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活埋大清朝-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是吴。。。。。。”康熙皇帝话才出口,已经明白图海的意思了,马上改口道:“是孔有德!是定南王孔有德!”
“皇上圣明!”图海大声送上马屁,也不必再说什么了。
以康熙皇帝的智商,当然知道图海支的这招是什么?
而且图海也的确不方便把话都说完了。。。。。。话都让他说了,他的人情就太大了,而康熙皇帝的恩就显小了。
被图海那么一体点,康熙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心情也大好了,当下就道:“当年若非孔武壮在山东造反,并且携带红衣大炮和新式的鸟枪来归,咱们的八旗兵不知道要给明军用火器打死多少呢!
那么大的功劳,封在广西那个穷地方已经亏待了。结果还因为绝嗣断了传承,朕也觉得愧对功臣啊!不如这样吧,先给孔四贞封个和硕定南公主!
一切待遇和定南王相同,再特许她招募二十五个佐领的旗军。。。。。。所需军费,都从广西藩库中拿!所需土地,就在广西放开手圈。
再明发上谕给广西将军孙延龄,告诉他,这次出兵给朕好好打,等灭了朱三。。。。。。就让他继承孔有德的定南王,永镇广西!”
第160章 尚可喜来也!
康熙皇帝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到不了“圣祖”的高度,但肯定是一个比较难对付的对手。。。。。。要不然以吴三桂的强横,也不会被他生生熬死。
而他这辈子最拿手的绝活,还就是以本伤人和打持久战。他打吴三桂是这两招,对于延平王府也是这两招,后来怼上“噶二蛋”还是这两招。只是后来对上彼得大帝他老姐摄政公主索菲亚时,时这两招不好使了,于是只好签《尼布楚条约》了。
不过这回在广东,康熙皇帝的“以本伤人”和“持久战”也出了点状况。
倒不是朱和墭的本钱有多大,可以和富有四海的康熙玩消耗,而是广东距离北京路太远。哪怕康熙皇帝有六百里加急快递可以用,一个来回也得花费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而被他驱使的尚可喜又是一个忠心有点过剩的老汉奸,和吴三桂、耿精忠这俩脑后长着反骨的家伙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
所以他在替大清主子剿灭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时候积极性太高,康熙调整剿贼方略的上谕还没到广东,他老人家已经不辞劳苦的带着大兵快奔回广州了。
夜色当中,一条火龙正在惠州府境内弯弯曲曲的官道上,浩浩荡荡的前行!
这是平南王尚可喜亲自率领的一万七八千人的大军!
这支大军离开清军揭阳大营时人数还在两万以上,但是在潮阳县境内转了一圈后,突然调头向西,在五天内跑了六百多里,跑到了惠州首府归善县境内的时候,人员已经减到了一万七千多一点。。。。。。足足三四千人掉了队。
虽然掉队的人挺多,但是尚可喜却一点不敢怠慢。特别是在离开归善县城后,开始启动了昼伏夜行的“夜班模式”。每天傍晚太阳下山时出发,到次日清晨停下安营扎寨。。。。。。差不多也要走上五六个时辰!
之所以要上夜班,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白天太阳太大!
现在都是四月下旬了。。。。。。这可是农历的四月下旬,算成西历差不多要六月了。
广东的六月天啊!
而且尚可喜的军队里面还有一帮“广漂”的东北人,大多人到中年,有养尊处优了好些年,不怎么耐热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怕烟怕火。。。。。。就是怕朱和墭的烟雾弹、燃烧弹和糖药手榴弹!
张真人给他支的“雨天破天雷”的招是不能用来对付敌人伏击的——伏击的主动权在敌人手里啊!
不过尚可喜也是用老了兵的,挨了打当然会想办法应付。所以他这一路都在琢磨要怎么打?当部队进入惠州府境内的时候,他总算想出了一个笨办法,就是走夜路!
朱三和诸葛妖道不是会放烟吗?放了烟把大清兵罩住,不就把大清兵变成瞎子兵了吗?
那干脆就晚上行军、晚上开战吧!
大晚上黑灯瞎火的,两边都“瞎”,朱三和诸葛妖道的烟雾术不就废掉了?
而且晚上打仗很容易打成混战,混战容易“混”啊!两家人马混在一块儿互砍起来,火炮、火枪、弓箭什么都不容易用,基本就靠一刀一枪打肉搏。以此类推,朱三那边的天雷、天火什么的,应该也不容易用。
而一刀一枪的拼,尚可喜对自家兵马的实力还是非常自信的,虽然打不过八旗天兵,但是在广东这里,尚可喜的旗兵和直属绿营兵可是砍人没输过的存在。
今晚上是个大阴天,天上乌云密布,从南方海面上吹来的海风也颇为强劲,眼看着是要刮台风下暴雨了。
虽然尚可喜的军队过去也不大喜欢雨中行和雨中厮杀。。。。。。但是现在情况不同啊,火克水嘛!如果天降大雨,朱三和诸葛妖道的天雷、天火、烟雾,应该都不大容易使用了吧?
所以看这天要下雨,正在上夜班的尚可喜心情那是相当不错啊!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銮铃响动,几骑健马从后队飞奔而来,找到了被一串灯笼给照亮的尚可喜的王旗附近。尚可喜回头一看,当先一骑正是他的儿子尚之孝。
尚之孝也是一脸的兴奋,看见尚可喜转过身,就在马背上嚷嚷道:“阿玛,好消息!张真人刚刚夜观天象,发现明后两日于我军大吉大利,若能抓住时机与贼决战,避可大有斩获,而且张真人还会在增江东岸设坛作法,替咱们克制诸葛妖道的法术。到时候妖道的天雷、天火、烟雾统统都会失效!”
那个张真人还真的挺卖力的,不仅给尚可喜支了个“雨天打仗”的高招,连这回出兵的时辰,也是张真人数着手指头计算出来的,大吉大利啊!
现在看看这天气。。。。。。就知道这张真人算得还是有点准的。
想到这里,尚可喜就抬头看了看天,乌漆麻黑的毛都没有。就这样也能夜观天象,还看出个大吉大利,看来这个张天师的道亨真是不一般啊!
尚可喜得了高人,心情当然好的不得了,当下就对左右传令的亲兵道:“传本王令旨,全军加速前行。。。。。。天亮后也不要停,一定要在这暴雨下来前渡过增江,到时候本王重重有赏!”
。。。。。。
同一个晚上,已经移驻到珠江北岸黄埔大营之中的朱和墭和诸葛道人也在上夜班。。。。。。他们是加班!
黄埔大营这边,现在已经不是“996”了,而是有上班没下班。集中于此的四个镇的将近一万七千兵将,全都“卷”到了极致,除了吃饭、睡觉、拉屎,都在训练。也不是练武艺或是练枪法,而是练队形、练投弹。
这个武艺现在练也来不及了,而枪法则是不需要练。。。。。。因为这年头广东的强宗大族家里都有火枪,也都养着枪手。所以被锦衣亲军选为步军火枪手的战士,本来就能熟练的使用火枪,也不是说能打多准,会打枪肯定没问题。
而这些新入伍的兵士们的队列和阵型,却不得不加班加点来训练了,要不然都上不了战场啊!
而且朱和墭现在也顾不得推行什么散兵阵型了,直接上了最简单的营级方阵和营级行军纵队。而营和领的编制也都进行了简便化调整,营的规模又有所扩充,实行一营辖四领,一领为百人纯队的编制办法。
所谓百人纯队,也就是一百人装备同一套装备。一营所辖的四个领中,两个领配备长枪、一个领配备火枪、一个领配备火枪。
踢正步什么的当然也不敢想,只要求步伐基本一致,可以在战场上正常的展开、移动、发起冲击就行了。
至于投弹,并不是所有人都练的,而是挑选出了相对比较强壮的壮丁,组成一个三十人的副领小队,由各营的营将直辖,专练投弹。。。。。。
除了这些个步军营之外,现在的锦衣亲军各镇之下,还出现了镇直属的炮兵领、骑兵领、亲兵领和辎重营。
其中炮兵领配备的还是掷锤炮,一个领配备十二门。骑兵领则有四十到六十名有马的骑兵。亲兵领的人数约有百人,除了负责护卫镇司,还负责旗鼓传令。
而辎重营同时也是预备队和工程队,人数不少,各营都有八百到一千人。
在朱和墭、诸葛三和带着大家没日没夜训练的时候,他们也没闲着,也在忙着加固和扩建位于珠江北岸的黄埔大营。
除了以上这些割了辫子一心要反清复明的“粤军”之外,朱和墭底下还有大约一千名“洋兄弟”,组成了一个炮兵大营,直属朱和墭的中军司。
另外,诸葛军师还帮着朱和墭支楞起了一个中军司。他先从少年兵中选了一批小参谋。后又从投靠的关闸苦力当中选了二三百看着比较机灵的,撒出去当了细作。
而尚可喜的大军才到增江岸边,正到处搜罗船只等着过江的时候,诸葛军师的细作就已经飞奔着往黄埔大营而来了。
第161章 杀头,祭旗,出兵!
珠江北岸,黄埔大营。
校场之内,大旗招展,壮士如林。
经过了将近二十日的苦练,四个镇,总共一万六七千人的锦衣亲军士兵,终于可以自己排着队走进校场,再摆出一个个勉强还能看出方形的营方阵了。
黑压压的乌云之下,只看见这一万六七千人锦衣亲军,全都身穿交领布袍,头裹红布,大部分锦衣亲军战士都背着头盔,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战士还在布袍之外加了甲胄——有些人披着中式的布面甲,还有些人则披着西式的轻型板甲。
所谓的轻型板甲,就是半套或小半套的板甲,部分是高价从欧洲进口的N手甲,也有一些是广东本地的师傅打造出来的,穿在身上倒是非常神气。不过它们的防御能力比起一件制作良好的中式布面甲也强不到哪儿去,因为布面甲里面也钉满了一块块巴掌大的铁皮。
虽然朱和墭在澳门发了一票,还夺下了佛山这个冶铁重镇,但他现在依旧没有足够的铁甲装备军队。所以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这一万六七千人中,只有三分之一披了甲。。。。。。其中长枪兵人人有甲,刀牌兵人人有盔,火枪兵则是无盔无甲。
有甲和无甲的士兵混杂成了一营,使得原本就不太整齐的队形显得更加凌乱。
不过在按着剑柄立在一座木头搭成的方台上的朱和墭看来,这一万六七千人沉默肃静的军队,此刻还是展示出了极其高昂的士气。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都昂首挺进,还紧紧攥着手中的兵器,虽然做不到肃立不动,但是他们的身子摇晃起来,也看着威风凛凛。
这种士气,这种威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冲天的杀气。
这种杀气,足以横扫广东,席卷天下!
每个跟着朱和墭一路走来的少年军官,身在这支军队当中,都感觉到了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的豪气!
他们是朱三太孙的亲军,是复兴大明的中流砥柱,他们满万不可敌!
在朱和墭登上高台之前,校场当中还有些希希嗦嗦的声音,但是此时此刻,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这位半神一样的三太孙。
所以校场当中,鸦雀无声,只是从珠江上吹来的大风,在人们的耳边轰轰轰的回荡。
沉默,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到了每个人都以为他们今天要一直这样一言不发的站下去的时候,高台上的朱和墭才忽然开口说话了。
“告诉诸君一个好消息,尚可喜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