只要有一二能合乎他的心意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司马绍还是考虑众人意见将第二道题难度下降,甚至第两题也是放低标准。

    一日考完,提前交卷的读书人很多。

    司马绍将收上来的卷子一看,大多数人都是将两道策问题空了不做,当然乱答一气的也有不少。

    两道策问题答得好的,特别是最后一道能答得上的,是少之又少。

    两日后,成才书院内。

    两百名筛选出来的书院弟子站在堂下,他们既是紧张又是兴奋,只要过了这一关就是书院弟子了。

    然后他们一一地被唤入堂上。

    堂上挂着一副孔圣画像,司马绍坐主位,林风、许魏然等人都是分坐左右。

    紧接着一名考生进入堂上。

    许魏然道:“汝当堂默写这一次招考里策问题第一道‘如何对待百姓’,便写便答话。”

    这名考生一愕随即道:“学生有些不记得了。”

    许魏然面色一沉道:“才考得两日就不记得了?莫非是替考的吗?”

    那名考生色变道:“学生记起来了,记起来了。”

    这名考生走到案前,案前笔墨都已备好。

    一旁林风问道:“汝是哪里人?”

    “建康城本地人士。”

    “现在可有功名?”

    “无。”

    “家中两代履历?”

    “家父曾经商。。。。。。”

    问完话后,对方苦笑道:“仓促间记起来了些许,若是有遗忘了些,还请见谅。”

    侍卫上前收了卷子交给林风,司马绍、许魏然两人过目。

    林风看后率先道:“你此卷与原卷相较基本相吻合。”

    那人刚露出喜色,却见林风道:“笔迹与原卷也相似,显然这书写原卷的人刻意模仿过你笔迹,但笔迹易仿,笔触轻重却有些不甚相同。”

    那考生当即道:“学生冤枉啊……”

    司马绍拿过卷子接着道:“你方才说你父亲曾经商,但我命人调查过你的身份背景,你父亲未曾经商,而是旁府下的县官?”

    那考生顿时汗如雨下。

    许魏然一拍道:“你还敢撒谎吗?”

    那考生如捣蒜般磕头道:“饶命,殿下饶命!”

    许魏然冷笑一声道:“汝竟敢在太子殿下面前妄图侥幸过关,如此之人就算为官也是奸官,朝廷如何用你?本考官现革去你的功名,再发回原籍发落!”

    那考生整个人瘫在地上,然后被侍卫拖走。

    堂下的考生不知堂上发生了何时,但见大门一开,方才还踌躇满志的考生就如死狗一般的被拉出来,顿时都是吓了一跳。

    堂上,一名考生将卷子交上,司马绍,林风,许魏然看了此人原卷低声议论一番。

    然后司马绍道:“你叫徐南?”

    下面的考生道:“学生正是。”

    司马绍道:“你读书几年了?”

    徐南道:“学生学文十年了。”

    司马绍道:“现在是何功名?”

    “学生惭愧,之前科举已是第两次落第。”

    司马绍与许魏然交换眼色,然后点点头道:“考场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以你的文章不怕没有机会。”

    徐南露出惊喜之色,司马绍笑道:“你先在本书院就学吧,暂定为旁听生,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许魏然抚须道:“一切依殿下为主。”

    徐南闻言已是忍不住喜极而泣,他拭泪后强自镇定地道:“学生多谢太子殿下,多谢各位大人。”

    司马绍笑了笑道:“虽取你为旁听生,但本书院每月月头月尾两考以定名次。若你不求上进,也可从旁听生名额里被踢出学院,你要好生用功,不要辜负了你的文章。”

    “是,学生定然牢记太子殿下之言,不辜负各位大人的赏识。”

    徐南退下后,许魏然笑着对司马绍道:“此人文章有大家气象,却不知为何无伯乐赏识,恭喜殿下慧眼识珠得此人才啊!”

    林风道:“不错,此人文理俱佳,但是策问稍弱了一些,不过旁听生足以胜任。”

    司马绍也是很高兴,不过面上却淡淡地道:“话是如此说,也要看他今后如何了。”

    考生筛了约莫两分之一,此时已经过午了,众考官停止面试,在堂上用饭。

    众人吃过午饭,然后继续面试考生。

    此时入取名额已是用了一半,最后仅剩下一百五十名名额了。

    书院里给这些考生供有茶水,却没有给饭食,李二牛站在那,饿得是饥肠辘辘,头晕眼花。

    按道理来说,一顿午饭不吃也不至于如此。

    但是他因为家贫根本无力住在都城里,所以之前的报名,招考,以及今日的面试都是一大早就从家乡里出发走到城中的成才书院。

    今日天没有亮,他在家中喝了两大碗清汤寡水的米粥,然后启程。

    徒步走了近一上午到了成才书院时,肚子里那些米粥早就消化得淋漓至尽,现在又在书院里等了大半日,故而饿得是眼冒金星,只好讨茶水喝来充饥,结果是越喝越饿。

    “李二牛!”

    但见堂上唤他的名字,李二牛强打精神走进了讲堂。

    但见讲堂上两位考官面对自己而坐,一人乃太子殿下他是见过的,其余二人他都是不识,但料想能与司马绍同坐身份定然不低就是。

    除了司马绍,其余二人都是神色威严,左右考官也是上下打量着自己。

    李二牛感觉到气氛里有几分凝重的意思。

    这时候一名考官让他坐下默写策问题第一道‘如何对待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